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莉 《民航科技》2007,(2):87-91
本文使用2001-2005年上海虹桥机场出现的雷暴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资料、雷达数值化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相互叠加。利用卫星云图能监测出强对流云团的云顶的演变过程,而雷达可对对流天气中每个单体的活动进行细微地监测。这两种资料的综合分析和运用,是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全方位结构的有力剖析,对提高雷暴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GMS-5卫星红外云图云顶亮温资料TB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3年5月14日黄花机场的一次雷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卫星云图上云顶亮温TB=-32℃是对流开始发生的阈值温度;雷达回波图上对流性降水开始发生的阈值是:基本反射率强度20—25dBz,回波顶高达6—8km;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图上,云顶亮温越低、基本反射率越强、回波顶高越高,其产生的降水也越强。  相似文献   

3.
成都双流机场在2000年7~8月有35天内出现23次雷暴,经过天气形势、卫星云图和雷达图像的综合分析,发现该次多雷暴天气中局地性热雷暴和系统性雷暴各占一半左右。两者在云图和雷达图像上表现出的外形特征、时空分布、演变过程以及生成机制都存在明显的差异。热雷暴发生在比较弱的天气形势下,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孤立的一片云块或云粒,在雷达回波上表现为分散的、分布没有规律的数个小回波单体。系统性雷暴的发生往往与高空或地面一定的天气系统相联系,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尺度较大的带状云系或云团,在雷达回波上表现为有系统的多个单体回波的集合。  相似文献   

4.
利用济南1960-2000年的天气、气候资料,分析了济南雷暴天气的气候特征、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及其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特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产生雷暴的天气系统和预报指标,经2000年试报,预报准确率90%。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ECMWF数值预报产品和多普勒雷达速度回波图像,结合物理量场的客观诊断分析,从雷暴发生的机制出发,对2005年5月31日贵阳龙洞堡机场发生的一次强雷雨天气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EC数值预报产品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报产生雷暴的天气系统的演变,结合物理量场的客观诊断分析和通过对雷达回波图像的实时跟踪监视,在雷雨天气的预报工作中能够取得较好的预报和对外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风云一号卫星红外云图观测资料的收集分析,对2004年6月16日洛阳机场飚线过程的回波时空分布、产生源地和移动路径及回波发展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对今后飚线天气及强对流天气的短时分析预报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7.
92年7月,济南开始启用遥墙机场,统计分析机场92的-2000年夏季的气象资料,用统计学和天气学对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到出现雷暴的天气形势特点;利用国外对雷暴的预报技术,寻找机场雷暴的预报参数;寻找卫星云图和雷达云图的雷暴回波特征。使2001年雷暴预报的准确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柯磊 《民航科技》2006,(4):47-49,110
2005年5月3日,重庆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雷暴、暴雨天气过程。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结合FY-2云图,雷达资料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此过程进行分析。为预报强对流天气拓展新的思路和方法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9.
利用阎良机场1985 ̄1994年08时天气资料和周围14个地方测站1990 ̄1994年实施飞行时记录的逐小时实况资料,结合713数字雷达回波信息,对不稳定天气进行了专题分析,找出了影响本场及空域对流天气在物理量、地理分布、雷达回波等方面的特征,特点,初步揭示出境内对流天气的活动规律和活动路径以及出现或不出现对流天气的各种判据和指标。  相似文献   

10.
王锡东  陈涛锋 《民航科技》2003,(4):24-26,40
本文利用GMS-5红外逐时Tbb资料和客观分析资料,分析2002年夏季海口美兰机场一次强对流天气产生的云图特征和相应大尺度环境场特征。指出该强对流天气是由中-β尺度对流系统造成的,该中-β尺度对流系统是在合适的西风槽前的大尺度环境场背景下,在有利的水汽场、涡度场、散度场中发展起来的。它单独起源于海南岛中部陆地上空,其生命史约为11小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分析了2006年初雪天气的天气形势及地面主要影响系统、风场。然后,从海气感热交换、海岸锋锋生及作用、周围地形对此次冷流降雪的作用分析此次降雪的成因。最后运用雷达资料中低仰角的强度场、速度场、风廓线和回波顶高度资料揭示了这次冷流降雪过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济南飑线天气过程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自动观测资料、常规气象资料以及雷达回波资料,结合物理量诊断和WI大风指数的方法对2002年8月5目的飑线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表明此次飑线过程是快速移动的冷锋与前倾的高空槽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中,雷达是一种重要的监测手段,WI指数对预报雷暴大风风速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韩韡  王爽  王鑫 《民航科技》2007,(5):16-19
雷暴及伴随其出现的恶劣天气严重威胁飞行安全,破坏地面设施。本文分别从常规气象资料、散度场、比湿、高空急流、垂直风切变、不稳定能量、逆温层的作用以及雷达回波等方面对这次雷暴过程进行分析,得到了预报雷暴的一些指标,希望对以后的雷暴预报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资料和广州多普勒雷达资料(风场分别用VAD、VAP等方法反演),对今年春天发生在白云机场及其附近的一起由阵风锋引起的雷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单部多普勒雷达速度场反演出的风场中不仅展示了锋面两侧的风向切变,而且也展示出气团内部风场中存在的中尺度结构。多普勒雷达资料可清楚地揭示雷暴的维持、减弱全过程的特征,为今后更准确地预报台对流天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03年6月13日青岛地区冷涡雷暴天气过程从大尺度环流活动、区域地面流场、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贝加尔阻塞高压的稳定维持,是大尺度环流的主要特征,截断低压形成的东北冷涡是触发雷暴的天气尺度系统,Ekman边界层中正涡度的动力强迫对垂直运动和水汽的垂直输送起着主导作用。而雷暴的空间分布又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中尺度云团和中尺度雨团,它们与物理量的有利配置是产生此次雷暴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以雷达软件化接收系统回波信号脉冲压缩处理为例,利用FFT算法分析了雷达软件化接收系统脉冲压缩处理软件化的可行性,并进行雷达回波脉压处理的仿真.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广义S变换进行雷达信号时频滤波去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变换自问世以来,凭借其优越性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数字信号处理中。针对深空目标雷达回波信号的复杂性,为了得到较好的雷达回波信号,将基于广义S变换的时频滤波应用于雷达回波信号去噪中,并利用低通滤波器设计了时频滤波算子,克服了传统滤波去噪方法滤波因子不能随时间、频率变化而变化的缺陷。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波形对比表明,滤波后能有效地去除噪声,很好地保留了原始雷达回波信号的信号特征,展示了基于广义S变换的时频滤波的可行性,为雷达回波信号去噪提供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结合其他气象资料,对2004年6月22—24日湘西北地区由MCS(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MCC(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引起的暴雨、大暴雨的回波特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MCS、MCC所造成的大范围暴雨、大暴雨的基本反射率回波强度一般为30-50dBZ,而且长时问维持在同一地区;在基本速度图上,暴雨、大暴雨区往往与大速度区相对应,有的地方还存在“逆风区”,它可以作为暴雨预报的一个判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应用于石家庄机场气象服务业务中的常用互联网资源,包括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气象自动站信息等,以期能对其他缺乏资料来源的机场预报人员提供帮助,有效提高预报准确率,做好航空气象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20.
崔梦兰 《民航学报》2023,(4):85-89+121
本文使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天气图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对2020年1月28日承德机场一次弱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发现该次弱降雪天气过程与常见的高低空配合形势不同,是一次受500 hPa气旋中心东移影响的天气过程,积雪深度不到0.5 cm。故对该次弱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期为承德机场未来弱降雪天气过程的预报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