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拥抱太阳风     
郭悦 《太空探索》2001,(1):18-19
在波澜壮阔的阿波罗登月行动中,人们关注的都是宇航员和登月成功带来的轰动效应,宇航员在月面进行的大量科学实验却被忽略了,当我们人类再次光顾月宫时,应该看看曾经留下的足迹和做过的有趣实验。  相似文献   

2.
第六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于2004年4月19日至22日在太原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主办,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山西省科学技术厅和山西省科技基金发展总公司协办。有来自全国各地70余名代表出席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15颗返回式卫星,通过这些卫星,科学家们不仅获得了许多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照片,还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科学试验。比如搭载植物种子、动物卵和细胞组织、微生物以及矿物、工业材料等,研究它们在太空环境里产生的变化、探讨未来建设太空农场、太空工厂的可能性。 1987年8月,以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教授蒋兴村为首的科研小组搭载了一些青椒的种子,经过8年的试种、优选,已经培育出了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青椒新品系,已在黑龙江省大面积推广种植了约3000  相似文献   

4.
天宫二号空间综合材料实验装置的炉内压力和加热功率均影响炉内温场.针对空间与地面对比实验,分析了炉内压力和温场相同时炉丝加热功率的变化,以及炉内温场和炉丝加热功率相同时炉内压力的变化.地面实验时,炉内气体被炉丝加热后,由于重力作用产生对流,从而影响炉膛温度.炉内压力为1atm时,空间与地面实验的加热功率比约为97.5%.空间实验时,由于对流效应减弱,炉内压力变化对其最高温度影响减小.空间与地面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地面炉内压力为空间炉内压力(1atm)的50%时,空间与地面实验的加热功率和温场等参数接近一致.这对于空间高温材料实验装置设计具有重要指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玉米空间飞行处理细胞超微结构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干种子搭载于返回式卫星上,经离海平面176km至354km的空间条件处理,发现处理后的玉米叶片超微结构发生各种变异。主要变异包括:细胞质壁分离,液泡增大,细胞壁加厚、扭曲,胞间连丝增多,出现叶绿体基粒盘和基质类囊体的变异,细胞核和叶绿体变形,内质网的数量增多、体积增大,以及其它细胞内膜系统与其它超微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夏光 《国际太空》2003,(3):25-28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虽然于2月1日失事了,但其为期16天的“科研之旅”是多年来担负科学实验最多的一次,并且科学家们仍能利用保留下来的实验数据得到新的科研成果。1成果显著哥伦比亚号此次搭载的实验有80项,经过航天员不间断的工作,各项实验都取得了相当满意的结果。美国航宇局(NASA)负责太空飞行的官员比尔·雷迪说:“幸运的是,在航天飞机最后向地球坠落的过程中,我们仍得到了大量的实验数据,我认为,这次航天飞行还是能取得一定的科学实验成果。航天飞机上的所有乘员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空间生命科学方面的知识。”此次航天…  相似文献   

7.
聚氨酯泡沫塑料剪切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聚氨酯泡沫塑料进行了低速扭转实验, 研究了这类材料的剪切力学行为, 确定了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和剪切破坏强度等力学性能参数.并且, 对扭转试件断口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泡沫塑料剪切破坏的机制.最后, 利用作者得到的理论公式,对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剪切力学性能进行了理论预测.结果表明,理论预测值与实验结果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8.
美航宇局(NASA)公开了最近用发现号航天飞机搭载蛋白质晶体生长装置(PCG:Protein Cristal Growth)的详细实验内容。NASA的空间商业化中心(CCDS)之一——亚拉巴马大学的大分子结晶学研究所组成该实验的研究中心,并由美国的五家医药制造巨商参加。这次实验使用了10种蛋白质60个样品,装置都搭载在航天飞机的中甲舱上。参加的企业与实验内容如下: (1)阿普约翰公司——实验肾酵素的高血压蛋白原酶和磷脂酶A2。高血压蛋白原酶是形成高血压病因升高血压的激素,该公司正进  相似文献   

9.
10.
1989年5月4日,美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于东部夏令时间下午2:47(比预定时间晚59分)发射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在5天的飞行任务中,在绕地球5周后从阿特兰蒂斯号上成功地投放了“麦哲伦”金星探测器,该探测器顺利地向金星飞行。从航天飞机上投放耗资总额为715亿日元的“麦哲伦”金星探测器,这是停止发射行星探测器11年之久恢复发射后的第一个行星探测器,它将向距离2.55亿公里的金星作15个月的长期旅行。  相似文献   

11.
12.
在太空“修成正果”的种子要回家了! 11月8日,座落在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的中国航天北京卫星制造厂热闹非凡,来自农业部、中科院等8个有关部门的几十名客人,将在这里迎接来自太空的宠儿——我国第17颗返回式卫星上搭载的种子。 下午3点,当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徐福祥从返回舱里取出了一包包用塑料袋密封的宝贝,双手托起,交给航天总公司王礼恒副总  相似文献   

13.
因失重时血循环系统的改变十分类似于中医“血淤症”时的变化,故采用活血化淤中药来改善失重时的血循环状态可能是一种较好的防护措施。实验比较了4种中药(丹-黄合剂、川芎、冠心Ⅱ号、樟柳碱)对模拟失重兔耳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中药均有改善模拟失重兔血循环的作用,其效果是丹-黄合剂>川芎>冠心Ⅱ号>樟柳碱。两种药量实验结果表明丹黄合剂用15g/kg,川芎用10g/kg 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15.
托帕斯—海神(Topex/Poseidon)是NASA和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合作搞的一个项目,计划于1992年夏天发射一颗卫星(见封4照片),用于环球海洋探测。它采用精密的测高法测量卫星距海洋表面的高度并准确确定卫星轨道,可绘制出海洋表面的三维模型。卫星轨道是这样设计的:使测高仪波束扫描轨迹大约每隔10天重复原来模式。这颗卫星不仅能测量海洋地貌的特点,而且可测出一些随时间变化的、有水源的山丘及深谷。 Topex/Poseidon科学实验计划于1987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开发太空资源,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等单位最近联合确定了一项新的微重力材料加工实验计划,该计划得到了日本宇宙开发委员会的批准。它包括以下内容: 1.利用MASER进行材料加工实验在1989年瑞典发射的小型火箭MASER上搭载一部实验设备,进行材料加工实验。这一实验计划由日本航空宇宙工业会负责实施。 2.IML(第一次国际微重力实验计划) 这是由美国的NASA、欧洲的ESA和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共同参加的国际合作开发计划。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具体负责这一计划的实施。 3.FMPT(第一次空间材料实验)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学生设计的“蚕在太空吐丝结茧”的实验,随着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爆炸,也永远留在了太空。事故发生后,众多媒体都对实验进行了相关报道。有的称这是中国学生的作品首次登上美国航天飞机,其实是不准确的。在这之前,已经有5个中国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登上了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19.
《飞碟探索》2006,(12):18-19
几十年来,人类向太空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这些探索离不开科学家的努力,同时也有动物们的功劳。在载人航天器正式载人飞行前,往往都要用猴子、白鼠等动物先做飞行实验,以获得有关的实验数据,分析飞行过程和环境对人的影响,然后才开始尝试载人飞行。动物成为  相似文献   

20.
1996年2月22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进行一项重要的实验:从航天飞机上施放一颗意大利研制的系留卫星并进行发电实验。然而,这项实验未获成功,这是继1992年8月在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上进行首次这类实验遭失败后的又一次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