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评论MX导弹喷管先进材料的连载第三篇文章。根据空军系统司令部的空间导弹系统组织的F07401—73—C—04223合同,航空喷气固体推进公司进行了本文所述的工作。计划包括喷管设计的选择和要求满足MX ADP(Advanced DeveloPment Program)目的的有关技术。本文概述了材料筛选试验、阐述选择材料的原则、所选择材料的性能、缩比尺寸喷管点火试验的结果和用于全尺寸试验的石墨喷管部件的说明等。  相似文献   

2.
目前正在进行研制石墨材料,准备用于MX 第一级和第二级固体火箭喷管的入口部,喉部,后喉部,出口锥和可延伸出口锥。这些材料必须经受住新型洲际弹道导弹(ICBM)喷管系统的苛刻的结构、化学侵蚀,粒子冲刷和高温环境。该系统的燃烧室压力可达127公斤/厘米~2,火焰温度为3700°K 至3922°K。叙述了第一级和第二级全尺寸试验喷管的现状。还提出了在喷管设计、石墨材料研制以及预期性能改进方面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美国空军火箭推进试验室1976年12月22日在爱德华空军基地进行第一次全尺寸MX导弹第一级活动喷管试验。试验失败,喷管破坏严重。据报道,这次故障是发生在点火后10秒(总燃烧时间60秒)喷管完成了第一个全摆角14°以后。石墨衬垫的碎块从喷喉处抛射出来,试验发动机燃烧室压力下降到约28公斤/厘米~2。在21秒和29秒,大块喷管碎片被抛出,然后燃烧室压力进一步降低。最后整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导弹性能和喷管、延伸出口锥某些设计变量之间的参数关系。所讨论的导弹性能参数是有效载荷的变化(ΔPL)和由此产生的有效载荷与弹重之比(PL/GW)。本文对固定弹长和固定弹重两种导弹的结构进行了研究。两者均根据先进的技术设计和有风险的工作条件,并带有基准的金属延伸出口锥。对于固定弹长的导弹来说,最大的有效载荷变化效应是由第一级和第三级喷管潜入深度、第二级延伸出口锥半角、喷管/延伸出口锥连接面面积比和各级的飞出角等产生的。对于固定弹重的导弹来说,最大的有效载荷变化量主要受第二、三级喷管/延伸出口锥连接面面积比和延伸出口锥半角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组照片示出 MX 洲际弹道导弹模样试验弹在 Denver 的马丁·马丽埃塔宇航试验场组装情况。左上图是第一级发动机起吊至垂直位置的情形(左上图)。最近在马丁试验场试验中是用配重物来模拟导弹总重。MX 导弹第一级约9.144米长,用来将重量为86.18吨的 MX 导弹发射至约22.86公里高空。第二级长度约5.486米,装置在第一级上端(右上图)。MX 第  相似文献   

6.
前言MX 第一级摆动喷管系统方案是整个空军研制计划的一个重点,为将来的全尺寸的战略导弹系统提供成功的先进工艺技术。系统的一个重要部件是可动喷管的连接件。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大系统所需的性能指标(有效载荷),曾对连接件和系统进行了详尽的予研。表1中列出的是各种条件下最佳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针栓喷管发动机是国外正在研制的一种固体火箭发动机。它所采用的针栓式喷管是在一个普通的喷管的喉部插入一个由先进材料制成的可移动栓棒,栓棒的前后移动改变了喷管喉部的横截面积,引起燃烧室内压强变化,进而使发动机推力改变。这种变推力发动机能为导弹提供随控推力和随控飞行速度,增大导弹的射程,缩短打击时间,增加任务的灵活性和实施精确打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MX导弹第二级发动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MX导弹第二级发动机用来提供飞行第二阶段的动力,以及飞行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滚转控制力矩。MX导弹第二级发动机的直径为92英寸(2337毫米),长220.4英寸(5598毫米),毛重60234磅(27322公斤),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经过16个月的系统论证(SD)和头4个月的全尺寸工程研制(FSED),第二级发动机业已进行了优化,以便满足系统要  相似文献   

9.
赫克力斯公司,航空喷气固体推进公司和联合工艺公司正在为MX 洲际弹道导弹第二级研制可延伸喷管出口锥。目前已在进行点火试验。赫克力斯公司研制的可延伸喷管是采用碳一碳可扩张的皱褶裙(expandableskirt)。该装置已进行发动机点火试验。膨胀比88:1,喉径2时(50.8毫米),燃  相似文献   

10.
《新闻周报》1983年1月24日报导:对田纳西州塔拉荷马的 MX 导弹试验中心进行调研后查明:1982年11月间 MX 导弹在地下井内发生爆炸事故(有四人死亡)的原因是多装了12磅固体推进剂。MX 导弹第二级发动机装有六万磅推进剂。虽然12磅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但也  相似文献   

11.
斜喷管燃气射流气动干扰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傅德彬  姜毅  张杰 《宇航学报》2004,25(2):131-134
导弹飞行时,由发动机喷出的高温高速燃气射流对周围的空气流场产生强烈的扰动作用,从而影响导弹的空气动力特性,但由于燃气射流的存在,采用实验方法对燃气射流气动干扰进行估计有很大难度。本文采用三维流场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导弹弹体中部斜喷管燃气射流和空气耦合流场,对斜置喷管燃气射流空气动力干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斜置喷管燃气射流的存在,使导弹气动力的阻力增大,升力降低。  相似文献   

12.
喷管形状结构对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效率和性能会产生影响,这篇文章对这种影响提供了理论分析判断方法。这个理论方法利用比冲(Isp)确定发生在发动机中的流动和热损失。在分析中考虑了由于扩散、摩擦、热、粒子滞后,烧蚀和化学不平衡引起的损失。本文用抛物线、园弧和特征流线方法(MOC)构成喷管形状,对发动机性能进行比较。这些形状的差别是用最佳初始膨胀角和最佳折回角(初始角与出口角之差)来表示,在喷管形状参数(长度和直径)同定的情况下,研究了典型的低空和高空的发动机。这些计算的结果对喷管形状设计给出了有益的理解。研究指出: 第一:最佳初始膨胀角和最佳折回角随型面类型而变化。第二:对于抛物线型、园弧型和特征流线型的喷管,固定形状参数可以得到的最大比冲基本上是相同的。第三:如果喷管不是最佳形状,就出现明显的性能损失。第四:这个理论比冲预测方法能有效地运用到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喷管形状设计中去。  相似文献   

13.
MX导弹第一级发动机在系统论证阶段后,现在正进入研制阶段。其设计原则是选择能使性能、成本和进度三者之间得到平衡的技术。由于MX导弹第一级发动机是为弹道导弹研制的迄今最大的固体动力装置,因而其设计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三叉戟ⅡD5”导弹计划由于两次飞行失败、推进剂工厂发生事故以及罢工对第二级和第三级喷管制造的延误而至少将推迟三个月.两次飞行试验失败都发生在第一级刚刚点火之后.初步分析表明,第一次是由于作用在第一级喷管作动器上的水压载荷非常严重所致.第一次失败后,海军对喷管控制系统做了改进,接着的一次试验获得了成功,但是第三枚试验弹又被自毁了.海军正在进行评定,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5.
美国民兵导弹第一级和第三级固体发动机性能数据/1978年(试刊),1~6 综述了民兵导弹第一级和第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性能数据。包括第一级发动机的质量验证试车数据和民兵Ⅲ第一、三级的壳体、喷管、点火器、推进剂等项性能数据。  相似文献   

16.
1991年,美国的固体火箭技术在继续发展,并为各类发射的成功作出了贡献。4月份,侏儒导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二次飞行试验,证明一二三级固体发动机都工作正常。这枚试验导弹的第二级发动机使用的是增强碳—酚醛喷管,可以承受比第一次飞行试验时更大的载荷。大力神Ⅳ在1991年首次进行了东西两个发射场的发射。在两次航天飞机的飞行中使用了惯性顶级奥巴斯21和奥巴  相似文献   

17.
《苏联宇航》1983年6月6日报道:苏联 PL-4导弹的第二次飞行试验又失败了。PL-4是“MX 式”的洲际弹道导弹,亦称 SSX-24。该次试验于前一个星期在普列谢茨克导弹与航天中心进行。苏联最初打算在1982年10月26日试验 SSX-24导弹,但因该固体推进剂洲际弹道导弹的第一级出现故障而推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双钟形喷管作了临界评估。对双钟形喷管内基本流场的发展、基准喷管型面的设计方法和喷管延伸段的壁面反射进行了讨论。重点考虑从海平面状态到真空状态的转捩性质和它对喷管延伸段型面类型的依赖性。本文中给出了双钟型喷管的参数法数值模拟性能结果,这些计算用来研究双钟形喷管型面造成的附加性能损失,由欧洲航天局完成欧洲未来空间运输研究计划中的先进空间运输构思合同。强调了对双钟形喷管作进一步实验研究的必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双钟形喷管的流场转捩。最后,讨论了转捩现象对系统的附加影响,通过改变室压来保证从壁面反射(海平面工作)到出口平面(真空工作)可控制分离点的突然跳跃,以改善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喷管是固体火箭发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质量比和比冲,而这二者是衡量发动机性能好坏和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随着固体推进技术的发展,推进剂的能量不断提高,喷管的尺寸逐步加大。而且为了适应发动机的推力方向控制,喷管的结构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因而对喷管所用的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能耐高温(3000℃以上)、高压(120公斤/厘米~2上);能耐带有固体颗粒速度为2500米/秒的燃气流的冲刷;能经受2千卡/米~2秒的热流及热化学腐蚀;还  相似文献   

20.
箭2号导弹首次试射成功去年7月30日,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的箭2反战术弹道导弹在以中部的一个导弹靶场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飞行试验。箭2导弹是从一个箱式发射系统发射的。该弹重约2.5吨,采用二级团体推进装置。两级发动机都装有活动喷管,第二级顶部的杀伤段长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