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动力入流对直升机旋翼前飞操纵导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动力入流模型把直升机旋翼扰动运动产生的气动力变化和诱导速度的扰动直接联系起来,是一种简便实用的旋翼非定常气动力模型,本文把动力入流模型引入到直升机旋翼前飞操纵导数(升力,滚转力矩和俯仰力矩随总距及周期变距的变化)的分析计算中,通过分析,弄清了不同前进比,不同总距条件下动力入流对操纵导数的影响规律,并对动力入流的影响作了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2.
直升机在风切变气流场中的响应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直升机在风切变气流场中的响应特性,基于相关文献,建立了风切变工程化模型。根据旋翼的非均匀入流模型,建立了直升机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利用四阶龙格—库塔法,对某型直升机在风切变场中的飞行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样机进入风切变场后,飞行姿态立即出现俯仰震荡、左右摇摆的现象,10 s内,侧倾角的峰值差最大达到了73.14°,直升机下坠的高度为53.19 m,偏航距离为93.79 m。  相似文献   

3.
侧风对舰载直升机悬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舰载直升机小速度、大侧滑的飞行状态,采用了旋翼非均匀入流模型,导出了直升机在风场中的运动方程。以某型机为例,对不同风速条件下直升机悬停时的平衡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左侧风对该机悬停性能影响最大,而尾桨操纵裕度要求左侧风速不能超过30m/s,与同类直升机的飞行数据吻合。分析模型为制订舰载直升机的风险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直升机飞行动力学高阶线性系统建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超 《飞行力学》2000,18(1):1-4,9
针对常规单旋翼带尾浆直升机,从复杂的飞行动力学非线性数学模型入手,采用数值方法在平衡点处求出线性模型;该线性模型包括传统的6自由度刚性机体模型,还包括主桨和尾浆动力入流、主桨和尾桨挥舞自由度,其状态空间形式具有25个状态变量(5简称25状态模型)。以某型直升机为例,对线性模型与非线性模型的时域动态响应,及25状态高阶线性模型和传统6自由度9状态模型的特征值进行了比较,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可靠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5.
无人直升机操纵响应特性研究的关键是有准确的旋翼诱导速度模型。本文介绍了确定旋翼非定常入流分布特性的最新方法—旋翼动态入流模型。并以欧拉方程为基础,结合动态入流模型,计算了某型无人直升机的操纵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6.
直升机地面滑跑飞行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直升机地面滑跑模型中引入了精确的飞行力学模型,形成了直升机地面滑跑飞行力学模型。以Peters/He广义动态入流理论建立入流模型,采用等环面积法划分桨叶微段,以叶素理论建立旋翼气动模型。以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直升机地面滑跑模型。使用试飞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吻合较好。文中对直升机地面滑跑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了操纵、姿态等的变化规律,为飞行员地面滑跑操纵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直升机非线性运动方程及其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牛顿法建立了单旋翼带尾桨直升机的非线性运动方程,提出了一种求解直升机非线性运动方程的数值方法。建立方程时,用欧拉角描述直升机在空中的姿态,旋翼采用有挥舞铰且在铰上带有弹性约束的模型,桨盘处的入流采用线性模型,通过对一算例直升机的操纵响应进行数值仿真,将非线性与小扰动线性化的直升机运动方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操纵输入到随后的2s左右,非线性和小扰动线性化的直升机运动方程的计算结果非常接近,但在此之后,非线性运动方程的计算结果更能反映直升机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8.
胡国才 《飞行力学》2005,23(3):32-36
采用入流模型描述了非均匀定常垂直气流在旋翼上的分布.用改进的非线性VKS模型计算粘弹减摆器的复模量;分析了直升机从悬停到小速度前飞时,定常垂直气流的非均匀分布对直升机平衡操纵以及对系统摆振后退型模态阻尼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非均匀垂直气流对平衡时的周期变距操纵有较大影响;对减摆器具有非线性特性的直升机来说.非均匀垂直气流对其摆振后退型模态阻尼有显著影响,而减摆器具有线性特性时.则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9.
共轴式直升机双旋翼载荷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表明,共轴式直升机在悬停、前飞状态下,上下旋翼桨盘处轴向诱导速度分布与单旋翼直升机的相类似,本文根据共轴式直升机双旋翼这一特点,引入气动力相互干扰因子,将单旋翼直升机一阶谐波形式的Pitt-Peters静态非均匀入流模型推广到共轴式直升机,建立了一种共轴双旋翼载荷计算模型,为共轴式直升机飞行动力学建模作前期准备。以某共轴双旋翼为研究对象进行载荷计算,并与国外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直升机的非线性模型及配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和实现了定常平飞时,单旋翼涵道尾桨直升机的非线性全量飞行动力学数值模型,建立模型时,考虑了直升机各部件特别是旋翼的动力学模型,考虑了诱导速度分布的非均匀性,以一具有水平铰外伸量及约束弹簧的铰接式旋翼等效算例直升机的真实旋翼。研究了直升机在平飞时的配平,提出了一种求解直升机平飞初值问题的数值方法-最速下降法。以某直升机为算例,建模并配平,结果表明,该模型符合直升机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1.
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数学模型是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也是直升机飞行品质设计和评估的主要手段。直升机是一个多体系统,在直升机飞行动力学建模过程中,必须考虑旋翼、机体与升力面等的运动耦合、惯性耦合、结构耦合和气动耦合以及非定常、非线性特性,给出各个运动部件的物理模型及其数学表达形式,是对不同假设、子模型进行分析和综合的一个复杂的过程。鉴于此,简要回顾了单旋翼带尾桨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着重描述了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数学建模中的旋翼气动力建模、直升机气动干扰建模、旋翼/发动机建模以及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的集成与综合的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最后,针对直升机飞行动力学的数学建模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2.
阐明了在现有的直升机性能计算中,旋翼功率传递系数总是假定为常数,这种处理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文章详细地介绍了从飞行力学的角度来确定直升机平直飞行时的旋翼功率传递系数。首先,通过飞行力学中的配平计算得到直升机在不同飞行速度下的旋翼和尾桨的需用功率;然后,用试飞实测方法确定除旋翼和尾桨外的功率损耗;最终,得到直升机在不同飞行速度下的旋翼功率传递系数。认为:由于旋翼、尾桨的需用功率由飞行力学的配平方法得到,其结果能合理地反映飞行状态和直升机尾部构型等因素对它们的影响,加上除旋翼和尾桨外的功率由试飞实测得到,因而文中所述的直升机旋翼功率传递系数能更准确地反映直升机的功率传递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旋翼、尾桨、机身的气动力模型基础上,引入了缩比直升机的舵机、航向控制系统模型,建立了适合缩比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的非线性飞行动力学数学模型。深入探讨了稳定杆对缩比直升机飞行动力学的影响,并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反映缩比直升机的飞行动力学特点,适合其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4.
共轴式直升机飞行动力学仿真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共轴双旋翼气动干扰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共轴式直升机飞行动力学仿真数学模型。以某型共轴式直升机为样例机,在定直水平飞行条件下进行配平计算,并与国外计算结果作了对比分析,两者基本一致。给出了共轴式直升机在不同操纵输入下的动态响应数值模拟结果。仿真计算表明,所建模型能够刻画共轴式直升机运动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俯冲状态炮击后座力对直升机运动姿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俯冲状态武器发射是直升机的典型攻击状态。基于工程估算的目的,假定俯冲射击过程为匀加速度运动,建立了直升机炮击扰动运动方程;在射击点配平的基础上利用变步长的四阶龙格-库塔法对方程求解,获得了炮击后座力对直升机运动姿态的影响。实例计算包括武器对称单发,对连续多发与非对称连续多发发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6.
针对倾转短舱与机体间的气动干扰和惯性耦合特征,基于拉格朗日原理推导出了倾转旋翼机的纵向飞行动力学方程。在此基础上,以XV-15倾转旋翼机为对象,针对几种不同的短舱倾角,计算分析了飞行器的配平特性和过渡模式动态响应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是合理的。该模型可用于研究倾转旋翼机的直升机飞行模式、飞机飞行模式及过渡飞行模式下的纵向飞行特性。  相似文献   

17.
袁野  陈仁良  李攀 《航空学报》2018,39(3):121564-121564
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上下旋翼间距小,旋翼间气动干扰较为复杂,影响飞行动力学特性。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涡环单元动态尾迹方法构建了共轴旋翼气动力模型,通过与风洞试验结果比对说明该模型能够准确地计算存在气动干扰时共轴旋翼的气动力特性。以该共轴旋翼气动力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并以XH-59A直升机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前进比为0~0.4时的配平特性。通过与飞行试验数据的比对发现:该飞行动力学模型与飞行试验结果比对良好;且模型计算速度较快。通过对配平结果以及旋翼尾迹运动的分析发现: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旋翼间气动干扰会增加悬停和低速前飞时的配平总距和总距差动;低速前飞时的纵向周期变距负梯度现象是由于旋翼间气动干扰与刚性旋翼挥舞运动特性叠加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