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用于核电磁脉冲辐射敏感度试验中的电磁脉冲电场探头的校准方法。采用试验中常用的双指数脉冲波形进行校准。利用瞬态脉冲发生器、横电磁波室产生一个标准场,通过示波器等测量设备,对探头的转换系数进行校准,为电磁脉冲电场的准确测量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电场探头在高场强下的校准需求,本文提出了利用混响室开展电场探头校准,介绍了基于混响室的电场探头校准原理和校准方法,解决了200V/m以上高场强环境下电场探头的校准问题,并与微波场强标准中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两组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宽带双极化天线测量探头的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线测量探头的性能对提升天线平面近场测量效率、最终测量结果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平面近场测量的需要,应用反向四脊和差分馈电技术,设计了宽带双极化天线测量探头。对测量探头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了带宽、方向图、隔离度和交叉极化辨识度等探头性能,确定了高隔离度、高极化纯度的宽带双极化天线测量探头的最优设计,获得了更高精度和效率的天线测量。  相似文献   

4.
天线测量探头的性能对提升天线平面近场测量效率、最终测量结果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平面近场测量的需要,应用反向四脊和差分馈电技术,设计了宽带双极化天线测量探头。对测量探头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了带宽、方向图、隔离度和交叉极化辨识度等探头性能,确定了高隔离度、高极化纯度的宽带双极化天线测量探头的最优设计,获得了更高精度和效率的天线测量。  相似文献   

5.
示波器探头是测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任务是确保信号高保真的传送到示波器。与所用示波器匹配适当的探头,对于取得最高的信号保真度和测量精度尤为重要,可靠的探头是完善测试系统的基本要素。从探头的特性、分类、基本工作原理和选型方面介绍如何使用示波器探头。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归一化场地衰减(NSA,The Normalized Site Attenuation)测试中存在的误差,指出误差主要来源于天线系数.通过对天线互阻抗的分析,说明它是天线系数误差的主要来源.简单介绍了天线系数的标准计量方法,发现其中并未考虑互阻抗的影响;修正了天线系数计量中采用的方程组,证明该方程组不能求解.分析了减小测试天线间互阻抗误差的因素,重新设计了一种新的测试方法.新方法使用天线增益替代天线系数,利用天线增益测试的必要条件避免互阻抗的影响;证明了新方法与原方法的原理间的等价条件;通过实测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测试工作的目标是把校准波形忠实地传送到被测示波器的输入端。多年以来,人们已经开发了各种传送的方法来克服VSWR和其它的误差来源。其中一些方法较之其它方法更加实用、经济。概括介绍了一系列的实验并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对传统的、比较复杂的使用脉冲平坦的有源探头(pulsandleverlinghead)的方法和更加实用的同轴电缆的方法用示波器进行校准的情况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为了拓宽微型探头-传感系统的可用频带,满足高频压力信号的测量需求,需对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进行研究,并分析现有数学模型对不同结构微型探头-传感系统的适用性及预测精度。对5种典型结构的微型探头-传感系统进行了判定和划分,综述了现有微型探头-传感系统的频响预测模型、假设条件及模型修正方法。为对理论数学模型进行定量评价,计算得到了不同结构微型探头-传感系统的谐振频率、截止频率和工作频带(幅值误差±5%),并与数值仿真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引压管较短的谐振腔,利用Panton模型计算其谐振频率,误差可控制在1%以内;对于引压管较长及带有测压孔的结构,B-T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对实验用微型探头-传感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并用于超声速凝结自激振荡现象的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微型探头-传感系统频响特性可满足高频(约10 kHz)压力波动信号的动态测量需求。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单探头星敏感器三轴姿态精度不一致问题,提高数据更新率和实时性,提出了多探头分布式视场融合方法。该方法通过控制各探头等时间间隔曝光,将相邻时刻曝光的2个探头的观测星矢量信息进行时间配准、空间配准,之后进行视场融合并采用QUEST算法解算姿态。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可将光轴方向精度提高8~9倍,同时可将数据更新率提高3倍以上,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0.
超低频发信天线及其全向等功率辐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超低频信号的通信特点及其在潜艇通信应用中的地位和概况,研究了提高发信天线辐射效率及全向辐射的超低频对潜通信天线的技术与方法,分析了全向辐射的超低频天线阵方向特性.  相似文献   

11.
电磁干扰自动测量系统可完成产品诊断测量、环境场测量和基于GJB-151/152标准的有关测量。测量频率范围为14kHz~18GHz,幅度测量精度在30MHz频率以下优于±2.85dB。在30MHz~6GHz范围内优于±3.86dB,在6~16GHz频率范围内优于±4.81dB,在16~18GHz范围内优于±5.06dB。  相似文献   

12.
混响室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混响室的原理、结构、现状和应用前景。对混响室的校准步骤作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横电磁传输室理论与技术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横电磁传输室(TEM cell)由于其全封闭式结构,不会污染环境或影响操作人员的健康,因而比敞开式带状线测试室优越。从内部场分布看,扁结构(矩形截横面)优于方结构(方形横截面)。电磁场数值解法(先求导积分方程然后化为矩阵代数方程)不仅对传统结构有效,而且可用来计算一些可想象的新结构。文中给出了作者针对小型室和中型室进行大量测试得到的实验结果。并据此导出了最高可用频率(UUFL)的经验公式。最后,提出了在今后研究工作中应优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卫星地面站电磁环境的测试进行介绍和分析,着重论述了测试系统、测试技术、测试中的经验及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在横电磁波传输室中加入匹配膜片降低驻波的原理和方法,并以长宽高为3m×1.5m×1.5m的传输室为例,给出加入匹配膜片前后测量结果的比较。在180MHz工作频率范围内,最大驻波由1.198降低到1.088。由低驻波的横电磁波传输室组成的测试系统只用一个单定向耦合器和一台功率计即可精确计算出高频场强值。  相似文献   

16.
结合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的特点,介绍了电磁兼容性概念及其发展过程;分析了空间飞行器所处的电磁环境,指出总体设计中的若干电磁兼容性问题;提出了空间飞行器研制各阶段中开展电磁兼容性工作的流程图,强调必须在目前和今后各种型号的空间飞行器研制中引起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主要论述如下几个问题:(1)我国学者对横电磁传输室理论的研究情况及成果;(2)对高阶模的模式判别、截止频率、谐振频率、最高可用频率问题的讨论;(3)关于我国学者提出的设计上的新思想和新方法;(4)对未来的展望及建议。对某些国内学术界尚有分歧的问题作了研讨,提出了横电磁传输室电压驻波比第一谐振峰频率与横向尺寸关系的经验曲线,讨论了与研制GTEM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天线有关技术的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航天器天线的特点及其与航天器总体的关系;天线的辐射场方向图及增益有关问题;天线的电磁兼容及天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