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为有效对抗先进的红外制导武器的威胁,先进的红外对抗手段和方式不断推陈出新。其中利用中红外激光辐射致盲、致炫和毁伤的手段可以有效地对抗红外制导武器的威胁。为此本文重点介绍了中红外激光在光电对抗领域的应用;然后,对中红外激光光源和分类及其原理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美国和俄罗斯在中红外光电对抗的系统领域的发展现状;最后,对中红外(3-5μm)光电对抗的应用发展和未来的趋势进行了总结,并对化学、气体和固体中红外激光光源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通过螺纹最佳和非最佳二组三针M值的测算,实现了用非最佳三针对螺距、牙型半角都有误差的螺纹按参数实际值进行中径和单一中径的准确测量。用本文的方法,不需要按传统的三针测量法求解修正值和复杂的修正程序,简便易行,特别适合工厂计量室和加工过程中精密螺纹工件以及螺纹量规中径的测量。  相似文献   

3.
虚拟现实中坐标测量机的运动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现实中坐标测量机的运动建模是虚拟坐标测量机仿真运行的基础,是虚拟制造系统发展的需要。首先说明了虚拟现实、虚拟制造的基本概念和虚拟现实中坐标测量机运动建模的重要性,然后介绍了虚拟现实中坐标测量机几何建模、形象建模和运动建模之间的关系和运动建模方法,并针对运动建模中难以处理的光照模型变换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最后提出了虚拟现实中坐标测量机运动模型的开发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4.
Bus-De Meo光谱分类系统中有24种小行星光谱类型以及约27种陨石矿物学类型。小行星和陨石之间的光谱联系在质量和可靠性上差异很大原因主要是某些矿物学中缺乏诊断特征和空间风化作用。将回顾从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中远程获取的小行星矿物学信息,讨论如何从地质学家的角度理解小行星的光谱辨识。  相似文献   

5.
Bus-DeMeo光谱分类系统中有24种小行星光谱类型以及约27种陨石矿物学类型。小行星和陨石之间的光谱联系在质量和可靠性上差异很大原因主要是某些矿物学中缺乏诊断特征和空间风化作用。将回顾从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中远程获取的小行星矿物学信息,讨论如何从地质学家的角度理解小行星的光谱辨识。  相似文献   

6.
火山气     
<正>火山气中包含着各种从活火山(有时是休眠火山)中喷发出的物质。火山岩气有火山岩石内部小孔洞或气囊中的气体、在火山岩浆和熔岩中游离的气体、直接从熔岩中喷发出的气体或者是火山活动将地下水加热后产生的气体。地球上的火山气的来源包括:地球地幔中的原始和再生成分,地壳中被吸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数字化研制环境中制造环节的数据需求和对构件可制造性的要求,总结了面向制造的飞机复合材料构件数字化定义的完整构成.通过定义方向坐标系来建立方向基准,并根据构件高斯曲率的不同,给出了3种方向坐标系的定义方法和映射规则.给出了三维模型中几何数据的内容、几何数据和复合材料特征对象的关联关系以及材料铺放数据中复合材料特征对象的层次关系.总结了数字化定义中工艺信息的详细内容和定义方法,并采用基于视图的方式组织管理数字化定义数据集.   相似文献   

8.
LA-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定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定位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ITS)中的应用.特别针对了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LA-CDMA系统中附加无线定位功能的原理与方法,提出了在正向链路和反向链路中分别实现定位服务方法,并指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同时分析了在CDMA蜂窝网络中定位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从浓淡图象中抽出边缘和线的种种方法,对所提的算法已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图象中,并取得实验结果,指出了适合于不同图象的算法和参数。  相似文献   

10.
碳纳米管(CNTs)和石墨烯是碳纳米材料中新兴的两种类型,因其优异的电学、热学、机械等性能,是目前航天工程中具有很大应用前景的材料.在复杂的空间环境中,辐射效应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是决定其稳定性和适应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对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材料的电子、离子等辐射效应研究现状进行了讨论分析,对辐射过程中缺陷的产生和类型、辐射在材料制备以及功能化改性修饰方面的应用、辐射对器件性能的影响以及空间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简述了以碳纳米材料为基础的复合材料的辐射效应以及辐射缺陷对材料性能影响的作用机制,提出了目前碳纳米管和石墨烯辐射效应研究中仍需要开展的工作,并对其在空间科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航天遥感遥测中微波中功率参数的测试和溯源需求,设计了微波中功率校准装置,并进行了微波中功率校准装置设计测试验证。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表明该校准装置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中主动寻的系统中,照时雷达在挂飞现场的相位噪声的量值和导引头在振动状态下相噪的变化,是影响挂飞成败的关键。介绍的8mm中功率源及导引头振动状态调频噪声测试系统,提供了可进行上述两种测试的两台测试仪和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共享模型的工作流表单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单是应用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分别分析了表单系统和工作流系统的运行过程,分析了传统表单工作流系统中表单与工作流的结合方式,研究了基于建模的方式对表单模型和工作流模型进行定义,并在建模过程中对二者进行结合,同时采用分域的方式对工作流表单进行划分并在同一流程模型中共享同一表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共享模型的工作流表单系统的开发方法,该方法采用表单引擎和工作流引擎技术,分离表单数据和工作流数据的处理,按表单模型和流程模型的结合点定义使工作流引擎处理表单数据,对该方法的过程和特点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自抗扰控制技术在转台频响伺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转台频响伺服中,针对低频和低速时干扰难补偿、高频时相位滞后和幅值衰减程度急剧恶化、常规控制策略严重依赖精确对象模型等难题,引入不依赖精确对象模型的自抗扰控制技术,并设计了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中,自抗扰控制器用来在线观测补偿干扰,前置处理单元用来补偿相位和幅值.控制系统应用到转台频响伺服中,实测得到的"双十"标准下最大跟踪频率和扫频频率都大于转台出厂时的验收指标.实测结果表明:自抗扰控制技术应用到转台频响伺服中可以有效提升转台的频响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实际作战的要求,基于最优控制理论和奇异摄动方法,提出了一种可保证中远程空地导弹快速爬升到最优高度的中制导律.它由变系数最优爬升控制,最小能量巡航控制和最小能量下滑控制组成.为了减小爬升段控制对下滑段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逻辑.最后针对某型空地导弹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中制导律较好地满足了中远程空地导弹在中制导段的要求.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较好地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红外望远镜红外望远镜接收红外线探测宇宙。红外线是可见光波长较长的红端之外到毫米波射电波之间的电磁辐射光谱。宇宙中所有温度低于3000℃、高于-250℃的物体都发射红外线,因此,使用红外望远镜可以观测到温度从3000℃到-250℃的幼年恒星、褐矮星和行星等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物质和亚毫米波辐射等。由于红外线的幅度较宽,科学家将它划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和亚毫米波4段。地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虽然吸收红外线,但宇宙中一些波长较短的近红外和中红外线,以及波长较长的亚毫米波可以到达山顶,因此,美国等国在1979年和1987年分…  相似文献   

17.
颗粒体系是远离平衡态的复杂耗散体系,在外力驱动下,能表现出类似于固体、液体或气体的特性.在稀疏的颗粒气体中,由于耗散,体系中常常会形成颗粒在局部的凝聚.这种凝聚行为具有自发对称性破缺的特征,使得颗粒气体中自动形成高密度区域和低密度区域共存的非均匀状态,类似于气体中液滴的形成.本文利用零重力条件下的三维颗粒气体理论模型进行计算和分析,揭示了颗粒气体这一相变行为的不稳定性根源及类气液相变本质,给出了颗粒气体中这种相分离发生的临界条件,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进行检验,结果从定性上和定量上都能够很好地吻合,为进一步的空间实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相关实验参数.  相似文献   

18.
据NSI技术服务公司WilliamR.Bond报导,1991年2月5日美国哥达德航天飞行中心的直径3m、长4.5m的热真空容器在运转过程中发生了一起重大事故。8台罗茨泵中1台罗茨泵的输入轴由于扭转和弯曲合成应力作用下造成疲劳断裂,引起了大量扩散泵油返流到容器中。虽然容器中热沉未遭损坏和泄漏,但是,容器壁全被油污染了,这是真空系统所不允许的,也是真空系统运转中经常发生和遇到的事故。如何处置这类事故呢?有以下两种基本的方法。1)将热沉从容器中拆卸出来,进行全面的清洗,这是常采用的方法,但有困难。2)…  相似文献   

19.
重叠网格技术中割补法的研究与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计算流体力学中重叠网格生成困难的问题,分析了重叠网格自动生成技术中割补法的主要特点和基本流程,指出其在洞映射单元属性的判断方法和洞边界外推过程中出现的"孤点"现象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方案,并将改进后的方法应用到自适应嵌入网格和DRAGON网格的生成中,最后编制出通用程序并给出了三维算例.实际应用表明,改进后的方法具有更稳定、自动化程度更高、适用范围更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空气流场和海浪是无人直升机着舰控制中关键的环境因素。从工程实现的角度研究了空气流场和海浪特性及对着舰控制的主要影响,提出了无人直升机在着舰控制中克服其不利影响的主要措施,供研究和使用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