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航持续安全和健康发展是民航机务维修领域的工作原则。"十一五"期间,中国民航运输飞行累计达2036万小时、976万架次,分别比"十五"时期增加了95%、81%;百万架次重大事故率为0.1,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亿客公里死亡人数为0.003,约为世界平均水  相似文献   

2.
2007年中国民航连续第三年实现了航空运输安全年,航空运输已连续安全飞行37个月、993万小时,创下了自2004年“11.21”事故以来最长的安全纪录。时至今日,中国民航安全纪录已经超过了1000万小时。2005年,中国民航运输飞行事故征候万时率为0.40,比上年下降0.02:2006年的飞行事故征候万时率为0.34,比上年下降0.06;2007年这个数字为031,比上年下降0.03,飞行事故征候万时率的连续下降也反映出中国民航的安全水平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正当下,令人惊叹的信息技术正在时刻改变着世界,但民航业是否也在跟着变革呢?民航业是否正在努力利用各种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安全水平呢?提升的空间到底有多大?从新技术给数据分析与故障诊断、维修培训和维修手册这三个领域带来的变化中可以略见一斑。目前,民航业已经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水平。以中国为例,截至2017年3月,中国民航连续安全飞行了78个月,累计安全飞行4800万小时,百万架次重大事故率为0.036,是同期世界平  相似文献   

4.
2005-2008年中国民航严重事故征候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中国民航快速发展,在全民航的共同努力下,全行业安全水平有了极大提高,2005—2008年连续4年没有发生运输飞行事故,截止2008年12月31日,航空运输连续安全飞行49个月、1375万小时。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虽然近几年安全态势比较平稳,但是各种不安全事件仍然大量存在,特别是严重事故征候还是时有发生,严重影响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5.
邹建军 《国际航空》2011,(6):14-14,16-18,20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发布.具体来说,规划的目标是,未来5年,中国民航将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业安全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运输航空每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低于0.20;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30个以上,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分明、安全高效的机场体系;空域不足的瓶颈有所缓解,空管保障能力稳步提高,保障起降...  相似文献   

6.
《航空港》2009,(2)
从1月6日召开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目前我国民航安全水平已接近世界航空发达国家水平。据统计,1978年-1987年我国民航运输飞行每百万飞行小时重大事故率是4.37,1988年-1997年该数据降至2.11。1998-2007年,该数据又降到0.23,而世界同期平均水平为0.33。另据波音公司提供的数据,截至2008年5月21日,全球民航运输飞行每百万离场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用航空》2007,(2):M0004-M0004
2007年全国民航航空安全工作会议于1月11日举行,会议传递了很多可喜的消息,如中国民航运输航空创造了连续安全飞行613万小时的新记录;飞行事故征候万时率和万架次率分别比上年下降0.06和0.09:中国民航安全审计试点工作启动;中国民航安全学院成立,等等。然而,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是:抓安全永远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在欣慰于已经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影响安全的不利因素,围绕民航总局提出的2007年民航安全工作基本思路,全行业需更加努力地做好今年的安全工作,使中国民航的安全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8.
何佩 《国际航空》2011,(3):55-57
2010年中国民航全行业实现运输飞行509.8万小时,239.3万架次,比上一年分别增加14.6%和11.0%,通用飞行38.5万小时,比上一年增长6.1%.同时,民航安全工作也经历了重大考验.玉树抗震救灾、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等重大任务的航空运输安全和空防安全得到了肯定,但随着"8.24"民航特大飞行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简讯     
《中国民用航空》2007,(2):51-51
民航总局提出和谐民航建设目标CAAC Sets Objectives for Harmonious Civil Aviation Construction民航总局党委2月4日正式下发《关于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和谐民航的意见》,确立了和谐民航建设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到2020年,中国民航客运周转量在国家综合交通体系中所占比重达到20%以上;运输飞行每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不超过0.15;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旅客满意度高于90%,航班正常率保持在85%以上,平均延误时间控制在0.5小时以内,航空消费者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相似文献   

10.
2005年4月28日.空客公司向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捐赠了价值数百万元的A320飞行/导航程序练习器。这是空客致力于提高中国民航飞行安全水准的一个最新举措。来自中国民航总局.民航飞行学院以及空客公司的代表出席了捐赠仪式。  相似文献   

11.
民航英语通讯失误引发飞行事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是国际民航的通用语言,为提高国际民航飞行安全和飞行效率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大量严重的飞行事故也使人们认识到英语通讯失误可能成为导致民航飞行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总结了造成民航飞行中以英语为媒介的通讯交流失误的3个因素,指出中国民航需要重视并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航在2001年未发生一起危险 事故,共安全飞行18万小时,连续18个月保证了运输飞行安全,是1990年来中国民航第三长的安全周期。 随着2001年12月31日晚,CA952航班从日本东京安全抵达北京首都机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再一次刷新了自己的安全飞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用航空》2004,(2):32-32
2005年海航安全飞行18.5万小时、10万余架次,克服了重重困难,保证了全年稳定的安全飞行,以事故征候万时率0.05的突出成绩一举拿获中国民航始发航班百日竞赛一等奖、民航安全生产“金鹰杯”。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用航空》2004,(2):31-32
作为中国民航三大航空集团之一,南航集团拥有中国民航最为庞大的机队和航线网络,其飞行航班数量、飞行小时、起落架次、承运旅客量均居国内各航空公司之首。2005年,南方航空全年飞行约58.5万小时,完成了运输总周转量49.6亿吨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民航保持了高速发展的态势,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排名已从1978年的第37位上升到2005、2006、2007、2008年的第2位。中国民航在较短时期能够取得这一成绩,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经济在这一时期高速发展,GDP增幅保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李果 《国际航空》2006,(11):48-50
多年来,全球航空界始终致力于使航空飞行朝着更加安全的方向前行,其结果也颇值得欣慰,民航百万飞行小时/架次事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令人遗憾的是,飞行事故的实际次数却随着航空运量的快速增长有所上升,因此,在世界航空运输量将不断创下新纪录的未来,降低事故率仍然是一项重要而且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航空管系统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航全国的飞行流量正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预计2005年的飞行架次将比1999年增长65%。这对中国民航的空管系统带来不小的压力。在未来几年里,保持空管系统与航运协调同步发展,保证飞行安全和航班正常,使空管系统的综合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将是民航空管系统战略发展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航立法六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60岁华诞,而成立于1949年11月的中国民航也已经走过60个春秋。在这60年中,新中国民航伴随着祖国的发展而起飞,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纵观中国民航的发展历程,民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保障、法制的健全。民航发展壮大的60年,也是中国民航法规体系建立和完善的60年。中国民航法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民航行业的安全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媒体集萃     
民航安全必须始终摆在首位《新华网》11月25日刊登文章指出,在包头空难前6天,民航总局宣布,中国民航运输业已安全飞行500多万小时,创造了中国民航史上最长的安全纪录。创造如此安全纪录固属不易,在成绩面前居安思危、察见隐忧、防患于未然其实更难。2004年,民航业的改革、改制、资产重组搞得热热闹闹,航空市场也日益呈现红火之势,各大航空企业各显其能角逐和争夺各地航运市场。在顺利发展的气氛之中,“安全第一”这一民航业至高无上的经营信念在有些人那里是不是日渐淡漠了?重视安全的呼声是不是淹没在了抢市场、争效益的呐喊之中?一些围绕…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民航来说,过去的1995年是运输飞行安全状况令人感到欣慰的一年。截至去年底,已连续17个月安全飞行120万小时无事故,实现了“运输飞行安全年”的目标,飞行事故征候率比前一年下降了11.3%,且空防安全也得到了保证。为此,本刊记者于全国民航航空安全工作会议结束之时,走访了中国民航总局航空安全办公室的班永宽副主任,就去年民航航空安全的平稳形势及会后的工作重点、我国航空安全的管理体制、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