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2000年,初步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3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目前,中国正在稳步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截至2012年2月已成功发射了11颗"北斗"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2.
王翔  陈立  宿东 《太空探索》2023,(6):8-11
<正>“一横一竖”,十年的苦功。空间站建成,说明我们的系统工程实践向前跨了一大步,这是我最引以为荣的。大家都很开心,我也是,但感受还不太一样。这是新的开始,我们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好戏在后头。我很期待这座由中国人设计并主导、向世界开放的空间站,在运营中充分体现载人航天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读者园地     
新的一年开始了,在过去的一年中,“探索俱乐部”得到了广大热心读者及会员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表示衷心感谢!在新一年开始之际,“探索俱乐部”推出一个新栏目——“异想天开”,主要刊登一些科幻短文及对未来航天、宇宙探索的设想,希望大家踊跃投稿,与我们一起办好这个栏目。  相似文献   

4.
正飞着出行的未来2018年5月,优步公司在其举办的第二届年度飞行汽车会议上,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制订了一个非常激进的计划——为这个世界引入一种全新的交通方式,也就是城市航空,优步公司称之为"空中拼车",并希望自2023年开始,在美国达拉斯和洛杉矶全面实现空中出行。而2018年,正是洛杉矶被连续评为世界上交通拥堵最严重城市的第6年。当糟糕的道路交通和"极端拥堵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时任优步公司首席产品官杰夫·霍尔登说:"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现在这种拥有和使用汽车的方式在经济上变得不合理。"  相似文献   

5.
遥感卫星篇     
正1概述50年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简称研究院)通过技术创新,在遥感卫星领域,形成了返回式遥感卫星、"资源"、"海洋"、"高分"等卫星系列,建成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2发展历程返回式遥感卫星1975年11月,研究院研制的返回式遥感卫星成功发射并回收,使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国家,是中国航天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的显著标志之一。研究院先后研制并成功发射了返回式卫星0号、  相似文献   

6.
正因为有了UFO,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生气,也更加有希望。《飞碟探索》已经创办25周年了,这意味着中国进行UFO研究的历史也已经经历四分之一个世纪了。回顾世界近60年、中国25年的UFO研究历程,可以自豪地说,UFO探索与研究正处在一个新起点。UFO研究事业是人类迄今  相似文献   

7.
全面回顾了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顺利实施17年,测控系统从近地走向深空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探月一期工程突破了远距离测控技术;探月工程二期率先建设两个深空站,初步建成深空测控网;探月工程三期建成了阿根廷深空站,形成了完整的深空测控能力.目前中国深空测控系统已成为世界上三大全球布局的深空测控网之一,具备...  相似文献   

8.
1月25日,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模型亮相央视春节晚会,这场中国未来空间站的处子秀,让民众对太空生活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为了更清晰地让读者了解"天宫"是如何建成的,本刊特从这期开始以图解的方式连载"国际空间站是如何建成的?",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9.
正回顾2017年,世界各航天大国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此辞旧迎新之际,让我们回顾国内外重要的航天活动,也展望2018年的重大事件。在载人航天领域,中国的天舟一号任务无疑是2017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中之重,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空间站时代的黎明。重达13吨的天舟一号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发射的最重的航天器,标志着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开始走向成熟。而在国际上,世界其他航天大国依然围绕国际空间站的运营开展其载人航天活  相似文献   

10.
2012年年底,"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这将有力促进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的快速发展。2013年5月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将在武汉召开,为了配合这届年会的召开,特别策划出版了本期卫星导航专刊,介绍、分析和论述国内外卫星导航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以飨读者,希望能对"北斗"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飞碟探索》2006,(1):4-4
像歌手孙悦在歌中唱道的:“这一年总的说来高兴的事挺多,工作不错,心情不错,家人也不错”。过去的2005年挺顺的、挺乐的、挺时尚的、挺有声有色的:球迷们经过三年的漫长等待,2006年德国世界杯已然来到;“神舟6”号刚刚发射,全球华人的眼光已经紧盯“神舟7”号、“神舟8”号:对《飞碟探索》杂志而言,2006年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新起点,《飞碟探索》杂志在她二十五周年华诞之时改为了月刊。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开始,也总是带来新的期待。2006年,编辑部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专题文章,希望给您带来惊喜。最后,编辑部全体同仁恭祝我们的每一位读者在新的一年中阖家欢乐,万事如意!1835年9月15日,浩瀚的太平洋上,“贝格尔”号军舰朝着距离南美洲西海岸大约600米散见于赤道附近的一群海岛疾驶而去,达尔文在日记中描绘了看到“巨大的爬行动物在黑色的火山、光秃秃的灌木林以及硕大无比的仙人掌丛中穿行”时的经异感受。如他所说,这些景观使你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这是一个惊奇不断的世界,随我们一同体验吧。人类文明的历史,撇开时时开倒车的政治、宗教纷争,无非是对我们所处环境的认识与改善,进而有所创造与建设。某些创造与建设,以现代人的眼光看来常常令人感到晕眩:金字塔、长城、马丘比丘、阿旃陀石窟、巴尔米拉……现代的文明人啊,扪心自问,祖先的骄傲与荣耀我们了解多少?  相似文献   

12.
新年寄语     
新的一年蕴含着希望.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汗始.在1995年行将结束之际.除了向广大读者问声好,祝大家新年快乐,我们照例是要与读者朋友们交交心的,谈谈我们的工作,回答一些大家所关心的问题,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对编辑和读者都是如此.1.对1995年的回顾.细心的读者也许已经发现,《飞碟探索》杂忐在1995年发生了很多细微的变化,这表现在多个方面:在保持并强化杂志传播飞碟文化及相关学科主旨的前题下,拓宽和融进了一些新栏目,增加了新的知识领域,开辟了“世界文化遗产巡礼”栏目,意在表现人类千百年的文化成就,把对飞碟的探索与对人类文化的研究更紧密的联系起来;封面设计上.更强调简单明了;彩色插页的选材  相似文献   

13.
夏光 《国际太空》2010,(1):1-2,F0003
<正>2009年12月15日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自主研制的中国首颗科普公益微小卫星希望-1,与遥感卫星-8一起由长征-4C火箭成功发射。在希望-1卫星上承载了诸多"希望"。第一个希望来自希望-1卫星的用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将开展一系列希望-1卫星应用体验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航天、探索太空的热情,架起广大青少年热爱科学、提高科学素养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正6月2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北斗三号系统的全面建成,也标志着中国导航卫星系统的"三步走"战略圆满完成。从1983年"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院士提出双星定位通信系统方案至今,中国北斗已从有源无高程定位发展到了有源无源结合的高时空精度定位,从双星区域覆盖升级到复合型星座全球覆盖,在导航卫星领域走出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道路"。不过,北斗系统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出于摆脱对美国GPS系统依赖等考虑,欧  相似文献   

15.
正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北斗"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圆满完成,"北斗"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8月3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介绍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有关情况,并发布了服务接口控制文件。  相似文献   

16.
<正>为提高论文发表速度、缩短科研成果公布的时间,《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与"中国知网"签署了优先数字出版协议,文章一经录用即可实行优先数字出版。另外,从2016年第1期开始,本刊将采用双栏排版。同时,新的版式每篇文章中添加了卷、  相似文献   

17.
正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为中国航天2019年画上了一个沉甸甸的句号。2019年对于中国航天来说,是任务繁重的一年;对国外航天来说,则波澜不惊,算不上一个"大年"。而新的一年,则无论中外,都将进入"超级模式"。我们迎来的,是一个航天的"超级2020"。从已经公开披露的信息看,中国航天计划在2020年实施多个重大工程项目,包括建设长期有人照料的近地载人空间站;实施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号"任务,实现月面无人采样返回,圆满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总体规划目标;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系统建成由30颗卫星  相似文献   

18.
<正>"遥感并不神秘、并不遥远。随着高分一号、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广泛应用,中国遥感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遥感应用步入黄金期。遥感已无处不在,遥感将大有作为。"栾恩杰院士2014年9月28日参加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第五届代表大会时说。他希望加强遥感卫星应用推广。74岁的栾恩杰曾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现为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第四届理事长。在他的"字典"里,遥感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9月15日晚,中秋之夜,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2"号开启太空之旅。"天宫2"号的成功发射,使中国大步迈向空间站时代,吸引了全球目光。中国空间站预计2020年左右建成,如果"天宫2"号状态良好,延期"服役",太空上或将首次出现空间实验室与空间站交相辉映的画面。  相似文献   

20.
许斌 《太空探索》2014,(2):8-13
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曾说过:"我们希望利用中国的航天高科技填平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使我们的人民真正受益、得到实惠。"如今已成功发射并在轨运行的玻利维亚通信卫星将满足他的这一愿望,也将使玻利维亚人民享受到中国航天技术发展带来的福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