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针对光电耦合器的空间辐射损伤效应,在国内首次开展了高能质子辐照对光电耦合器的位移损伤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电流传输比是光电耦合器件位移损伤的敏感参数;相同质子等效注量辐照下,70 MeV能量的质子比191.17 MeV能量的质子对光电耦合器的损伤更严重;此外其他条件相同时,较大驱动电流下器件的位移损伤较小。文章还分析了引起光电耦合器件电流传输比退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小卫星多传感器融合滤波定姿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方  刘建业  李荣冰 《宇航学报》2006,27(2):297-300
虽然扩展卡尔曼滤波被成功应用于许多非线性系统,但由于其对高阶项的截断误差等因素,其用于小卫星多传感器定姿系统时性能受到限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将扩展卡尔曼滤波器与两步滤波器相结合的方法。利用Gibss矢量做姿态参数,避免了四元数在进行迭代时的归一化约束。以太阳敏感器、星敏感器、MEMS陀螺、磁强计为敏感器件,通过仿真,将本文算法与扩展卡尔曼滤波器进行了对比。结果说明,本文算法能将最大稳态定姿误差降低4.4×10-30。  相似文献   

3.
空间高能粒子引发的位移损伤效应会引起光电耦合器件饱和压降、电流传输比、击穿电压和正向电压等参数发生变化以致器件失效。为研究低地球轨道中子环境产生的位移损伤效应对该轨道航天器上光电耦合器件的影响,文章利用中子辐照源,在不同注量下对不同型号的光电耦合器件进行试验研究,得出器件饱和压降、电流传输比、击穿电压及正向电压随中子辐照注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饱和压降、电流传输比和击穿电压对中子辐照的敏感度较高,而正向电压对辐照并不敏感。分析表明,辐照引起的位移损伤效应是导致器件电流传输性能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光电耦合器件在空间环境中的使用提供试验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光栅数显系统主要由光栅位移传感器和数字显示仪两部份组成。光栅位移传感器是被测物理量(如长度)的敏感部件,按其结构和用途可分为许多种,如黑白光栅和相位光栅,反射光栅和透射光栅、长光栅和圆光栅等,数显仪的用途就是把光栅位移传感器所感知的物理量的大小和方向用人们所习惯的十进制数字方式显示出来,木文仅就黑白透射式长光栅数显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空间任务的高可靠性要求,在传统传感器通过技术改进等方式提升性能的同时,新型探测传感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结合国外自主交会任务,通过介绍自主交会敏感器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未来交会对接敏感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联邦滤波器在卫星姿态估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熊凯  张洪钺 《航天控制》2004,22(1):3-10
本文介绍了由惯性器件、GPS姿态传感器、太阳敏感器、地球敏感器组成的卫星姿态测量系统 ,利用联邦滤波器对载体姿态进行分散化估计 ,计算机仿真表明该方案不仅有与集中滤波器相当的精度 ,且容错性好。在本文给出的系统中 ,选取不同的信息分配因子进行联邦滤波器的设计 ,可以获得不同的子滤波器性能 ,以利于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7.
位移损伤是导致星用光电器件性能衰退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以GaAs太阳电池、CCD、光电耦合器和光敏晶体管为对象,研究了其敏感电参数随位移损伤剂量D_d的退化行为,建立了相应的退化方程。在此基础上,结合空间辐射环境仿真分析和地面辐照试验,提出了一种通用的位移损伤效应评估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拟用于某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上的光敏三极管的在轨退化行为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测量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航空尤其是航天技术的发展,对遥测测试技术的提高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测试工作是由许多环节组成的,其中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敏感部分即传感器。传感器的功能是将感受的各种物理最转换为电量,故有人亦称之为一次变换器或一次仪表。  相似文献   

9.
Geis.  S.  闻亦真 《上海航天》1989,(4):53-55
自从1958年两名美国科学家首先研制成单片电路以来,平均每两年半就要推出新的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每一代新芯片的容量是前一代的4倍.同时价格亦随着经验的丰富和产量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单片电路迅速发展的动力是军事需要和航天活动,其结果导致了许多新型武器及系统,如精密制导导弹;有效的电子战设备;侦察卫星;机载电子设备;计算机化通信设备;电光器件;制导炮弹等.但在许多应用中,暴露了这种硅片电路的局限性,如硅片对温度很敏感,需要散热;对离子辐射也很敏感,为此需要有电磁脉冲屏蔽.但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10.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何友  关欣  王国宏 《宇航学报》2005,26(4):524-530
介绍了信息融合定义的新认识、信息融合系统功能模型和结构模型的新发展,并就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中的分布式检测融合、航迹起始、检测与跟踪的联合优化、主被动传感器系统数据关联、估计融合模型、传感器管理、非线性滤波所采用的数学工具等若干关键技术的新成果与新动向展开了讨论,详细阐述了各项技术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最新进展及其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系统中的应用和发展情况。最后对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研究动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和我们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1.
小卫星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为空间应用开辟了许多新领域,同时出现了很多新概念和新名词。文章对分布式卫星系统、编队飞行、星座、星群以及空间敏感器网等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进行了系统论述,也介绍了航天器知识编队和精确编队飞行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CCD图像传感器作为高灵敏度光电集成部件,易受空间辐射的影响而发生性能退化和工作异常。开展其辐射效应评价研究并制定相应的防护对策,是保证其在空间可靠应用的前提。文章通过地面模拟试验和辐射屏蔽计算,对空间用CCD图像传感器电离辐射损伤与位移损伤效应开展评估方法研究,为CCD抗辐射加固设计与地面评估试验提供参考。该方法也可用于其他光电器件和材料辐射效应评价。  相似文献   

13.
前言本文介绍航天遥测传感器发展概况与对未来的展望。从遥测应用着眼,将国内外水平作一比较,指出我国在这方面尚存在的一些问题,介绍当前新型传感器的发展趋势。在总结三十年来我国航天遥测传感器历史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未来的航天遥测传感器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一款国产新研ASIC器件抗单粒子能力评估的需要,研制了ASIC器件单粒子效应检测系统。通过单粒子效应评估试验,得到了该器件在Kr离子辐照下的单粒子翻转数据。采用故障树分析和电路仿真技术,对ASIC器件内部单粒子翻转敏感模块进行定位。研究成果可为器件厂家后续设计改进和卫星型号系统级抗辐射加固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宇航用双极器件和光电耦合器位移损伤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针对器件的位移损伤效应,利用质子加速器产生的质子及反应堆中子对化合物器件和硅器件位移损伤进行试验研究,得到了GaAs光电耦合器的电流传输比(CTR)和硅晶体管电流增益hFE的退化率随等效剂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质子70 MeV以上高能量范围,对于硅器件适用的位移损伤等效原理对于GaAs化合物器件则不再适用,需要修正。根据试验数据,给出了经验的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16.
在未来国土防御和局部战争中,空中预警机、空中警戒与指挥控制将显得更为重要,而空中预警的关键传感器是预警雷达。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加大投入,开发研究机载预警雷达,提高预警机的探测能力。本文将对机载预警雷达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介绍,并对其特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用于微振动测量且可抗大冲击高过载的高精度振动传感器,其差分敏感电容由金属簧片和上下两块陶瓷极板组成,敏感质量块直接由金属簧片的外环区域构成。金属簧片的弹性悬臂采用新型的弧形设计,以提高灵敏度。敏感质量块上设计有多列交错均布的阻尼孔,以获得良好的频响特性。给出适合于该类型高精度传感器设计的参数计算模型和符合型号需求的设计参数。提出的设计方法可推广至各类电容式传感器和MEMS器件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8.
在这20世纪的最后年代里,固体火箭技术在美国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面临着许多需求,构成严重的挑战. 最紧迫的需求有;①新的大型低成本航天用的固体火箭助推器;②扩展太空使用范围的先进轨道转换级;③用于未来战术武器推进系统的低信号、高能量、低敏感固体推进剂.  相似文献   

19.
光电耦合器位移损伤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针对光电耦合器在空间辐射应用中的位移损伤效应,选取了一种典型的光电耦合器4N25进行了1MeV高能电子辐照试验,获得了辐照后器件电流传输比参数(CTR)的退化与电子注量的关系:在试验注量范围(1.3×1012 ~1.5×1013 cm-2)内,nCTR与电子通量成反比。通过位移损伤对器件及材料作用过程的分析,探讨了光电耦合器位移损伤效应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
传统功率器部件的工作状态往往需要大量的传感器资源,并占用较多的无线/有线复用通信资源。为了实现功率器件的智能状态检测,降低使用传感器的复杂性,增强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源状态检测的功率器部件旁路多点状态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的创新点体现于在不修改原有电路结构的情况下,旁路采集电源纹波作为功率器件工作状态的重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信号处理算法分析电源纹波的频域信息并构建数据集,进一步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区分功率器件的各自工作状态。通过对大功率LED二极管PWM调制的纹波进行探测,对提出的相关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性能优越、对环境不敏感,实现了更加智能、可靠、可拓展的功率器部件智能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