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主动间隙控制活门漏油、高压涡轮叶片榫头裂纹、高压涡轮叶片腐蚀和高压涡轮冷却部件堵塞等四个典型故障的解决方法,总结出高压涡轮主动间隙控制系统、高压涡轮叶片、高压涡轮导向器及高压涡轮罩环的设计改进措施,为我国设计出维修性好和性能高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高压涡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航空发动机叶片阻尼凸肩的工作特点, 建立一种具有等强度、流线型凸肩型面的凸肩结构设计方法, 并将该方法成功的应用于某高转速风扇叶片阻尼凸肩的结构设计中.应用结果表明, 其设计方法工程实用性强, 设计的凸肩结构具有重量轻、凸肩流道光滑、气流损失小、可靠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以某型航空发动机锯齿冠涡轮叶片实际外场叶冠间隙监控数据为统计样本,开展了叶片叶冠间隙扩展规律的统计分析与研究,包括叶冠间隙扩展典型规律和扩展速率的统计分析,松动叶片数量与叶冠间隙的对应关系以及叶冠出现间隙的发动机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叶冠间隙存在稳态扩展和异常扩展阶段,且松动叶片数量与叶冠总间隙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可为叶冠间隙外场监控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接触状态的叶冠预扭设计和磨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触状态包括接触形式和接触参数,通过接触形式可从结构上判断结构设计的合理性.通过接触参数可从力学性能上评价叶冠的阻尼效果。接触状态能够细致地反映出叶冠工作状态下真实的接触情况.为叶冠结构设计和阻尼效果判定提供更准确、详尽的参考依据。本文针对某工程实际问题,建立了叶片三维分析模型,应用谐波平衡法和时频转换法分析了叶冠结构参数与安装状态下叶冠力学性能的关系,总结了叶冠几何参数对接触状态的影响规律。本文还进一步就叶冠接触状态与叶冠磨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最后基于接触状态的设计理论,提出了叶冠预扭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工程方法。  相似文献   

5.
锯齿冠涡轮叶片在发动机起动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热应力。这种热应力与离心应力、气动应力合成的综合应力可能引起涡轮叶片的低循环疲劳失效。建立了瞬态温度场的热传导、热弹性相似关系 ,通过满足热相似条件的热模拟试验 ,分析了某型锯齿冠涡轮叶片在发动机起动过程的瞬态热应变和热应力 ,其结果为分析该型叶片的低循环疲劳失效原因提供了依据 ,同时讨论了叶冠结构因素对热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凸肩结构对叶片的干摩擦减振研究——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带凸肩的平板叶片,对凸肩阻尼结构的减振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获得了凸肩接触面初始正压力、接触角度、接触刚度、摩擦系数等多种参数对叶片非线性响应的影响规律。此外,研究了某航空发动机带凸肩风扇叶片的振动响应,分析了凸肩结构对其一阶弯曲振型及某高阶振型的减振效果,确定了该叶片发生疲劳断裂的原因。本文工作对带凸肩结构叶片的设计、排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某型发动机新件涡轮叶片叶冠掉块故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排除某型发动机新件涡轮叶片叶冠掉块故障,对故障件进行尺寸检测、加工制造工艺复查、断口分析、结构和强度分析等,认为:引发故障的主要原因是叶冠转接R不圆滑、存在尖角,造成应力集中;而相邻原机件叶片弦宽尺寸超差,锯齿形工作接触面积小,以及非工作面局部碰磨,是引发故障的次要因素。采取并验证了有针对性的排故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凸肩摩擦减振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带凸肩平板叶片为对象,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平板叶片的振动响应,进行了初始紧度及凸肩接触面与振动方向夹角对凸肩摩擦减振的影响研究。分析了不同夹角和初始紧度时的1弯振动响应,得到凸肩接触面与振动方向夹角和初始紧度对减振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存在1个最优初始紧度,使减振效果达到最好;接触面与振动方向夹角越小振动越小,但需要综合考虑磨损和紧度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涡轮叶冠间隙流场PIV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带有冷却气流的涡轮叶冠间隙流场流动特性,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技术得到了叶冠间隙流场中各个典型截面的瞬时流场显示,并对叶冠间隙流场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由于叶冠腔内有两股叶尖冷却气流的注入,叶尖泄漏流流过叶冠间隙时会与两股冷却流相互掺混,从而使腔内气流的流动状态变得非常复杂,因此在叶冠突肩之后以及叶冠腔内流体汇合处会有大小方向各异的涡流产生.同时,两股冷却气流均对泄漏流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前孔冷却流的阻挡作用更为明显.随前孔与后孔岀流比增加,前孔流及后孔流对泄露流的阻挡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0.
基于接触状态的叶冠预扭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工程的实际问题,建立了叶片三维分析模型,应用谐波平衡法和时频转换法,分析了叶冠结构参数与安装状态下叶冠力学性能的关系,总结了叶冠几何参数对接触状态的影响规律;就叶冠接触状态与叶冠磨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基于接触状态的设计理论,提出了叶冠预扭设计基本思想和工程方法.  相似文献   

11.
锯齿冠的结构特性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锯齿冠结构原理,导出了包含锯齿冠结构特性参数(λ、ψ、βμ、Δβ)的关系式,即锯齿冠结构特性方程,并将其图解成锯齿冠结构特性曲线,直观、清晰地描述了各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揭示了由实际条件产生的“紧度偏差”,论述了锯齿冠结构的设计方法。同时指出,选择过大的接触角会使叶冠失效而引发叶片故障。  相似文献   

12.
针对锯齿冠低压涡轮工作叶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叶冠错位故障,在综合分析各次叶冠错位故障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总结了锯齿冠低压涡轮工作叶片叶冠错位模式,绘制了模式图,并针对各种叶冠错位模式提出了1套完整的锯齿冠低压涡轮工作叶片预防叶冠错位的设计方法。在2型发动机上进行应用的结果表明,本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对某车用增压离心压气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离心压气机设计点和不同转速下近喘振点进气流场,基于此提出了离心压气机进气轮盖导叶流场控制措施并进行了验证实验.研究表明:离心压气机近喘振点压力面与吸力面压力差异影响到进气流场,导致进气口轮盖附近出现与叶轮转向相反的切向速度;且从低转速到高转速,该与叶轮转向相反的切向速度逐渐增大;离心压气机设计点进气在叶片压力面和吸力面前分别形成与叶轮转向相反和相同的切向速度区域,该区域不限于轮盖附近.轮盖导叶的流动控制方法可以有效抑制近喘振点切向反速度,实验结果表明,轮盖导叶使得离心压气机整体性能得到了提高,在90000r/min近喘振点压比提高了3.4%,效率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14.
在低压涡轮叶片异型冠结构设计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异型冠结构优化设计方法。为了达到减轻质量的目的,在传统锯齿冠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异型冠结构的初步设计方案,并以软件UG NX为平台,实现带异型冠涡轮叶片的参数化设计。通过对异型冠结构参数的灵敏度分析,制定了涡轮叶片异型冠结构的双目标优化设计流程。该方法实现了在保证异型冠结构强度及刚度的前提下,叶冠质量最轻及叶冠质心位置最优调控的目标。优化结果表明:叶冠质量降低了53.05%,最大应力下降了43.41%,最大径向变形量下降了45.80%。   相似文献   

15.
某系列发动机一级涡轮叶片在工作过程中曾出现多次裂纹和断裂故障,影响飞行安全。文中采用Co-Cr-W和Co-Cr-Mo两种合金作为堆焊金属进行了一级涡轮叶片叶冠的堆焊试验,并从焊后接头的金相分析结果、硬度测试结论和长期试车分析等3个方面对其焊接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堆焊Co-Cr-W和Co-Cr-Mo耐磨合金有效增加了一级涡轮叶片叶冠间的耐磨性,堆焊Co-Cr-Mo合金比堆焊Co-Cr-W合金的耐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6.
三元整体叶轮的几何造型与数控加工刀具路径规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三次B样条曲线对叶轮中性面上盖盘和轴盘的两组数据点进行插值,得到盖盘曲线和轴盘曲线,进而得到直纹面形式的叶轮中性面;按照叶片的厚度做盖盘曲线和轴盘曲线的变距偏置曲线,得到叶片曲面的直纹化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三元叶轮加工的刀具路径规划方法,给出了确定球头刀刀心位置和计算残留误差的两种迭代算法,最后给出了加工实例。  相似文献   

17.
涡轮叶片锯齿冠结构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涡轮叶片锯齿冠的设计对于保证发动机的可靠性、寿命和安全至关重要。简要介绍了锯齿冠结构设计的指导思想、技术要求、依据和程序;重点分析了中国自行研制的某型高性能加力式双转子涡轮喷气发动机低压涡轮锯齿冠结构设计的特点,并进行了试车考核,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崔济亚 《推进技术》1993,14(4):14-17
利用导叶反扭和前倾,算出叶高反力度只变化0.032,且峰值在叶根附近的涡轮,而间隙站压力仍在叶尖最高。对此作出分析及讨论。并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航空发动机风扇叶片凸肩的结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计了一些航空发动机风扇叶片凸肩的结构参数 ,探讨了凸肩的形状、位置、厚度、紧度、涂层等对叶片振动特性的影响 ,并通过试验对影响振动特性的部分结构参数进行了效果验证  相似文献   

20.
小发动机涡轮的气动设计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先进的小发动机涡轮的流量小,叶片短,展弦比低,二次损失及叶尖漏泄损失大,效率低,温度高冷效差。与大发动机相比,尽管其工作原理相同,但它有其独特的矛盾,设计难度大,需作为一个独特的领域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设计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