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电子工作单系统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和数据融合及处理技术,保障民航机务维修现场较大区域内电子信息的交流及管理。系统基于B/C/S架构和JAVA语言,实现民航机务维修全过程的作业信息交互、工作进度监控与工作质量管理的信息化。通过系统的小规模应用证明该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劳动效率,保障航空安全。  相似文献   

2.
基于网络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校园网的普及,建立一个实用的网络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必然趋势。本文根据网络教学系统现状分析出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对该系统与总体数据进行了规划与设计,运用B/S开发模型设计了一个基于网络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3.
低速风洞试验数据库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洞空气动力学试验是进行飞行器空气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如何有效管理和利用好试验数据,是风洞试验的一项重要课题。介绍笔者利用C/S、B/S技术建立的低速风洞试验数据库。  相似文献   

4.
5.
文章在三星公司的嵌入式处理器S3C2410A为核心的硬件平台上,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和μC/GUI在ARM9上整合实现,成功地实现了基于μC/OS-Ⅱ在S3C2410A上的双向串口通信功能。  相似文献   

6.
微纳米实验流体力学研究的流动特征尺度在1mm~1nm范围,处于宏观流动到分子运动的过渡区。连续介质力学与量子力学这两个经典理论的衔接,提出了诸如连续性假设适用性、边界滑移等基本理论问题。同时从微纳米尺度研究界面处液/固/气的耦合,化学、电学性质对流动的影响值得关注。微纳米实验测量仪器融入了力、电等测量手段,要求测量空间精度达到nm量级,力的测量精度达到pN,时间分辨率达到ns。本文围绕连续性假设适用性、边界滑移、微纳米粒子布朗运动及微尺度涡旋测量等问题,介绍了 Micro/Nano PIV、示踪粒子流场显示等技术应用于微纳流场观测的进展与难点。目前微纳米流动测量仍然沿着经典流体力学测量“小型化”的思路开展,而纳尺度的测量期待着新的实验方法与技术的提出。  相似文献   

7.
冲击环境是火箭、导弹等航天器在其全寿命周期经历的严酷的力学环境之一,其往往会导致航天器产品发生损伤/失效,甚至引发飞行事故,己成为制约航天器飞行可靠性提升的关键因素.本文分别从理论分析、经验外推以及数值仿真、试验研究等角度,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在航天产品冲击响应分析与冲击损伤/失效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综述分析了国内外众多...  相似文献   

8.
基于LPC2214的传感器网关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物联网上数据信息传输的正确性、实时性及安全性要求,在对标准TCP/IP协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应物联网需求的嵌入式传感器网关设计方案。对标准TCP/IP协议进行了裁剪并给予实现,设计了面向物联网的传感器网关的基本构造和网络模块的接入电路,并将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移植到性能优异的32位ARM核微处理器LPC2214上。研究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网关可有效地应用于物联网中局部传感网的数据转换,使其能够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性能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巡航导弹中制导阶段航迹规划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巡航导弹作为一种精确打击武器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文中总结了飞行器航迹规划算法和地面防空威胁的建模方法,并结合巡航导弹自身特点提出了新的航迹规划算法。该算法在动态规划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动态调整各个惩罚因素之间的比例关系,解决了巡航导弹在威胁条件下优先规避威胁区域和充分利用局部地形信息寻找地形掩护飞行的要求,生成了满足巡航导弹中制导阶段的要求航迹规划结果。经过实验仿真证明,该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和计算量较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无人机实时飞行仿真平台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一种面向无人机实时飞行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硬件平台采用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利用μC/OS-Ⅱ实时核开发基于DOS的实时多任务应用程序.文中就系统结构、飞机模型、仿真算法、实时多任务应用程序编写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该系统已成功应用在某型无人机仿真中.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前飞状态下直升机旋翼 /机身耦合系统的气动 /机械稳定性问题。根据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 ,通过构造一种 2 4自由度的刚柔混合单元得到旋翼 /机身耦合系统的周期时变运动方程 ,建模中考虑了桨叶预锥、后掠、中等弹性变形以及直升机机身和传动轴的弹性影响 ,体现出铰接式桨叶绕挥舞、摆振和变距铰的整体刚性运动与桨叶中等弹性变形之间的动力学耦合作用 ,推导中对桨叶挥舞、摆振和变距转角幅值未加任何限制。根据 Floquet理论对稳态周期解的稳定性进行研究 ,采用 Newmark直接数值积分方法得到转移矩阵。对某新型直升机的气动 /机械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对于给定的前飞状态是稳定的 ,但是随着传动轴弯曲和扭转刚度的降低出现不稳定现象。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 EKF)算法应用于未来高超、空天飞行器的组合导航系统时,因其模型线性化展开会导致模型不准确,从而引起导航精度下降;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来实现递推贝叶斯估计问题的粒子滤波(Particle filter,PF)算法能有效避免引入线性化误差,具有一定的优势。据此,针对高超、空天飞行器在发射过程中通常需要直接获得发射惯性系下的高精度导航参数的需求,提高发射惯性系下弹载组合导航系统滤波算法的精确性就尤为重要,PF滤波算法无需对非线性系统进行线性化展开即可直接实现对非线性系统的状态误差估计。为此,本文将PF滤波算法引入空天飞行器SINS/GPS/CNS多信息融合组合导航系统,设计了发射系下基于联邦滤波器的PF滤波算法,实现了对组合导航系统状态参数的直接建模估计。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发射系下SINS/GPS/CNS组合导航系统联邦EKF滤波算法,PF滤波算法有效提高了组合导航系统滤波精度。  相似文献   

13.
详细分析只读式光盘读写电路的原理,对其中的关键部分A/D转换和D/A转换电路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进行了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音频数字系统中,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以数字信号的形式进行处理、传输或存储,可避免在记录的过程中各种失真,使重放时的音乐质量得到极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提高终端区航班运行效率,本文将基于排队模型对终端区航班进场时间进行预测,以便尽早发现进场时间过长、进场效率低的航班,从而提前采取应对措施,确保航班正常运转。以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为例的研究结果表明,终端区内航班到达规律服从泊松分布,服务时间服从Gamma分布,本文建立的一般服务时间M/G/1排队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航班进场时间,以15 min为单位的终端区航班进场时间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在1 min左右。本文所建排队模型通过抓住进场交通流的整体流动特征来对进场时间进行预测,降低了现有模型难度,预测结果可以为改善管制工作带来更直接的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CCD作为图像传感器,以AVR单片机作为采集系统的控制核心,以ARM作为基本图像处理单元,实现了图像的快速采集、存储及数据处理。对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进行讨论,对应用的算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嵌入式动力装置的进/排气效应对扁平融合式飞机气动特性的影响时,发展了一种整体式进/排气模拟试验方法及推/阻校准方法。采用与飞机模型融为一体的内置式引射器同时模拟飞机的进气效应和排气效应,模型气动载荷与引射器工作时的作用力由天平同时测量获得;把模型推进系统部分分离出来,在TPS校准箱中进行推/阻校准,建立模型气动载荷与推/阻力之间的剥离方法,获得真实的进/排气效应影响试验数据。用典型的背负式进气道扁平融合式飞机模型进行了推/阻校准试验和进/排气影响风洞验证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排队论的航班滑出时间预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航班离港流程及滑出时间预测的问题属性,将滑出过程分解为无障碍滑 行至跑道端及在跑道端排队等待起飞两个阶段。分析了进离港航班对滑出时间的影响,提出 了一种场面交通状况衡量指标及基于该指标的无障碍滑出时间计算模型。并将跑道提供服务 的过程建模为M/G/1/∞随机服务系统,建立了基于排队论的等待起飞时间预测模型。以北京 首都国际机场航班运行数据为例,使用单个航班及以15 min为间隔的平均滑出时间的预测准 确率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首都机场当前的滑出时间计算模型进行对比,预测准确率显著 提高。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玻纤/环氧复合材料,采用平板硫化机热压成型制备工艺,将预封装的石墨烯加热元件内嵌于复材夹层中,从而制备得到复材加热组件。实验证明,该制备方法对石墨烯复合材料的阻值及发热影响较小,保证了石墨烯加热元件的防/除冰效率。基于复材加热组件,进行了热/力学性能实验和低温除冰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复材加热组件的温升速率随热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并且铺层位置对复材加热组件的温升具有较大影响。在冷环境除冰实验中,环境温度为-20℃,热流密度为0.3 W/cm2时,相较于传统电加热组件,复材加热组件的除冰时间大幅减小,能耗减少约30%,为进一步制备复材加热机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