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强 《民航科技》2005,(5):99-100
活塞式发动机气门粘连可能导致气门卡阻,严重时将引起发动机失效。因此在使用和维护中,预防气门粘连的发生,减少气门卡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气门拆装工具损伤气门杆的问题,从缩短气门拆装时间、便于单人操作等方面出发,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拆装工具,以优化航空活塞发动机气门拆装作业。  相似文献   

3.
基于统计显示某型航空活塞发动机运行中出现的大量排气门烧蚀故障案例中烧蚀位置均基本呈两点对称分布在气门头部两侧的现象。通过测量排气门密封面附近气门体的实际运行温度,获取了该型发动机上气门运行温度与排气温度(EGT)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结合该型发动机的结构设计和实际运行环境分析了这种气门烧蚀点对称分布的机理。研究表明:气门偏摆引起气门密封面温度周向对称性分布不均和运行中过度调贫使气门密封面温度过高是排气门对称烧蚀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以EGT为参照限制调贫幅度的方案,经70 000飞行小时实践验证表明故障得到了完全解决。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型航空活塞发动机在运行中因使用国产高铅燃油而时常发生较严重的排气门烧蚀故障的问题,通过对该型发动机上全新、使用过以及已烧蚀排气门的微观金相分析,结合该型发动机的结构设计和实际运行环境分析这种排气门烧蚀故障的发生机理,认为排气门运行温度过高导致排气门密封面上的抗腐蚀保护层被破坏掉是导致排气门烧蚀的根本原因,而高铅燃油中的铅沉积在排气门密封面上导致排气门散热不良是排气门过热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改用低铅燃油减少铅沉积以改善排气门散热条件、降低排气门运行温度的解决方案,经实际运行测试证明排气门密封面上的抗腐蚀保护层得到了有效保护,解决了该型发动机的排气门烧蚀故障.   相似文献   

5.
通过数值模拟对新型加力用外涵引气双层壁喷油杆冷却性能进行了研究.该喷油杆为双层壁结构, 从外涵引气冷却喷油杆.首先对实验油杆冷却性能进行了计算, 并与油杆冷却性能模拟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两者变化规律基本符合, 表明该计算方法可用.随后用该方法对真实加力室油杆冷却性能进行了计算, 得到该喷油杆在真实加力室4个工况下外套及油杆内壁温度分布及从外涵引气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双层壁喷油杆方案可以有效引气和降温, 使得喷油杆在高温的加力燃烧室内能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6.
排气门是摩托车发动机的重要零件之一,产量大,过去锻造气门不仅赶不上生产需要,而且质量也难于保证,为此我们采用挤压法代替锻造工艺,获得良好的效果。挤压法锻造的排气门锻件,见图1所示。 1.排气门挤压的工艺过程 排气门挤压工艺过程见表1。  相似文献   

7.
大客发动机径向传动杆具有长径比大、转速高等特点.为保证传动杆可靠工作,需进行精确的动态特性分析,而边界条件的选取和简化是保证传动杆动态特性准确性的关键.分别使用了简化模型和整体模型计算了传动杆的模态,通过边界条件的选取设置,对传动杆进行了动态特性分析和试验验证,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使用整体模型计算得到的传动杆模态振型与试验结果较为一致,证明了传动杆边界条件选取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应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基于坐标测量方法,检测大长径比零件内孔时,加长杆材料、加长杆长度、加长杆直径对其测量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使用同种测头时,加长杆长度越短测量精度越好;加长杆直径越大,测量精度越好;加长杆材料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气门卡阻故障是航空活塞发动机的多发故障,严重威胁飞行安全。本文从航空活塞发动机设计、制造、维护和使用的角度对气门卡阻故障的产生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结合维护、使用实践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以降低气门卡阻故障率。  相似文献   

10.
外涵引气加力喷油杆冷却特性模拟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了新型外涵引气双层壁喷油杆的结构方案.共设计了不同结构尺寸的8种新型双层喷油杆冷却套,在流动特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换热特性和高温工况下流动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综合其引气和冷却性能,对比八种尺寸套管,选取了较为合适的冷却套管结构尺寸.并对这种尺寸的套管进行了油杆内壁温度沿杆高的变化、油杆内壁温度随冷却气总压的变化及油杆内壁温度随套管进口雷诺数的变化的研究.实验表明:可以有效从外涵引气(压差850 Pa时,引气量9 g/s),能够较大降低油杆内壁温度(冷却效率0.7以上).   相似文献   

11.
在超音速飞机头部加装合理设计的细长杆可有效降低飞行噪音.基于Fluent准三维数值模拟手段对多组细长杆设计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对比其对远场压力的影响,以比较各类细长杆的降噪效果,根据气动理论对数值结果作出解释,揭示细长杆的降噪效果与其外形的内在联系;从远场压力最大值、远场压力曲线形状等不同方面分析细长杆对音爆的影响.结果表明:6 m长的12.5°半锥角单级锥形细长杆有明显的降噪效果;合理设计的多级细长杆可明显降低初始过压值,并能延迟远场压力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凹凹面、凹锥面、凸凹面和凸锥面的细长杆能够降低远场压力峰值,改善压力曲线的形状,具有较好的降噪作用;细长杆产生的强膨胀波能在激波传播过程中大幅削弱机头激波,从而削弱音爆水平.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型航空活塞发动机在运行中多次出现的空中气门卡阻故障,结合该型发动机的结构设计和实际运行环境,对故障发动机气门导套内沉积物的成分进行分析,并基于EGView软件对故障案例的FDR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剧变导致气门-导套间有效配合间隙减小是导致空中气门卡阻的根本原因;在飞行中,在30%功率附近燃油流量偏小是导致温度剧变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了增加发动机30%功率附近燃油流量的解决方案,给出了推荐的下限阈值为17.0 L/h,经实践验证该排故方案有效。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一种主动侧杆的人机系统控制模型,基于Hess的结构驾驶员模型,提出一种研究主动侧杆引导方式下,人机闭环飞行品质评价及PIO预测的方法,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其合理性.用该评价和预测方法,进一步分析了主动侧杆在反馈俯仰角和俯仰角速度的构型下对飞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主动侧杆反馈参数与被控对象特性密切相关,对于难以控制的被控对象,主动侧杆反馈俯仰角速度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飞机地面牵引过程中因突发事件等因素意外刹车时,通常会产生较大牵引载荷,当其超出飞机部件受力载荷限制,就会造成事故.因此,提出一种具有液压过载保护特性的牵引杆方案,并以B737-800机型为例,基于Adams建立了含接触碰撞的“牵引车-牵引杆-飞机”多体系统模型,对牵引飞机实施刹车过程进行仿真,对采用常规牵引杆和过载保护牵引杆的牵引载荷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液压过载保护牵引杆可有效削减刹车时引起的牵引载荷峰值.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适航要求并提高操作性能,民用飞机增压舱门、特别是应急出口类舱门的操作手柄力有严格的设计要求.提升助力机构是舱门上最常采用的提升运动辅助机构,可以有效调节舱门的操作手柄力.介绍了"弹簧"和"扭力杆"两种民用飞机半堵塞式舱门典型提升助力机构形式,分析了其工作原理.以某项目提升助力机构为例,分析了其在舱门提升运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洪都科技》2011,(1):35-40
针对某型教练机发动机操纵系统在停车位置油门杆操纵力偏大问题,本文从该飞机改装前后油门操纵结构不同点以及操纵力技术要求着手,进行了油门杆在停车位置的传动关系比较,分析了传动关系变化以及新增的后舱油门杆对油门杆操纵力带来的影响.并通过机上测力试验及操纵力增量数理统计分析,验证了新增的后舱油门杆增大了油门杆操纵力,同时,还开...  相似文献   

17.
加力燃烧室双层喷油杆内冷却气流动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新型外涵引气冷却双层壁加力喷油杆的冷气流动特性进行了模拟实验,为双层喷油杆结构设计和冷却性能研究提供基础.通过对8套不同结构尺寸实验件的研究,得到了双层喷油杆冷却套管内气流流阻系数随来流质量流量的变化规律、流阻系数随双层喷油杆结构尺寸的变化规律和冷却套内气流雷诺数随进口总压的变化规律等.对8套实验件结果进行比较,综合三个因素最终选择了较为合理的新型双层喷油杆结构尺寸.这种尺寸的喷油杆流阻系数为1.2,迎风尺寸宽16mm较为合适,相同工况下冷却气的雷诺数最大.   相似文献   

18.
适应高性能飞机翼面摆动的需要,研究成功了一种新型旋转作动器,其传动原理如图1所示.图中1-液压马达;2-丝杆副, 它的螺旋升角α较小;3-多头丝杆副, 它的螺旋升角β较大;4-直花键副;5-止推轴承.液压马达1的轴固定在主翼上,当液压马达外壳转动时,带动螺母2转动,丝杆2向右轴向移动.与2相连的丝杆3轴向移动,带动螺母3转动.由螺母3上的挂耳带动转翼转动.花键副4的作用是防止丝杆轴转动, 并承受转翼的反作用力矩.止推轴承5的作用是允许套3输出转动, 并防止套3轴向移动.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减小临近空间大展弦比无人机机翼的弯矩和挠度,采用双机身和斜拉杆两种方案,对弯矩和挠度沿展向的分布进行计算与分析;同时还对斜拉杆方案下机翼受压力时的失稳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案均可较大程度地减小机翼弯矩和挠度;双机身方案可使最大弯矩减小为原来的24%,斜拉杆方案可使最大弯矩减小为原来的20%;且采用斜拉杆方案,在给定参数下机翼不会发生失稳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方便、可靠、快捷、实用的气 门自动检测分选系统,最近由西安航 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工艺装备 研究所研制成功,该设备一面世便受 到了国内众多气门生产厂家的青睐。 这种气门自动检测分选系统采用 微电脑控制,它具有检测分选速度快、 精度高、工作可靠性强、方便、实用、快 捷等优点,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大 大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过去检 测一只气门需要14个检验员,流水作 业时间至少需要15分钟且检测误差 大,而现在只需要1人观察(无需操 作)在7秒钟内通过微机便可快速完 成气门的全部检测过程,同时将检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