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9种含金属端羟基聚丁二烯复合固体推进剂,在发动机加速度场中工作时,引起燃速增加的实验研究。实验装置包括一台离心机,以及分别装在旋转臂两端的两台相同药柱的试验发动机。实验在2.5—16MPa的压力范围内和0—700g的加速度范围内进行。研究了加速度、燃烧压力、加速度矢量方向、稳态燃速、铝粉含量和粒度、固体总含量、氧化剂粒度等参数的影响。研究发现燃速的增加受到加速度水平、稳态燃速、加速度矢量和表面垂线间的夹角、氧化剂粒度等参数的强烈影响;铝粉含量和粒度的影响则没有规律性。对于所试验的各推进剂,研究确定了加速度所致燃速增加率与简化加速度参数间的线性关系。该关系与Crowe提出的关系相同,但是注意到有某些偏差,表明Crowe的模型需要修正。  相似文献   

2.
六十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对以高氯酸铵为氧化剂的复合固体推进剂的燃烧进行了广泛研究,先后提出了许多关于这类推进剂的稳态燃烧模型,诸如粒状扩散火焰模型(GDF)、非均相反应模型(HR)、多重火焰燃烧模型(BDP)和小总体模型(PEM)等。小总体模型(PEM)是国外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的复合固体推进剂燃烧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氧化剂粒度和粒度分布对燃烧特性的影响,改进的PEM还能模拟铝粉粒度和含量对燃烧的影响。本文着重介绍了PEM及其改进型的物理結构和预测燃速的方法。列出了一系列HTPB推进剂的燃速和压力指数预测值与实验数据的比较。可以认为两者是比较一致的,全铝PEM的预测值更接近于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超细铝粉在Ap/HTPB推进剂中的燃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研究了1.25μm和小于1μm的超细铝粉分别在Ap/HTPB系列推进剂中的燃烧特性,并与30μm的粗铝粉进行比较。认为超细铝粉在推进剂燃面上存在着凝聚和直接点火两种现象,这两种现象受氧化剂粒度、含量和种类的限制。实验结果表明,在某些配方中超细铝粉的燃烧性能明显优于粗铝粉,在以粗Ap为主的丁羟推进剂中合理使用超细铝粉,可以改善推进剂的燃烧性能,提高推进剂燃速,降低压强指数。本研究对于改善推进剂燃烧效率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用一种多分散的含铝固体推进剂的燃烧模型来确定具有单峰氧化剂分布的AP/Al/HTPB 推进剂的发动机温度敏感系数.铝粉含量在(0~20)%(质量百分比)之间变化,推进剂燃面与喷管喉面之比为250~500.结果表明,推进剂铝粉含量对发动机温度敏感系数的影响与发动机的燃喉面积比 K_H 有关.通常,增加燃喉面积比,发动机温度敏感系增至某一最大值,然后随发动机燃喉面积比的增加而减小.燃速系数和压强指数随初温和铝粉含量的变化,对发动机温度敏感系数有明显影响。而特征速度对温度敏感系数影响不大,但常常是增加的。  相似文献   

5.
氧化剂和团聚硼粒度对富燃料推进剂燃速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细AP和团聚硼含量对含硼富燃料推进剂燃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细AP含量和团聚硼含量的增大,推进剂燃速增加,燃速压强指数也呈增加趋势.同时,以BDP模型为基础,将硼粒度对推进剂燃速特性的影响引入燃速表达式,表达式表明细AP和团聚硼有利于提高氧化剂的燃烧表面积在燃面上的比例,从而有利于提高推进剂的燃速.  相似文献   

6.
理论计算丁羟推进剂组分对凝聚相产物的影响,利用充氮气密闭装置收集含微米级铝粉丁羟推进剂燃烧残渣,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分别对残渣形貌及物相分析,并采用激光粒度仪测试燃烧产物平均粒径,研究铝粉粒度及含量、燃速催化剂含量、氧化剂级配等因素对微米级铝粉在推进剂燃烧过程团聚及燃烧效率影响。结果表明,丁羟推进剂理论生成凝聚相产物随铝粉含量增加而增加,随燃速催化剂含量增加而降低;当推进剂中铝粉含量由18%降至6%,推进剂燃烧残渣团聚颗粒尺寸由112.58μm降至79.03μm,残渣中单质铝相对含量由10.6%降至1.4%,铝粉燃烧效率由82.1%提高至97.1%;铝粉粒度由14μm增加至34μm,推进剂燃烧残渣团聚尺寸从65.24μm增加至92.14μm,推进剂燃烧残渣中单质铝相对含量由2.4%增加至5.1%,铝粉燃烧效率由95.0%降至89.5%;燃速催化剂含量由0.5%增加至2.0%,推进剂燃烧残渣团聚颗粒平均尺寸由112.56μm下降至70.12μm,残渣中单质铝含量由5.1%降至3.5%,铝粉燃烧效率由90.3%增加至93.3%;当粗粒径AP与细粒径AP比例由9∶1降至9∶4时,推进剂燃烧残渣团聚颗粒尺寸由234.21μm降至87.16μm,残渣中单质铝相对含量由8.9%降至2.9%,铝粉燃烧效率由84.4%提高至94.7%。  相似文献   

7.
添加降速剂和调节RDX/AP含量是调节NEPE推进剂燃速的两种常用途径。采用水下声发射燃速测试仪、密闭燃烧器、BSF φ75 mm发动机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低燃速NEPE推进剂静态高压燃烧性能规律和发动机动态高压燃烧稳定性。研究发现,NEPE推进剂的中低压区燃速随着降速剂含量增大而显著降低,高压区燃速降低幅度相对较小,燃速-压强(r-p)曲线在15 MPa和45 MPa出现两个拐点,而且降低RDX含量对降低高压段燃速作用显著。BSF φ75 mm发动机试车结果表明,低RDX含量的C1配方(28%)最大工作压强不超过20 MPa,而高RDX含量(38%)的C4配方最大工作压强达到30 MPa。发动机稳定燃烧的最大压强随NEPE推进剂的燃速降低而下降,主要原因是低燃速推进剂铝粉燃烧效率降低使凝聚相燃烧产物含量和粒度增大。  相似文献   

8.
膏体推进剂和固体推进剂药浆稳态燃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固体推进剂BDP燃烧模型基础上,引入膏体推进剂燃烧效应这一新参数将模型推广于膏体推进剂和固体推进剂药浆燃烧研究,模型考虑了氧化剂粒度分布,组分配比,催化剂性有和膏体推进剂燃烧热效应等对燃速的影响,以及药浆固化有前后燃速差别,还有靶线法测量了某批次复合推进剂药浆固化前后燃速变化,论文结果可用于膏体推进剂的配方和性能预测,以及利用药浆燃速预示固化后推进剂燃速,监控固体推进剂制造质量。  相似文献   

9.
添加剂HMX对AP/HTPB复合推进剂燃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添加剂HMX对AP丁羟推进剂燃速的影响。试验研究发现:在AP/HTPB复合推进剂中加入HMX时,其燃速降低;随着推进剂中HMX含量的增加,其燃速压力指数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情形”;当HMX的粒度变细时,推进剂的压力指数显著降低。我们基于BDP模型的气相火焰结构设想,并强调燃烧表面上HMX熔层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一个多重竞争火焰—凝聚相结构和反应模型。它能解释AP—HMX双元系统丁羟推进剂的燃速行为和现象,并能对这种推进剂的燃速和压力指数调节的各种途径进行预示。此外,还提出了BDP和GDF模型一致性的设想和一些等价概念。  相似文献   

10.
采用推进剂静态燃烧性能测试和实验发动机动态实验等方法,研究了球形铝粉替代大量吕粉后推进剂燃速特性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含球形铝粉推进剂的燃速压强指数明显高于含非球形铝粉推进剂,而且含球形铝粉推进剂的低压燃速显著降低。经过对铝粉燃烧过程的研究,讨论了球形铝粉和非球形铝粉对推进剂燃烧过程的影响,并初步解释了含球形铝粉推进剂低压燃烧的下降原因。  相似文献   

11.
高氯酸铵/硝胺复合推进剂中主氧化剂地位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高氯酸铵/硝胺复合推进剂在燃烧性能方面存在主氧化剂的概念,并利用建立的燃烧模型,从氧化剂燃烧单元对燃面能量的贡献,扩散距离的不同求解方法对燃速和压力指数计算结果的影响,以及硝胺含量与推进剂压力指数的关系三个方面探讨了确定主氧化剂的方法。经过分析,得知主氧化剂对推进剂燃烧性能起着重要影响,因此,调节高氯酸铵/硝胺推进剂燃烧性能的方法与调节只含主氧化剂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各种方法相同。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静态燃烧性能测试和实验发动机动态实验等方法。研究了球形铝粉替代非球形铝 后推进剂燃速特性的变化。研究发现,含球形铝粉推进剂的低压燃烧速显著降低,而燃速压强指数明显高于含非球形铝粉推进剂,讨论了球形和非球形铝粉对推进剂燃烧过程的影响,并初步解释了含球形铝粉推进剂低压燃速的下降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透明窗发动机测试系统,及其作为推进剂燃烧性能和绝热材料烧蚀性能研究实验装置的应用情况,例如测定氧化剂粒度对复合固体推进剂侵蚀燃烧的影响,高燃速无铝(少铝)推进剂的瞬态燃速及燃烧稳定性,热幅射对复合推进剂燃速的影响,以及燃速相关性研究的测试,绝热层烧蚀率的实验测试等,文中还展望了它的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含纳米金属粉的推进剂点火实验及燃烧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CO2激光点火系统对含有纳米铝粉和纳米镍粉的AP/HTPB推进剂进行激光点火实验,测量了推进剂在不同激光功率和压强下的点火延迟时间,对推进剂的燃速、常压点火温度和爆热也进行了测量。同时,利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燃烧残渣中活性铝含量。结果表明,纳米铝粉(n—Al)的点火阀值比普通铝粉(g-A1)的点火阀值小几个数量级,加入纳米铝粉可有效地缩短推进剂点火延迟时间。而在纳米镍粉为催化剂的协同作用下,推进剂燃速明显提高,点火延迟时间也大大减少,Al在推进剂燃烧过程中的燃烧效率得以提高,同时燃烧残渣中活性铝含量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复合推进剂燃烧性能与组分热分解特性的关系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常压和高压差热分析技术研究了催化剂对推进剂组分热分解的影响,测定了催化剂共晶和混合加入时相应推进剂的燃速,分析了热分析与推进剂燃烧过程的异同点,引入高氯酸铵(AP)高温分解起始温度(T_(L-H))的概念并以T_(L-H)衡量了催化剂共晶加入时对丁羟推进剂燃速和压力指数的影响.研究表明,AP高温分解过程对复合推进剂燃烧特性影响较大;热分析与燃速相关性和催化剂加入方式有关;共晶催化剂作用下的复合推进剂燃速特性与氧化剂高温分解有密切关系;压强是影响推进剂燃速和热分解相关性的重要因素,高压下AP高温分解过程和变化能更大程度地反映到推进剂燃速中去。本文同时对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根据呈正、负压力指数燃速特性的固体推进剂的稳态燃烧模型,导出了一个新的压力响应函数公式,它可用来说明燃速压力指数为零、正、负各类推进剂的压力耦合现象。燃烧中的推进剂被划分为两部份:一部份是由熔化了的粘合剂所覆盖的氧化剂表面与其相对应的粘合剂表面所组成,而另一部份则由未被覆盖的氧化剂表面同剩下的粘合剂表面组成。与以往的各类模型不同,在上述的前一部份燃烧表面的燃烧中,考虑了氧化剂在熔化粘合剂覆盖的条件下存在着反向气化和凝相反应,故使所得的压力响应函数的实部在推进剂稳态燃速的压力指数为零或负值时也可为正值。利用所获得的压力响应函数的表达式对试验用推进剂(S04-5A)作了定量计算,计算结果满意地说明了,负压力指数推进剂在氧化剂被熔化粘合剂大面积复盖时也存在不稳定燃烧的现象。这不仅克服了以往所有压力响应函数表达式均难以用于负压力指数推进剂的缺陷,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呈正、负压力指数燃速特性的固体推进剂稳态燃烧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白刚玉对微烟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烟推进剂不能含有铝粉,故必须加入其他燃烧稳定剂来抑制不稳定燃烧。本文提出了燃烧稳定剂选择的关键性指标——粒度及粒度分布的可控性,认为磨料微粉白刚玉(Al_2O_3)是微烟推进剂比较合适的燃烧稳定剂新品种,进而研究了白刚玉粒度、含量对推进剂燃速、压强指数和燃烧稳定性影响的规律性,探讨了燃烧前后白刚玉粒度变化的趋势,并由实测火焰结构证实,该推进剂与双基推进剂火焰结构相似,从而为该类推进剂选择催化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低压下镁铝富燃料固体推进剂燃烧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节氧化剂含量、粒度级配,或加入KP、用硼粉替换部分铗铝及改变催化剂含量,研究了镁铝富燃料固体推进剂燃速和压强指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燃速随着AP、KP粒度的减小而增加;随AP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催化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KP含量的降低而增加。压强指数随AP粒度减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粒度不同的配方随AP含量增加,压强指数变化趋势不同;催化剂含量对压强指数的影响规律也同AP粒度有关;KP的粒度变化对压强指数几乎无影响。硼粉替换部分镁铝对燃速和压强指数的影响规律与氧化剂的粒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建立了一个描述 HMX 复合推进剂燃烧特性的模型。该模型基于以下几个重要概念:1.氧化剂和粘合剂具有不同的表面温度;2.能处理由三种不同粒度级配的氧化剂,3.取时间平均方法来计算推进剂燃速,而不取大多数 BDP 类模型所用的空间平均计算燃速的方法,时间平均方法之要点是考虑了氧化剂的点火延迟时间;4.根据修正的 Burke—Sehumann 扩散火  相似文献   

20.
近几十年来,推进剂系统的设计师们一直在关注着复合固体推进剂压力指数(n)的控制。本文讨论了影响此性能的各种因素及控制复合固体推进剂压力指数的各种方法。它们包括:(1)氧化剂的粒度、类型及含量;(2)金属类型;(3)氧化剂的包复;(4)弹道添加剂;(5)燃速调节剂及(6)粘合剂等影响。正如所预期的,这些方法均已用来调节压力指数,以适应特殊用途的战略和战术导弹所需的弹道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