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了如何利用MultiGenCreator建造适合Performer高效运行的模型,以及在SGI图形工作站上用Performer实现塔台模拟机的视景系统。重点介绍了如何改进模型使其能在程序中方便的组织和控制,并提出了运动目标的模拟。  相似文献   

2.
从标准对工艺设计和工艺控制的要求入手,分析了标准的内涵,给出了工艺设计、评审、验证、确认、更改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开展工艺设计活动提供了基本思路,对几种主要的工艺文件如何编制给出了指导性意见,对主要的工艺控制活动如何开展给出了方法,最后指出做好工艺工作对组织生存和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FDDI网络和AXP OSF/1系统为基础,简要论述了网络并行环境的柘朴结构,详细论述了如何在网络上配置并行软件环境,以及如何管理网络并行环境.  相似文献   

4.
ObjectARX与MFC结合开发AutoCAD应用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MFC,一个基于Microsoft Visual C 环境下编程的程序框架,以及ObjectARX的基于Microsoft Visual C 语言环境下的AutoCAD二次开发软件包。讨论了如何将MFC与ObjectARX结合进行AutoCAD二次开发,如何在ObjectARX应用程序中使用MFC,如何选用动态链接方式、静态链接方式等有关的问题进行了详尽地论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讲述了PAWS开发平台下,如何利用自动取数和手动取数方法获取ATLAS模块中的数据,如何把WCEM模块中的数据返回至ATLAS中显示,如何在两个模块之间传递数组,并在扩展词法库的基础上编写一个统一的传值函数方便快捷地满足程序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网络数据传输实例,分析了在.NET中实现数据保密性和完整性的方法,并介绍了如何用C#语言实现.NET环境下的数据加密与解密以及如何利用HASH运算和数字签名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7.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3要求“不论在何处发生事故,事故调查都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飞行记录器。”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6则明确提出了对飞行记录器安装、使用和维护方面的要求。但目前在我国的民航领域,就如何满足参数记录的要求;如何保证记录器的正常工作;如何将飞机系统数据准确地传输到记录器记录;以及如何得到准确的译码数据等问题,在飞行记录器的使用和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界定是不同的,在全球化的今天,爱国主义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大学生是一个国家未来的精英,如何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如何理解当代爱国主义及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时代性的课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涉及的是微机的实用技术,即如何在西文系统下,使用西文软件直接编制汉字的应用软件的方法。这对于充分利用进口的软件资源,开发和善及微机在民航中的应用软件起到促进作用。在本文中具体给出了如何使用 TURBOC 编制汉字应用软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戚小华 《中国民用航空》2002,(10):22-22,24,26
中国民航业的6大集团已于10月11日正式挂牌,并与民航总局脱钩。预示着此前以“加法”为特征的企业并购高潮基本结束,未来以“减法”为特征,落脚点放在质和量和统一上的内部整合时期已经开始。 重组企业如何实现合并运行?整合期运行安全如何保证?如何在合并中实现运行管理“质”的提高?卸下了企业盈亏包袱和资产所有者职能的政府部门,如何强化安全监管,如何对合并运行实施合格审定?  相似文献   

11.
针对燃气涡轮发动机燃烧室状态监测方法不足,故障定位难和故障早期发现难的问题,以涡轮排气温度场周向数据为分析依据,通过研究燃气在涡轮通流部分的偏转规律,利用核主元分析(KPCA)方法对经过有效性处理后的温度场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两台发动机的故障数据,分别对燃烧系统自身故障和热电偶传感器故障进行检测与识别,验证了排气温度场燃气偏转规律与核主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燃烧系统故障和传感器故障进行诊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将安装了环管式分布火焰筒的燃气涡轮发动机燃烧室的故障诊断定位层次从目前的燃烧室这个大部件提高到火焰筒级别的小部件.   相似文献   

12.
弹用涡喷发动机燃烧室出口温度场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严  沈倍毅 《推进技术》2001,22(3):187-190,206
介绍了弹用涡喷发动机燃烧室部件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指出燃烧室模拟试验与发动机实际工况之间的差别,产生差别的原因以及试验修正的方法。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给出了某弹用涡喷发动机燃烧室出口向温度分布、出口温度场和无因次温度场,分析结论可用于弹用涡喷发动机燃烧室出口温度场预测和涡轮导向器叶片热设计。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在涡喷发动机地面试车台上 ,利用畸变模拟网格在发动机进口建立所需的总压畸变流场 ,在均匀进气和畸变进气条件下 ,测量了压气机级间流场 (总压、静压、总温分布 )、畸变传递、涡轮后温度场和发动机台架性能。文中给出有代表性的试验结果。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得出若干有助于理解畸变影响机理和发展发动机性能及稳定性预测模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基于英军标Defence Standard 00971对盘类零件的安全性要求,采用安全寿命法对某型发动机高压涡轮盘的低循环疲劳寿命试验进行了研究.通过有限元法对发动机工作条件下的高压涡轮盘进行了应力分析,考虑了温度场对应力分布的影响,按照Defence Standard 00971的要求确定了高压涡轮盘的关键部位及其标准循环,制定了高压涡轮盘低循环疲劳寿命试验方案,给出了基于试验结果确定高压涡轮盘安全寿命的方法.分析表明:中心孔和螺栓孔的应力系数分别为1.0和1.017,均在合理范围内;提高高压涡轮盘转速同时截短涡轮叶片的试验方法能有效模拟热应力对寿命的影响,对高压涡轮盘低循环疲劳寿命试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勇  李本威  宋汉强  孙涛 《航空动力学报》2016,31(12):3026-3033
考虑到目前暂无法实现机载条件下高压涡轮前温度直接、可靠的测量,提出一种用于涡扇发动机高压涡轮前温度估计的方法.基于涡扇发动机的能量守恒原理,建立高压涡轮前温度与气路参数的热力学关系,进而推导出高压涡轮前温度的6个估计模型.将各温度模型中不易测量的参数以整体的形式作为温度模型系数,并利用某涡扇发动机性能仿真模型建立温度模型系数与可测状态参数的多项式关系,最终确立高压涡轮前温度的组合估计模型.验证结果表明:组合估计方法在发动机健康及性能衰退状态下都具有较高的精度,其性能最好模型的方均根误差不超过1%.与已有线性拟合、神经网络等方法的对比也表明组合估计方法不论在精度还是性能稳定性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涡轮监视温度容错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琳  王曦  宋志平 《航空动力学报》2014,29(11):2780-2784
提出了对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涡轮监视温度的容错解析方法,以避免由于涡轮监视温度传感器故障造成的发动机控制降级,或未检测到故障导致发动机超温.解析方法包含两种:一种是基于涡轮排气总温的解析方法作为主解析方法;另一种是基于空气流量模型的解析方法作为余度解析方法,用于在主解析温度与测量温度差异较大时进行比较取真.使用发动机试车数据进行了方法验证,结果显示:主解析方法的稳态计算误差不超过0.33%;余度解析方法的稳态计算误差不超过0.8%.这表明两种解析方法都是有效的,可以用于发动机容错控制.   相似文献   

17.
在对某型涡扇发动机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冷却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动换热分析的气热耦合计算模型.采用通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完成了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复杂结构的内外流场和温度场的一体化计算,得到了涡轮叶并流动换热的数值计算结果,对其冷却结构的换热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对气热耦合计算在涡轮冷却叶片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一维定常计算方法,考虑各种部件效率的影响,在双燃烧室发动机总增压比为32,涡轮前总温为1900K时,与高温升燃烧室涡轮前总温为2400K时进行了总体性能对比,并指出了双燃烧室结构发动机2个燃烧室的热量分配方法.结果表明:温升同为1463K时,高温升燃烧室发动机比双燃烧室发动机单位推力高2.7%,耗油率低3.8%.双燃烧室结构发动机更有利克服超声速下的冲压损失, Ma大于1.5之后,增力比大于高温升燃烧室发动机.   相似文献   

19.
微型涡喷发动机顶层设计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5,他引:11  
对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的顶层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发动机尺寸对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微型发动机推重比具有与尺寸成反比提高的潜力。基于各相关学科近期能达到的技术水平,选择了微型发动机尺寸并提出了初步设计方案。对微型涡喷发动机的压比、燃烧室出口温度和各部件效率等设计参数进行了单变量和双变量分析,得到了这些参数对推力、耗油率等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个能简便准确地判断微型发动机顶层设计方案是否能产生推力的判别准则,并得出了高、中、低性能的三种气动热力参数顶层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0.
某型发动机涡轮前后温度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阐述了在某型涡喷发动机上测量涡轮前、后温度分布的方法,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涡轮后温度分布不能代替燃烧室出口(涡轮前)温度分布"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