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弹射座椅动态舒适性与人椅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动态乘坐舒适性一直是座椅舒适性的研究难点和重点之一,为了研究弹射座椅的动态乘坐舒适性,建立了九自由度的人-椅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分别进行了人体模型的模态和人椅模型的动态响应计算机仿真与分析,研究了座椅动态特性参数变化对人体振动响应的影响,为弹射座椅动态舒适性的评估和防护方法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针对舰载机飞行员在阻拦着舰过程中因受到较大的阻拦载荷而导致颈部疼痛发病率较高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开展了持续过载条件下飞行员颈部的生物力学响应研究。基于CT扫描图像,运用Mimics对头部及C1-T1椎体进行三维重建,利用Geomagic Studio进行曲面构型,运用Hypermesh和ABAQUS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在ABAQUS中计算各椎体及软组织的应力应变情况,结合损伤评价判定准则——NIC和Nij对飞行员颈部损伤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动力学响应与静态和动态实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关节囊韧带拉伸较其他韧带更长,易造成拉伤或松弛,长期训练会造成韧带受损、椎间盘突出和颈椎失稳等疾病;C4-C5椎间盘的应力均值大于C5-C6椎间盘,因此,该部位更容易造成损伤,应强化保护;颈部危重及以上损伤的概率仅为6.07%,即造成椎骨和脊髓损伤的可能性很小。研究结果可为飞行员颈部保护装置、对抗措施和飞行训练方法的设计与改进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热和振动复合环境对人体的影响特点,建立了该复合环境中二维人体热调节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方法对人体热调节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计算了不同热和振动复合环境条件下人体温度分布及动态响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较好,相对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4.
热和振动复合环境中人体热调节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热和振动复合环境对人体的影响特点,建立了该复合环境中二维人体热调节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方法对人体热调节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计算了不同热和振动复合环境条件下人体温度分布及动态响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较好,相对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5.
针对提出的直接驱动液压伺服泵新原理,设计了一种短行程永磁直流直线振荡电机,阐述了基于最小磁阻理论的电机工作原理,采用一种哈尔巴赫磁极阵列空心动子设计结构,用于提高电机动态响应能力,并利于谐振弹簧的安装.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电机的集中参数数学模型并给出传递函数,通过正弦电压扫频激励,获取了电机空载下的电流频率特性以及恒定负载下的效率频率特性.基于电机模型设计了电流环与位置环双闭环控制结构,用于提高电流的频响与位置跟踪能力.最后对设计的电机进行了空载谐振与闭环动态实验研究,实验与分析仿真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电机模型与闭环控制结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穿透式冷板的传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航空电子设备上采用的空心冷板冷却系统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求解,得到了空心冷板稳态温度分布表达工和功率-温度-流量关系式,可作为空心冷板系统的设计依据,建立了空心冷板失效的动态温度模型,得到的温度-时间响应特性可用于评估冷板系统耐热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7.
在恒阴极电流上叠加一小振幅方波电流研究电沉积的生核过程,理论分析表明,由小幅度方波电流的电位-时间响应曲线可以表征原有恒电流下的电极特征;电沉积中产生的过电位特征峰是由于生核步骤迟缓所造成。实验结果证明:电沉积Ni-P合金初期形成非晶核所需能量比电沉积晶态Ni核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8.
针对点阵夹芯结构的脱焊等损伤问题,提出了基于高频动态响应的非接触式损伤成像技术,根据无基线损伤指标分析结构高频响应,实现脱焊损伤成像。数值仿真中,依据局部共振理论,以损伤区域低阶固有频率作为中心频率计算结构在声场激振下宽频段内振动响应,采用无基线损伤指标实现损伤成像,由损伤成像结果准确识别脱焊损伤位置;试验中,采用扬声器激振,扫描时激光测振系统进行全场振型拾取的非接触式试验测量方案,成功识别脱焊损伤的位置。验证了非接触式成像技术对点阵夹芯结构脱焊损伤检测的适用性与可行性,实现了无附加结构质量、无健康基准信号下的损伤识别。  相似文献   

9.
研究绳系卫星系统在同一轨道平面内运动,由子星-母星之间相对位置向量描述,亦即由该向量的长度变化和方位角的化而决定,在引入距离速率控制算法之后,系统的动力学主要由方位角运动而定,当母星轨道为圆形时,系统运动状态具有极限点,而在椭圆轨道下则有极限环,采用了非线性动态系统的方法和技术来计算极限状态和分析它们的稳定特性,用本文中方法对TSS-1以及其他绳系卫星系统方案作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一种反转轴间双端面气膜密封系统的密封性能进行研究,建立系统二自由度力学平衡方程,通过有限元法求解双端面稳态气膜厚度以及气膜支反力;以瞬时扰动力与激振力模拟密封系统扰动,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法,求解密封系统的动态响应,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处理振动信号。分析表明:动静压混合结构可在较大的膜厚范围内保持较高刚度,使系统密封特性提升兼有良好的稳定性。密封系统在瞬时力扰动下的收敛时间受密封跑道与主密封环质量比影响较大;在非共振频率的激振力下,密封系统动态稳定性良好;在共振频率的激振力下将会引起系统振动加剧、泄漏量增加,甚至失稳,设计中应予避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数值研究了二维磁流体动力学平衡基态下开场区日面冷物质径向喷射所引起的日冕动力学响应。结果表明:(1)在高密度环前方有一弱扰动区近似以Alfvén速度向外传播;(2)高密度环前缘移动速度随着径向距离而增加, 其增加值近似为局地太阳风速度;(3)高密度环中等离子体的最大径向速度约在4个太阳半径处趋于局地逃逸速度;(4)对于强开放场, 环形结构在θ方向上没有明显的扩张。这些结果可以更好地解释伴随有日珥的日冕物质抛射事件。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载体位置与姿态均不受控制情况下,漂浮基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控制问题.结合系统动量守恒关系进行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表明,可以得到一组与适当选择的惯性参数呈线性函数关系的、欠驱动形式的系统动力学方程.以此为基础,并采用增广变量的思想,克服了通常情况下,空间机器人系统动力学方程关于系统惯性参数呈非线性关系的难点,针对双臂空间机器人末端爪手所持载荷参数不确定,但误差范围可确定的情况,设计了漂浮基双臂空间机器人关节运动的变结构鲁棒控制方案.该控制方案的优点在于,不需要反馈、测量漂浮基的位置、移动速度及移动加速度;与自适应控制方案相比,化积分运算为简单四则运算,计算量大为减少,有利于实时应用.通过对一个平面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数值仿真,证实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空间机械臂是空间在轨服务的重要执行机构,关节伺服控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机械臂操控性能.电流环是关节多控制环嵌套结构的最内层,针对高性能关节伺服控制系统对电流环动态响应快、超调量小和参数鲁棒性强的要求,本文提出一种高阶形式的无差拍电流预测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相比PI调节器,该方法极大提升了系统带宽,可使电流环动态响应速度逼近数字控制系统中的理论上限;相比传统无差拍控制方法,该方法对于电机电阻与磁链参数变化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在参数失配的条件下具有更好的动态与稳态性能.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lander anchoring system based on sawing method for asteroid exploration. The system is composed of three robotic arms, three cutting discs, and a control system. The discs mounted at the end of the arms are able to penetrate into the rock surface of asteroids. After the discs cut into the rock surface, the self-locking function of the arms provides forces to fix the lander on the surface. Modeling, trajectory planning, simulations, mechanism design, and prototype fabrication of the anchoring system a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system are tested on different kinds of rocks, at different sawing angles, locations, and speed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can cut 15?mm deep into granite rock in 180?s at sawing angle of 60°, with the average power of 58.41?W, and the “weight on bit” (WOB) of 8.637?N. The 7.8?kg anchoring system is capable of providing omni-directional anchoring forces, at least 225?N normal and 157?N tangent to the surface of the rock. The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weight, low energy consumption and balance forces, high anchoring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and could enable the lander to move and sample or assist astronauts and robots in walking and sampling on asteroids.  相似文献   

15.
带滑移铰空间机械臂协调运动的自适应与鲁棒混合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载体位置不受控制情况下,带滑移铰空间机械臂姿态与末端抓手直辖市运动的控制问题,结合系统动量守恒关系进行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表明,可以得到一组与惯性参数呈线性关系的系统广义Jacobi短阵及系统动力学方程,以此为基础,针对系统参数不确定但误差范围可以确定的情况,设计了载体姿态与末端抓手惯性空间期望运动轨迹跟踪的自适应与鲁棒混合控制方案,提到的控制方案具有不需要测量空间机械臂载体移动的位置,速度及加速度的显著优点,且由于在控制部分对不确定参数采用保持鲁棒性的方式,计算量较小,有助于缓解机载计算机运算能力有限的矛盾,仿真运算,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绳系卫星系统质心沿椭圆轨道运动时,子星释放的最佳初始条件,运用变量替代简化动力学控制方程;对圆轨道运动的母星,采用轨道转移方法释放子星,计算弹射变轨参数及过渡轨道终了真近点角。本文取消母星质量远大于子星质量的假设,考虑子星释放过程中绳系卫星系统质心随子星运动的变化,所得结果更具有普遍意义。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所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Modelling of the cometary coma with respect to the distribution of dust particles within the coma and tail have been performed by a number of authors /1,2,3/. Applications of the Divine model using a program coded for the Giotto DIDSY sensors have also been made to calculate expected sensor response of the instrument and spacecraft impact rates /4/. For a chosen mass of ~ 10?10g we use the Divine Reference model /1/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n the mass envelope of i) a velocity spread in dust particle ejection; and ii) a variation in the particle type. The results show that effects i) and ii) lead to a smoothing-out of the anticipated peak flux at an envelope boundary. A conceptual model to follow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ust jets is also presented and effects illustrated for various nucleus rotation periods.  相似文献   

18.
振动主动控制中速度反馈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两自由度系统讨论速度反馈在振动主动控制中的作用,原则上,速度反馈相当于改变系统的粘性阻尼矩阵,而受控系统的振响应则与改变后的当量系统的振动响动相同,研究结果以显表达式和曲线形式给出,说明受控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和阻尼是如何随控制力系数的改变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弹射座椅舒适性存在的不足,基于Poser软件,首先以中国男性飞行员尺寸为依据,建立了三维静态人体模型,保证了人体主要部位尺寸的准确性;然后把AutoCAD中的弹射座椅导入3Dmax软件中,结合飞机座舱的几何尺寸及各操纵机构的几何尺寸,建立弹射座椅-座舱操纵机构模型.最后把该模型导入Poser 软件中,利用人机工效学的相关理论,建立弹射座椅-飞行员-座舱操纵机构系统平台模型.在系统平台中对飞行员进行操纵仿真和分析,讨论了影响弹射座椅舒适性的因素并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法.由于系统平台中参数的准确性和可调节性,提高了弹射座椅舒适性研究的标准化和通用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