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FY-3气象卫星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结构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ANSYS软件仿真分析了风云三号(FY-3)气象卫星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的结构。根据建立的成像仪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静力学、模态和谱分析,给出了X、Y、Z向加速度载荷下消旋机构的应力和变形、1-20阶模态频率,以及各向正弦振动谱作用下各部件的应力和变形。结果表明:有限元法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可用于成像仪设计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上海航天》2010,(6):I0004-I0004
2010年11月5日,风云三号B星由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是我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星上装有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红外分光计、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微波辐射计等11个遥感探测仪器,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探测,可获取地表、大气、海洋及空环境等参数,为实现我国中长期数值天气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3.
风云四号卫星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成像仪(MMSI)数据根据采样方式分为过采样和非过采样数据。由于采样方式的影响,非过采样数据在采样过程中会有一定的信息损失。为解决采用简单的线性插值方法做精细化处理时提升精度有限问题,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增强MMSI亮温图像,设计卷积神经网络重建风云四号卫星MMSI的亮温图像和风云三号卫星微波成像仪亮温图像。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传统的双三次插值方法,在风云三号卫星微波成像仪亮温图像样本上峰值信噪比提升了1.13dB,结构相似度提升了0.01。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非过采样亮温数据,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增强图像具有更高的精度,同时可在其他微波探测仪数据中使用,具有很强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气象卫星技术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卿  董瑶海 《上海航天》2008,25(1):1-10
概述了我国风云一号(FY-1)极轨气象卫星和风云二号(FY-2)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展概况与成就.介绍了即将发射的新一代风云三号(FY-3)极轨气象卫星的主要功能和技术特点,以及配置的10通道可见红外扫描辐射计、26通道红外分光计、20通道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微波辐射计、微波成像仪、紫外臭氧探测仪、地球辐射收支仪和空间环境监测器等仪器的用途.给出了FY-2静止气象卫星的基本任务、主要探测性能和技术特点,以及在研的新一代风云四号(FY-4)静止气象卫星的关键技术和遥感仪器.分析了国外新一代三轴稳定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展与栽荷配置.总结了我国气象卫星业务系统的应用和取得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根据星戴微波成像仪成像原理,归纳阐述星载微波成像仪的各种扫描方式、方法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6.
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观测系统发展设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发展的现状。对国内外静止气象卫星的平台能力和探测仪器性能进行了对标与分析。根据我国静止气象卫星应用需求,给出了所需的新型遥感仪器的需求。讨论了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展趋势。介绍了静止气象卫星采用光学成像星、探测星(光学、微波)、降水测量星组合配置,在同步轨道上同位或异位进行观测的发展设想,以及需配置的先进可见光红外成像仪、闪电成像仪、高光谱垂直探测仪、地球辐射收支仪、太阳X-EUV成像仪、地球静止轨道先进微波探测仪、地球静止轨道降水测量雷达等的主要功能与性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微波成像仪扫描运动方式,分析了微波成像仪扫描运动及对卫星姿态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微波成像仪扫描运动稳定性控制中天线静平衡、天线展开到位精度、转动体动平衡和整体动平衡状态的控制方法。给出了微波成像仪扫描平衡状态及在轨验证效果。结果表明:微波成像仪动平衡控制有效,达到了预期的姿态稳定性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8.
北京时间2008年5月27日11时许,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中国首颗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29日11时58分,风云三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成功获取风云三号A星第一轨可见光图像。风云三号卫星是我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卫星质量2 295 kg,安装了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仪、红外分光计、微波温度计和微波成像仪等10余种有效载荷,可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三维、全天候、多光谱、定量探测,获取地表、海洋及空间环境等参数,实现中期数值预报。风云三号卫星的遥感能力实现了从单一遥感成像到地球环境综合探测、从光学遥感到微波遥感、从公里级分辨率到百米级分辨率、从国内接收到极地接收等四大突破,与第一代风云一号系列极轨气象卫星相比,其探测能力、手段等有质的跨越和提高。风云三号卫星的研制技术难度大,其探测能力和性能指标均已达到了当今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世界气象组织已将其纳入新一代世界极轨气象卫星网。该星将在监测大范围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研究全球环境变化、气候变化规律和减灾防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为航空、航海等部门提供全...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微波成像仪的测试方法,对微波成像仪主要指标如亮温分辨率、线性度、地面分辨率等的测试方法做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测试精度高且又简单实用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环境减灾-1A卫星超光谱成像仪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超光谱成像仪是环境减灾-1A卫星搭载的有效载荷之一,采用空间调制傅里叶变换光谱成像(SMFTHSI)原理,针对仪器技术指标、卫星平台以及仪器光学方案等约束条件,文章介绍了超光谱成像仪光机结构设计方法以及设计结果,并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设计结果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1.
超光谱成像仪是环境减灾-1A卫星的主载荷之一,也是我国第一台采用静态干涉型光谱成像技术的星载遥感相机。成像电路是超光谱成像仪的核心组件之一,文章介绍了超光谱成像仪成像电路的系统组成,以及各功能模块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12.
康倩  于晋  林军 《航天器工程》2011,(2):97-101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星(简称环境-1A卫星,HJ-1A)上搭载的高光谱成像仪(HSI)是我国第一个对地成像的干涉成像光谱仪,具有多谱段、高光谱分辨率的优点.针对高光谱成像仪的特点,设计了星载高光谱成像仪数据地面预处理系统.该系统由产品生产、质量检测和定标处理单元组成,集成了高光谱成像仪数据完整性处理、背景处理...  相似文献   

13.
我国“风云”气象卫星及其应用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军 《航天器工程》2008,17(3):23-28
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是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自1988年至今,我国已先后成功发射了4颗风云-1极轨气象卫星和4颗风云-2静止气象卫星,顺利完成了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气象卫星从试验到业务卫星的跨越。由“风云”气象卫星获取的地球大气和地表信息已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与分析等多个领域。文章介绍了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地面应用系统组成、“风云”卫星产品及应用,最后展望了“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三轴气浮台的微波成像仪干扰力矩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种基于三轴气浮台的微波成像仪干扰力矩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用三轴气浮台实现微波成像仪的静不平衡量、动不平衡量的测量和现场整机配平,经在轨飞行验证,卫星姿态稳定度有大幅提高,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月12日,风云三号A星正式交付给中国气象局投入使用。风云三号卫星是我国实现全球、全天候、三维、定量、多光谱遥感的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将替代风云一号卫星在轨服务。投入业务运行后,风云三号A星将与在轨运行的气象卫星共同构建安全可靠的业务卫星系统,实现全球、全天候遥感气象监测,使我国气象卫星服务能力实现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16.
李卿 《中国航天》2008,(6):8-12
中国是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自行研制、发射太阳同步轨道(极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FY-1)于1988年和1990年分别发射了A、B两颗试验卫星.经重大改进后,1999年和2002年分别发射了C、D两颗业务应用卫星,在轨运行寿命均已超过5年.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FY-3)也已发射.星上装载8种探测仪器,其探测谱段覆盖了从微波到紫外光.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我国计划未来10年发射14颗气象卫星,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迎来快速发展时代。风云三号B星年底前发射,风云三号02批研制启动,风云四号进入初样研制阶段。我国此前发射的风云三号A星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多个重要国家寻求卫星  相似文献   

18.
FY-4卫星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FY-4)卫星应用及其发展。给出了FY-4卫星装载的先进静止轨道辐射成像仪、静止轨道干涉式红外探测仪、闪电成像仪和空间环境监测仪4种主要观测仪器,以及卫星的观测能力和提供的定量化产品,并与我国现有的业务卫星风云二号(FY-2)卫星和国际同期在轨静止气象卫星性能进行了比较。FY-4光学卫星系列与美国GOES-R、日本Himawari-8/9卫星和欧洲MTG卫星性能相似,属于与国际同期发展的先进静止气象卫星。给出了FY-4A星获得的图像和数据。列出了FY-4A星的基本定量产品,给出了使用的仪器、数据特性、物理意义,以及应用领域、方法和范例。描述FY-4卫星提供的定量化产品及其在数值天气预报、气候、生态环境、专业气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空间天气监测预警等领域的应用,并介绍了FY-4A星在轨测试期间的部分应用。对FY-4后续业务卫星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风云三号(FY-3)系列卫星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2008年5月27日上午11时02分33秒.第一颗FY-3系列卫星FY-3A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升空。2008年11月18日,经过5个月紧张、高效、有序的在轨测试。FY-3A及地面应用系统正式投入业务试运行。标志着我国极轨气象卫星成功地实现了技术升级换代,实现了新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20.
郑伟  刘诚 《上海航天》2017,34(4):73-78
对利用风云三号(FY-3)卫星数据对洪涝灾害监测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用FY-3卫星中分辨率成像仪(MERSI)和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VIRR)对薄云下和薄雾覆盖的水体判识的原理,以及洪涝信息检测中水体最大淹没面积和淹没时间信息的获取方法。给出了用FY-3卫星微波成像仪(MWRI)通过微波指数法反演洪涝信息的方法,可进行连续、全天候的大范围洪涝灾情监测。2011、2016年由其他卫星获得的洪涝水体信息表明:风云卫星的洪涝水体监测精度可达90%以上,甚至优于EOS卫星的MODIS和NOAA卫星的AVHRR的精度。近年来,风云卫星在国内外洪涝灾害等重大灾害监测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变了业务上以国外卫星资料为主进行洪涝灾害监测的局面,同时也提升了FY-3卫星在国际上的地位。展望了我国风云卫星在洪涝监测中的发展方向,指出随着风云卫星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洪涝灾害监测评估精度将会提高,为洪涝灾害防灾减灾提供更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