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抑制噪声的干扰,从位移场中计算得到更为精确的应变场,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三次样条函数平滑技术的最小二乘拟合法。即先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方法计算得到位移场,然后对位移场x和y两个方向分别进行三次样条拟合,通过拟合的方式,以达到抑制噪声的目的。将拟合之后的位移场最终通过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到应变场。最后通过模拟散斑图进行验证,表明该方法可以解决小变形的应变场测量。  相似文献   

2.
在数控加工编程时,对非圆曲线和列表曲线需要进行曲线的拟合处理。对于列表曲线、型值点,采用最小二乘法修正,并以累积弦长为参数的三次样条为拟合样条。对椭圆曲线和抛物线,利用过焦点的一簇直线进行不均匀划分。按齿廓成形原理,对圆柱齿轮齿廓进行分段,以实际曲线与拟合曲线在法线方向的偏差作为拟合误差,确定合理的分段数量,输出曲线双圆弧拟合后结果。  相似文献   

3.
在卫星多径衰落信道环境中传输正交频分复用信号时,工程上可以考虑采用以插值运算为核心的信道估计方法对接收信号进行信道估计。文章首先给出并研究了线性插值、三次样条插值和拉格朗日函数插值这三种插值估计算法的基本原理,然后对各种算法的计算复杂度、插值估计的均方误差以及系统的误比特率这三项性能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通过综合评估总结出了"在慢多径衰落信道环境下宜采用线性插值估计算法"和"在快多径衰落信道环境下宜采用三次样条插值估计算法或拉格朗日函数插值估计算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采用等分度测量方法进行凸轮实际轮廓线的测量,通过三次样条函数对测量数据点进行曲线拟合,最终利用平面等距线对拟合的曲线进行测头误差修正。实际证明该数据处理方法切实可行,具有较合理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抗剪性能差是复合材料结构的共同弊病。因此正确测定剪切性能对有些结构,特别是航天结构来说至关重要,多年来已发展了许多种复合材料剪切试验方法。其中短梁剪切(三点)试验法、四点剪切试验法、[±45】_(ns)层板轴向拉伸试验法、约赛佩斯库(Iosipescu)剪切试验法和二轨道剪切试验法是目前常用的剪切试验方法。文中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作了分析比较,最后提出约赛佩斯库剪切试验法是目前剪切试验的最佳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我厂在复旦系统数字控制线切割机上,实现了直线圆弧抛物线混合插补功能,为使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对在数控加工过程中遇到的非圆曲线,进行了抛物线样条拟合。 抛物线样条拟合不完全同等于圆弧样条拟合。圆弧拟合构成整条曲线是一阶光滑,分段是等曲率的圆弧,而抛物线样条拟合除同样保证一阶光滑外,分段则是变曲率的抛物线,这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微小型结构件圆度误差评定的准确性和快速性,本文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计算几何的圆度误差评定算法。该算法利用计算几何中的凸包理论,将圆轮廓采样点集依据凸点判定准则进行分类,形成外接圆和内接圆两个点集,用较少的数据点进行后期拟合计算;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三种改进的圆度误差评定方法的优化算法,包括最小外接圆法(MCC)、最大内接圆法(MIC)和最小包容区域法(MZC );将改进的算法应用于圆度误差测量中,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同一组测量数据时,本文提出的算法与传统算法相比较,大大降低了后期数据拟合的时间,极大提高了圆度误差评定方法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飞行器试验数据处理中,人们通常用最小二乘方法采用一条多项式曲线来拟合测量数据,为了提高曲线拟合的精度,本文提出采用样条函数来拟合测量数据,另外,对观测噪声未知的情况下,讨论了自适应样条滤波。本文讨论的方法采用了线性模型。  相似文献   

9.
顾俊 《上海航天》1999,(1):12-15,20
采用物理光学法和一致性几何绕射理论,分析机身各 球面波照射下的近场电磁散射特性几何绕射并建立其雷达散射截面(RCS)数学模型,同时对于复杂机身的前部,采用面元油、即采用双三次B样条技术对机外形进行拟合,然后再用一致性几何绕射理论进行计算。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0.
根据PCM/FM信号的特点,提出一种软件提取码同步信号的新方法。该方法使用数字瞬时测频法检测信 号每采样点的频率,根据该频率与中心频率之差提取双边沿信号,并用一个除N记数器,得到完整的码同步信号。文中 给出全数字码同步器原理图、MATLAB仿真的性能曲线图和VC实现的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组合结构屈曲稳定性优化设计及灵敏度分析数值方法,讨论了屈曲临界荷载灵敏度对应力场和载荷的依赖关系、及其在尺寸和形状变量中的不同计算方法,将屈曲优化与静力和动力优化联合执行,在JIFEX软件中实现以解决复杂的结构优化问题。算例表明了优化方法在结构稳定性设计中的应用,验证了算法和程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空间红外点目标遥感探测系统由于其任务与技术等方面的特殊性,其在轨辐射定标方法同一般对地观测遥感器相比较存在诸多差别。文章在广泛调研成功在轨运行的此类系统在轨辐射定标方法与技术基础之上,对其在轨辐射定标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为中国此类系统在轨辐射定标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弹道跟踪数据中的野值会影响导弹目标定位精度。对用于弹道跟踪数据的野值剔除方法进行了综述。结合事后和实时两大类处理模式,分析了各野值剔除方法在理论和工程应用上的优缺点,给出了实际应用时的限制因素,建立了野值判决准则和相应的野值剔除实现步骤。仿真结果表明:野值剔除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弹道跟踪数据的精度。事后处理模式中,基于格拉布斯准则的野值剔除效果最佳;实时处理模式中,基于自适应门限的五点线性预报法野值剔除效果相对较好,且时间复杂度相对较低,适合实时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中频声振力学环境严重影响着航天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响应复杂、预示难的特点,因此航天器结构的中频动力学问题是当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文章介绍了三类主要的中频预示方法,即改进的确定性方法、改进的统计能量法和混合法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现状。结合航天器工程需求,对比和分析了几类中频预示方法的计算效率、应用前景和理论局限。最后,提出采用有限元与统计能量分析(FE-SEA)混合法作为国内航天器中频力学环境预示方法,并指出了FE-SEA混合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针对航天器大范围轨道交会提出了二冲量燃料最省机动方案的数值寻优算法及多冲量机动方案的啸声境遗传算法.利用共面圆\椭圆轨道间的转移实例对两种算法正确小生境遗传算法.利用共面圆\椭圆轨道间的转移实例对两种算法正确性进行了验证,通过仿真实验,比较了大范围交会轨道机动中不同冲量次数对总燃料消耗的影响,分析得出了非共面轨道交会机动时燃料最省的指导性方案.  相似文献   

16.
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检测与诊断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陈启智 《宇航学报》2003,24(1):1-11
近十年来,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检测与诊断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基于信号分析的方法;基于模型的方法;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故障模式分析与信号特征提取;阈值的选择。该文对这些研究的若干进展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7.
用DDS方法实现MSK调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 MSK信号的特点、转换法产生 MSK信号的原理及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 ,提出了用 AD985 4实现 MSK载波调制的方案。研制了基于 DDS方法的 MSK载波调制器 ,通过实验从几个方面对比了模拟转换法和 DDS方法生成的 MSK信号。结论表明 DDS方法能够替代转换法。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毅  李利亮  王振华 《宇航学报》2020,41(6):647-656
详细综述了航天器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的研究进展。重点从基于模型的方法、基于数据的方法和基于知识的方法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航天器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并且总结了航天器容错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然后介绍了国内外的一些相关技术项目的开展情况,最后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李晶  余培军  白剑  刘建平 《宇航学报》2012,33(11):1611-1616
以COMPASS卫星导航星座为对象,研究了导航任务的重构技术。首先,对COMPASS卫星导航星座的主要性能进行了分析和仿真;其次,分析了星座中部分卫星失效后对导航性能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分别利用在轨运行的高、中、低轨卫星及临近空间飞行器进行任务重构的方法,并对重构后的导航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任务重构方法对于保证导航星座的正常运行是有效的。同时,对于研究飞行器应急测控技术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It is shown that the methods for accelerated estimation of endurance characteristics of materials involving high-frequency cyclic loading have certain advantages as compared to other “accelerated” methods. The effect of cyclic loading frequency on the endurance limit is considered for a number of metallic materials and the possibility is shown to plot a single fatigue curve independent of the number of cycles. The most promising areas of application for high-frequency fatigue test methods are no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