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肖志军 《航天员》2013,(3):45-45
滕州,因古滕国故地而得名,历史悠久,名士辈出,是“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的故里,“木鸳”的诞生使滕州与航天事业有了深厚的历史渊源。同时,滕州也是一块崇军尚武的热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20多位共和国将军,从这里走向全国。  相似文献   

2.
《航天员》2012,(4):13-23
从北京到酒泉、从酒泉到天宫、从天宫到地面,神九出征、发射、对接、在轨、凯旋,这是一次伟大神圣的飞天实践,这是一段惊心动魄的任务历程,这是一项举世瞩目的航天盛事,每一帧珍贵的镜头,每一张精美的照片,每一个难得的细节,都值得每一个人珍藏。图说神九任务全过程,我们用最直观最形象的方式,带您走近神九……  相似文献   

3.
李莹辉 《航天员》2012,(4):54-55
6月18日下午17时06分,神舟九号飞船指令长景海鹏打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舱门,3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天宫一号。在太空飞行的第3天到第12天,即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组合体飞行的第1天到第10天,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内完成了15项空间医学实验。女航天员刘洋作为任务专家,承担着相对较多的实验任务。总体负责空间实验的照料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周建平 《航天员》2012,(4):42-43
2012年6月29日,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完成,神舟力号飞船3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刘洋在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安全返回主着陆场。手控交会对接的实现,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2011年11月,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史上的首次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5.
《航天员》2012,(4):74-74
英国BBC:中国每一次载人航天实践都值得纪念,在过去的4次航天飞行中,每一次都有新技术出现,这体现了中国对于自身航天技术的信心十足。西班牙《国家报》:这是2008年9月以来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任务.也是第一次有航天员参与的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对接任务将手控完成,便于中国科学家进行一项美俄两国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掌握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12,(7):8-8
景海鹏,男,汉族,山西省运城市人,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氏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司令部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2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航天专业技术、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梯队成员。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2012,(7):8
景海鹏简历景海鹏,男,汉族,山西省运城市人,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司令部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2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航天专业技术、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梯队成员。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工程》2009,18(2):105-105
据新华网消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3月6日透露,我国计划在2011年将连续发射神舟八号和神舟九号飞船,与2010年发射的天宫一号进行太空对接,天宫一号既是交会对接的目标飞行器,又是我国的第一个空间实验站。神舟八号为无人飞船,是太空交会对接的追踪飞行器。神舟九号也将与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并计划再次搭载航天员飞天。  相似文献   

9.
戴敏 《航天》2012,(8):28-31
六月的江南柔情多姿,空气中静静地流淌着湿热的气息,伴着晚风轻轻的吹拂,清新欢快的感觉顷刻间弥漫开来,荡漾在夏季美丽的天空下。  相似文献   

10.
从飞行员到航天员,从航天员到中国首位登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用她的脚步见证了中国航天史上历史性的一刻。在每一张照片里,在每一个镜头中,她都面带着微笑,用玫瑰般的笑容为浩瀚的太空添彩,展示着中国女性的风采。微笑。这是她脸上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航天城里处处可见的彩旗昭示着又一次重大任务的临近。每个人都是一种蓄势待发的姿态。2012年6月11日下午。在中国航天员中心的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了王玮。对她的第一印象是朴素、温柔,一袭过肩长发.声音像是和煦的春风拂过。面对我们的采访,她更多的将话题转向了自己的丈夫。对于自己,“感觉都是琐事。没什么可谈的”。  相似文献   

12.
黄伟芬  吴斌 《航天员》2012,(4):50-52
2011年10月,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从我国首批航天员队伍中选拔出了7名男航天员。他们和第二批航天员中的2名女航天员共同组成执行神九任务的初步人员名单。2012年3月,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确定了神九任务的飞行乘组和备份航天员,并确定了飞行乘组的岗位。  相似文献   

13.
见到刘旺,我们很容易想起电影《飞天》中男主角坚守几十年终圆飞天梦的伟大航天情结。经过14年的磨砺,刘旺终于展现出了利剑出鞘时刻的光芒。沉稳、自信、低调、细致,这是我们从他身上能明显感觉到的品质。也正是因为拥有这些品质,  相似文献   

14.
15.
林利栓  李筱梅 《航天》2012,(8):19-19
2012年6月18日17时10分,航天员景海鹏打开天宫一号实验舱舱门飘入天宫一号,面对镜头向人门招手示意,随后航天员刘旺、首位女航天员刘洋依次飘入天宫一号。  相似文献   

16.
卞奇 《航天员》2012,(4):70-72
神九飞天。举国欢庆。《航天员》杂志也在短时间内收到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大量忠实读者来信。他们或为科学家、或为艺术家、或为环保工作者、或为高考在即的学生、或为曾参加过航天员体验营活动的小营员……看着一封封饱含热忱的来信,我们萌生了让这些代表普通民众最真诚祝福与愿望的信件伴随神九航天员飞上太空的想法。  相似文献   

17.
一见面张萍就很亲切地说我们这是第二次见面了,老熟人似的笑容顿时让氛围变得轻松起来。“他这是第二次上天执行任务了,和神七时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吗?”“大概是第二次的原因吧,而且距发射还有~周多的时间就前往酒泉了,所以没有特别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来到航天城家属公寓楼时,看到一位身高一米八左右的青年男子正站在家门口热情地迎接我们。他就是刘洋的丈夫张华。他热情而随和,进屋后.我们的访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了。2001年6月。军校刚刚毕业的刘洋被分配到驻汉空军某部,就在这一年,张华认识了刘洋。  相似文献   

19.
骄阳以火大漠敞开炽热的胸膛人潮欢涌泪水模糊了搜寻的目光旌旗猎猎战鼓擂响出征太空的勇士已整好行装勇敢去飞吧我的战友追求的梦想就在前方飞天飞天再次用卓越铸就辉煌  相似文献   

20.
《航天》2012,(8):5-5
7月1日上午,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北京航天城内的“娘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开舱,伴随“神九”3名航天员飞天返回的搭载物品一一亮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