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心声     
初识《太空探索》是在一张全国报刊的征订广告上,在密密麻麻的报刊名字中间,“太空探索”四个字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当天就去邮局买了一本,只为看看“太空探索”。 没想到,这一看就再也收不住了。一个色彩缤纷、精彩奇妙的太空世界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仿佛从狭小的课堂飞到了广阔的太空世界之中,我的眼睛亮了,心也亮了,我真  相似文献   

2.
《太空探索》1997,(4):25-25
美国航宇局今年2月耗资近8亿美元改造一新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最近传回清晰图像。航天局专家日前说,改造后的“哈勃”运行良好,可望比老“哈勃”有更出色的表现。 航字局的太空望远镜专家在5  相似文献   

3.
有读者来信问,宇航员在太空吃的全是“牙膏”状的食品吗?他们穿什么衣服呢?为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特选辑美国中小学生太空课堂中的一些内容编成此文。  相似文献   

4.
回音壁     
我看了《太空探索》2001年第2期“机器人是朋友还是敌人”一文的推荐话题,特发表意见: 人类改造自然,开发宇宙,来保护自身的生存。高科技的发展,创造了机器人代替人类到艰难、险恶的领域开拓,机器人应该是人类最得  相似文献   

5.
读者园地     
今天,《太空探索》杂志更名已整整一年了,在此我们要衷心感谢那些热心的新老读者,正是由于你们的关心与支持,《太空探索》杂志才能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宣传中国航天、普及航天知识、探索宇宙奥秘”是我们的办刊宗旨,“视点”带给你国际航天的最新动态;“太空新航线”告诉你航天界的奇闻轶事;“中国航天”让你了解中国航天的历史与现状;“宇航博士”教你掌握更多的航天知识;“探索时空”带你进入浩瀚的宇宙;“星空夜话”与你分享星空的美丽与神奇……  相似文献   

6.
美国太空飞行有限公司计划在2014年采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火箭把一些辅助有效载荷和该公司新型“搬运工”太空拖船送入太空,以验证把小型有效载荷从主有效载荷部署位置送到所希望的轨道位置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卢波 《国际太空》2009,(3):17-21
1美国 美国太空探索的长远目标是在2020年使航天员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并以此为跳板,在2035年左右进行载人火星飞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太空探索新构想”中规划了“火星研究、试验台及任务”:  相似文献   

8.
读者心声     
我是一名《太空探索》的忠实读者,刚接触《太空探索》,就被其丰富充实的内容、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以及精美的图片所吸引。“太空”本身是一个内容很广泛的领域,整个宇宙包括地球部包含于其中。而《太空探索》能够全面地把人们普遍关注的这方面的研究理论、最新进  相似文献   

9.
《太空探索》2006,(7):F0002-F0002,F0005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立于1968年2月20日,是国家为发展空间技术专门组建的科研机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任第一任院长。  相似文献   

10.
借助天文望远镜观测宇宙,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哈勃空间望远镜堪称天文望远镜中的“大哥大”。自1990年4月25日由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释放到太空之后,这只“太空眼”已经环绕地球飞行16亿公里  相似文献   

11.
<正>太空网络战是指利用太空网络空间,针对太空系统的网络侦察、攻击和防御行动。由于太空系统存在天基节点暴露、物理信道开放、拓扑动态变化、网络节点跨域分散等固有弱点,针对太空系统的网络攻击愈演愈烈,太空网络战正在成为太空对抗的主要样式。俄乌冲突中,美国卫讯公司(Viasat)的“Ka频段卫星”(KA-SAT)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的“星链”(Starlink)卫星先后遭网络攻击,一度陷入瘫痪,  相似文献   

12.
哈勃望远镜耗资21亿美元,于199O年4月24日由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带入太空,在25日被施放到613公里高的空间轨道,开始了为期15年探索宇宙奥秘的使命.科学家对它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帮助解开重大的字富之谜,包括追寻宇宙的起源,探索神秘的“黑洞”以及回答宇宙究竟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等问题.它的发射是天文观测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对太空、对宇航的好奇心,本刊特推出“宇航博士”栏目,欢迎提问,推荐话题,更欢迎专家和“知情者”常来作客,共同办好这个“有你、有我、有他”的互动栏目。  相似文献   

14.
江燕 《国际太空》2005,(9):17-19
自从2004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提出“太空探索新构想”以来,研制什么样的“载人探索飞船”(CEV,又译为“乘员探索飞行器”)及其运载器,已成为世界航天工业界内外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李龙臣 《太空探索》2006,(8):60-64,F0003
今年是我国航天事业50华诞之年,特撰写人类太空探索进程和成果10大观感12篇,以志庆贺。  相似文献   

16.
就在各路体育健儿厉兵秣马备战北京奥运会之时,一支航天科技领域的液体动力“国家队”应运而生。这支“国家队”的目标是在当今的太空经济时代飞得更高、更快、更强。近日,在航天液体动力专业重组之际,记者走访了这支“国家队”的队长——重组后的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院长谭永华。  相似文献   

17.
人工重力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对太空、对宇航的好奇心,本刊特推出“宇航博士”栏目,欢迎提问,推荐话题,更欢迎专家和“知情者”常来作客,共同办好这个“有你、有我、有他”的互动栏目。  相似文献   

18.
太空奥运会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对太空、对宇航的好奇心,本刊特推出“宇航博士”栏目,欢迎提问,推荐话题,更欢迎专家和“知情者”常来作客,共同办好这个“有你、有我、有他”的互动栏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对太空、对宇航的好奇心,本刊特推出“宇航博士”栏目,欢迎提问,推荐话题,更欢迎专家和“知情者”常来做客,共同办好这个“有你、有我、有他”的互动栏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对太空、对宇航的好奇心,本刊特推出“宇航博士”栏目,欢迎提问,推荐话题,更欢迎专家和“知情者”常来作客,共同办好这个“有你、有我、有他”的互动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