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钢带光栅尺作为一种精密测量仪器,已经在很多场合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创造出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光栅尺移动形成的莫尔条纹,来进行直线位移的测量,经过对光栅尺光栅信号的细分、辩向,可以使测量精度大大提高,这种测量方法除了能够提高测量精度,还能够实现自动一体化测量,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光栅数显系统主要由光栅位移传感器和数字显示仪两部份组成。光栅位移传感器是被测物理量(如长度)的敏感部件,按其结构和用途可分为许多种,如黑白光栅和相位光栅,反射光栅和透射光栅、长光栅和圆光栅等,数显仪的用途就是把光栅位移传感器所感知的物理量的大小和方向用人们所习惯的十进制数字方式显示出来,木文仅就黑白透射式长光栅数显系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光纤光栅低温传感性能,对低温环境中光纤光栅反射光谱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低温模拟环境光纤光栅传感器反射光谱响应试验系统。分别对不同温度下自由状态有/无涂覆层、不同胶接状态的光纤光栅反射光谱低温响应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半波展宽、反射波峰幅值和偏移量等性能。结果表明:涂覆层与胶粘液属性均会不同程度影响光栅栅区受力的均匀性,造成波峰分裂或旁瓣等啁啾现象。基于光栅低温啁啾效应产生机理,研制了一种封装结构光纤光栅传感器,用聚合物对无涂覆层光纤光栅进行封装,基片为低热膨胀系数的合金材料,胶粘剂为高性能紫外胶。试验表明:该传感器有良好低温响应特性,反射光谱平滑,且基本无旁瓣。  相似文献   

4.
一、概 述 WX──841型微机数显控制仪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精密的光栅技术揉合在一起,适用于单件、参量复杂、需要经常改变工艺参数的场合,能够定量地数字显示。现已成功地在锯木机上开发应用。 它采用进口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元件,自行设计组装,性能稳定,控制灵活,使用方便。 检测元件使用我所研制的精密2500型光电脉冲发生器。由于圆光栅精巧细致地加工,严格地装配工艺保证,检测元件精度高,并具有很好的耐用性。 微机程序有较强的适应性,可根据被测量控制对象的实际条件予以调整。从而使WX——841型微机数显控制仪的通用性得到强化。 程序…  相似文献   

5.
汽浮陀螺加速度表,是惯性飞行平台的心脏,光栅式输出光电传感器又是仪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在研制和飞行试验过程中,对光栅式输出光电传感器结构的固有特征造  相似文献   

6.
运用微型计算机开拓光栅数显器的新功能,除具有一般数显器的清零、置数、可逆计数等功能外,并增添了无效零自动消去显示方式;停电时保护可编程存储功能;光栅传感器的原点检出;为机床提供定位座标;座标点的测量值除2运算定出中心值;监视光栅传感器和超速报警及自校等新功能。列举了微机配置,数据采集接口及程序框图。  相似文献   

7.
为减小航天器测温系统的质量和减少测温用线缆,提出了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测温的方案。该方案利用回波光谱区别不同的传感器,实现在一根光纤串接多个传感器进行测温。文章讨论了光纤选择、光谱分配等问题,并利用卫星天线测温应用实例验证了光纤光栅测温的效果。结果表明:光纤光栅测温技术在航天器中应用是可行、有效的,传感器的测温精度达到了0.01℃,与热敏电阻方案相比,能大幅减少测温线缆。该方案可为航天器测温系统线缆和质量优化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利用光纤光栅传感器组成固体火箭发动机光纤智能健康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光纤传感器缠入复合材料壳体的工艺问题,构建了光纤智能实时监测系统,并通过水压试验对试样进行了实时监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初步验证了光纤智能实时监测系统的功能,表明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健康监测系统在固体火箭发动机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针对近场源测向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矢量传感器对的亏秩定位算法.该算法能实现信号角度、距离和极化参数的闭式估计,计算量低;无需对相位延迟项进行菲涅尔近似,而且没有忽略不同空间位置处传感器对于信号源观测视角的差异,进而降低信号源距离阵列接收系统较近时存在的误差,更适合甚近场条件下的定位.仿真结果表明该亏秩算法在低信噪比和短...  相似文献   

10.
天基精密跟瞄Stewart平台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基精密跟瞄Stewart平台对星栽精密光学设备的高品质应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天基精密跟瞄Stewart平台分类的基础上,对其应用背景、性能特点及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此外还归纳并总结了包括作动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构型设计技术、控制技术及在轨降级使用技术在内的天基精密跟瞄Stewart平台一系列关键技术.最后,针对未来高性能星载光学传感器技术发展与应用的需求,探讨了我国在天基精密跟瞄Stewart平台领域可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