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第11届全国人像摄影艺术展上,日本人像摄影大师藤井秀树(HidekiFujii)曾拿着一幅个人作品的印刷品送给笔者。时隔一年之后.藤井秀树在北京举办了他在中国的首场个人摄影展。近几年来,70岁高龄的藤井秀树不断有新作问世,也不断出现在中国的些人像摄影活动中.他的新老作品越来越受到中国人的关注和喜爱。  相似文献   

2.
余茂智 《西南航空》2007,113(6):42-51
“我的摄影一直带有实验性质。每拍一个东西,我首先要寻找一种叙述的方式,并训练和检验自己能否找到准确的表达语言。”“一件摄影作品到底要说什么?要怎么说?我说的和社会有什么关系?这是我经常考虑的问题。”“我把自己放在一种游历的状态——摄影对我是观看世界的一种方式,我拍的东西都是自己内心喜欢的东西,虽然不在主流,但我受过的教育告诉我,摄影还是要有责任。”——李杰  相似文献   

3.
初识陈锦先生,源于他的摄影集《茶馆》.在这里.我看到了传统主流摄影以外的摄影作品,有丰富的化信息.而不是一张在构图和光线上很完美的图片。这样的片子对于研究社会学.研究民俗学的人都有很大的作用.这样的作品可以引起世界的关注.也能够扬帆在时间之河。那若干的影像作品着实在说明.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当代摄影家,他的镜头有一种穿透力,穿越历史与地域.直逼人的内心与明的内核。  相似文献   

4.
许允 《西南航空》2007,(8):70-74
对爱好体育摄影的人来说,王瑞林这个名字可谓响亮。两次"全国体育摄影十佳",对于西部摄影师来说,要击败京沪等地近水楼台的同行们,难度相当大,但王瑞林做到了,而且两度金榜题名。王瑞林是北京人,一米八七的身高和一口流利的京片子"暴露"了他的出身;但他又是成都人,蓉城对他来说远远超越了第二故乡的概念,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份孜孜以求的事业,北方出生的他把根深深地扎在了西部。在成都安家的北京人王瑞林两度赴京领奖,梦里不知身是客还是主,醒来已被鲜花和掌声所淹没。京城的同行都是他的老乡,个个热情洋溢地打招呼"回来啦?"王瑞林笑着,心里清楚地知道:"我还会回去的,我的家在成都。"他的家,就在离京城千里之外的锦江边上,他熟悉那里的大街小巷,甚至一草一木。正因为这份执着的爱,才让他以北京人和成都人的双重身份,默默用镜头记录着蓉城的变迁。有道是"隔行如隔山",哪怕是在摄影圈内部,也有好多比"隔山"还远的小门类,比  相似文献   

5.
罗一平 《西南航空》2012,(12):104-106,108
初次近距离欣赏傅文俊先生的作品已是去年的事情,作为广州三年展项目展的参展艺术家,其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在翻阅傅文俊先生摄影图集时,更是不免感动于他对观念摄影的执著投入。从最早为大众所知晓的《退场》系列开始,艺术家孜孜不倦的创作了《他心通》、《十二生肖》、《万国园记》、《幻化》等大型系列作品。其作多以纪实摄影的手法结合后期制作来表达有关历史、宗教的文化观念,并用高水准的大画幅视觉表达予以呈现。纵观每一系列作品其并未囿于符号化的形式语言,在创作方法、技术运用与媒介选择上皆有改变,尤其在媒介与科技的结合上更是做了多方面的艺术实验。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其中最富实验性的创作当属《图腾》。  相似文献   

6.
刘乾坤 《西南航空》2004,(12):60-64,66
我印象中的西部是从吕玲珑开始的。他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一直默默地用镜头记录着西部,从阿里荒原到中哈边境的白哈巴,从藏北无人区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遍布着他的足迹。深入而执着的摄影旅程,成就了他的理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7.
在见到陆中秋之前,我先看到了摄影大师王文澜给他拍的这张照片,眼神漫漶、眉头微锁,颇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文艺范儿。不过我们见面的前一天,他刚从迪拜回来,采访也约在了北京市一家有名的商务休闲会所,看来什么样的人都脱离不了对物质生活的享受。  相似文献   

8.
袁亮 《西南航空》2009,(11):66-71
在冉玉杰的书桌上看到一份2009年9月的《人民摄影》,上面有一组他最新发表的的专题摄影《巴山背二哥》。影像的主角是一群生活在大巴山区、以背篼为运输工具的体力劳动者.一群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人。冉玉杰用平实的镜头从对他们工作和生活的细节关注入手.向读者展开了百姓生活的日常画卷。  相似文献   

9.
郑爽 《西南航空》2013,(4):102-105
齐喆要我给他写一篇文章,我答应了,于是他拿来了他的画和一些资料给我看。说老实话,他虽然在美院读本科和研究生,但因为我已退休多年,所以那时并不认识他,直到有一次他提出要采访我,我才逐渐熟悉了这个在美院已任副教授的齐喆,并且知道他有很多作品参加了全国性的展览并获奖。我仔细地看了齐喆的画,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潜质的年青人。齐喆的画是具象的,但寓意又似乎有些深奥,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在画里面。也许这正是现代  相似文献   

10.
余茂智 《西南航空》2007,118(11):90-95
三千年成都,物华天宝,历史绵长,人文荟萃。那么,这座"既崇且丽"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所养育的摄影艺术家,又该以怎样的艺术眼光,表达着对此方天地的热爱呢?多少年以来,摄影家朱建国就这样背负着他心爱的摄影器材,于这座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的大街小巷,寻寻觅觅。自由荣耀的故土,亲切而熟悉的父老乡亲,总是不断地激发着他创造美的灵感。加之摄影家细腻的内心世界,极其富有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天高云淡的漫射光线下,美丽的莲花湖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影调。蔚蓝的湖水清波荡漾.浓密的森林郁郁苍苍,浅浅的湖滩上,油绿的草甸与映着天光的湖水颜色一起搅和,而就在如此祥和宁静的画卷中俯瞰草甸,景况丰伟的天地之间,几匹骏马和几个牧马人,却又为画卷平添了若干生动的气息。摄影家孙有彬先生告诉说,为了拍摄这幅图片,他曾在湖边荆棘遍布、怪石林立的山崖上艰难地攀爬了两个小时。然而,如此祥和、宁静、生动的光景对莲花湖而言,却是再也不复存在了。由于当地急功近利的旅游开发,“湖中脆弱的草甸已经招致破坏,这片山水独有的鲜明特色也就因此消失了。”而“消失了的风光”不仅仅只有莲花湖一处。所以这个新年之初,当我在孙先生位于成都城南的工作室里阅读他为数众多的风光摄影作品时,听到的却是他对一些地方所曾经拥有的美丽风光的记忆。为此,孙先生也就一再强调,“天人合一”是风光摄影的基本哲理,而环保却是每一个摄影人应该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2.
张选 《西南航空》2009,137(7):72-77
都是为了一些简单的理由 用多年的积蓄买了套新房,终于在成都这座“不想走”的城市给了自已一个不走的理由。搬家时朋友送来一幅油画,叫“扫雪”.是一个藏族女人在屋顶扫雪.另一个背小孩的藏族妇女从屋前走过.有点偏暖的灰调子,雪在飘。朋友有些神秘地对我说:“这是一个叫朱林的警察画的.他只画藏地题材.为了画画.和老婆离了.穷得一贫如洗,最值钱的电器是一台黑白电视机.他每天以白米饭拌着胡豆瓣充饥……”。  相似文献   

13.
张弩  庄学本 《西南航空》2007,110(3):72-76
因为抗战爆发,班禅圆寂在玉树,入藏的计划不但不能实现,反而因为战事的演变,使我在边地游历了十年,增加了许多摄影资料,这是出发时所梦想不到的。——庄学本康巴.一片让人联想起奇绝风光.纯朴民风.豪迈歌舞.以及粗犷男人多情女子的地域.在旅游和摄影成为时尚的今天,这里“理所当然”成为了时尚青年们制造浪漫经历的首选。然而,对70多年前流连徘徊于此地的庄学本来说.手中的相机只是“九一八”事变后他表达爱国激情的工具:“并不是空喊口号.要开发整个西北.必先明了这个关系重大的腹地。”  相似文献   

14.
董明 《今日民航》2010,(11):58-61
在摄影发展的初期,摄影和暗房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但是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暗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似乎摄影也有了新的含义,不过仍有些人迷恋着胶片和暗房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刘西 《西南航空》2005,(3):56-61
1997年,一家中国的民营企业与德国名的品牌Boos打了一场官司.起因是德国公司指出这家中国民营企业用了近似的商标——BAO'S。作为民营企业主的包承立万万没有想到用自己姓氏的拼音字母所取的商标会引来这场国际官司。最后包承立在这场官司中获胜.成就了他当年要创立中国最有名的摄影背心品牌的梦想。也就在这一年,他的摄影背心登上了国际舞台。  相似文献   

16.
张辛欣 《今日民航》2013,(7):114-114
不是我的舅舅,这是一本书。脑神经学家萨克斯医生写的,你别头大啊,他的书可能和你很有关。他写各种各样脑神经患者的离奇症状,我读中信数码版他写的《火星上的人类学家》,是研究自闭症患者和非凡绘画天才的关系的。读着我发现,我也有自闭症?!可惜自闭的不够病,于是我创作不够好?这位医生写了几本跟脑神经疾病有关的书,每本都是纽约时报畅销书,看来大家脑神经普遍有问题啊。《钨丝舅舅》是他写的唯一另类书,是他自己少年时代的炼金术经历。于是,读着  相似文献   

17.
走进汪永基的家,就恍如走进了一家考古博物馆。身为新华社记者的他,有机会见证了许多重大的考古发现。从"南海一号"宋代沉船、瓷器的打捞,到河南安阳西高穴"曹魏高陵"出土器物和刻铭石牌的现场,都有他的身影。耳濡目染,20多年下来,他的收藏越来越丰富,他对古文化的研究也越来越通透。  相似文献   

18.
影像集结瞬间,保存真实,可是影像背后,镜头之外,我们总有更精彩的故事。那些坚持的梦想和才华,最终会由影像变为永恒。——钟维兴2012年元旦,中国美术馆,《花椒欲望——管窥四川摄影30年摄影展》在这里隆重举行。30位摄影师的作品,基本涵盖了四川摄影的各种风格,清晰梳理了四川摄影三十年来的发展脉络。在这些摄影作品中,有一位非职业摄影师的作品引来诸多关注。  相似文献   

19.
TAHITI     
谭飞 《今日民航》2013,(4):122-122
大溪地TAHITI是远在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屿,8年前我曾经很幸运地去过那里一次。甚至到现在,仍然对它以外的任何海岛都无法产生兴趣。我相信那里才是天堂,是最美丽的地方。那时,我还在首都机场的一家日本航空公司工作。那天在售票柜台,看到窗口外有位个子很高的外国老头,一脸犹豫、焦急的表情。我跟他用英语打招呼。他的英语并不流利,和我差不多水平。他手里的几套机票都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办理很复杂的换票手续。说实话,还是新手的我当时也弄不清楚怎么办。他说的目的地TAHITI也未曾听说过。但是我想帮他。我跟他确认从日本是否  相似文献   

20.
鸟瞰天河     
陈吉中 《西南航空》2004,(4):42-46,48
带着充分的心理和摄影器材的准备,飞上天去带着自认为满意的照片回到地面,这是我每次航拍的信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