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天器工程》2012,21(2):78-78
据NASA网站2012年2月9日报道,NASA在2012年下半年将利用日本的H—IIB转移飞行器(HTV一3)将其太空通信与导航试验台(ScanTestbed)送往“国际空间站”。太空通信与导航试验台由NASA的格林研究中心花费3年多的时间建造,将为“国际空间站”提供一个在轨实验室,开发软件无线电(SDR)技术,以推进新一代太空通信技术的发展。该试验台将成为太空实验室的首个太空硬件,可演示验证许多新项目的特性,包括利用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新型通信技术、联网技术与导航技术。该试验台包括以上3项无线电设备,功能各异,预计在轨寿命为5年。  相似文献   

2.
国际     
《航天员》2012,(2):8-13
美公布《NASA空间技术路线图与优先事项》 2月1日,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在历经1年分析后,公布了《NASA空间技术路线图与优先事项:恢复NASA的技术优势,为空间新时代铺平道路》报告。该报告是对2010年路线图草案的反馈,将帮助NASA排列出研究事项的优先顺序。委员会是基于NASA为新技术投资的每年约5~10亿美元的“可能”水平而考虑。  相似文献   

3.
孙薇  仝爱莲 《中国航天》2009,(12):13-15
随着世界各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军民两用技术及其产业化愈来愈受到重视.特别是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为代表的航天技术领域.在军民两用技术及产业化发展中不断取得新进展。本文就最新NASA军民两用技术发展计划和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轨道科学公司的“人牛怪”5运载火箭9月6日深夜在NASA位于沃洛普斯岛上的沃洛普斯飞行设施发射了NASA的“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探测器”(LADEE)。这是“人牛怪”5火箭的首次发射,也是沃洛普斯飞行设施首次用来发射深空探测器。“人牛怪”5是“人牛怪”4的衍生型号,由退役弹道导弹改装而成,加装了一个上面级,以便能执行静地转移轨道和行星际发射任务。  相似文献   

5.
2008年在NASA庆祝成立50周年之际,“凤凰”.号圆满完成火星任务,“哈勃”发现绕遥远恒星运行的行星,而且国际空间站建设接近尾声,NASA与印度合作进行探月科学任务并在重返月球任务上取得较大进展。在地球,NASA研究人员观测到了北极海冰持续减少、“战神-1”火箭通过重要设计关口、发现了引起北极光闪亮亚暴的原因并且为研制最新技术水平的泳衣提供了帮助。以下是2008年NASA十大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6.
左永亮 《航天员》2013,(1):24-26
随着深空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了月球极点上冰层的存在。发现了在火星上可能存在过生命的繁荣时期,采集了包括太阳风粒子(NASA“起源号”探测器)、彗星颗粒(NASA“星尘号”探测器)、小行星岩石(日本“隼乌”号探测器)等珍贵样本,世界航天事业快速地向深空领域迈进。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程》2012,21(2):129-129
据NASA网站2012年2月8日报道,NASA2011年《衍生产品(Spinoff)报告》中,有44项创新技术上榜。这些技术源自NASA的任务和项目,并转化成实用商品,造福社会。NASA的衍生产品已经证实能为医疗保健、运输、公共安全、生活消费品、能源,以及环境、信息技术等产业带来利益,能刺激消费,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和商业机会。  相似文献   

8.
《航天员》2013,(1):9-10
据NASA网站2012年11月8日报道,利用NASA开发的“中断容错网络传输”(DisruptionTolerantNetworking)协议,NASA与欧空局(ESA)借助一种实验版本的星际互联网,成功地演示了在国际空间站上操纵地面上机器人的技术。这种演示的技术有可能使未来空间飞行器与另一个星球上居住设施之间开展互联网式的通信。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2009,(2):46-47
NASA于1月5日发出“战神”5火箭第一阶段采购招标书,涉及火箭方案论证和技术要求制订。招标书要求投标厂家在2月9日前将投标方案提交给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战神”5将在美国的重返月球计划下承担重型货物运输任务。承包方的工作将包括开发出能使NASA成功完成系统技术要求评审和系统论证评审的产品,招标书给出了5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到1969年NASA已努力完成了将人送上月球再使他们返回地面的目标,目的是想看看人是否能作为太空移民者。此时,载人航天探险技术发展神速,既可靠又能适应任务的需要,人又会是怎样的呢?NASA因而决定发射一种比“双子星”和“阿波罗”飞船的生活和工作空间大得多的“太空居住设施”(后被称为“天空实验室”),使航天员能在那里常驻并能“正常”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