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飞行控制组件是某型号产品的控制核心,其检测的通用性、可靠性在产品研制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某型号飞控组件测试软件的开发思想、测试算法和具体实现。此软件可按照特定算法控制硬件自动对飞控组件的各内外接口进行测试,具有友好的界面、良好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某型号飞控组件的测试中。  相似文献   

2.
在各种定制化测试设备中,由于很多仪器驱动不符合现有的标准,从而降低了测试软件的开发效率和质量。为此,提出了一种面向功能的测试设备驱动器的设计与实现方法。通过对特定类别测试设备所需实现功能的分析,获得了脱离硬件环境的功能项目集合,并建立了规范化的设备驱动接口。在驱动组件的内部,封装了对硬件仪器的控制,并描述了实际测试设备的功能实现。测试设备驱动器为上层软件提供了统一的开发和运行基础,便于测试程序针对这些虚拟化的功能接口进行开发,避免了硬件的差异性对业务逻辑的影响。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提高了测试程序的移植性和开发质量,尤其适用于各种系列化的、含有非标准驱动程序的测试软件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某型号加速度计电路组件自动测试系统可实现电路组件A测试、电路组件B测试及AB联测。本文介绍了该测试系统的测试原理、结构组成、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运用多功能数据采集卡的A/D功能实现了对多个电路组件进行同时测试;运用其D/A输出加分压电路完成了对电路组件A输入电压的闭环动态调节,以实现对电路组件A进行增益测试。采用VC++6.0完成了测试软件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在通信卫星自动化在轨测试系统中,影响软件通用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是由于射频链路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针对这个问题,具体地描述了在轨测试软件与射频链路紧耦合的原因,分析了在轨测试系统对射频链路的接口需求及系统的数据处理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与测量频段无关的统一射频链路模型,有效地屏蔽了实际测试链路的个性特征。最后给出了采用.Net技术构建射频链路组件的方法。实践表明,利用该组件开发的在轨测试软件通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以SAE AS4893《通用开放式结构(GOA)框架》理念为指引,指导多型号产品的企业,通过建立基于模板的新产品开发方法和具体分析“基于模板的新产品开发”的方法步骤,指出实施该类开发模式的难点要点,确定通用架构和基础平台的原则,为航电产品的模板化三化之路提供可借鉴之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CPCI总线架构的航天器测试设备可以实现模块化、集成化和通用化设计,有利于测试系统的再次开发、直接沿用以及后续维护.某型号的综合电子和控制分系统地面测试设备采用基于CPCI总线的架构,使用VxWorks操作系统作为核心调度,采取模块化FPGA开发接口和特定功能.提出以监听任务、功能模块、板卡运行时间为检测手段,实现了对系统测试设备故障的诊断,尤其是反作用轮转速模块,软件能自主进行故障处理.在分系统及整星测试的使用过程中,此方法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可靠度,提高了对星上产品的安全保护,保证整星大型试验的连续可靠运行.此方法对于其他地面测试设备的故障诊断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们正从面向目标的软件执行过程得到收益,该软件的执行是ABBET(IEEE-1226)面向信号的测试框架。在工厂中,我们开发出了测试软件。该软件中没有测试设备的任何仪器知识,因此,我们现在能选择是否在运行前采用IEEE-488数字万用表或VXI示波器或手动数字万用表来测量电压,当仪器陈旧时,我们能够在不影响测试软件的同时在不同试验设备上或采用不同种类的仪器来运行测试软件,我们能够在不影响几个测试软件构型的情况下在多导工厂中修改仪器,其中测试软件是由几个分立组织控制的,使用由IEEE-488仪器组成的测试设备框架开发的一组测试可以很容易地迁移到基于VXI的标准测试设备中,除硬件独立性而外,框架支持高度抽象的测试语言,这种语言允许创造无显著特点的测试方法。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使再使用程序中的测试算法的努力变得容易。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制造执行系统缺乏适应性、集成性、不易重构等缺点,提出了适合离散制造业的制造执行系统功能模型组件。结合软件组件技术、CORBA体系结构,提出了基于组件的开发方法,并系统地论述了制造执行系统组件的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9.
航天测控系统任务类型多,设备型号复杂,这对测控部指挥所数据监视显示软件的稳定性、适应性和可扩展性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基于组件\控件模型,提出一种支持显示定制的数据显示架构,可以由用户根据不同的任务和设备组织显示内容。在保证软件长期稳定的前提下,兼容各型设备差异,实现适用于不同任务。  相似文献   

10.
针对模型开发技术的技术特征,通过对模型开发方法中的模型建模、模型模拟、模型仿真及模型覆盖分析等技术的研究,结合型号软件工程实践,对模型开发在型号软件研制中的应用在体系、过程及文档方面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与现有体系规范及研制过程的符合性集成、模型软件测试鉴定以及与其他软件研制方法融合等方面,提出了与型号软件研制要求相符合的基于模型的开发过程方法,并介绍了方法的应用情况和前景。  相似文献   

11.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programs that control test sequences on Automatic Test Equipment (ATE) is costly and time consuming. Test Programs are usually written by specifying the instruments to be used in the ATE and the sequence of the setup and measurement parameters for these instruments. Reuse of test program software on other ATE is usually not possible without rewriting, revalidating and re-releasing the programs.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implementation of a test program software development system and a standard of software runtime architecture used in our factories. The object-orien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its associated class libraries allow test programs to be written without knowledge of the ATE on which they will be run. Two main principles guided the design: the software architecture was based on recognized formal and industry standards; and our implementation used commercial off-the-shelf software products when possible. Emerging standards such as the IEEE-1226 (ABBET) as well as defacto industry standards including VXI Plug and Play have made our implementation possible. The current draft of the ABBET and P&P standards do not promote this instrument independence, but it is hoped that this will be added as the standards mature. Three immediate benefits are: cost savings that result from reusing validated test programs; cycle time reductions that result from concurrently developing test program software and ATE; and software defect reductions that result from using proven software  相似文献   

12.
检测系统是检测产品功能、性能以及产品是否能满足用户需求的重要测试工具,机载计算机技术指标的测试从准确度、覆盖率以及稳定性、可靠性方面对其检测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原始的视频信号检测需使用视频图像和测量工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不易于故障定位及维修。主要阐述了基于某机载视频部件的智能检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突破了原始的视频信号检测方法,检测系统通过对5种不同格式的视频信号进行自动检测,显示出详细全面的测试信息,实现了检测系统对被测件的智能检测,使得检测系统的故障覆盖率、准确度得到保证。该检测系统已成功运用于某机载视频部件,且性能稳定可靠,同样适用于其它机载设备中同类产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提出将各种主流仿真、计算机辅助设计、诊断推理和虚拟仪器软件的核心运行组件进行集成,构成功能完备、配置灵活、用户免编程的虚拟测试平台,来满足高性能智能化产品动态测试、参数调整与优化、诊断排故的需要。对虚拟测试平台所具备的功能、系统结构及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结合智能运动控制系统的全数字与半实物仿真测试,就虚拟测试平台的典型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机载设备侧重于功能测试的技术缺陷,提出了一种机载模块性能测试系统。阐述了测试系统的架构设计和基于LabVIEW的算法实现,使用虚拟仪器技术,实现了航空电子总线ARINC429模块中信号性能的自动测试和故障报告。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完成模块信号性能的自动测试与故障报告,提高了航空电子自动测试设备的通用性与可靠性,对未来两级维修体制下的航空电子设备ATE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测试系统的软件平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测试软件平台为测试系统的组建提供了可视化的测试程序开发环境、测试资源的管理、测试数据的管理和仪器驱动库的管理等工具。文章介绍了软件平台的总体结构。并对软件平台的实现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6.
组件技术在虚拟试验仿真软件开发平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虚拟试验领域仿真软件可复用性差、维护难度高、开发周期长等缺点,利用组件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仿真软件开发平台。平台基于“框架+插件”的体系结构,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组件接口规范和组件间的通信机制,并综合利用了工厂方法、发布订阅、单例、模板等多种设计模式,降低了模块之间耦合性,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使用平台开发的仿真软件具有开发周期短、成本低、扩展性强、易升级维护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航空电子产品中LRU的网络端口测试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VI的以太网口的自动测试方法,详细介绍了Ping的过程,物理连接和软件实现自动测试的过程,避免了手动输入命令测试的复杂过程,实现了软件自动测试网络端口是否相通,大大加快了测试进度。经试验论证,该方法具有高效、可靠、自动测试等特点,为LRU的以太网网口测试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一种黑盒测试用例的自动生成方法,该方法基于组合覆盖测试,能够在保证测试质量的同时有效地减少测试用例的数目和测试成本,提高测试效率。本文给出了这种用例生成方法的算法,说明了其有效性,并介绍了该方法软件原型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the concept of utilizing commercial PC products and interfacing them to military and commercial aircraft. The problem of the life cycle of the different products is examined from multiple viewpoints, Existing products are described, the architecture for each implementation is derived, and thei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re explored. Finally an attempt to define the root causes for the problem of implementation of interface architectures in this environment will be presented. A new developmental architecture will be introduced. This architecture is designed to maintain the strengths of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and eliminate some of the weaknesses and inefficiencies. A series of hardware/software co-development projects will be described to demonstrate the new architecture. The relative performance of the architecture has been evaluated and refined by multiple implementations. These will be described and future implementations exam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