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谈产品研制过程中的技术状态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技术状态管理的产生和发展,介绍了技术状态管理的基本概念,重点对技术状态管理中的基线,结合航天产品研制,说明在各研制阶段应建立的基线。阐明了技术状态管理的基本要求及技术状态管理的组织和工作程序。指出了目前我国在技术状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技术状态管理的依据是技术状态基线。基线代表在关键里程碑节点上经过批准的要求和设计状态,通过一组基线文件描述。技术状态控制是对基线演化和更改的控制。技术状态管理使得系统研制能够循序渐进,保证设计对要求的可跟踪性,更改受控,以及产品与相关文件的一致性。3种最常用的基线是功能基线、分配基线和产品基线。功能基线描述系统级要求,分配基线描述系统子项的设计要求,产品基线描述产品的物理细节。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空间环境模拟试验设备研制过程中的进度管理进行研究,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对工作分解结构、里程碑计划管理及网络计划技术等项目管理方法在空间环境模拟试验设备研制进度管理中的应用作了初步探讨,介绍了项目管理方法在的进度管理上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
轻型空间相机遮光罩组件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介绍了空间遥感相机遮光罩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重点介绍了一种用于可见-红外光谱仪上的轻型遮光罩,该仪器安装于2005年美国发射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上。  相似文献   

5.
严格技术状态更改控制确保航天型号研制质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7年,航天型号任务繁重,型号研制更新换代快、多种型号并举、技术状态各异、发射任务密集,任何环节的疏漏都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为保证型号研制工作按预定的目标顺利进行,必须严格技术状态更改控制。为更好地理解并正确实施技术状态控制,本刊将分期论述技术状态更改控制的重要性;强调技术状态更改控制是一个过程,且应加强更改实施前的事先控制;详解技术状态更改控制五条原则的内涵,技术状态更改控制的范围界定,贯彻实施技术状态更改控制五条原则的具体要求等,以期为进一步规范和有效地控制航天产品技术状态更改过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分析大型航天器研制设施项目的建设特点,对因技术变更造成的技术状态控制问题,提出借鉴型号研制技术状态管理模式予以解决的方法。同时,对建设项目文件管理中存在的有关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概述军工企业电子装备技术状态管理的特点与需求,分析技术状态管理的对象和需关注的因素,提出一种基于产品成熟度的技术状态管理方法,给出成熟度的标识、等级划分和进阶,并将成熟度与变更管理和基线审核相结合,介绍基于成熟度的多维度变更规划模型、流程体系和配套的支撑环境建设等。  相似文献   

8.
在明确项目质量概念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用于项目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阐述了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提出了建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时应考虑的因素和应满足的要求.以及对航天型号研制与生产采用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建松 《航天》2011,(12):22-23
浩瀚苍穹,璀璨群星,共同见证了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在太空的精彩对接。北京时间11月3日1时28分,神舟八号上的对接环触到天宫一号对接机构;1时36分,两个航天器成功对接。  相似文献   

10.
载人航天器软件研制具有技术新、难度大、新研配置项多等特点,必须研究一种新型的软件技术管理方法,以确保软件产品质量受控。文章介绍的精细化管理方法是在现有软件研制规范的基础上,通过软件研制工作的阶段化以及软件管理工作的划分,实现了软件的精细化管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软件研制工作的实践证明:该方法符合载人航天器型号研制的实际,可保证软件产品质量满足飞行任务要求。  相似文献   

11.
航天项目风险管理——预先识别与控制风险到可接受程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险是对成功实现项目目标的威胁。航天项目风险管理是预先对风险进行系统地识别、评估、跟踪和降低的活动,是一个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连续、反复进行的过程。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将风险降低到一个可接受的水平。根据风险对成功威胁的程度排序,可以使管理的关注点集中到风险程度较大的问题上。技术风险管理关注影响技术性能的风险,是项目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军事航天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军事航天技术的地位作用、技术体系以及军事航天装备的主要构成,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权威界定;全面总结了军事航天技术以及军事航天装备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最后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我国空间探测发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国外某航天企业项目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国外某航天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及其主要的管理组织结构和职能,指出项目管理能力已经成为衡量航天企业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志,结合该企业先进的经验,讨论了目前国内航天院所项目管理现状的不足,并提出了提高相关项目管理能力和管理成熟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航天遥感科学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简要说明了航天遥感和航天遥感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特别对航天光学遥感成像链、成像系统和遥感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做了论述,重点介绍了航天遥感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同时提出了发展我国航天遥感科学技术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空间电推进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康小录  张岩 《上海航天》2019,36(6):24-34
电推进技术是近年来空间推进领域发展和应用最为活跃的专业技术。文章阐述了电推进在航天器上应用的优势与问题,电推进应用于航天器可带来节省推进剂、提高姿控精度、扩展深空探测距离等优势,同时需要关注带来的表面电位变化、荷能粒子影响、电磁干扰等问题。目前,电推进已经广泛应用于GEO及低轨卫星、深空探测器等航天器上,并且电推进正逐步向更大功率、超高比冲、更多模式、更低成本等方向发展。建议我国加大需求牵引,夯实基础理论,尽快开展多种电推进空间飞行,并不断培育新型电推进技术,占领未来电推进技术制高点。  相似文献   

17.
航天发射技术是将卫星等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的技术集成,现阶段主要由运载火箭技术、测发模式构建与选择、发射场支持和保障技术等组成,未来随着技术突破和运用创新,航天发射技术的主要构件及实现方式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主要针对国内外航天发射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比较全面地分析了现阶段航天发射技术的总体进展、运用特点,以及发展变革的主要突破方向和新技术运用构想等。  相似文献   

18.
受运载工具运载能力的限制,大型空间站须在太空对接组装。对接与转位机构在空间站组建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用于实验舱与核心舱的对接及转位,实现空间站实验舱的组装。空间站实验舱对接与转位机构分系统是实施对接与转位任务的主动端,为复杂的空间机电热一体化机构产品,在正常模式下,由主动端实施分系统所有动作。在研制过程中,分系统充分论证系统方案,集中攻克关键技术,充分试验产品样机,并先后在轨圆满完成了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的对接与转位任务。论述空间站实验舱对接与转位机构分系统的研制技术,对后续空间机构产品研制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Using economic incentives to control costs is a new concept for space missions. The basic tenets of market-based approaches run counter to typical centralized management techniques often utilized for complex space missions. NASA's Cassini mission to Saturn used a market trading system to assist the Science Instrument Manager in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acecraft's science payload. This system allowed science instrument teams to trade resources among themselves to best manage their resources (mass, power, data rate, and budget). Thus, Cassini Project management was no longer responsible for adjudicating and reallocating resources that result from instrument development problems. Instrument teams were responsible for directly managing their resources and if they ran into a development problem it was their responsibility to resolve their problem by descoping or through the use of a 'resource exchange.' Under the trading system, instrument cost growth was less than 1% and the total payload mass was under its allocation by 7%. This result is in stark contrast to the 50%–100% increases in these resources on past mis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