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以"新起点新征程新愿景"为主题的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上,中国宇航学会发布2021年宇航领域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 1.太阳磁场周期性反转与太阳全球磁场探测 太阳活动周期本质上是由太阳磁场的周期性反转引起的,太阳磁场问题进一步制约着太阳物理学科的发展.缺乏观测数据是问题难以解决的关键,需要太阳物理和现代航天技术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美国航天局(NASA)太阳动态观测台(SDO)于2010年2月11日,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发射升空。SDO将在距离地球22300km的轨道上运行,它将测量太阳紫外线输出的波动,测定太阳磁场并拍摄太阳表面及太阳大气的照片。NASA称它是迄今研究太阳及其动态特性的最先进航天器,将成为科学家观测太阳的新“眼睛”。  相似文献   

3.
朱诗嘉  闻新 《航天》2012,(2):42-43
星系是可观测宇宙的一个基本单元,也是亿万颗恒星的巨大集合体;而银河系是其中的一个星系之一。按照由小到大的形式,可观测宇宙可分为星系、星系群、星系团和超星系团。 按照钱学森先生定义,“航天”是指在太阳系内飞行,“宇航”是指在银河系内飞行。所以,了解银河系的运行轨道、银河系周围的邻居以及银河系归属哪个星系群等问题将更有助于探索宇宙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06,(12):45-45
日本M-5固体火箭9月23日在内之浦航天中心发射了“太阳”B(又称“日出”)卫星以及“北海道工业大学星”(HITSAT)1和“太阳帆子有效载荷卫星”(SSSat)2两颗微小卫星。“太阳”B重870公斤,由三菱电气公司制造,将用于测量太阳磁场,以更好地认识影响地球的剧烈的太阳活动。星上载有与美、英联合研制的光学、红外和紫外望远镜各一台,能对太阳磁场进行迄今最近距离的观测。它将在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3年,其中3/4的时间处于阳光直接照射之下。  相似文献   

5.
动态新闻     
, 《航天器工程》2012,21(6):142-145
ESA研究"半人马阿尔法"星系的Cheops任务据ESA网站2012年10月19日消息,ESA当日宣布一项新任务计划——希望在2017年发射一颗卫星以探测距地球最近的"半人马阿尔法"星系。这项任务被命名为Cheops(CHaracterising ExOPlanets Satel-lite),是ESA科学项目小型任务系列中的首项任务。Cheops卫星寿命周期为3.5年,将运行于800km的低地球太阳同步轨道上,其观测时间将有一半向科学界开放。Cheops任务将监视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亮  相似文献   

6.
晓昊 《中国航天》2007,(1):30-33,37
太阳是地球上的生命之源,但这个脾气有些暴躁的火球也经常对人类的生活造成威胁。为了摸清它的脾气,了解太阳磁场中蕴藏的能量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对最剧烈的太阳活动——耀斑进行研究,以期最终实现“空间天气”预报,2006年10月25日,美国用德尔它2火箭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对孪生太阳观测卫星“日地关系观测台”(STEREO)。来自5个国家的科学家参与了这一项目。  相似文献   

7.
2021年2月2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技集团")在京召开《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0年)》(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会,对2020年全球航天活动进行盘点,并公布了2021年航天科技集团的宇航计划. 2021年,航天科技集团全年发射次数有望首次突破40次,在计划实施的宇航任务中,载人航天空...  相似文献   

8.
2022年2月9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京召开《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1年)》(简称《蓝皮书》)发布会,对2021年全球航天活动进行盘点,并公布了2022年航天科技集团的宇航计划. 2022年,航天科技集团计划安排5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全年载人航天工程实施6次发射任务,全面建成以"天和"核心舱为控制中心,...  相似文献   

9.
抗单粒子效应加固是宇航器件研发和卫星电路系统设计面临的重要难题.准确、有效的单粒子效应试验评估对此问题的解决有巨大帮助.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于近十年在国内自主发展了用于单粒子效应评估的脉冲激光试验相关装置、试验技术和方法,对宇航器件和卫星电路开展了初步应用.通过脉冲激光试验,能够快速甄别、定位宇航器件试样的...  相似文献   

10.
太阳光谱成像观测是太阳物理和空间天气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极紫外观测是目前在空间观测太阳的主要手段。现阶段太阳极紫外成像主要通过极紫外成像望远镜和狭缝成像光谱仪实现。成像望远镜能直接获得全日面的活动图像,但不能得到对应的光谱信息。狭缝成像光谱仪可以得到高光谱分辨率的光谱信息,但视场很小,不能得到整个活动区域的信息,限制了对于太阳爆发现象的观测。无狭缝光谱成像技术可以突破这种限制,得到带高分辨率光谱信息的全日面图像,从而获得太阳爆发现象的形态演化、速度、角度信息,对于太阳物理研究和空间天气预报有独特优势。文章综述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的3种太阳极紫外无狭缝成像技术形式,说明了其各自的优缺点;介绍了近年来发展的多级衍射光谱成像方式的原理,旨在为发展我国新型空间太阳观测仪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3):89-89
NASA称,近期天文学家通过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斯必泽望远镜和地面光学望远镜成功观测到了上千个大质量黑洞,并根据相关数据绘制出了新的黑洞全景图。全景图中所有的黑洞均位于其所在星系的中心,每一个黑洞的质量都是太阳的几亿倍到几十亿倍。尽管黑洞是不可见的,但当黑洞吞噬周围物质,这些物质以高速落人黑洞时,可以产生大量能被探测器捕捉到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这样的系统也被科学家称之为活动星系核。  相似文献   

12.
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不仅是太阳物理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也是空间环境探测研究的重要对象。文章提出了一种在日地L4/L5点布置一颗探测器开展太阳立体探测的技术构想,相较于目前国际上在地球轨道或日地L1点布置探测器只能沿日地连线方向获取正对地球的太阳活动信息而言,该构想具有更大的优势,能够从侧面对整个日地连线上的日冕物质传播和演化规律进行立体监测,获取单点探测无法得到的立体信息,从而大大丰富太阳磁场、太阳活动等信息。文章在国外相关任务调研的基础上,对达到L5点的轨道转移方式和代价进行了初步计算,提出了探测器总体方案设想,并对我国开展L4/L5点太阳立体探测给出了未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晓昊 《中国航天》2007,(1):30-33
太阳是地球上的生命之源,但这个脾气有些暴躁的火球也经常对人类的生活造成威胁。为了摸清它的脾气,了解太阳磁场中蕴藏的能量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对最剧烈的太阳活动—耀斑进——行研究,以期最终实现“空间天气”预报,2006年10月25日,美国用德尔它2火箭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对孪  相似文献   

14.
400多年以来,天文学家一直都是从远处对太阳进行研究.而如今,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已决定派探测器到离太阳很近的地方去进行观测.该探测器称为"太阳探测器 ",最早可在2015年发射,是一颗耐高温的探测器,可深入到太阳的大气层内,采集太阳风和太阳磁的第一手样品.到为期7年的探测任务结束时,它有望解开天体物理学的两大谜团,并得到多项新的发现.目前探测器正处于初步设计阶段.  相似文献   

15.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6,(3):135-136
正"类轴子"粒子或非暗物质备选粒子据科技日报2016年5月6日报道,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科学家对NASA费米太空望远镜提供的大量观测记录进行分析后发现,一种假设的暗物质"类轴子"粒子或许根本就不存在。相关研究已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杂志。科学家认为,暗物质可能由"类轴子"粒子(ALPs)组成,ALPs由某种特定的量子相互作用而产生,尽管其质量不足电子的十亿分之一,但太空中可能充满了这种粒子。不过,由于无法直接观测ALPs,但当其经过磁场时,有极小几率变成光子,为了试验上述想法,科学家对从英仙座星系内  相似文献   

16.
正2021年10月13日至16日,第九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在上海成功举行。本届会议得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由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宇航学会、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上海市宇航学会协办。本届会议的主题为"探索浩瀚宇宙,共筑人类太空命运共同体",近300名来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2000,(9):9
本刊讯“将太阳望远镜送到大气层外的太空”这一创举将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及下属的北京天文观测中心联手实现。这是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最近召开的空间太阳望远镜先期启动动员会上传来的消息。 空间太阳望远镜属空间天文卫星。卫星的主要任务是将太阳望远镜送到大气层外的太空,在广泛的光谱范围和连续的时间演化上,通过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太阳探测,实现太阳物理研究的重大突破,并为空间天气预报提供重要依据和新方法。卫星投入使用后,由于它所利用的我国首创的光谱仪和超高空间分辨率技术,其提供的探测成果,…  相似文献   

18.
正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宇航学会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将于2021年8月25日-28日在上海联合举办第九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中国·上海)。本届会议将围绕"探索浩瀚宇宙,共筑人类太空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探讨航天发展相关议题,推动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会议现面向国内外征文,经评审通过的论文将收录至会议论文集,其中高质量论文将推荐至《上海航天》增刊、《Advances in Astronau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航天科技前沿)等学术期刊发表。投稿请于2021年5月20日前通过http://www.csiic.cn网站提交论文摘要及保密审批单,录用通知将于6月1日前发出。  相似文献   

19.
简讯     
简讯欧美太阳观测卫星失踪欧空局和美国航宇局的太阳与日光层观测台(SOHO)已在其深空轨道上与地面失去联系。该卫星因出现导致无法指向太阳的故障而于6月25日进入应急太阳重新捕获模式,随后地面就再未能与其恢复联系。SO-HO是1995年12月开始工作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Space radiation 5.0软件平台 分析典型GEO空间辐射环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介绍了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真空低温技术与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从美国引进的空间辐射环境及效应分析软件Space Radiation 5.0的结构功能模块,采用该软件计算分析了典型的GEO(地球同步轨道)空间辐射环境。计算表明:GEO的总剂量效应比较严重,主要是由捕获电子和太阳耀斑质子辐射引起的;GEO的带电粒子主要由质子、α粒子、碳离子、氮离子、氧离子等重核离子组成,此轨道上的单粒子效应主要由太阳宇宙射线中的高能质子和重离子以及银河宇宙射线的重离子引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