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波罗”登月舱的软着陆支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登月舱的软着陆支架是确保月面探测活动及宇航员返回地球的关键装置。文章对“阿波罗”登月舱软着陆支架进行了介绍,描述了其技术指标、功能要求和基本组成,并对“阿波罗”登月舱软着陆支架的构型设计,主支柱、辅助支柱、足垫、展开架、收拢释放机构、展开锁定机构、触杆高度器以及铝蜂窝缓冲元件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说明。鉴于“阿波罗”登月舱软着陆支架的设计通过了多次飞行试验的验证,文章结合“阿波罗”登月舱软着陆支架的方案,提出了中国载人登月工程中登月舱软着陆支架研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载人登月舱下降发动机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国内外登月舱下降发动机的研究历史及最新进展的综合分析,提出了我国登月舱下降发动机初步方案:挤压式系统方案,重点考虑N2O4/MMH组合,也可以考虑LOX/煤油组合;泵压式系统方案,重点开展LOX/LCH4膨胀循环变推力发动机技术研究。开展载人登月舱下降发动机的技术研究将对我国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工程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航空周刊》1988年4月11日报道: 1988年4月初美国月球基地会议对约翰逊航天中心提出的登月舱方案进行了审查。这是自美国总统里根正式提出要研究美国重新执行登月计划或飞往火星问题以来召开的第一次月球基地会议。图1所示是圆形轨道转移运载器,又称登月舱(图左),用于将登月器(图右)送上月球。图2所示是登月器将登月人员送到月球Rook山附近,增压  相似文献   

4.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6):45-45
2007年9月20日NASA月球研究计划负责官员道格·库克称,按原先构想,NASA将分批发射小型载人登月舱建设月球基地,如今这一构想可能转变为单次发射一个大型登月舱,由无人驾驶飞船送上月球。月球基地的首选能源仍是太阳能,也探讨了使用核燃料作为月球基地能源的可行性。另一名官员杰夫·约德称,在新构想中,月球基地计划还将包含一对小型密封飞行器。飞行器体积将比当年阿波罗号飞船稍大一些,并加以密封,以防止宇航员遭受辐射,办法有可能是在飞行器壁添加一层“水障”。科学家们还讨论了如何建造“月球车”和载人“汽车”,以便利用月球基地探索月球上其他未知领域。  相似文献   

5.
知识资料窗     
月球着陆月球着陆不同于火星着陆和金星着陆。因为月球没有大气层,所有靠大气阻力的着陆手段(制动襟翼、降落伞和机翼)都不起作用,只能依靠反向推力制动。所以,无论是载人登月舱还是自动探测器都采用制动火箭减速加上着陆缓冲的办法在月球上实现软着陆。航天器在绕月...  相似文献   

6.
日月 《航天》2009,(12):54-55
1971年的“阿波罗”14号登月任务中,航天员除了指令长谢波德外、还有指令舱驾驶员罗萨少校,以及登月舱驾驶员米切尔少校。有了谢泼德这样出色的同伴,埃德加·米切尔感觉心里踏实多了,他说,他们一路上特别轻松,“从地球到月球的路很漫长,也很不容易,但我们还是平稳地着陆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2009,(12):42-43
加州马斯腾航天系统公司的参赛队已在NASA“诺格登月舱挑战赛”:二级赛事中获胜.拿到100万美元的冠军奖。它的“佐伊”火箭成功地在限定的两小时时间内飞行两次。  相似文献   

8.
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的超临界氦增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的超临界氦增压系统的基本原理,并介绍美国“阿波罗”登月舱首次应用的超临界氦增压系统方案,以及研制超临界氦增压系统中主要的技术关键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基础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受"火星探路者"热真空试验启发,文章分析了登月舱及行星际探测器这一类工作时试件温度很低的航天器的试验方法,证实通过维持容器适当的真空度,可以加速降温过程,达到节省经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登月舱软着陆的非线性神经元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阮晓钢 《宇航学报》1998,19(1):35-43
本文针对登月舱软着陆过程的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动态逆与状态反馈控制相结合的神经元控制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包含两分:(1)借助前馈神经元网络通过学习逼近任意非线性映射的能力,建立被控系统的非线性动态逆神经元模型,用神经元网络实现被控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2)在线性化模型的基础上构造系统的神经元最优状态反馈控制器。本文给出的仿真结果显示出神经计算学在航天飞行器控制问题中所具有的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11.
国外载人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国际上掀起了一个空间探索活动的新高潮,而作为载人空间探索活动重要支撑的回收和着陆技术也相应取得了重要进展。文章综述了关、欧、俄在载人飞船、登月舱、火星着陆器等载人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方面的研究和进展。  相似文献   

12.
日月 《航天》2010,(5):56-57
1972年4月16日至27日,37岁的查尔斯理·杜克成为"阿波罗"16号飞船登月舱驾驶员,与约翰·扬和托马斯·马丁利一起,圆满地实现了第5次登月,这位第十位踏上月面的佼佼者在月面停留了71小时14分钟,采集了96.7千克的月球岩石和土壤标本。  相似文献   

13.
空间机器人的遥操作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李成  梁斌 《宇航学报》2001,22(1):95-98
本文分析了空间机器人遥操作的特点,时延对空间机器人遥操作的影响,总结了空间机器人遥操作的指令模式和控制模式,展望了空间机器人遥操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工程》2009,(5):94-94
据《科技日报》报道,2009年9月7日,由哈尔滨丁业大学和奇瑞汽车有限股份公司联合开发的“QH—165点焊机器人”项目通过验收。“QH-165点焊机器人”是经过优化和性能提升的第二台机器人,其整体技术指标达国外同类机器人水平,在技术上突破了高速、大负载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系统优化设计,高速大负载运动平稳性控制等技术难点,实现了良好的人机交互操作。  相似文献   

15.
读书     
《航天员》2011,(2):80-80
"一个好的科学作品,应当是能给我们生活带来新思想,能有助于我们对已有知识的理解。科普书籍激发了人们从事科学工作的热情,同时也给其他领域的人带来快乐和灵感。"——英国皇家学会会长马丁·里斯《第一入:尼尔·A·阿姆斯特朗的一生》(First Man:The Life of Neil A.Armstrong)简介:1969年7月16日,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飞向月球。7月20日,由阿姆斯特朗操纵"飞鹰"号登月舱在月球表面着陆,当天下午10时他和奥尔德林跨出登月舱,踏上月面。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那荒凉而沉寂的土地,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人。当时他说出了此后在无数场合常被引用的名言:"这是个人迈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空间机器人难以满足在轨服务任务需求的问题,提出了将软体机器人进行空间应用的设想。在梳理软体机器人自20世纪至今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将软体驱动器分为流体驱动、形状记忆材料驱动、电驱动等几类,对比了不同驱动方式的驱动机理和适用环境。讨论了软体变刚度机构对于软体机器人操作能力的提升。分析了软体机器人运动学建模和动力学建模的困难性并总结了目前的研究方法。此外,提出了将柔性传感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相结合以提高软体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最后分析了软体机器人空间应用可能面临的关键技术挑战,为未来空间软体机器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载人登月舱是完成载人登月任务的关键环节,也是登月飞行器系统的核心部分。由于登月舱推进剂占总质量的70%以上,因此在概念设计阶段,多方案比较应重点针对推进剂类型及其对应的构型开展对比分析,从而明确总体方案的深入方向。文章给出了该多方案比较的基本思路,并利用美国Altair登月舱作为实例具体说明该方法的基本流程,首先开展月面着陆器的分级方案选择分析、多种推进剂选择分析,并根据推进剂选择分析的结果,完成上升级、二级方案下降级、三级方案制动级的构型方案分析以及气闸舱的布局分析,最后给出组合多种可行方案,并对多种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开展比较分析,筘得帚倦对比音塞曲詹缝铖人签目舱柏袷证工椎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运用非线性规划方法,提出了一种本体位置、姿态均不受控的自由浮动空间双臂机器人的内力优化与控制策略。首先根据空间双臂机器人及负载的动力学方程,建立了抓持系统合成动力学方程,进而将机器人各手臂关节广义驱动力矩的范数作为目标函数,内力作为优化变量,采用了序列一次规划法来解决空间机器人的动态内力优化计算问题,并对双臂六自由度空间机器人进行了内力优化控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陈启智 《火箭推进》2001,(1):1-6,26
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可以增大工作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对变推力发动机要求在变推力时具有高的比冲、稳定可靠和需要的响应特性。本文讨论了双组元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比冲的影响因素和在变推力情况下获得尽可能高的比冲的关键技术,介绍了登月舱下降发动机 LMDE 的比冲特性。  相似文献   

20.
石英 《中国航天》1994,(12):26-29
未来空间机器人展望去年德国进行的ROTEX机器人飞行实验标志着空间机器人新时代的开始。这次飞行也是2000年前将要进行的10多次新型机器人飞行中的首次。新一代机器人的研制增加了对空间站的总装和维护的内容,与早期的机器人系统,如海盗号、勘测者、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