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航空航天用碳碳复合材料(C/C)抗氧化涂层研究的发展和现状,指出提高SiC涂层系统抗氧化能力的根本途径在于选择合适的玻璃密封剂来覆盖和封闭SiC上的微裂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射频磁控溅射工艺能够在C/C上得到均匀的铱涂覆层,且在高温环境中仍能保持稳定。此外发现,铱和C/C复合材料间不发生界面反应。  相似文献   

2.
碳-碳复合材料Si-MoSi_2涂层的抗氧化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Si-MoSi2系统作为碳-碳(C/C)复合材料抗氧化涂层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当涂层中MoSi2含量为20(wt)%时,涂层具有优良的抗氧化和抗热震性能,在1500℃下,该涂层表现出长寿命抗氧化性能,242h的氧化失重为0.57%,氧化失重速率稳定在2.43×10-5g/m2.s。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Si-MoSi2系统作为碳-碳复合材料抗氧涂层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当涂层中MoSi2含量为20(wt)%时,涂层具有优良的抗氧化和抗热震性能,在1500℃下,该涂层表现出长寿命抗氧化性能,242h的氧化失重为0.57%,氧化失重速率稳定在2.43×10^-5g/ms^2.s。  相似文献   

4.
C/C复合材料防氧化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提出并制备一种C/C复合材料防氧化复合涂层,其基本结构为TiC粘结层/SiC氧阻挡层/ZrO2-MoSi2外涂层,研究了其制备工艺、组织结构、对各单一涂层的防氧化作用及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比较四种成分组成的抗氧化陶瓷外层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外涂层中MoSi2含量的增多,复合涂层的抗氧化性能增强,其中带有TiC/SiC/MoSi2涂层的C/C复合材料试样在1300  相似文献   

5.
碳/碳复合材料表面沉积SiC的形态和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生儒  骆蓉  杨峥 《航空学报》1994,15(11):1399-1402
在PAN碳布和沥青基体碳的C/C复合材料表面涂复了SiC。用CH4和N,为载气的SiCl4作原料,用H2为稀释气,在两种气体混合比和三种温度下化学气相沉积SiC涂层。分析表明,涂层的主要元素有C,Si、Cl和微量Ca。电镜观察表明,涂层中C原子含量为62%时呈菜花状或云团状,而当C/Si比接近于1时,表面呈菠萝状。  相似文献   

6.
国内碳/碳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涂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点阐述国内近几年来碳/碳复合材料抗氧化涂层的研究新进展,总结碳/碳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涂层制备新工艺和对已有工艺的改进方法,结合碳/碳复合材料的应用背景对抗氧化涂层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指出目前的研究结果尚达不到严酷环境下的应用要求,下一阶段碳/碳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涂层将重点解决室温至1700℃全温度段和高温燃气高速冲刷环境下对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保护问题,降低涂层制备成本的同时,开发可长时间应用于1800℃的高温涂层.  相似文献   

7.
SiC涂层/B4C改性炭基复合材料的氧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Si和SiO为硅化蒸气源,用CVR和CVI工艺对两种基体材料(纯石墨和B4C粒子改性石墨)进行了高温硅化处理,得到了四种复合材料:SiC涂层/石墨(SC/G),梯度SiC涂层/石墨(GSC/G),SiC涂层/B4C改性石墨(SC/BG)和梯度SiC涂层/B4C改性石墨(GSC/BG)。考察了四种复合材料在1200℃的恒温氧化行为。同时也考察了梯度SiC涂层/B4C改性石墨在1300℃及经历了10  相似文献   

8.
碳/碳复合材料抗氧化方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碳 /碳复合材料氧化行为及抗氧化方法 ,对各种涂层系统进行了详细评述。提出了长期抗氧化多层涂层系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碳/碳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31  
本文简述碳/碳复合研究与发展的概况,包括洲际导弹端头材料、抗氧化热结构材料、飞机刹车材料、先进碳/碳和抗氧化涂层。指出了进一步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抗氧化涂层及工艺对碳/碳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覆后的材料强度略有降低,但幅度不大,涂层工艺使材料层间结合强度增大是引起弯曲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细编穿刺碳/碳复合材料超高温氧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细编穿刺碳/碳复合材料高达3000℃下的氧化与烧蚀。根据XPS,SEM和XRD对烧蚀产物的微观分析建立了相应的非平衡烧蚀模型,提出了碳氧化的微观机理,探讨了扩散控制和反应动力控制对C/C复合材料氧化与烧蚀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抗氧化碳—碳复合材料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敏感性限制了它的应用。为满足未来航天、空天飞机热结构材料的需要,必须解决碳-碳复合材料的抗氧化问题。改善碳-碳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途径包括结构、纤维和基体的改进,目前碳化硅涂层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涂层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微波性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碳纤维表面制备SiC涂层、SiC-C共沉积涂层的工艺方法、结构、复合材料电磁参数、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等内容的研究,分析了这两种涂层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微波性能的影响,探讨其涂层改性在防热、隐身双功能复合材料应用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单向碳/碳的高温疲劳特性,从疲劳损伤力学出发,提出了考虑温度、氧化速率的碳/碳复合材料剩余刚度、剩余强度模型,并开展了碳/碳复合材料[0]16单向板试验件在室温、有涂层700℃和无涂层700℃的拉/拉疲劳试验和剩余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单向碳/碳复合材料的剩余刚度曲线呈倒"S"形,材料的刚度退化存在三个阶段;单向碳/碳复合材料在室温和有抗氧化涂层700℃的疲劳加载初期和末期存在刚度突降,中期的刚度无明显退化;单向碳/碳复合材料在室温的疲劳刚度退化小于10%,而有抗氧化涂层单向碳/碳复合材料700℃的刚度退化超过30%;无抗氧化涂层单向碳/碳复合材料在疲劳中期存在明显刚度退化,末期无刚度突降。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复合材料高温剩余刚度、剩余强度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单向碳/碳复合材料在室温和700℃的剩余刚度、剩余强度变化。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3-DC/SiC复合材料的氧化行为。在航空发动机燃气环境中的实验结果表明,C/SiC复合材料的氧化失重与材料内部的大量孔隙以及涂层和基体中的微裂纹有关,其中基体内部的孔隙起着主要作用。在燃气中氧化后,C/Si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降低幅度比在干燥空气中的小,这是由于燃气中的氧分压较低。  相似文献   

16.
碳化硼对碳/碳复合材料的催化石墨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用B4C作催化剂,以降低C/C复合材料的石墨化温度,并比较分析了添加B4C后,对C/C复合材料力学、热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B4C后,在比通常石墨化温度低400℃的情况下,石墨化度反而增加了14%,达到了85%。C/C复合材料的抗热震性能也有提高。同时应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手段,分析了B4C对C/C复合材料的催化石墨化机理。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碳/碳复合材料作为高温结构材料的高温持久性能,本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了T300碳纤维增强热解碳的单向碳/碳复合材料,并用特殊设计的设备测定了该材料在2000℃、2100℃高温下的断裂寿命,结果高于室温。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IC6合金NiCrAlX(X=Y或Y+Si)涂层在1100℃室温周期氧化过程中结构和成分的变化,讨论了结构、成分变化对涂层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碳/碳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胡连成(航天工业总公司703所100076)1碳/碳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是以高性能碳纤维编织物或以碳纤维棒作增强骨架,以沉积碳或浸渍碳或以沉积碳、浸渍碳作基体的防热复合材料,称为多向碳/碳防热材料。它综合了碳布材...  相似文献   

20.
防止 C/C 复合材料氧化的 MoSi2/SiC 双相涂层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由固相扩散-浸渗处理制备了防止碳/碳复合材料氧化的MoSi2/SiC双相涂层。通过对涂层的结构、成份以及氧化机理的研究表明,MoSi2/SiC双相涂层由内层为β-SiC和外层为MoSi2/SiC双相层构成,具有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