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320驾驶舱人为错误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止驾驶舱人为错误是保障飞行安全的有效措施。根据Helmreich操作类型分类法,统计分析了国航浙江公司A320飞机QAR三级超限事件连续三年的数据,并结合问题调查等数据,对该公司的人为错误进行研究,并给出了可操作性的人为错误管理策略,探索了利用QAR数据开展航空公司人为错误研究的方法,为国航浙江公司A320飞机的人为错误管理提出了建议。对提高飞行安全减小人为错误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为差错是影响航空安全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文章根据飞机驾驶人因特点,结合具体飞行任务,基于模糊推理系统构建飞机驾驶人为差错风险量化模型,以识别飞机操纵过程中关键人为差错并确定人为差错的风险严重性,进而评估航空飞行安全。该方法不仅考虑了人为差错的概率,还考虑了人为差错对驾驶舱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人为差错概率、差错影响概率和人为差错后果作为驾驶舱人为差错风险评估的量化指标。选择进近阶段任务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案例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精确描述人为差错风险严重性与风险指标之间的关系,降低了专家判断的主观性对结果的影响,且有效解决了数据不足引起的不确定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安全是航空的头等大事,是民航永恒的主题,直接影响到航空公司的声誉、经济效益,乃至生存。而人为原因造成的差错事故在其中占有很大比例,如想整体提高航空安全管理水平则有必要对其中的人为差错进行分析,并寻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结合案例分析等方法对人为差错进行分类,发现造成人为差错的原因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措施来减少差错、捕获差错、弱化差错。  相似文献   

4.
人为差错是飞行事故最主要的致因因素,分析飞行事故中人为差错特点,进一步采取预防措施,对于飞行安全至关重要。分析HFACS模型,把HFACS模型分解为两部分,包括飞行事故差错模式和差错成因。基于HFACS模型,结合专家主观评分法和灰色系统理论构建了适用于航空飞行事故的人为差错致因分析的综合分析模型。利用专家主观评分法对飞行操纵中的人为差错致因进行分析,利用灰色理论对飞行操纵人为差错的影响要素进行量化排序,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人为差错的概念,分析了人为差错产生的原因和控制方法,并针对产生人为差错的原因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增强维修资源管理 减少人为差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维修资源管理,可以减少人为差错。本文分析了人为差错产生的根源,介绍了几家公司应用维修资源管理,减少人为差错、提高维修质量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利用类似MSG-3的逻辑、分类方法,借鉴风险评估的思想构建人为差错控制模型。根据人为差错基本理论以及维修管理经验,通过减少维修机构工作载荷及维修机构人为差错概率,构建“维修机构人为差错控制框图”和方法。结果证明,本文建立的模型(方法)基本覆盖了一般维修单位的人为差错控制环节,并具有系统性、预前性、持续性,在笔者所在的维修单位应用良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航空维修人为差错理论的梳理和比较,将航空界已形成的主要人为差错理论分成三类:个人学派、组织学派和系统学派.并对各理论的研究视角、特点、优点和局限性进行了归纳和对比。  相似文献   

9.
针对压力表检定过程因全人工操作而易产生人为误差的情况,根据国家检定规程研发压力表检定系统。采用数字化技术编程,使系统自动采集检定数据,并利用计算机对检定数据进行计算处理,检定完成后根据需求生成原始记录并打印,有效减小了人为误差,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检定效率。  相似文献   

10.
<正>安全是航空业永恒的主题,在我国虽未发生过空管原因造成的飞行事故,但各类不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其中大部分原因都是管制人为差错所造成。因此,探讨导致空管人为差错发生的原因因素,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对提高空管安全水平大有裨益。为此,本文在相关课题研究基金的支持下,设计了导致人为差错发生的原因因素调查表,并对厦门航管站塔台、进近、区域管制室部分管制员进行了调查,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对影响人的可靠性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人的可靠性和减少机务维修人为差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系统复杂性的日益增高,人为操作失误引起的系统任务失败呈增加的态势,传统的FTA、FMEA等基于线性事件链模型的分析方法已不能满足分析人为操作不当导致的系统危险,采用基于系统理论的过程分析方法,对作战飞机综合火/飞/推控制(IFFPC)系统中人为操作不当引起的潜在危险进行安全性分析.首先建立作战飞机IFFPC系统的STAMP模型,进而生成作战飞机IFFPC系统的STPA分析模型,最后根据提出的五类引起任务失败的原因因素,详细地进行作战飞机IFFPC系统不安全控制作用(UCA)的因素识别.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基于系统理论过程的分析方法弥补了传统安全性分析方法存在的缺陷,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FTA、FMEA等安全性分析方法不能很好地解决人为危险因素的问题,为含有人工控制器的复杂系统的安全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维修实践的基础上,运用“墨菲定律”分析了产生人为差错的必要性,从维修系统上分析了人为差错产生的过程和原因,从维修管理的角度总结了预防和避免人为差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黄飞  孙伟华 《航空发动机》2000,(1):41-42,48
在综合发动机燃烧室各性能指标的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评价法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排除人为的主观任意性,可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综合燃气轮机尖峰负荷电站各性能指标的基础上,用灰色系统关联模式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排除人为的主观任意性,可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人为因素的理论研究,着重从人机环境系统方面分析了飞机维修工程中出现人为差错的原因,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避免人为差错的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荧光渗透检测领域导入NADCAP技术应用来降低该过程中的人为差错研究,探讨推进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运行步骤及持续改进方向,将荧光渗透检测过程中存在的易错点从技术层面进行防人为差错设计,并从顶层策划和过程控制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缓解方案。通过应用,可以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有效改进质量控制手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所谓人为因素即在人-机-环境这个大系统中,因人的原因造成的系统不协调,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为差错。人为差错的发生不仅在人的本身,同时整个人-机-环境都存在导致人为差错的可能。人为因素对航空器维修质量的影响,越来越被维修管理者们重视。如何从宏观和微观上分析人为因素的机理原因、寻求对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人为差错的分类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人本身的原因造成的差错,为了分析方便,按差错的主导原因,将其分为如下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人为差错成为导致民用飞机重大事故的主要原因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对人为差错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已有许多研究和建议。侧重从民机驾驶舱设计和适航角度,并结合增补的FAA和EASA FAR/CS 25.1302适航条款,分析和探讨为减少由设计引发的飞行员人为差错所面临的挑战和途径,并对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提出一系列框架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为差错管理与安全管理体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为差错管理和安全管理体系(SMS)都是目前中国民航安全管理的重要方法。本文从安全管理的发展进程、差错事故致因模型以及两种管理方法的过程和手段三方面论述了人为差错管理与SMS的关系,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SMS是建立在人为差错管理的基础上;(2)SMS不仅关注一线人员的表现,而且重点关注整个组织建设和组织管理的有效性;(3)SMS与人为差错管理不是破旧立新的关系,差错管理是SMS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结论对于更好地理解SMS的内涵和建设有效的SMS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