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 H-6型飞机作为中程战略轰炸机和改装空中万能试车台、空中加油机、侦察机等,基本上都以最大起飞重量起飞,每次的起飞加油量一般都在30t以上。有时候可能由于预想不到的原因,要求飞机停止继续执行任务立即返场着陆,那么按《飞行员驾驶守则》规定的最大着陆重量仅为50t,特殊情况下才能允许以55t的重量着陆(实际余油10~15t)。这一限制不仅会导致在空中耗掉或放掉近20t的燃油,且给部队平时的飞行训练、执行各种战斗任务、科研试飞和应急情况下的紧急着陆带来许多不利条件。例如,平时场内  相似文献   

2.
着陆阶段是飞行中最关键的阶段,也是事故多发阶段,着陆距离的计算是民用运输机着陆性能分析的重要方面。本文讨论了在满足法规的条件下计算审定着陆距离的方法,并以某机型为例,给出了用这种方法计算不同条件下审定着陆距离的结果,结果表明这种审定着陆距离的计算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以空客飞机正常的着陆过程为基础,分析造成飞机重着陆的原因所在。阐述如何避免重着陆的具体措施,从而达到有效防止空客飞机重着陆。避免重着陆是确保飞机飞行安全的坚实基础,对飞行全过程的安全和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在分析我国导航进近首陆系统的现况和未来要求基础上,对几种进近着陆的系统的技术发展进行了评估。针对国际上的争议和供选方案提出了中国民航应持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民航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机场和航空公司进行调研基础上,提出了ILS/MLS成本计算机和未来机队预测方法,从我国目前应用ILS现状出发,列举了由MLS可能获得的效益。  相似文献   

7.
针对飞行器动力故障迫降着陆问题,提出一种应急着陆域(ELR)和着陆轨迹设计方法。首先,提出了无动力应急着陆域的概念,即无动力条件下可实现成功着陆的着陆点范围,并分别应用最优控制方法和hp自适应伪谱法对着陆域进行设计和求解;采用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应急着陆域的特点以及影响着陆域大小的主要因素,并据此得到求解应急着陆域的简单近似方法。然后,依据所求得的应急着陆域,选择合适位置作为预定着陆点,并应用最优控制方法设计对应的着陆轨迹。仿真结果表明:应急着陆域的建立、分析对快速选择预定着陆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设计的应急着陆轨迹可引导无动力飞行器实现成功着陆。  相似文献   

8.
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飞机着陆撞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解决该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为机场管理和维护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J-7型飞机是一种超音速歼击机,由于飞机机翼的相对厚度和展弦比较小,使同一迎角下的升力系数比J-6型飞机小,这就导致了飞机着陆速度增大及滑跑距离增长。因此,采用机上的一切减速装置来减小飞机着陆后的滑跑速度,以缩短滑跑距离,是避免飞机冲出跑道提高着陆性能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在跑道比较短的机场就更显得重要。所以,正常情况下飞机着陆均应放下24°襟翼。然而,当飞机的液压收放系统一旦发生故障而不能正常工作或因飞机两翼下的襟翼失去协调,使放下的开度不一致而使襟翼不能放下时,飞行员只能采用不放襟翼着陆(因J-7型飞机未设应急放襟翼的冷气系统)。不放襟翼条件下的着陆改变了飞机的气动外形,这样就给飞行员在操纵上带来一些差异感。应如何做好J-7型飞机襟翼放不下的着陆,根据本人的实际飞行体会下面谈谈个人的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10.
起落架是直升机的关键部位,其缓冲装置中的缓冲支柱(主要指活塞杆)受力复杂,本文通过有限元软件对活塞杆进行三维建模分析,针对直升机在垂直着陆和前飞着陆这两个最危险状态下的缓冲支柱活塞杆的应力应变进行了计算,并根据结果采用名义应力法估算了不同状况下活塞杆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1.
1990年11月豪内威尔/NASA兰利中心联合进行的差分全球定位/惯导系统(DGPS/INS)飞行试验在弗吉尼亚州的Wallops岛进行。试验目的是使用一个与气压高度表和雷达高度表综合的GPS/INS,以获得系统性能数据库,并验证自动着陆性能。飞行试验工作由NASA兰利研究中心组织,并取得豪内威尔公司的支援,超过计划目标(120次着陆)的36次着陆完全是自动DGPS/INS着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民航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机场和航空公司进行调研基础上,提出了ILS/MLS成本计算和未来机队预测方法,从我国目前应用ILS现状出发,列举了由MLS可能获得的效益。根据成本计算结果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我国ILS/MLS过渡方案参考的结论和建议,供领导机关作决策选择。  相似文献   

13.
大雨引起的着陆冲出跑道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雨引起的着陆冲出跑道事故是发生较为频繁的一类事故,即使在航空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飞机的制动系统,机场助航设备已日益完善,但此类事故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随着大型高速喷气客机的使用日益广泛,尤其是随着航班密度的增长和对航班正点率要求的提高,此类事故的发生反而有上升的趋势。据波音公司对西方国家飞行机队的不完全统计,在平均每3.6XIO’次飞行中就有一次着陆冲出跑道事故发生。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客观上存在的气流颠簸不稳,能见度下降,因道面积水而导致着陆性能恶化,以及道面维护不当或道面的排水…  相似文献   

14.
HowtoMakeLandingDecision在飞行中有80%的事故发生于飞机的起飞和着陆阶段,而发生在着陆阶段的事故数量又远远大于发生在起飞阶段的事故数量。为了防范飞机在着陆阶段发生事故,特别是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着陆事故,提高飞机着陆质量和运行的安全,民航有关当局、航空公司根据国际民航组织公约附件和本国的民用航空规章及飞机运行区域、飞行运行特点都制定了各机型、各机场、各类进近的着陆标准,并且提出了稳定进近的要求,以帮助飞行机组做出正确的着陆决断。一、着陆决断的分类依据做出着陆决断的时机,着陆决断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  相似文献   

15.
GPS、MLS进近着陆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着陆的定位精度,完善性,灵活性,可利用性比较了卫星导航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微波着陆系统(MLS)在着陆性能上的差异,指出使用C/A码GPS目前还不满足精密进近着陆的要求,也不能完全取代MLS。GPS用于航路导航的技术日臻成熟,提高GPS用户设备精度,引导飞机精度密进近着陆,已成为GPS应用的热点和高技术。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GPS最终才有可能取代现有的陆基导航设备,完成通信,导航和监视系统(CNS)从陆基向星基的转移。  相似文献   

16.
就着陆距离评估的相关定义、相关要求进行了阐述,并以ERJ190为例,给出了到达时着陆距离评估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7.
宋征宇  蔡巧言  韩鹏鑫  王聪  潘豪  张广春  李栩进 《航空学报》2021,42(11):525050-525050
本文对重复使用运载器制导与控制技术进行综述。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对航天运载器重复使用的需求也日益剧增,具备可复用的天地往返运输能力也一直是航天工业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制导与控制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回顾了全球范围内重复使用运载器的研究进展,随后从不同的维度对其发展途径进行分类和分析,并从垂直起飞垂直着陆(VTVL)、垂直起飞水平着陆(VTHL)、水平起飞水平着陆(HTHL)等3个方面对制导与控制的需求进行了梳理。针对不同的起降模式,详细构建了完整的制导与控制模型、约束与目标函数,从而对比在不同场景下制导与控制的特点和挑战。在此基础上,对在VTVL、VTHL、HTHL 3种工作方式下制导与控制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进行了论述和比对。最后对本领域当前亟待突破的技术难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并对推动重复使用运载器应用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归纳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试图通过对Y-7飞机起飞着陆操作程序的改进,适当选取起飞和着陆的特征参数来提高Y-7飞机的起飞和着陆性能。  相似文献   

20.
取消了欧洲有翼载人航天运输系统“赫尔梅斯”计划之后,研究了多种可能的无翼再入飞船方案,用于人员运输,空间站人员救援以及后勤补给任务,悦船结构的复杂性必须在先进性和可能性之间平衡。在欧洲飞船设计中遇到的一项挑战是要求在欧洲大陆精密着陆。本文介绍了无翼再入飞船再入,降落和着陆综合方案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