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飞播造林导航作业技术回顾50年代,我国开展了飞机播种造林,40多年来的飞播造林实践证明,利用飞机播种造林是一种多、快、好、省,加速绿化荒山的有效途径。在几十年的飞播造林工作中,机载的喷撒设备,根据地形、土质、植被、水文、气候等条件选择播区,选择最佳播期,选择树种,种籽处理,树种组合  相似文献   

2.
使用飞机播种造林,是中国民航通用航空的重要项目,在绿化祖国的宏伟事业中,以其独特的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我国的飞播造林在规模、树种、地类等方面均居世界先进行列。据统计1958~1995年全国飞播造林3.8亿亩,宜播面积2.97亿亩,成效面积1.19亿亩,占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工造林面积保存的1/4左右。中国民航累计飞行113000多小时,作业面积3.3亿亩,占全国飞播造林面积的86.8%。现将中国民航飞播造林的发展概况,主要成绩及主要经验和对今后的展望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南地区的飞机播种造林在南方航空(集团)公司(原民航广州管理局)通用航空生产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1960~1994年,仅南航集团所属各专业飞行部队就为中南各省(区)飞播树种37864架次、51250小时,播种面积达1276万公顷,飞行小时占南航同期通用航空总量的24%,面积为全国飞播面积的60%强。在这些年,南方航空公司经历了摸索一改进一提高一成熟一巩固等不同阶段,到今天已发展到在种子选择、驱忌剂的应用、混播等多方面、多层次技术的成熟和巩固,为飞播造林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尤其是在飞播技术的整体改进和林播飞行标准…  相似文献   

4.
西北地区的飞播造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地区飞播造林工作起始于。1958年,经过十多年的试验和摸索,从80年代初转入规模生产。西北航空公司主要承担陕、甘、宁、青四省(区)通用航空任务,其中飞播造林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截止目前,西北航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的78个县(市)飞播造林种草12300多架  相似文献   

5.
魏正清 《飞行力学》1994,12(1):86-89
叙述首次用贝尔-206BⅢ型直升机在四川省绵阳市中区和江油县境内播种造林的飞行试验过程及其经验体会。包括飞播前的技术准备(飞机设备的准备、野外机场选择,制定通讯联络方案等)、飞播参数的选择(起飞重量计算,选择最佳飞行高度,空速计算等)和作业飞行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一、油松、侧柏混合飞播造林达到部优标准山西省从1983年开始在垣曲县进行油松、侧柏混合飞播造林。截止1992年,先后在同善、长直、臬落、毛家、新城5个乡镇35个村8个播区,飞播造林18.78万亩。其中有效飞播面积16.11万亩,占飞播面积的85.8%,至今保存有林和有苗面积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的飞播造林,始于60年代初期。30多年来,全省累计完成飞播造林1990万亩,有效面积为1414.89万亩,有效率为71%。在加快全省荒山绿化步伐、发展森林后备资源、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较大成效。一、飞播造林取得的成效 1.加快了荒山造林绿化的步伐据“六五”森林资源清查,湖北省有2700万亩宜林荒山,主要分布在山高人稀、交通困难的38个山区县  相似文献   

8.
飞播造林是一项新型造林技术。它属于天然更新造林方式的一种,但又不同于天然更新。它是在特定的范围内借模拟天然更新方式,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机械化,在宜林荒山撒播树种,通过人工禁封,让其自然发芽、成苗、长成幼树以达到绿化荒山、培育后备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种规范化造林。它的应用和推广加快了绿化步伐,促进江西省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赣南是革命老区,飞播造林已30周年,全区从1965年开始,18个县(市)就有16个县(市)先后开展了飞播造林。飞播有效面积920多万亩,保存面积740万亩,现已成林面积550万亩。随着飞播林的规模崛起,赣南山区的面貌正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生态环境正步入良性循环。一、飞播造林成本低,省劳力,规模大,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 :本文举实例说明了利用航空进行人工增水和播种林草等作业 ,具有见效快、投入低、操作方便、作用范围大等优点。由增水、飞播又联想到护林灭火、治虫除害以及勘探测绘、巡逻救护等作业。考虑到西北地区生态建设特别紧迫 ,而航空方面人力物力基础又比较好 ,作者建议作为试点 ,可先在陕西成立西北通用航空局 ,负责规划、实施、保证西北地区增水、飞播等工作能按计划进行 ,使航空作业在西部大开发、重建秀美山川的进程中发挥应用的作用。这是很好的建议 ,本刊特刊之。]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在气象条件(风速、风向)、作业高度和作业飞行速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某一种播撒设备以一定的播撒量撒播某一种种子,对应一个确定的播撒宽度(播幅)和种子分布均匀度。播幅和均匀度又是飞播作业设计中的两个必要参数。然而,对播幅和均匀度的测试,又往往受到采样线的设置、采样点的定位等随机因素的影响,产生较大误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借助于PC—1500电子计算机确立落种密度与接种距离的回归方程,进一步确定全播幅、设计播幅、生产落种密度等理论指标,则可有效地避免人为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更好地指导飞播作业的设计,预防生产中重播、漏播现象。既保证作业质量,又降低飞行成本,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燃烧室旨在提高性能和降低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4年以来,GE公司一直在为军用发动机研究驻涡燃烧室技术。这项技术与常规燃烧室相比,具有重量轻、长度短、燃烧稳定和污染少等优点。目前该公司正在试验各种燃烧室试验件,一旦试验完成,公司将为IHPTET和JTDE设计可实际使用的驻涡燃烧室  相似文献   

13.
1951年至今,我国通用航空已走过了61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用于防治虫害的简单作业飞行到如今的航测、物探、农化、护林、飞播、灭虫、人工降雨、科学实验等十几种复杂作业;近几年,私人娱乐飞行、公务包机飞行以及驾驶员培训飞行也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4.
自从汶川地震发生以来,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试验卫星导航系统,成功为灾区一线和指挥部建立了实时通道,为决策、搜救、医疗等工作发挥了关键作用。危难之中显身手北斗试验卫星导航系统曾在今年初我国南方抗击雪灾中起到巨大作用,因为当时很多通信系统都瘫痪了,GPS 的使用受到限制,而北斗试验卫星导航系统拥有导航定位、双向通信等功能,及时把最新灾情通报给有关人员,从而采取有效措施。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由于道路中断,通信中断,震  相似文献   

15.
C.A.RDC的直升机气动力试验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自1990年建成12 m×16 m/8 m×6 m低速风洞直升机旋翼模型试验台以来,在8 m×6 m风洞进行了多种直升机旋翼模型试验;2001年,首次在12 m×16 m试验段进行了旋翼及旋翼/机身组合模型试验,为新型直升机的研制做出了贡献.2003年以来,通过开展某工程配套技术改造项目,建成了2 m旋翼模型试验台、尾桨及旋翼/机身组合模型试验台;配套研制了高性能的数据采集和监视报警系统;配备了频闪仪、动态信号记录仪等专用设备,大大提高了CARDC的直升机气动力试验能力."十五"期间,还开展了直升机试验技术和试验数据精准度研究、直升机试验数据相关性研究,掌握了先进的旋翼前飞配平试验技术、悬停地面效应试验技术,初步建立了旋翼模型风洞试验数据的洞壁干扰修正方法、悬停试验数据的Re数影响修正方法,进一步提高了CARDC的直升机风洞试验技术水平.目前,CARDC具备了系统研究直升机模型气动力的试验能力,可以为新型直升机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航空、航天、原子能、化学等现代工业中,钛合金、高温合金等使用性能良好的材料日益广泛采用。但这些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差,刀具极易磨损。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各钢厂结合我国资源先后研制了多种新型高速钢刀具材料。我们用这些材料进行了切削试验,试验证明用这些材料制造难切削材料加工用的多刃刀具(拉刀、钻头等),是值得推广和有发展前途的。  相似文献   

17.
 <正> 超塑性等温锻造作为新工艺自70年代以来,已在航空航天、机械电子、轻工行业等得到推广应用。长时间内,国内主要在钛合金、铝合金等工业材料上开展了成形研究和应用。本文则对高强度30CrMnSiA钢连接座件进行了超塑性等温成形工艺试验,并在钢的超细化预处理和变形中组织结构变化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成形工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五年以来,交通部门许多单位,采用不对称交流电低温镀铁新工艺(以下简称低温镀铁)修复汽车、船舶、港口机械等不同材质(钢材、铸铁、球墨铸铁等)的磨损零件,取得显著成效,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和钢材。低温镀铁新工艺,是吉林工业大学参考有关资料,经过反复试验,研制成功的。它是一种新的电镀修复工艺,这种工艺是在温度较低的氯化亚铁水溶液中,以低碳钢板做阳极,镀件为阴极,依次通过不对称交流电和直流电,  相似文献   

19.
国外航空疲劳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侠生  苏少普  孙汉斌  董登科 《航空学报》2021,42(5):524791-524791
航空疲劳问题是影响在研/在役飞机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以航空疲劳事故为线索,本文论述了航空结构强度设计理念的变革历程以及相应各时期的航空疲劳发展现状,并围绕21世纪以来国际航空疲劳界的关注热点,从结构长寿命设计、疲劳分析方法及工具、全尺寸结构疲劳试验技术、结构健康监测技术、老龄飞机延寿技术等五个方面阐述了航空疲劳工程领域的重大研究进展及方向。考虑目前航空疲劳工程中的问题及未来航空器的发展方向,从航空疲劳评定基础问题、长寿命设计应用问题、试验评估及数字化新技术等方面指出航空疲劳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以满足现代飞机长寿命、轻质和高可靠性设计要求,为航空疲劳未来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六二一所和上钢五厂、三○○七厂、四二○厂等单位自一九八○年五月以来,为满足某机选用TC11钛合金急需,对合金的成份、冶炼工艺、热加工工艺、热处理工艺、组织性能、超声检验等进行了全面试验研究。合金的全面测试结果表明,TC11已达到国外同类合金水平,且在蠕变、热稳定性等方面有所超过。钛盘模锻件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有技术考核指标均符合规定要求,其中塑性指标、蠕变抗力、热稳定性均较BT9(相应的苏联合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