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单脉冲平面阵列天线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吕善伟 《宇航学报》1996,17(4):91-96
文中介绍波导宽边纵向缝隙构成的单脉冲平面阵列的设计结果。以14×14元平面阵列为例,分析单脉冲阵列天线主要组成部分的误差对天线性能的影响。计算分析了缝隙位置与长度的加工数据的误差,馈电(和差器)的幅度、相位误差,馈电缝阵的误差,以及工作频率等对方向图的影响。文中计算和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和较好,误差分析结果可作为该类天线对加工公差要求和实验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宽带多功能阵列一致性校正中的瓶颈问题,设计了一种串馈与并馈相结合的模块化同步校正方案,适应宽带阵列通道数多、布阵规模大的特点,兼具经济性与灵活性,既能够有效控制馈线网络规模,又便于天线阵列系统的模块化和标准化制造。  相似文献   

3.
一.天馈系统的设计要求Y9-2遥测系统是新一代可编程计算机遥测系统,它对天馈系统提出了新的严格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天馈系统必须是宽频带系统,以保证信道点频在一百个范围内任选。 2.以S波段为主,兼顾P波段。 3.通用性强。天馈系统适用于FM、PM、PSK等体制,满足多种型号的使用要求,接收不同调制体制的的遥测信号;同  相似文献   

4.
一种低剖面平面螺旋天线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提出了一种低剖面平面螺旋天线的设计方法,用金属反射板代替传统的λ/4反射腔来实现螺旋天线的单向辐射,并在螺旋末端接以阻性负载,以改善天线的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工作频带为1.3GHz~2.1GHz的四臂平面阿基米德螺旋天线,在保证天线特性的前提下,整个天馈结构的厚度减小至17mm。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六角形排列的平面阵列天线的远场分布,介绍了基于混沌理论的混沌免疫算法,结合六角形平面阵列天线实例及超低副瓣要求,给出了基于该算法的阵列天线方向图优化方法,得出了超低副瓣方向图。仿真结果表明,混沌免疫算法收敛速度快,搜索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针对便携式卫星终端要求的全空域多目标跟踪能力,基于终端外形设计了一种圆台结构的共形阵列。该阵列由顶面的平面阵列和侧面16条棱面围成的台体构成,顶部平面阵列产生的波束覆盖上半空间的大仰角区域,侧面的16条棱面则负责小仰角区域的波束覆盖。与球面天线相比,圆台阵列在工程实现和波束增益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分析了圆台阵列在全空域的增益性能,并考虑到实际应用中的遮挡效应,对空域进行了划分,不同的空域使用圆台不同方位的阵元进行数字波束形成。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圆台共形阵列全空域增益波动较小,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大规模平面阵列稀疏优化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当前星载相控阵宽频带、轻量化需求和天线阵列超密集布阵的特点,研究大规模平面稀疏天线阵列能够有效简化通道设计、降低散热难度,同时具有一定的副瓣抑制效果。首先介绍天线阵列稀疏优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其次综述几种常用的大规模平面阵列稀疏优化技术,包括确定性稀疏方法、随机性稀疏方法和混合稀疏优化方法;最后总结这几类阵列稀疏优化技术的优缺点,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相控阵天线的不断发展,有限扫描反射面天线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为了符合新时代天线多功能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抛物面形变的纵向偏焦特性。设计一个标准正馈反射面天线,使其馈源固定不动,而利用调节反射面焦距来达成天线的偏焦,其偏焦特性类似于抛物面天线的纵向偏焦特性;设计一个双焦点反射面,由XOZ平面抛物线和YOZ平面抛物线正交互异设计双焦点反射面天线,令YOZ平面抛物线焦点外推、XOZ平面抛物线焦点不变构成一个双焦点反射面。验证了该方法在一维阵列作为馈源的有效性,双焦点反射面相较于标准抛物面,在EL方向上该天线增益上升了1429dB,且波束宽度基本不变;此外,该方法还能容纳所有馈源同时工作,降低了单个馈源喇叭的功率且增益相较于点波束天线只下降了485dB。该方法将为后续有限扫描反射面天线在设计一维扫描或二维不等范围扫描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非模糊测向阵列设置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平面天线阵列模糊基本概念,讨论了一种设置非秩1模糊阵列的方法。给出了不为秩1的判断定理。仿真结果表明:该法可行且具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以2位和3位数字移相器为例,研究了四舍五入法、适当随机量化法和预加相位法等3种随机馈相法,对均匀微带直线阵列的增益方向图和波束指向精度的影响,研究证明相对于四舍五入馈相方法,适当随机量化法和预加相位法能够极大地提高波束指向精度,但是在移相器位数较少的情况下增益会有少许损失。研究结果可为大型相控阵天线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减少星载平面反射阵列天线设计所需的庞大计算量,提出了一种基于菲涅尔原理的新的天线布阵方法,该方法通过多种菲涅尔相位环带实现相位补偿,每一环带所用贴片单元一致。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工作频率为94GHz,由4种菲涅尔相位环带组成的平面反射阵列天线。通过仿真计算,证明该方法合理有效,可应用于星载轴对称平面反射阵天线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高健  马琳 《空中交通管理》2006,(12):27-28,36
民航空管地空通信(ATC ground-to-air communications)主要通过甚高频通信与航空器建立话音联系,而携带话音的空间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是依靠天馈系统来实现的。因此,天馈系统对于VHF通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天馈系统的选择不好,或者参数设置不当,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VHF通信信号的质量。尤其在是信道多、业务繁忙的大型枢纽机场,天线选择及参数设置是否合适,对VHF通信系统的话音质量、覆盖效果有很大影响。本文将向读者介绍一些有关共用系统天线的基本知识,并结合笔者的工作经历,浅谈天线的安装和日常维护。  相似文献   

13.
偏馈伞天线是能够适应高通量卫星的一种索网天线。文章针对在偏馈伞天线的设计中,由于结构的不对称性,导致常规伞形索网天线索网几何构型设计方法失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首先,依照形面精度均方根误差的原理,推导出了索段长度与形面精度的关系,利用最少节点数量作为优化条件,得到满足形面精度且节点数最少的主网面节点分布;然后,采用平面切割的方法计算出肋底部节点坐标及张力阵方向向量,并由张力阵计算得到了理想抛物面上的主网节点坐标,由迭代方法得到了背网节点坐标;最后,利用线性插值对形面精度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得到的索网结构能够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由迭代法确定的背网节点能够使索网天线达到自平衡状态。该设计方法对伞型偏馈式索网结构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太赫兹天馈与波束调控元件用于实现太赫兹信号的汇聚、功率分配、频率选择以及波形调整等功能,是太赫兹应用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已经广泛应用于射电天文、遥感与深空探测、雷达与成像、无线通信等领域。重点阐述了太赫兹反射面天线、太赫兹透镜、太赫兹分束器、分频器和匀束器等波束调控元件的基本原理和国内外现状,并对太赫兹天馈与波束调控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在对数平面内,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根据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判定系统的稳定性,为利用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CBERS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系统为X/S双波段自动跟踪系统。介绍该系统天线馈源的工作原理。系统天馈部分采用双色副面组合馈电技术,X-波段为五喇叭SCM 自动跟踪馈源,工作于后馈;S-波段为ESCAN自动跟踪馈源,工作于前馈  相似文献   

17.
在国内首次成功研制7~12GHz宽频带单通道单脉冲自跟踪天线的基础上,对X波段宽带单通道单脉冲双圆极化自跟踪天馈系统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宽频带六单元照射器的设计、波束形成网络及跟踪原理的设计分析和单通道变换网络的调制与解调原理。同时,对宽频带照射器的测试、馈源和差网络的调试和天馈系统外场联调进行详细说明,并给出仿真和实验结果。测试结果非常理想,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某型宽带平面单脉冲天线系统的研制中,采用了多层四元微带天线阵作为馈源,运用T型功分器和威尔金森功分器设计了一个一分四路的功分器作为阵列的馈电网络,并利用商业软件HFSS对整个阵列进行了仿真和优化设计。通过实验测量,该天线阵的阻抗带宽达到了24.8%,在工作带宽内,方向图特性良好,满足了系统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使用遥控用光纤链路和宽瞬时带宽用光学时移网络的光控阵列天线。综述了为机载监视雷达设计的宽带共形阵天线的研制情况。介绍了L波段96阵元光控阵列的系统设计和性能。讨论了光学元器件和阵列孔径的封装技术。重点介绍了系统的宽带性能。为了验证用于目标识别(ID)和目标成像的50%瞬时带宽(550MHz,距离分辨率为30cm),测量了纳秒脉冲响应。应用基于时域脉冲测量的机内信号输入技术用于校准时移波束形成网络中的宽带元器件。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电子对抗无源侦察系统的测向、定位以及成像性能,针对宽带LFM信号提出一种基于延迟相乘去斜的波束形成方法。该方法巧妙地利用LFM信号频率调制样式的特点,通过时域延迟相乘预处理,将LFM信号的阵列输出数据转化为具有窄带阵列结构的相位延迟形式,最后利用窄带波束形成方法形成波束。新方法只适用于LFM信号,针对性很强,极大地减小了系统设计的复杂度。由计算机仿真实验分析可知,该方法较传统的方法有较好的稳健性,突破传统阵列间距的限制,提高了系统性能,在高分辨测向与成像领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