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60年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开展激烈的登月竞赛,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只得敬畏地观看他们所创造的一个个奇迹。今天,航天工业正成为重要的新兴工业,几乎所有发达国家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愈来愈重视航天工业的发展。 据《孟加拉国观察家报》报道,现在每年的卫星传输业务已达40亿美元。如果加上卫星发射、科学研究、军事运用和航天设施等,全世界航天工业产值高达5500亿美元。估计到2000年,参与航天活动的国家将增至几十个,各种商业服务和出售业务营业额将达8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2.
简讯     
美俄将联合进行商业卫星发射 美洛克希德公司已决定与俄罗斯赫鲁尼切夫公司合资成立从事商业性卫星发射服务的洛克希德—赫鲁尼切夫国际公司。洛克希德的空间系统分部擅长于军用卫星的设计及建造,而赫鲁尼切夫公司则以建造质子号运载火箭驰名,是俄罗斯生产火箭的主要厂家。这家公司的发射价格为3000~3500万美元之间,仅相当于阿里安4火箭的一半。欧洲阿里安航天公司对美俄联合争夺卫星发射市场深感担忧。 (信)美俄签署联合载人飞行和火星探测两项协议 1992年年底,在美俄首次航天政策年度咨询会上,美NASA局长戈尔丁与俄航天局长科普捷夫在莫斯科签署了载人航天飞行和火星探测方面的合作协议。载人航天飞行协议制定了一名俄  相似文献   

3.
根据航天活动增多的趋势,俄罗斯将把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克努尔航天发射场的租期再延长10年,即延至2024年。俄哈两国于1994年签署的该发射场租赁协议规定租期为20年,每年租金为1.15亿美元。但俄方直到1999年才开始支付该发射场的租金,其中每年支付现金0.5亿美元,剩余0.65亿美元以货物和服务的方式支付。 2001年俄将在拜科努尔进行25次国内和商业航天发射,并可能发射2艘用于和平号离轨的进步号货船。在这25次发射中,质子号和联盟号各占11次,第聂伯2次,天顶号1次。将发射的俄国内卫星包括快讯A、荧光屏M和流星3M,商业卫星包括泛…  相似文献   

4.
未名 《中国航天》2000,(5):25-26,31
日本M-5固体运载火箭2月10日发射一颗天文观测卫星时失败,使日本两大航天机构——宇宙开发事业团和宇宙科学研究所的合并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日本人做事一贯以精准可靠而著称。然而近6年来,日本的航天计划却接连遭受失败的挫折,而且既有发射失败,也有卫星在轨报废和航天器回收失败。这些失败主要包括:1994年价值5亿美元的工程试验卫星(ETS)6在轨报废,1996年价值4500万美元的高超音速飞行试验件(HYFLEX,一种小型航天飞机试验机)海上回收失败,1997年耗资10f乙美元的先进对地观测卫星(ADEOS)l因太阳能帆板问题而…  相似文献   

5.
卫星遥感预测甜菜产量英国在航天活动方面极为重视卫星遥感应用。从1993年夏天开始,英国政府和工业界共同实施了5项旨在验证卫星数据实际应用的计划。英国国家航天中心(BNSC)计划在今后3年内为其投资900万美元,参与这些计划的部门(如私营公司、院校和政...  相似文献   

6.
阿列尼亚公司小卫星工厂投产阿列尼亚宇航公司航天分部已在罗马开办了一家工厂,专门用于快速组装、总装和试验小卫星及天线。投资3000多万美元的这家小卫星生产中心目前正在生产56颗全球星移动通信卫星及其112部有源天线,设计生产能力为每月4颗。中心占地60...  相似文献   

7.
多颗小型卫星组装发射技术由于小型卫星的研制周期短,研制成本不高,而且又能满足一般军事和民用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开发应用的要求,所以近年来出现了研制小型卫星的热潮。为适应这种新的航天发射商务形势,国外(特别是美国)许多公司都在研制专门用于发射小型卫星的小...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起,中国商业航天加速启航。在国内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先后迅速涌现了一批商业火箭研制公司、商业卫星研制公司、商业测运控服务公司、商业卫星应用服务公司,开展了商业火箭发射入轨试验、商业火箭低空发射回收试验、商业卫星在轨应用等活动。美国是商业航天活动、商业航天监管的全球领跑者。美国构建了全球最为完善的商业航天监管体系,具体包括制定了多部涉及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  相似文献   

9.
<正>未来人类外空活动计划中,外空资源探索、开发、开采和利用将成为各国重点关注的问题,美国、欧空局等空间大国和国际组织已经从国家实践、空间政策、国际合作等方面成为了身体力行的先驱。在现行国际空间法制度中,外层空间自然资源的权属状态仍然不明。2015年11月25日,美国总统签署了《2015外空资源探索与利用法》,为本国公民从事相关活动提供了法律保  相似文献   

10.
尚辉  孟翔 《航天》2014,(10):44-46
近年来,国际上掀起了以“立方星”为代表的微小型卫星研究应用热潮,产生了大量的微小卫星发射需求。来自美国、俄罗斯、欧洲、中国、印度的航天机构,利用其现役运载火箭以搭载发射或一箭多星模式完成了多颗微小卫星的发射服务。但主流的现役火箭这种“大火箭发小卫星”模式所固有的局限性,使其无法全面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多国的航天机构和企业开始面向微小卫星发射服务市场,研制新型专用火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