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C/SiC复合材料与Nb的液相渗透连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不同编织方法的C/SiC复合材料与金属Nb的连接情况。采用液相渗透连接方法以Ni基连接剂为中间层在1300℃、保温时间45min、压力20MPa、真空条件下分别对二维、三维C/SiC复合材料与金属Nb进行了连接。结果表明二维C/SiC复合材料与金属Nb不能得到较好的连接,整个连接件在由连接温度降温到室温过程中已发生脱离现象;而三维C/SiC复合材料与Nb金属连接良好。  相似文献   

2.
C/C复合材料烧蚀形貌测量及烧蚀机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C/C复合材料试件的表面细观烧蚀进行了常压下的亚、超声速和高压下的亚音速烧蚀形貌的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分析了C/C复合材料在上述情况下的质量损失规律。结果表明:C/C复合材料在亚音速流场的条件下,z向纤维束首先发生剥蚀,当压力升高时,碳布会发生层间剥蚀的现象;而在超音速条件下,碳布更容易发生剥蚀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飞机C/C复合材料刹车盘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C复合刹车材料在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用于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我国从70年代开始研究C/C刹车材料,90年代后期进入工程转化和应用时期。本文综述了C/C复合材料的特性、研制历程、制备工艺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采用BNi68Cr WB粉末作为连接材料,利用真空钎焊工艺成功制备了C/C复合材料与镍基高温合金(GH600)的连接试样。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材料万能试验机,研究钎焊接头微观组织结构和室温及高温(700℃)下的抗剪切性能。结果表明,使用BNi68Cr WB粉末可以实现C/C与GH600的钎焊连接,接头的断裂位置为C/C复合材料母材;与室温条件相比,钎焊接头在700℃下的抗剪强度较低。  相似文献   

5.
C/C—SiC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法和液相浸渍有机物先驱体混合工艺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抗烧蚀性能和抗氧化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C/C-SiC复合材料在基本保证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基础上,抗氧化和抗烧蚀性能得以大幅度提高,提出了制备兼具C/C复合材料与陶瓷材料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6.
模压工艺制备短纤维增强C/C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模压工艺为主线,综述了短纤维增强C/C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特点及其组织和性能;介绍了国内外不连续纤维增强C/C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发展我国短纤维增强C/C复合材料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C/C复合材料喉衬在制造过程中出现的工艺缺陷,如掉渣、表观裂纹等,拟用胶黏剂进行修补。本文采用的修复胶体系配方组成为“酚醛树脂+纳米SiO2粉+石墨粉+ZrO2粉+短切碳纤维”,按正交设计法做配方实验。以胶黏剂对石墨材料的粘接强度和胶黏剂本体的线烧蚀率为依据,经配方优化和验证实验确定最佳组分配比。其对石墨材料的粘接强度达到11.6MPa,胶黏剂本体线烧蚀率0.058mm/s,质量烧蚀率0.0732g/s。对人工模拟缺陷的C/C复合材料试样做粘接修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修复胶体系粘接修复,并进行适当的致密化处理,能起到较好的修复作用,可满足真实构件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8.
C/C复合材料比热容和热扩散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C/C复合材料的比热容、热扩散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C/C复合材料的比热容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1 300 K时比热容达到最大值1.8 kJ/(kg.K),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比热容保持恒定;C/C复合材料的热扩散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碳纤维的取向与热传导方向一致时热扩散率最高;石墨化度高,热扩散率高;C/C复合材料的热扩散率随着材料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SiC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焊接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SiC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与Al合金的焊接工艺试验研究,重点分析了材料组合,保湿工艺,连接时间等工艺参数对连接接头性能的影响以及连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及成分分布,研究表明,TLP扩散连接是一种适用于复合材料连接的重要方法,在相同工艺条件下,LF6/SiCp-6061Al的接头性能明显优于LF6/SiCp-2024Al,连接时间过短或过长,都将影响到接头性能,并且连接时间对不同材料组合的影响也不同,采用二次保温工艺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接头性能。  相似文献   

10.
基体改性C/C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的热膨胀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基体改性前后C/ C 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的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体改性前C/ C 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的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完全符合碳素材料的一般线性变化规律,而基体改性后C/ C 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在900 ℃以前为线性关系,在900~1500 ℃之间为指数关系。通过数学推导与实验验证,证实了这种关系的合理性与可靠性,这对于改善C/ C 复合材料与其抗氧化涂层之间热膨胀系数的匹配程度,全面提高C/ C 复合材料的高温抗氧化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活性添加剂B、Cr对C/C-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和液相浸渍有机物先驱体”混合工艺制备C/C-SiC复合材料的基础上,在陶瓷先驱体中分别添加B,Cr填料,制备多组元材料,并分析添加剂B,Cr对C/C-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剂Cr能提高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约40%,但抗氧化性能和抗烧蚀性能却有所下降;添加剂B不仅能提高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且在500℃-1000℃范围内改善了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其抗烧蚀性能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多向C/C复合材料烧蚀表面粗糙度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C/C复合材料的烧蚀表面粗糙度进行了测量,并对不同编织结构和不同基体组元的C/C复合材料的烧蚀表面粗糙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基体组元相同时采用多向结构的C/C复合材料烧蚀表面粗糙度明显降低;编织结构相同时,舍有沉积碳组元的碳/碳复合材料烧蚀表面粗糙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采用化学气相反应法制备的SiC抗氧化涂层对3D整体编织C/C复合材料的密度、力学性能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D C/C复合材料经抗氧化处理后,其密度、开孔率以及力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由SEM微观结构可以看出,其力学性能提高是由于气态Si渗入到材料基体内部,并与内部的C反应生成SiC,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材料中的缺陷所致。  相似文献   

14.
难熔金属及其化合物与C/C复合材料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织物混编难熔金属丝和浸渍含难熔金属化合物酚醛树脂两种方法,并结合常用的沥青浸影炭化工艺制备了含WC、TaC、ZrC、HfC的C/C复合材料,分析了难熔金属组分在工艺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C/C复合材料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混编的难熔金属丝既可以与基体碳也可以与碳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导致部分碳纤维被侵蚀受损;另外,由于线膨胀系数差异大,造成难熔金属丝以及周围部分碳纤维或整束碳纤维的断裂。颗粒状难熔金属化合物不会造成整束碳纤维断裂,颗粒表层基体碳的取向程度明显高于周围树脂碳。  相似文献   

15.
表面改性C/C复合材料与LAS玻璃陶瓷的连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MgOAl2O3SiO2(MAS)玻璃作为中间层,对SiCMoSi2表面改性的C/C复合材料与Li2CO3Al2O3SiO2(LAS)玻璃陶瓷进行热压连接。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连接温度、连接压力和保温时间对试样连接强度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1 200 ℃,20 MPa,15 min,所得到连接接头的最高剪切强度可达30 MPa。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背散射电子像(BEI)对SiCMoSi2涂层、连接界面的形貌以及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iCMoSi2涂层与基体结合紧密,Si,C元素在界面处呈梯度状分布,形成厚度约为15 μm的过渡层。MAS玻璃中的组分与LAS玻璃陶瓷和SiCMoSi2涂层存在相互渗透现象,形成紧密的C/C(SiCMoSi2)/MAS/LAS结构,界面间的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难熔化合物掺杂C/C复合材料进行了原位三点弯曲测试,在线观测了裂纹的扩展模式和缺陷的演化规律,并结合OM、SEM和TEM所表征的微观结构,揭示了材料的断裂机理。结果表明:难熔化合物掺杂C/C复合材料的断裂以“弱界面断裂”为主,裂纹优先在基体碳、碳布层间及纤维束搭接处等薄弱环节中产生,成为材料的初始破坏面,随着载荷的增加,裂纹沿着薄弱界面进行扩展,形成贯穿性的大裂纹,并导致材料最终失效。  相似文献   

17.
C/C复合材料光谱发射率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石英灯辐射加热器对C/C复合材料进行加热试验,分别用NiCr-NiSi热电偶及红外测温仪测量材料的背面温度,通过加热过程中的背面温度曲线,得到了材料的ελ-T图.结果表明:在1 123~1 273K情况下,ελ(λ=1.6μm)在0.93~0.87,随温度升高,C/C复合材料的光谱发射率ελ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文摘采用材料超高温力学性能设备及高温应变测试系统,对针刺C/C复合材料拉伸、压缩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针刺C/C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拉、压双模量特性,拉、压模量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线性下降,且拉伸模量下降更快;针刺C/C复合材料拉伸、压缩强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1 600℃时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1 200℃时压缩强度达到最大值;其拉伸破坏为脆性断裂,断口呈现45°豁口;其压缩破坏为典型剪应力引起的压缩失效,破坏面倾角为40°~50°。  相似文献   

19.
C/SiC复合材料在空气中的氧化烧蚀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杰  魏鑫  郑力铭  孙冰 《推进技术》2008,29(4):488-493
针对C/SiC复合材料进行了空气工作环境下的烧蚀研究。分析了C/SiC复合材料的氧化机理,研究了C/SiC材料的氧化烧蚀的影响因素。根据氧化机理,对不同温度下材料的氧化烧蚀进行了模拟,针对SiC材料建立了相应氧化剥蚀模型,并对平板材料的氧化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将计算结果进行剥蚀情况和非剥蚀情况下的比较讨论。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温度下C/SiC复合材料的氧化有不同的控制机理,SiO2层的剥蚀将导致SiC材料的氧化烧蚀率增加。  相似文献   

20.
根据激光全息术的基本原理,利用CCD分别记录C/C复合材料试样弯曲状态变化前后的全息图,分析材料弯曲应力状态下表面的干涉条纹图样,通过测量干涉条纹图样中相同相位条纹的渐近线之间的夹角,求出C/C复合材料的泊松比.试验证明该方法简单易行,数据可靠,是一种有效测量C/C材料泊松比的方法,激光全息术测得轴棒法C/C材料、针刺C/C材料、毡基C/C材料泊松比分别为0.196、0.183、0.0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