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地球观测卫星利用星上遥感设备对地球进行观测,以获取各种地面信息.这种卫星通常选取太阳同步兼回归轨道.在太阳同步轨道上,运动的卫星在相同的地方时经过观测区域,卫星摄影时,太阳高度角基本相同;选取回归轨道,其目的是使卫星在运行一个回归周期以后,又重复原先的地面轨迹,这就可以满足用户对同一目标多次重复观测的要求.美国陆地卫星、泰罗斯、依托斯、雨云及法国的地球资源卫星均设计为这样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太空探索》2008,(4):11
1963年,由波音公司制造的世界首颗地球同步轨道(GTO)通信卫星发射升空。在其后的45年间,波音公司制造的260多颗军事和商业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为人类提供服务的时间累计超过2500年。目前世界上现役的250颗GTO卫星中有三分之一是由波音公司制造的。  相似文献   

3.
2016年,全球通信卫星领域自2011年以来的高速稳定发射部署态势戛然而止,全年共计发射21次,将26颗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次数和成功部署卫星数量同比2015年出现大幅下滑.从国家维度来看,美国、欧洲和日本部署的卫星数量占比超过60%,俄罗斯2016年度未发射通信卫星,中国部署3颗,印度部署1颗,其他国家合计部署9颗.从用途维度来看,民商用通信卫星占比超过80%.从轨道分布来看,除了加拿大的"海洋监视与信息收发微卫星"(M3MSat)部署于低地球轨道(LEO),其他国家发射的卫星均定轨于地球静止轨道(GEO).  相似文献   

4.
自1963年发射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通信试验卫星到1982年底,世界各国共发射了148颗同步通信卫星,从1983年到1990年代初,世界各国还计划发射160多颗同步通信卫星。本资料列出了目前仍在同步轨道上工作的和近期即将发射的200多颗通信广播卫星及其主要性能参数。(见表1—4)因苏联  相似文献   

5.
由于欧洲处于高纬度地区,为建立高质量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近年来提出了商倾角椭圆轨道移动通信卫星方案、主要是12小时“闪电”轨道和24小时“极区”轨道。这种方案的优点主要是能耐受信号衰落和遮挡,并可简化地面天线的指向要求。对大多数西欧国家来说,相对于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仰角平均在30°左右,这样低的仰角会遇到严重的信号衰减和山、建筑物等各种遮挡。为此法国制定了利用“极区”轨道的Sycomores移动通信卫星方案,英国自1981年来在研究“闪电”轨道移动卫星,1986年西德也提出了“闪电”轨道  相似文献   

6.
北京时间 1月 2 6日零时 45分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实用型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中星 - 2 2号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火箭升空 30分钟后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数据表明 ,卫星顺利进入近地点 2 10公里、远地点 41974公里的预定地球同步转移轨道。2月 6日 5时 2 4分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发出指令 ,中星 - 2 2号通信卫星小动量推力器骤然刹车 ,卫星第二次捕获控制一次成功 ,卫星准确定点于东经 98度赤道上空。中星 - 2 2号卫星质量为 2 .3吨 ,设计使用寿命 8年 ,主要用于地面通信业务。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  相似文献   

7.
太阳能卫星     
雷雯 《国际太空》1995,(9):10-11
将宇宙空间中的太阳辐射能量收集起来,再将其转换成可以供地球上人类使用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这是人类多年来的夙愿,太阳能卫星将实现人类的这一梦想。1 卫星的设计太阳能卫星的基本设计方案是将卫星组件从地球上送入空间,在空间组装成特大型卫星系统,然后再将该系统部署到地球同步轨道上。利用光电能转换技术将微波辐射能或激光辐射能转换成电能,然后将电能发送到地面,由地面天线接收。一颗太阳能卫星可以向地面接收站提供5~10吉瓦的电力,要求发电机的表面积达到100km2左右,重量达到10万吨左右。大约需要部…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各国对通信信道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在今后十年内地球同步轨道位置将更加拥挤。因此,今后的发展目标将是不断降低现有和未来通信系统的空间部分和地面部分的成本,从而大幅度地减少同步通信卫星的数目以及每条话路的成本。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需用大型卫星取代小型卫星,同  相似文献   

9.
广角镜     
印度与阿里安公司进行火箭方面的合作 印度决定在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火箭(GSLV)上配备与阿里安运载火箭相兼容的卫星适配器,这一决定将使印度有可能获得商业通信卫星的发射任务。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地球静止轨道只有一条,它是人类有限的宝贵资源。然而,随着空间技术的开发,各国发射的地球静止卫星在逐年增多,尤其是商业化的通信卫星发射更频繁。目前在轨工作的静止通信卫星已达200余颗,大有趋于饱和之势。鉴于要避免卫星通信信号之间的干扰,相邻同频段工作的卫星不能靠得过近,致使静止轨道上能配置的卫星数目受到限制,通信卫星拥挤的矛盾现已日趋尖锐。为此,许多空间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武振荣 《国际太空》1994,(3):19-20,18
利用无线电手持电话机实现地球上任何两个地方之间的通信是电信工业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利用卫星系统实现这个目标已经为期不远了。目前正在酝酿中的个人移动通信卫星系统的方案不少,其主要区别在于组成系统的卫星数量、功率和运行轨道的不同。通常,当卫星运行高度降低时,卫星的功率可以降低,但组成系统的卫星数量将增加。两个极端是高功率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或小功率的低轨道卫星(轨道高度为几百公里)。一些富有卫星通信经验的公司正在酝酿中轨道卫星方案。TRYV公司提出的“奥德赛”(Odyssey)系统就属于中轨道方案,该…  相似文献   

12.
英国国防部将于1994年6月发射两颗小卫星,用于检验有关太阳能收集、耐辐射和星上计算方面的试验技术。这两颗卫星,每颗重约50公斤,设计寿命为一年,它们将和Inte1sat-702通信卫星一起由阿里安-4火箭发射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Inte1sat-702通信卫星是由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洛阿尔托的空间系统/Loral公司制造的,该卫星最后进入位于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轨道的定点位置。这两颗英国卫星将运行在穿过地球的范艾伦辐射带的大椭圆转移轨道上。阿里安空间公司的商业发射合伙人期望这次发射安排在199…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的通信卫星系统(AUSSAT)目前可以满足国内各种通信和边远地区的广播需要。整个系统是由三颗休斯公司制造的Ku波段通信卫星(二颗射入轨道,一颗在地面备份)、一个主控站、八座重要城市大容量通信地球站和许多小型地球站组成。卫星本体采用休斯376系列的最先进设计技术,还结合了一些中功率Ku波段和多波束天线设计上的新技术。 1.AUSSAT卫星 AUSSAT卫星是以休斯公司制造的  相似文献   

14.
金兑 《太空探索》2007,(8):54-55
1992年初,为了满足发射大容量通信卫星的要求,决定研制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长征三号甲是在长征三号火箭基础上,重新研制的一种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能力更大的卫星运载工具。它是一种三级大型运载火箭,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2.6吨,具有一箭多星和适应多种轨道卫星发射要求的能力,特别是在发射高轨道大吨位卫星中显示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法国计划在1985年下半年利用阿里安-4运载试验的机会,发射一颗新的试验通信卫星——“Athos”卫星,它是欧洲通信卫星的改进型。重880公斤,地球同步轨道  相似文献   

16.
1980年12年6日,美国航宇局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使用宇宙神-半人马座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国际通信卫星-V”卫星。这颗卫星目前定位在东经15度的地球同步轨道上,先在意大利上空进行一系列重要试验,尔后将于1981年2月中旬重新定位在西经24.5度大西洋上空,作为大西洋主通道卫星,正式传输欧美之间的通信业务。“国际通信卫星-V”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商用通信卫星,每颗  相似文献   

17.
直到最近,大多数美国制造的通信卫星都在无线电频谱的 C 频段范围内工作,以6GHz 频率接收,以4GHz 频率发射。C 频段的频率与为公共事业和私人电话通信设备服务的地面微波站所使用的频率是相同的。因为 C 频段卫星与地面通信网共用工作频率,卫星发出的信号会干扰地面微波网,所以,卫星给其他地球站传输信号的功率就受到限  相似文献   

18.
1986年日本开始研制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在1980年拟定计划时就确定卫星上装配一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接着在方案设计时,增加了可见光和近红外辐射计。从那时起开始研究卫星上主要观测仪器—合成孔径雷达以及地面处理卫星图象设备。卫星特性与分系统卫星总重1.4吨(星上分系统重785.6公斤,观测仪器466.1公斤,连接器55公斤,余量93.3公斤)。卫星轨道为570公里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地面轨迹重复周期为44天。卫  相似文献   

19.
1969年9月,加拿大电信卫星公司(Telesat)成立,1972年11月10日发射了第一颗国内通信卫星阿尼克A,1973年便建立起一个国内通信卫星系统。Telesat公司目前经管着部署在轨道上的5颗卫星和大约130个天线尺寸为1.2~30米的地面站,可为用户提供各种无线电和电视广播业务以及数据、信息记录服务。阿尼克卫星 Telesat公司目前在地球同步轨道上部署着5颗卫星(阿尼克A-3、B、C-3、C-2和D-1),1984年将使用美国航天飞机发射阿尼克C-1和D-2。阿尼克A-3现作为阿尼克D-1的备用星,它将在1984年阿尼克D-2发射后退役,届时由阿尼克B作轨道备用星。阿尼克D-1主要提供信息和数据通信服务;阿尼克D-2主要提供电视和无线电广播服务。阿尼克卫星的主要特性见表1。  相似文献   

20.
白延隆 《国际太空》2009,(11):14-15
1962年,美国利用“电星”(Telstar)卫星第1次把电视信号从欧洲中继到北美洲;1963年,美国发射了第1颗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同步通信-2(Syn—com-2);1965年4月6日,美国为国际通信卫星(INTELSAT)组织发射了世界上第1颗商用通信卫星“晨鸟”(EarlyBird,即Intelsat-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