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航天员》2010,(4):75-79
“我荣幸参加中国航天员体验营.一定珍惜荣誉.遵守纪律,崇尚科学.刻苦学习,团结互助.听从指挥.用心体验.勇敢成长。”庄严的宣誓过后.2010中国航天员体验营·民族营正式启动。神五航天员杨利伟.神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神七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以及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中国航天员中心等单位的相关领导出席了开营仪式。  相似文献   

2.
动态     
《航天员》2012,(6):41-43
神九航天员太空“家书”在北京航天城公布;俄航天局选出8名预备航天员;中共中央为神九航天员授奖;俄航天员德米特里孔德拉季耶夫离开俄航天局  相似文献   

3.
2009年4月12日上午,《航天员》杂志第四次编委会暨理事单位年会在北京航天城召开。《航天员》杂志编委会主任陈善广、副主任孙锦云、荣誉主编杨利伟、中国航天员中心副主任宏峰、神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神七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以及上级机关领导、各位编委、理事单位的代表等6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航天员中心副主任、《航天员》杂志副主编白延强主持。  相似文献   

4.
黄伟芬  吴斌 《航天员》2012,(4):50-52
2011年10月,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从我国首批航天员队伍中选拔出了7名男航天员。他们和第二批航天员中的2名女航天员共同组成执行神九任务的初步人员名单。2012年3月,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确定了神九任务的飞行乘组和备份航天员,并确定了飞行乘组的岗位。  相似文献   

5.
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飞船安全返回,世人瞩目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这次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精彩表现可圈可点,堪称完美。那么,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这黄金三人组合是如何从航天员大队优中选优、以毫厘之胜而执行神七飞天任务的?我们有幸约请中国航天员中心副主任、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杨利伟、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一起为我们解读神七飞行乘组的选拔过程。  相似文献   

6.
动态     
《航天员》2009,(4):50-51
神七航天员赴沪参加航天展;NASA新航天员选定并开始训练;首次登月3人组再度聚首;航天员与香港青少年相逢航天城;驻站航天员受困24小时等。  相似文献   

7.
读者园地     
《航天员》2007,(2)
读者王占文:我想给《航天员》提两个建议:一个是看你们能否为“神五”、“神六”的航天英雄们定一个“航天员”节日,以便人们每年给以纪念活动;第二个我则希望《航天员》在每年新年的开始能附送一张新年年历表。  相似文献   

8.
孙铭华 《航天员》2008,(5):65-67
在整个神七任务中,我们经常可以从电视直播画面中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就像航天员们的影子一样贴身跟随:发射场,最后离开航天员的是他们;着陆场,打开舱门,三位航天员见到的第一张面孔还是他们;发射前后航天员们处于三级隔离状态期间,能通行无阻的悉心照料航天员的仍然是他们;甚至在神七成功发射进入地球轨道之后,在国家主席胡锦涛之前与航天员们直播通话的,依旧是他们。这个享受"特殊待遇"的群体是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医监医保医生们,被称为"航天员的健康守护神"。  相似文献   

9.
卞奇 《航天员》2012,(4):70-72
神九飞天。举国欢庆。《航天员》杂志也在短时间内收到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大量忠实读者来信。他们或为科学家、或为艺术家、或为环保工作者、或为高考在即的学生、或为曾参加过航天员体验营活动的小营员……看着一封封饱含热忱的来信,我们萌生了让这些代表普通民众最真诚祝福与愿望的信件伴随神九航天员飞上太空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人的一生离不开亲情的陪伴,是亲情让孩子幸福成长,是亲情让老人安享晚年,是亲情让游子魂牵梦萦。作为航天员的他们,最终实现自己的飞天梦,同样离不开亲人的支持、陪伴和鼓励。神十任务前夕,我们专门采访了神十乘组航天员的家属,讲述他们日常生活中鲜为人知的亲情故事,为读者朋友们呈现航天员们另一种独特的风采。  相似文献   

11.
黄伟芬 《航天员》2013,(5):31-33
杨利伟首飞距今已整整十年,“十”虽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字,但它却承载着中国载人航天辉煌历程中的每一次突破。回首神五任务,当年的一切似乎仍历历在目,仍激动人心。值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十周年之际,我们特邀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她是当年第一批航天员及神五任务航天员选拔与训练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此,让我们随她一起来重温首飞时有关航天员选拔与训练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陈小春 《航天员》2008,(5):48-50
航天员在低压舱10帕条件下训练一次,无论从体力消耗,还是从身体所受的影响来说,都相当于一次太空出舱活动。航天员飞天前夕,我们观摩了一次神七航天员翟志刚和刘伯明进行的低压舱训练。  相似文献   

13.
李黎峰 《航天员》2008,(5):14-19
时间定格在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身穿"飞天"舱外航天服的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出舱,漫步太空,举国欢腾,世界为之震撼。航天员返回后,我们采访了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的领军人物——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陈善广博士,听他为我们讲述神七飞天背后,航天员系统攻坚克难的感受和故事。  相似文献   

14.
天宇来风     
《航天员》2006,(5)
中国美籍华裔航天员焦立中做客中国航天员中心9月8日,美籍华裔航天员焦立中先生做客中国航天员中心,中国航天员中心主任陈善广博士对焦立中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盛赞他是所有华人的骄傲。焦立中先生则表示,能来到世界上第三个航天员中心访问,他感到十分高兴;作为华人的后裔,看到祖国载人航天取得巨大进步,他感到由衷的欣喜与自豪。访问期间,焦立中先生还与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神六”乘组航天员费俊龙交流了在太空中的感受。  相似文献   

15.
《航天》2012,(8):40-41
天宫神九再度牵手傲苍穹,神勇飞天驾船圆梦航天员。  相似文献   

16.
《航天员》2014,(1):53-53
2013年12月上旬,“航天员进校园”活动走进广东省广州、佛山、东莞等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航天英雄杨利伟,《航天员》杂志编委会副主任、著名航天科普专家孙锦云教授以及神十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走进当地中小学及高校,与学子们畅谈飞天梦想,开展了别开生面的“零距离”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17.
家乡传音     
《航天员》2013,(4):77-77
威·布朗曾说:“人们听到的最美的声音来自母亲,来自家乡,来自天堂。”神十任务之际,当得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承载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成功发射,并顺利进入天宫一号时,航天员们的家乡沸腾了,父老乡亲们为3名航天员的壮举感到骄傲与自豪,家乡政府先后给培养这3名航天员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发来贺电。  相似文献   

18.
从神一太空遨游到神五载人飞行,从神七出舱活动到神九载人交会对接,中国航天事业一路的技术突破,令人目不暇接.中国"航天梦"载着民族"复兴梦"一路腾飞,中国正在一步一个脚印,信心十足地迈向遥远的太空. 长城润滑油全程护佑航天工程 2013年6月26日,神舟十号飞船3名航天员安全返回.在神九标志我国突破和掌握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基础上,神十完成了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航天员进入天宫实验舱进行科学实验,并开展科普讲课等天地互动项目.  相似文献   

19.
过程受控 确保质量 在神十任务中,149厂承担了神舟飞船推进舱、对接机构分系统的总装任务.为了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该厂指挥线、技术线、质量线以及生产一线都行动起来,以确保产品质量来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中国     
《航天员》2013,(5):8-9
神十航天员颁奖授称大会在京举行 据载人航天工程网8月20日报道.20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航天员颁奖授称大会在京举行。7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给聂海胜同志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授予张晓光、王亚平同志“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