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附面层抽吸对转子激波结构和分离流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波  南向谊  陈云永 《航空学报》2008,29(2):315-320
 通过在叶片表面进行开缝抽吸组织激波结构、控制附面层流动以提高叶片做功能力、降低损失已被证明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两级风扇的第2级转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吸力面和压力面的抽气研究,揭示了抽吸流与激波之间的相干效应以及抽吸流与分离流的相互制约关系。结果表明:通过抽吸能够控制通道中激波的相对位置,改变通道中激波结构,可以避免由于激波造成的附面层分离;通过适当的附面层抽吸可以消除分离区复杂的旋涡结构,提高通道中的气流流通能力,从而改善整个级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斜流压气机串列转子为研究对象,运用CFD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该压气机在100%和80%设计转速下S1流面流场、子午流场、阻塞工况及近失速工况的流场特性,为斜流压气机串列转子的设计和性能分析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该斜流压气机在设计转速(69900 r/min)下超声速特性明显,特性曲线较陡峭;当转速小于80%设计转速时亚声速特性明显,特性曲线较平缓。随着转速的减小,压气机的稳定裕度逐渐增大。该斜流压气机串列转子叶根和叶中截面的损失主要来源于叶型尾缘的掺混损失和叶型吸力面的小范围激波损失;而叶尖截面的损失主要来源于叶型吸力面的大范围激波损失、激波与附面层的相互影响的损失和激波与叶尖泄漏流相互作用的损失。该斜流压气机进入近失速工况后,前排转子的激波强度进一步增大,并且叶间存在大范围低速区,造成流动损失进一步增大。  相似文献   

3.
跨音速粘流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自强  马侠  陈炳永 《航空学报》1991,12(10):483-493
 概述了一种采用粘流/无粘流相互作用原理计算跨音速粘流的方法。采用熵修正激波算子计及跨越激波时的熵增,形成的非等熵位势方法可比传统的位势方法更准确地计算无粘流动。提出了一种流向速度型,结合其它辅助关系式导出了三维湍流边界层积分方程反方法。用此方法可求得粘流解。利用半反耦合方式耦合了无粘流和粘流解。数值算例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且对计算机的要求较低。  相似文献   

4.
带气膜孔出流和侧向出流的冲击换热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热色液晶瞬态测量技术测量了阵列孔冲击靶面的局部传热系数,获得了冲击雷诺数为5000,10000,15000,20000时侧向出流比(侧向出流质量流量与主流质量流量之比)为0,0.25,0.4,0.6,0.8,1时的靶面传热系数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靶面的传热系数均随雷诺数的升高而升高;靶面上冲击驻点区域传热系数最大,气膜孔区域传热系数较高.靶面的平均传热系数随侧向出流比的增加而减小,侧向出流比较小时,靶面的平均传热系数下降幅度不大,较大时靶面的平均传热系数下降相对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光流算法作为一种载体速度测量方法,易受光照变化、物体相对移动影响,最终导致速度信息获取不准确。为了提高载体运动速度解算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核均值聚类算法优化的金字塔Lucas-Kanade光流测速方法(FKCM-金字塔LK)。该方法首先通过金字塔LK光流算法得到稀疏光流,然后使用模糊核均值聚类算法对稀疏光流数据进行聚类处理,最终建立光流与实验平台运动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得到准确的速度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模糊核均值聚类算法优化的金字塔LK光流测速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物体相对移动对光流测速的影响,而且与现有其他光流测速方法相比,速度测量精度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基于Poe平均构造的最小耗散的扩散与反扩散守恒差分格式,数值模拟单激波绕流三我形障碍物,及等强度激波碰撞和不等强度激波碰撞的二维非定常复杂流场。计算结果表明,该格式具有很高的单波精度及较好的激波与接触间断分辨度,可直接用于复杂流场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7.
绕平板上直圆柱体的高超声速湍流分离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给出直圆柱上游中心线上壁面压力和热流特性及其分离激波运动的特征参数。试验条件是:自由流马赫数为7.8和5,单位长度雷诺数为3.5×10~7/米和4.7×10~7/米。结果表明:1.直圆柱上游中心线上的流场是一个有二次分离的流场,平均壁面压力分布呈双峰型,平均热流分布略有不同,出现一近似平台区,但在分离激波上游影响起始区域和直圆柱前缘邻近区域(x/D<0.5),两者变化极其相似。来流马赫数愈高,分离激波在中心线上的上游影响区长度和峰压及峰热值愈大。2.分离激波是极其不稳定的,出现大尺度低频运动,激波流向运动尺度约0.5D,振荡频率主要集中在2.5kHz以下。  相似文献   

8.
摘要:为了揭示对转压气机下游转子外伸激波对上游转子泄漏流的影响规律,针对上游转子叶顶间隙分别为0.2、0.5、0.8 mm的对转压气机开展了非定常数值模拟研究。研究发现:受下游转子外伸激波掠扫影响,上游转子尾缘附近压力面会形成弱压缩波,且随上游转子泄漏流增强而逐渐减弱;而该外伸激波在上游转子尾缘附近吸力面,会形成与型线切向相垂直的较强压缩波,且其位置基本不受叶顶间隙大小影响;外伸激波使上游转子尾缘附近吸、压力面压差增大,叶顶泄漏流增强,进而导致其损失增大;随着叶顶间隙增大,上游转子叶尖区弦长前半段压力波动的频率,由通道激波转为叶顶泄漏流主导,且呈现减小的趋势,而弦长后半段压力波动的频率主要由外伸激波主导,且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9.
吸附式叶栅抽吸流与激波相干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某高负荷静子叶栅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其在不同工况下附面层拓扑结构特点,针对该分离现象实施附面层抽吸,分析了激波与附面层相干过程,探讨了抽吸流与槽道激波的相干作用.结果表明:(1)在有激波、无抽吸条件下,附面层发展一般会经历分离泡产生、破碎、附着叶片表面的过程之后进入大分离状态;(2)吸力面开孔进行附面层抽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静压比,同时损失变化不大;(3)在激波后实施附面层抽吸,会使激波向下游漂移,其后附面层分离更为严重,因此在槽道存在激波时,若实施附面层抽吸,应该预先考虑抽吸气流与激波的相互干涉作用.  相似文献   

10.
激波-边界层-分离流相互干扰三维湍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振学  方韧  纪永春 《航空动力学报》1998,13(2):144-148,218
本文采用数值方法求解时间相关三维可压缩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组,模拟激波—边界层—分离流相互干扰三维湍流流动。湍流模型为Badwin-Lomax两层代数模型,改进后用于三维内流问题。采用单元中心有限体积法离散流场控制方程,VanLeer矢通量格式计算无粘通量,中心差分法计算粘性通量,LUSGS时间推进格式计算定常流场。本文以二元跨音速扩压器内三流动为算例,数值模拟较强激波—边界层—分离流相互干扰维湍流流动,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数值模拟结果,在激波强度、分离点位置和再附点位置等方面,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叙述了国内外跨音离心压气机的发展概况以及内部流场的计算方法和气动设计方法的现状和发展, 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跨音速压气机转子中三维湍流流场计算及涡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叶轮机械转动坐标系中的三维、可压、湍流、Reynolds平均N-S方程组出发,用Bald-win-Lomax湍流模式使方程组闭合;结合有限体积离散并采用隐式矢通量分裂技术;求解了西德宇航院(DFVLR)的单级跨音速压气机转子内的三维湍流流场。计算结果可分辨出该转子内三维流场的细微结构、激波的空间曲面;得到马蹄涡、通道涡、尾迹涡和角涡的形态及其发展,流场的三维性非常明显。计算得到的壁面极限流线图可反映出压气机中分离流动的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   

13.
借助于考虑叶片顶部间隙的压气机转子内跨音速湍流流场的三维数值解,得到了该转子流场中的复杂涡系与波系结构。给出了叶片表面及轮毂面上的壁面流型,分析并揭示了转子叶道内的马蹄涡、通道涡、角涡、尾涡等复杂涡系及其与激波的相互干涉;特别是,分析并揭示了转子叶道内顶隙射流的特点,得到了顶隙附近激波与泄漏流动的干涉形态及泄漏流动的发展,并着重给出了其与激波的干涉形态。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时间相关法求解定常跨声速喷管流场。对守恒型和非守恒型方程采用全场统一时间步长、当地时间步长和修正超阻尼法进行了计算。计算表明:采用当地时间步长可大大提高收敛速度,采用全场统一时间步长时,数值解非守恒型方程收敛较快;采用修正超阻尼法也能提高收敛速度,但与阻尼系数和时间间隔有关。  相似文献   

15.
流-势函数法的人工密度格式在叶型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波 《航空动力学报》1988,3(3):223-226,282
本文采用流-势函数法进行跨音速叶型设计,用人工密度格式取代类型相关格式。与相关格式相比,人工密度格式具有全场算法统一、收敛过程稳定等优点。本文提供的设计算例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进行叶型的初始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6.
超/跨音风扇气动设计体系有关流动模型改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超/跨音风扇准三维气动设计体系中,二维气动设计与三维流场分析在模型上不匹配。为加强二者之间的关联,提出了气动设计体系三角形概念。作为其实现方法的一部分,提出了内部气流脱轨角及其偏差作为定量指标,以对设计流场进行评价,并对下一轮设计进行指导。根据有限算例,探讨了内部以气流脱轨角及其偏差作为定量准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高山  蒋浩兴 《航空发动机》2002,(3):47-51,46
用压气机叶栅试验数据、多级压气机的第4级静子计算结果和跨声速转子试验结果对CISA 3D N-S程序的计算精度进行了鉴别研究。结果表明,该程序对设计点的落后角的计算精度较高,而对损失的计算还存在一定的分散度。采用 CISA 3D N-S程序和S_2-S_1程序对一台多级压气机试验件的第3级静子进行三维造型修改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何中伟 《航空动力学报》1988,3(3):259-261,286
实验设备下游接真空泵(图1)。实验段由曲状顶壁、平底壁和相互平行的光学玻璃构成。其喉道和扩张段出口的展弦比为1.72和1.357。在1—I截面和扩张段底壁中心线上沿程分别装有微型附面层探针,其位移为0.1mm和  相似文献   

19.
Theintensiveresearchonthesubjectofsweptshockwave/turbulentboundarylayerinteractionshasbeenconductedandsupportedformanyyearsb...  相似文献   

20.
庄平  陆亚钧  崔济亚 《航空学报》1991,12(3):149-158
 本文采用带进口总压梯度的无粘模型和Denton J D.格式,首次对压气机机匣处理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求解,对奇点边界及数值稳定性作了探讨。并在定性解释机匣处理试验结果及机理中符合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