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质点系相对质心的动力学问题,推证了相对质心的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并通过例题阐述了它们的应用,最后结合已有的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总结了相对于质心的动力学定理的理论意义及其方法和范围。  相似文献   

2.
“论虚功原理”首先证明了这样一个命题,即在承认惯性定律的前提下,牛顿第二定律是质点动能定理的逻辑推论。证明过程的开始是这样说的,“假定我们能够独立地定义力和质量(例如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这个命题引起了一些同志的担心,担心它的成立就会贬低牛顿第二定律的地位。雍巧玲同志以近代理论物理学的成就,对这个命题提出了疑问。他认为毛病出在证明过程的开始,即“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定义的质量应是引力质量”而不是惯性质量。我们认为,他的具体意见是正确的,但这个问题是牛顿力学固有的问题。 牛顿在三百年前在其《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中,首先给出了几个定义,然后才提出其原理。关于惯性质量的定义,牛顿的大意是:  相似文献   

3.
应用多体动力学理论研究了一种新的辊轴型摩擦摆隔振系统。基于该系统的运动学规律,将其简化为一个单自由度多体系统。应用非惯性系中微分形式的质点系相对动能定理,推导出该系统的非线性运动微分方程。通过讨论与小角位移无阻尼情形对应的线性无阻尼自由振动微分方程,得到了相应的固有频率,与实验结果一致。直接求解该运动方程可有效准确地研究摩擦摆隔振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并给包含该系统的半主动控制的仿真和实现带来便利。  相似文献   

4.
按照相对地球的惯性坐标系,根据动能定理,首先推导得出了回收物为“有限质量”情况下的拉直力计算公式,而后又根据回收物为“无限质量”的假设,得出了与文(1),(2)相同的拉直力计算公式。在推导中,文(3)方程中一项∫^LmaxLsPdL修正为∫^xmaxⅡ0Pdx。  相似文献   

5.
采用了一种高阶精度的Pade逼进的时间域上格栅取点的时间步积分的微分求积方法,对双质点系及梁在强迫力作用下的振动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明显的高精度及低耗时并且对于二阶初值问题是无条件稳定的。在所考虑的时域内的动力响应过程中,系统的总能量是守恒的。  相似文献   

6.
牵顶伞在降落伞拉直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降落伞回收系统的多质点动力学模型,研究了牵顶伞在拉直过程中对主伞性能的影响.模型中将柔性大变形的伞绳、伞表、连接带离散成若干绳段,各绳段假设为质量集中在中心的质点,各质点间以阻尼弹簧连接,其运动由对应绳段的重力、气动力和张力确定.利用该模型对某批次的空投试验进行了仿真,给出了张力、速度、位移等参数的瞬态变化.经过分析表明,牵顶伞能够改善主伞张力分布,抑制伞衣项部横向摆动.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模态转换型超声电机表面质点椭圆运动的形成,研究了基于定、转子耦合和利用独立耦合器的模态转换型超声电机的原理。通过对具有斜槽的纵扭振动耦合器上观察到的表面质点椭圆运动进行的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利用主结构中的子结构的局部振动获得模态转换的方法,可用于模态转换型超声电机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测量红外二向色性的一种新方法,利用单色装置的部分偏振化测定二向色性。根据双光路红外分光光度计的结构特点以及红外吸收规律,文中论述了利用单色装置的部分偏振化测定二向色性的可能性,并从红外二向色性原理和马吕斯定律出发,导出了用部分偏振光测定二向色性时透射率之间的关系式,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航天器再入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使用动能定理计算再入航天器质阻比和升阻比的方法。针对着陆场系统无法获取返回舱升力控制模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使用理论机动弹道进行修正的再入航天器航迹预报算法;使用“嫦娥五号”再入段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本文算法显著提高了跳跃式返回航天器落点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以开尔文—普朗克说法和克劳修斯说法为基础加以阐述的,而长期以来只用文字描述而没有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数学表达式加以表达。本文参阅并分析了大量国内外对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方程的有关论述,通过对熵方程在热力学第二定律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的详细论述,提出熵方程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最为完善的数学表达式这一看法,从而弥补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在数学表达上的不足。本文认为,从熵方程中不但可以方便地导出著名的克劳修斯不等式和孤立系统熵增原理,而且利用熵方程可以轻而易举地判断任何热过程进行的方向、限度和条件,熵方程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最为完善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11.
为更准确地模拟降落伞动力学特性,根据质点系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推导出一种改进的降落伞动力学模型。基于该模型对某十字型伞开展了稳降阶段的编程计算,获得了降落伞和载荷体的速度及姿态角的变化情况,数值计算结果和空投试验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该模型易于编程,相较于传统模型能得到更准确的降落伞速度和姿态角的振荡频率,是传统降落伞动力学模型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低碳经济、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基本概念,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加原理,从地球封闭体系资源的有限性和地球上生物、主要是人类这个开放体系这两个方面论述了人类的任意活动导致熵增加会带来地球这个体系的恶化,从而试图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角度回答为什么要提倡低碳经济这一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光弹性效应的物理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正交各向异性光弹性应变-光定律进行了讨论,指出从物理机制上看,该定律是光弹性的基本定律,具有普遍适用性;形式双折射是影响正交各向异性光弹性实验精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外吊挂刚体假设,建立直升机-刚体吊挂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刚体模型的外吊挂引入了额外的自由度和额外约束,使原来的9阶直升机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增加到19阶,并通过小扰动假设进行线性化。利用延拓方法对直升机-刚体吊挂系统在不同的飞行速度下进行配平,与直升机单体飞行的实验数据以及直升机-质点吊挂系统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带刚体外吊挂的直升机与无吊挂和质点吊挂模型平衡状态的差别。采用差分法计算刚体吊挂假设下直升机的运动模态,并分析加入外吊挂后对直升机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刚体外吊挂给系统引入5个新的运动模态,其中吊索摆动的两个运动模态是稳定的,而吊挂姿态运动的3个运动模态不稳定,同时吊挂的引入使得直升机运动的短周期模态和滚转模态变得不稳定,严重影响了直升机的飞行品质。  相似文献   

15.
用质点能量状态近似法来研究飞机综合飞行性能管理技求.首先介绍了飞行性能优化的原理和算法,然后讨论了综合飞行轨迹/速度控制系统——总能量控制系统(TECS),并分析与设计了最优轨迹制导算法,它将性能优化结果直接与总能量控制系统联系在一起,形成综合飞 行性能管理系统.对某型运输机模型的设计与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系统所获得的满意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动静法的角度,以牵连运动为平动的动点为矩心,根据惯性力的定义,引入质点牵连惯性力,成功地证明了动量矩定量,得出了动量矩定量的一般表达式,并对其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降落伞初始充气阶段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降落伞的结构和其在充气过程中的受力特性,以某平面圆形伞为原型,建立了伞衣初始充气过程中的计算流体力学与结构动力学的耦合模型.首次考虑了充气过程中折叠伞表的张开问题,建立了更接近降落伞物理模型的初始充气阶段伞表质点结构和受力方程.对流场的变化采用了准定常假设,利用simple算法数值模拟求解RNG κ-ε湍流模型下的雷诺平均N-S方程以获得每一状态伞表张开部分与折叠部分交界处质点的压差系数.把数值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及经验值比较,得到如下结论:(1)初始充气阶段伞衣外形变化为:整个阶段,伞衣展开部分外形基本保持较光滑的直筒形状,而非喇叭形.与试验结果相比,计算结果较真实地反映了初始充气阶段伞衣外形的变化情况.(2)当无因次充气时间为0.27左右时.初始充气阶段结束,伞衣投影面积随充气时间呈线性变化,计算值与实验值接近.  相似文献   

18.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纳尺度铜双晶(111)面原子层的拉伸与剪切变形。模拟结果显示纳米铜双晶的拉伸与剪切变形都是由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两个阶段构成。在弹性变形阶段原子排列结构不变,而塑性变形阶段此排列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包括金属键断裂。原子与空位迁移、重组,晶界变形、迁移等。这种微观变形机制直接决定了相应的应力应变关系:在弹性变形阶段,虎克定律依然成立;在塑性变形阶段,应力应变曲线产生很大波动.其波动情况与微观变形密切相关。模拟还发现纳米铜晶体的塑性比宏观材料好得多,塑性变形过程能迭到单个原子连接两个晶粒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设(λ,x)为简单连接弹簧一质点系统的一个特征对。假定在原系统的末端附加质量m和/或刚度为k的弹簧,(μ,y)为修改系统的特征对。考虑由这两组特征对、附加质量m和/或附加弹簧的刚度k构造弹簧-质点系统的3类逆模态问题。本文将问题转化为Jacobi矩阵特征值反问题,给出由(λ,x),(μ,y),m和/或k构造具有正质量和正刚度的真实物理系统的充分必要条件。如果这些条件得到满足,则可惟一地构遣简单连接弹簧-质点系统,并给出了构造真实物理系统的一个算法。  相似文献   

20.
转捩对管内流动和换热有很大影响,N.T.Obot曾在总结归纳圆管、矩形管、三角形管和环形管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对比态定律,并断言:对任意截面管道,只要知道临界摩擦因子和临界雷诺数,根据对比态定律,就可以计算其流动和平均换热特性。本文通过对复杂截面通道流动的研究,指出管流转捩的对比态定律只适用于单一流态管流,而不适用于层、紊流并存管流,文中还分析了层、紊流并存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它的起始点和终止点的判定,以及流动和换热特性计算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