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气层外拦截器采用直接碰撞方式进行目标毁伤,要求脱靶量很小甚至零脱靶量.本文以大气层外拦截器为研究对象,考虑到脱靶量很小和拦截过程中的接近速度比较大,针对发动机只能提供常推力,能多次启动并具有脉冲工作状态,且不具有变推力工作状态的特性,运用偏置比例导引律设计了适合于轨控发动机的开关阈值.数学仿真结果表明,运用偏置比例导引确定的发动机开关线能够明显地减小脱靶量和轨控发动机的开关次数.  相似文献   

2.
一种带落角约束的精确导引方法(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天  陈万春  邢晓岚 《宇航学报》2012,33(5):570-576
为了解决落角控制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导引规律。它在零化脱靶量的同时可以达到任何期望的落角。该导引律不需要弹目距离信息和估计飞行剩余时间,并且在理想条件下,对非机动目标可实现完美拦截(零脱靶量和零落角误差)。此外,该导引律可使加速度指令在拦截目标前收敛到零,这有利于加大弹头的侵彻深度。通过与参考文献中两种导引律的仿真对比,表明了本文提出的导引律在落角控制方面的优越性能。  相似文献   

3.
提出在大气层外动能拦截器上引入激光测距仪提供距离信息,与导引头信息融合获得速度信息进而估计零效脱靶量(Zero Effort Miss,ZEM),并将其用于末制导。设计的零效脱靶量制导律仅使用一次常规常值力修正,而后以带记忆功能的时变阶梯式参量为门限进行脉冲修正,对拦截器进行制导。该导引律既发挥了常规零效脱靶量制导节省燃料的优点,又具备比例导引高精度的优势,同时开机门限的设定充分考虑了发动机的实际特性,避免了交替对开与重复开启,具有工程实用价值。仿真结果验证了其在精度和燃料消耗方面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空间拦截运动学模型的线性化处理,提出了一种脉冲式末端导引规律,它既满足脱靶量指标,又使轨控发动机的燃料最省,且易于工程实现。仿真结果表明该导引律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从考虑追踪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变化以及目标速度变化方面入手 ,以最优控制理论和飞行力学原理为基础 ,推导出一种考虑追踪器速度变化的最优导引律—变系数比例导引律 ,同时给出一种计算剩余时间的新方法—剩余时间函数法。对要求垂直入射的情况 ,设计了满足入射角度要求的导引律。仿真结果表明 ,应用本文的导引律在制导过程中能量消耗少 ,制导精度高 ,脱靶量小 ,其性能远优于常系数比例导引律  相似文献   

6.
基于相对速度偏角的变结构导引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相对速度偏角的导引律。首先在相对运动学的基础上建立了归一化的导弹-目标的运动学模型,然后利用变结构控制理论设计了导引律。该导引律简便易行,仿真表明了该导引律能快速地消除相对速度偏角,实现小的脱靶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飞机的大过载桶滚性及比例导航制导导弹对付这种机动的对抗措施。首先讨论了桶滚机动的特性及对脱靶量参数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大过载桶滚动机动引起的脱靶量通常要比S形开口机动引起的脱靶量大,而且如果飞机有一定的逃离时间并伴有适当滚动速率的机动的话,那么脱靶量就不一定取决于机动的起始时间。  相似文献   

8.
郭鹏飞  宋龙  任章 《航天控制》2007,25(2):21-24
攻击大机动目标的组合导引律由比例项和前置角项组成,可以得到平直的末段弹道,但通常不能保持在大范围攻击情形下均有效。本文在组合导引律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新颖的模糊逻辑控制器,采用视线变化率和前置角偏差为输入变量,通过规则库嵌入专家经验,实现智能改变组合导引律中的系数。通过仿真验证,相对于组合导引律,此方法在大范围攻击情形下弹道更平直,脱靶量更小。  相似文献   

9.
侯明善 《宇航学报》2008,29(1):145-149
弹体动态滞后较大导致制导系统在末端区稳定性变差、失稳时间提前、失稳距离变大是比例导引性能不佳的主要原因。针对此问题,研究了引入视线角加速度补偿的扩展比例导引系统优化设计问题。基于速度式线性化弹目运动学模型和制导系统动力学特性,按照最优补偿条件给出了制导参数取值方法。仿真研究表明,优化的扩展比例导引显著改善了大动态滞后弹体条件下制导系统在末端区的稳定性,使得失稳时间推后,脱靶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机动弹头中段突防姿态的搜索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弹道导弹在大气层外的机动突防问题,建立了攻防对抗双方的六自由度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研究拦截弹的导引律,对比例导引加以改进,用卡尔曼滤波估计视线角和方位角的变化率估算敌方的飞行信息;研究了机动弹头的智能规避策略,主要对如何确定机动方向展开研究,基于使EKV过载最大化的原则,提出了一种姿态搜索算法.经仿真验证,该算法提高了规避策略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对于增大脱靶量、提高导弹突防概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寻的制导系统制导精度的有效计算仅限于数值计算。本文通过对运动学环节的近似处理,得到导弹飞行末端的近似传递函数,该传递函数中不含变化剧烈的导弹、目标相对距离,不仅使系统的阶次降低,而且制导回路开环放大系数变为缓变量Na(导弹有效导航比),可采用系数固化法。据此建立的目标角噪声引起的起伏误差解析模型,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为寻的制导系统制导精度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具有最小航向误差的变结构导引规律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侯明 《上海航天》1999,(3):18-23
研究了具有最小航向误差的变结构最优制导问题,选择滑动面函数是航向误差和视线角速度的函数,得到的变结构制导规律由变增益比例导引项、航向误差项以及补偿项组成,弹道收敛性好。在拦截点以前,制导进入滑动模态,在滑动面上,变结构制导规律呈现平行接近法导引性质,具有最小的脱靶量和最低的控制能量要求,仿真结果证实了该结论。  相似文献   

13.
寻的导弹寄生天线罩耦合回路有效导航比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世雄 《上海航天》2007,24(4):7-12
基于比例导引(PN)制导律和实际惯性稳定框架式导引头回路,针对导引头回路两种校正网络,建立了用于设计有效导航比的两种寻的导弹寄生天线罩耦合回路模型,给出了PN寻的制导系统的控制弹道实际有效导航比的计算公式及设计准则。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有效,所得脱靶量较小。  相似文献   

14.
在对地精确制导武器的实际使用中,不仅要求脱靶量最小,而且希望能以一定的落角命中目标,从而可以充分发挥战斗部效能,取得最佳毁伤效果。传统的比例导引律不能满足该要求,为此本文建立了含有落角约束的最优控制模型,并依据施瓦兹不等式原理进行了推导,最终得到了含有落角约束的最优导引律的表达形式。仿真结果表明:该导引律可以使导弹以期望的落角命中目标,且具有实现简单、结果最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导弹机动突防滑模制导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荻  邹昕光  孙德波 《宇航学报》2006,27(2):213-216
为了得到一种用于导弹机动突防的制导律,我们在制导律设计中令视线角速率跟踪正弦有界震荡信号.在导弹机动突防过程中,导弹自动驾驶仪的惯性滞后会影响制导精度.我们利用递推李雅普诺夫设计方法推导出了一种考虑自动驾驶仪惯性的运动跟踪滑模制导律,它可以令视线角速率跟踪给定的指令信号.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制导律可以令导弹机动突防成功的概率提高到89%,而且在自动驾驶仪滞后情况下的制导精度很高,脱靶量仅有0.3mm.  相似文献   

16.
大气层外拦截器关机基准制导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层外拦截问题中 ,针对拦截弹飞行中段采用工作时间固定的固体燃料发动机的情况 ,提出一种关机基准中段制导方法。当发动机的推力特性给定时 ,通过估计关机时刻目标相对于拦截弹的运动状态 ,按照关机时刻相对速度垂直于视线方向的分量为零的原理来确定推力矢方向。仿真计算表明 ,对于拦截近程弹道目标的情况 ,这种制导方法可有效降低拦截脱靶量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主动雷达导引头技术和直接侧向力发动机控制技术,对防空导弹精确制导控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主动雷达导引头给出预测脱靶量和脱靶方位信息,设计了直接侧向力控制方案,对导弹飞行速度、飞行高度、飞行姿态等因素对直接侧向力作用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减小脱靶量,提高防空导弹制导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