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Krylov子空间的宽带信号DOA(Direction of Arrival)快速估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方向矩阵进行Jacobi—Anger展开来构造“聚焦”矩阵,然后通过多级维纳滤波(MSWF:Multi-Stage Weiner Filter)算法求得聚焦后的阵列协方差矩阵的Krylov子空间,因为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Krylov子空间等价于阵列的信号子空间,所以可以求得信号的DOA。采用Jacobi-Anger展开式构造聚焦矩阵不需要进行角度的预估计,通过MSWF算法求Krylov子空间不需对观测数据的协方差矩阵进行特征值或奇异值分解,从而使得该方法运算量比常用的宽带空间谱估计方法要小。计算机仿真试验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并行子空间算法的两种计算框架。即基于学科级优化的并行子空间算法和基于试验设计的并行子空间算法,在对比两种算法框架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试验设计法的并行子空间算法的工程实用性,最后结合算例在iSIGHT软件中完成了集成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3.
袁晓东  万建伟  程翥  王展  刘海涛 《宇航学报》2012,33(10):1480-1485
从空间距离的角度分析子空间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子空间跟踪算法。提出的算法同时适用于信号和噪声子空间跟踪,而复杂度仅为3NL+O(N)。仿真表明算法对基的正交偏离稳健,对舍入误差不敏感,是一种快速稳健的子空间跟踪算法。  相似文献   

4.
于斌  宋铮  丁刚 《航天电子对抗》2005,21(3):25-26,46
首先对一维噪声子空间算法进行了分析与仿真,然后重点讨论了阵元位置误差对该算法测向性能的影响。推导出了阵元位置误差影响下的空间谱计算公式,得到了有用结论。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现有子空间跟踪方法的运算量大或鲁棒性/稳定性差等缺点,基于原数据映射方法(DPM),采用新的正交归一化,提出了一种快速稳健的修正DPM(MDPM)算法。通过改变符号选择跟踪信号子空间或噪声子空间,同时提供了子空间基的正交矢量,运行时无累积性误差。研究和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子空间跟踪算法相比,MDPM算法的鲁棒性/稳定性好、收敛速度快、运算量小。  相似文献   

6.
在强相关或相干信号源环境下,基于子空间分解的高分辨方法无法准确估计信号到达角,而许多传统的解相干方法,如空间平滑法等,会减少阵列的有效孔径,且只适用于具有移不变性的阵列结构。针对相干信源DOA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矩阵搜索的DOA估计算法。首先根据阵列流型构造噪声子空间的投影矩阵,并将阵列接收信号投影到噪声子空间;然后通过遍历搜索所有可能的投影矩阵获得空间谱,进而得到相干源的DOA估计。该算法能有效进行相干信源DOA估计,与传统的相干源DOA估计方法相比,该算法不会减小阵列的有效孔径,且适用于任意阵列结构,并具有良好的估计精度和超分辨能力,但计算复杂度较高。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比较了该算法与传统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在欠Nyquist采样下可实现高宽频带内信号频率无模糊估计的算法,该算法通过构造一种特殊的数据矩阵,对数据矩阵奇异值分解,利用有限的采样数据构造出更为精确的噪声子空间,利用信号子空间与噪声子空间的正交性,精确地提取多个空间信号的频率信息。该法比基于协方差矩阵特征分解的算法具有更好的分辨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总结子空间跟踪算法识别模态参数的一般步骤。对一个有理论参考解的时变两自由度系统进行仿真,利用添加不同量级噪声的响应数据对系统进行辨识。辨识结果表明:基于新信息准则的子空间跟踪算法拥有较好的抗噪能力。对飞行器舵面结构进行受控快速加热,辨识快速升温过程中的模态参数。辨识结果表明:子空间跟踪算法可用于热模态辨识,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郭艺夺  张永顺  童宁宁  沈堤 《上海航天》2010,27(3):18-21,64
针对传统子空间跟踪算法正交性和稳定性差的问题,基于数据投影算法(DPM),提出了一种步长为对角阵的正交DPM算法。算法运算复杂度较低,能提供标准正交的子空间,运行时无累积性误差;采用"自适应"而非固定搜索步长,能更好地匹配子空间的动态收敛速度,可进一步提高收敛速率并具有更佳的跟踪性能。仿真结果证明了新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张花国  曾辉  尤少钦 《宇航学报》2019,40(7):818-823
针对同步DS-CDMA信号的盲解扩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最小二乘投影算法(ILSP)的快速盲解扩算法。本算法首先通过对截获信号的协方差矩阵进行特征分解,估计出由各用户扩频序列张成的信号子空间,然后结合扩频码序列的有限符号集特性,利用ILSP算法消除由特征分解产生的酉矩阵模糊问题,得到扩频序列的精确估计,最后利用估计得到的扩频序列对截获信号解扩得到信息码序列,完成DS-CDMA信号的盲解扩。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在低信噪比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盲解扩性能,且相较传统算法本文提出算法大大降低了计算复杂度 。  相似文献   

11.
实用的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算法取决于降维处理,采用了诸如主要分量或部分自适应滤波器的技术。降维不仅可以减轻计算量,还能减少估算干扰统计所需的采样。这样的结果源于假设杂波方差具有特定(非参数)结构。我们验证了如何将参数结构加在杂波和干扰上,以进一步减少计算和二次采样。这个方法称为空时自回归(STAR)滤波,它采用了两个步骤:首先,构造一个结构子空间,该子空间正交于有杂波和干扰驻留的结构子空间,其次,用与该子空间匹配的检测器可确定是否有目标存在。我们采用圆形阵STAP的实际仿真数据组,证实了该方法能够显著地降低信号-干扰与杂波比(SINR)的损耗,且计算量小于其它常用算法。在低2次采样情况下该STAR算法同样能取得很好的性能,这个特点对非平稳杂波的状况更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卜彦龙  沈林成 《宇航学报》2006,27(12):97-103
针对单通道防空导弹导引头图像的弹旋解耦问题,提出采用图像解析算法进行弹旋软解耦的方法,可以使弹旋解耦不依赖于通常采用的陀螺等硬件装置。通过建立导弹与目标相对运动空间模型和成像模型,得出了耦合和解耦构成可逆过程的结论,图像解析算法建立在互逆结论的基础上,将导弹旋转角速度的估计分为近似估计和精确补偿两个过程,并设计了角速度实时跟踪的解耦流程。仿真实验表明,图像解析算法进行弹旋解耦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其时延小于0.02s,误差小于0.005r/s,并有效的节约了解耦成本。  相似文献   

13.
锥面共形阵列相干源DOA和极化参数的联合估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共形阵列中的多参数联合估计问题,用交叉电偶极子对天线单元在锥面共形载体上构造极化敏感阵列并建立了快拍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相干源的多参数联合估计算法。该算法充分挖掘阵列中隐含的多个空域旋转不变结构,首先通过空间平滑预处理恢复子阵协方差矩阵的秩,实现信源的解相干,然后根据旋转不变子空间思想完成多个相干信源二维到达角和极化参数的联合估计。Monte Carlo仿真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四边形全天自主星图识别算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讨论了一种新的无须任何先验知识的星图识别算法。该算法将四边形星图模式分解为两个具有公共边的三角形模式,使用三角形模式的特征,在保证自满计算量和星载星表的存储容量的前提下,使算法的识别成功率得以星著提高。Monte Carlo实验表明,在星等误差0.5星等(3σ),位置误差10角秒(1σ)时,该算法的识别成功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15.
最差用户位置算法研究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计算Galileo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误差(SISE)、空间信号精度(SI-SA)和空间信号监测精度(SISMA)时需要用到的一个关键参数——最差用户位置(WUL)。WUL表示空间信号的轨道误差在卫星覆盖域内所导致的伪距误差最大的位置,WUL的确定可以帮助系统向用户提供正确可靠的SISA、SISMA和完好性标志(IF)等完好性信息,对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WUL的算法主要有两种:临界圆法和网格搜索法。详细介绍两种算法的基本原理与计算流程,比较两种算法的结果,并基于全球和区域完好性监测的概念对二者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6.
拉格朗日点附近编队的离散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由于拉格朗日点的独特空间位置,它附近的编队研究对深空探测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讨论了日地系统拉格朗日点附近编队的脉冲控制方法,给出了一种简单的实现编队的迭代算法。基于该算法,讨论了两种不同控制策略。根据编队任务的特点,定义了几个与编队误差和能量消耗相关的性能指标。通过仿真圆形编队算例,对两种策略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策略二无论在消耗能量方面还是在误差控制方面都优于策略一。对于策略二,当脉冲间隔一定时,能量消耗随编队半径的增加线性增加。当编队半径一定时,误差随脉冲间隔的减小呈指数减小,而能量消耗随脉冲的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阵列误差时高分辨到达方向(DOA)估计算法的性能,引入精确校正的辅助阵元,应用子空间原理,提出了一种均匀线阵存在阵列误差条件下鲁棒DOA估计及方位依赖的幅相误差矩阵和互耦矩阵的估计算法。算法的方位估计无需任何阵列误差信息,估计精度高、分辨力强,且基于信源方位的精确估计,算法还可精确估计方位依赖的幅相误差矩阵和互耦矩阵,实现阵列误差的自校正。算法的运算量较小,无需高维非线性优化搜索,只需一维搜索。仿真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宽波束角大测绘带UWB SAR的子孔径子带运动补偿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国义  周智敏  赖涛 《宇航学报》2008,29(3):1008-1014
VHF/UHF波段的正侧视条带式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UWB SAR)通常具有宽方位波束角和大处理测绘带特性,这些特点造成了雷达回波相位误差的距离空变和方位空变,使得传统的运动补偿算法失效。从载机视线误差对回波相位的影响出发,推导了一种在回波距离压缩后、距离迁徙校正前的子孔径子带补偿算法。通过将距离压缩后的回波沿距离向分块,沿方位向分子孔径,并将距离向和方位向的空变误差补偿紧密结合,提高了补偿效率。计算机点目标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文中还给出了子孔径和子带的划分原则及子孔径子带补偿算法与扩展ECS算法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与脉冲体制合成孔径雷达(SAR)相比,调频连续波(FMCW)体制SAR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分辨率高、功耗低和低截获等一系列优点,目前小型或微小型SAR普遍采用FMCW工作体制。FMCW SAR在整个脉冲重复周期内都发射信号,其信号占空比达到了100%,为了减小数字接收机采样带宽,降低数据率,FMCW体制毫米波SAR一般采取解线频调接收的方式,但其数据量依然很大,而且机载平台受到气流的影响,运动误差很大,需要迭代估计与补偿,给实时处理模块带来了很大压力。为了提高整个机载FMCW SAR系统的信号实时处理性能,需要在算法层面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两次子孔径误差估计和全孔径误差拼接补偿的FMCW SAR实时成像算法,使用相位梯度自聚焦(PGA)算法和图像偏置(MD)算法级联提取子孔径误差;然后进行子孔径误差拼接成全孔径误差补偿原数据,两维脉冲压缩后完成图像聚焦,提高了FMCW体制毫米波SAR成像算法的效率;最后使用机载Ka波段FMCW SAR实测数据,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最差性能最优的稳健宽带Capon波束形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规Capon波束形成易受期望信号导向矢量失配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特征值分解的稳健宽带Capon波束形成算法。算法利用空间响应偏差约束实现宽带频率不变波束形成,同时增加期望信号导向矢量的不确定集约束,改善了算法对导向矢量偏差的稳健性,推导出自适应权矢量的两类近似闭式解。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的稳健宽带波束形成算法相比,算法在改善波束频响一致性的同时,提高了阵列输出信干噪比,对期望信号导向矢量的误差具有很好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