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光 《太空探索》2012,(10):8-8
8月9日,美航宇局一个实验性“绿色”着陆器在其首次自由飞行试验过程中坠毁,并在落地时着火。这种无人着陆器称为“梦神”,有朝一日可用于向月球或太阳系其它星球运送有效载荷。试验在肯尼迪航天中心进行。着陆器几乎还未离地就倾倒,并发生爆炸。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4月14日,被以色列各界寄予厚望的"创世纪号"月球着陆器坠毁在月面上,这宣告以色列冲击"世界上第四个月球软着陆国家"的努力失败了。虽然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最终导向成功的失败才有意义。如果详细分析"创世纪号"的飞行过程,可以发现问题还是不小的。如果SPACEIL公司和IAI公司继续按照这样的模式来研制后续月球着陆器,未必能走向成功的终  相似文献   

3.
<正>5月24日,欧空局宣布结束对"斯基亚帕雷利"火星着陆器去年在降落过程中坠毁事故的调查工作,并公布了调查总结报告。作为欧空局同俄罗斯合作的"外空火星"项目的第一步,随"微量气体轨道器"(TGO)发射的"斯基亚帕雷利"在去年10月19日实施着陆时在超音速降落伞展开后出现问题。调查发现,着陆器上的惯性测量单元向制导系统发送了错误的姿态数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分析月球着陆器软着陆有效载荷着陆冲击响应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瞬态动力学的着陆器有效载荷软着陆冲击响应分析方法.根据着陆器全机结构柔性和月壤柔性对有效载荷着陆冲击响应的影响,参照某型着陆器,于MSC.PATRAN环境中建立着陆器全机柔性体模型及月壤柔性体模型,运用瞬态动力学仿真软件MSC.DYTRAN对着陆器软着陆有效载荷着陆冲击响应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分析着陆器软着陆有效载荷的着陆冲击响应是准确有效的,能够比较逼真地模拟月球着陆器实际着陆工况.  相似文献   

5.
基于刚柔耦合模型的月球着陆器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实体造型、有限元分析与多体动力学分析的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建立了月球着陆器着陆动力学模型,分别在地球重力环境和月球重力环境(1/6地球重力环境)下,对某典型着陆工况下的着陆动力学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着陆器着陆的缓冲性能分析结果,包括主支柱最大缓冲行程、左右辅助支柱最大缓冲行程、最大质心加速度响应;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着陆器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以及仿真分析方法的有效性,为今后的着陆器缓冲试验提供了动力学模型和仿真分析方法.从能量角度对月球着陆器的着陆过程进行分析,弥补了缓冲试验难以进行能量分析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空间扫描     
小光 《国际太空》2007,(8):34-34
诺格公司帮助美国航空航天局构建经济可承担的月球着陆器计划;泰利斯-阿莱尼亚航天公司将为印度尼西亚建造Palapa—D卫星;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批准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预算申请;欧洲航天局收到50项新任务概念提议;阿根廷自主研制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7.
嫦娥三号探测器首次实现了中国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探测,完成三类科学探测任务.嫦娥三号探测器分为着陆器和巡视器,在着陆器上配置了地形地貌相机、月基光学望远镜、极紫外相机和降落相机四种有效载荷.着重介绍了着陆器有效载荷研制过程中进行的探测能力地面模拟试验验证情况,包括试验项目、试验方案、试验结果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嫦娥3号”月球软着陆工程中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3年12月14日,"嫦娥3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降落在月球北纬44.12°、西经19.51°的虹湾着陆区,巡视器与着陆器成功分离、转移并完成互拍,首次实现了中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与巡视勘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在简述"嫦娥3号"月球软着陆工程研制历程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工程研制中突破的主要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太空探索》2012,(3):4
2012年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发布消息称,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目前已经圆满完成月球着陆器的悬停避障及缓速下降试验,月球巡视器的综合测试及内、外场试验等各项验证性试验,技术方案得到验证,该工程研制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0.
邓月 《国际太空》1996,(12):12-12
据1996年10月7日~13日美国《空间新闻》报道,日本的第一个月震探测器——月球-A(Lunar-A)将于明年发射。目前,日本科学家正打算继月球-A之后发射一个月球着陆器。月球着陆器暂名Selene-1,它是日本循序渐进开发月球的漫漫长途中迈出的又...  相似文献   

11.
腿式月球着陆器静态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稳定裕度作为描述静态稳定性的物理量,推导了腿式月球着陆器各主要部分的几何参数及相对位置关系参数与着陆器静态稳定性之间关系表达式;分析了各主要参量的变化对稳定性的影响;并着重比较了三腿式与四腿式构型对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四腿式结构较三腿式结构更稳定,可为腿式月球着陆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实现着陆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是嫦娥三号此行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笔,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有三个:一是着陆器能否在月面上成功着陆,二是着陆器在哪里着陆,三是着陆器着陆后能否完成科学探测任务。让我们先来看看月球探测软着陆场选择需遵循哪些原则?科学家认为,为了完成月球软着陆探测任务,软着陆区域的选择应该既能满足科学探测的需要,又具有实现可行性。比如,选在月球的背面肯定是不行的,因为非常不便于与地面的通信联系。那么,中国选择探测器软着陆区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  相似文献   

13.
晓月 《国际太空》2007,(7):35-36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星座计划”月球着陆器项目办公室已开始组建队伍,设计用于在2020年之前让美国航天员往返月球的着陆器,据说该着陆器已经被命名为“阿特密斯”(Artemis)。着陆器将搭乘战神-5运载火箭发射,与战神-1火箭发射的位于低地球轨道的“猎户座”乘员探索飞行器对接。  相似文献   

14.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开发的月球着陆器传感器技术,属于该局的自主着陆和危险避免技术(ALHAT)项目,旨在发展降落和着陆制导、导航和控制(GNC)软硬件技术。这些技术用于实现月球着陆器的自主识别及制导,使其能安全着陆并判断下降过程中的着陆危险。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5月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表声明,取消"资源勘探者"(RP)月球巡视任务,原计划由该巡视器携带至月球的部分仪器,将改由商业月球着陆器运送。这是NASA在美国新航天政策指导下,广泛联合商业力量实施"重返月球"的重要举措,显示美国借助商业力量实施月球探测的步伐大幅加快,将对未来月球等深空探测活动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东部时间2024年1月8日2:18(北京时间1月8日15:18),宇宙机器人技术公司(Astrobotic Technology)研制的“游隼”(Peregrine)月球着陆器搭乘“火神半人马座”(Vulcan Centaur)运载火箭于卡纳维拉尔角天军基地41号发射台发射。此次任务作为美国“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CLPS)首次任务,原计划于2024年2月23日在月球着陆。发射数小时后,着陆器推进系统出现故障,推进剂严重泄漏,在太空飞行10天13小时后着陆器再入地球大气层烧毁。“游隼”是美国自“阿波罗”(Apollo)计划以来的第一个月球着陆器,开启了美国商业化月球探测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嫦娥4号”月球背面软着陆任务设计   总被引:12,自引:2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嫦娥4号"月球背面软着陆任务设计方案。着陆区初步选定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South PoleAitken,SPA)盆地内的冯·卡门(Von Kármán)撞击坑内。采用中继星实现着陆器和巡视器的对地通信,并选择环绕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halo轨道作为其使命轨道。采用CZ-4C火箭和CZ-3B火箭,分别完成中继星和着陆器–巡视器组合体的发射。两器一星上共配置了6台国内研制科学载荷和3台国际合作科学载荷,开展以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及浅层结构为主的科学探测。此外,还搭载了2颗月球轨道编队飞行微卫星、月面微型生态圈和大孔径激光角反射镜,分别开展超长波天文干涉测量试验、月面生态系统试验和超过地月距离的激光测距试验。通过创新设计顶层任务,充分继承成熟技术和产品,增加中继通信功能模块,开放资源引入高性能载荷和搭载项目,将实现一次低成本、短周期、大开放、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任务。  相似文献   

18.
“嫦娥4号”中继星任务分析与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嫦娥4号"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继星将为着陆器和巡视器提供中继通信支持。不同于其它月球探测器,中继星首次选择了绕地月L2平动点运行的晕(Halo)轨道以保证对月球背面的着陆器和巡视器提供连续的中继通信服务,面临诸多技术挑战。在对中继星任务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研制中的技术难题,包括使命轨道的选择、使命轨道的到达和长期维持、中继通信体制选择等,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中继星的总体设计方案概述也在文中给出。  相似文献   

19.
庞征 《太空探索》2012,(3):9-11
据近日召开的2012年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透露,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工程二期中的嫦娥三号任务目前已经圆满完成月球着陆器的悬停避障及缓速下降试验,月球巡视器的综合测试及内、外场试验等各项验证性试验,技术方案得到验证,该工程研制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20.
月球尽管被作为类地行星演化的最终形态的代表,被认为在25亿年前已经完全冷却,根据阿波罗时代以来、特别是近十余年的月球轨道器和着陆器获得的关于月球构造、火成活动、月震和内部结构等多种证据,表明月球从深层内部到表面仍然活跃,尚未彻底冷却"死亡"。这将完全改变人们关于月球演化历史和状态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