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能激光广泛应用于科研、工业和军事等领域,其光束质量的精确计量对激光器性能的评价及化学和固体激光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的评估至关重要。提出一种高能强激光光束质量测量装置,能实时观察光束强度分布变化,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可获得光束直径、束散角、光束指向稳定性及M2因子等光束质量参数,最后分析和讨论了各测量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2.
美国航宇局宣布,已选定了一个美国研究工作组,参加日本“太阳 A”探测卫星的研制,[以前称为高能太阳物理学计划(H-ESPP)],他们将通过这颗探测卫星观测X 射线和 r 射线,了解太阳上的高能现象。美国研究工作组将帮助提供一套观测仪器装在日本的“太阳 A”探测卫星上。日本预计1991年用“缪3S-Ⅱ火箭,从鹿儿岛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地球同步轨道高能电子监测数据(来自GOES)与风云二号卫星跳变事件的对比分析发现, 跳变事件均发生在高能电子增强事件即所谓高能电子暴期间, 因此初步断定, 跳变事件与高能电子引起的卫星介质深层充放电事件有关. 通过对不同通量高能电子增强事件期间所发生的跳变事件发生率进行量化计算, 给出跳变事件发生概率的计算方法, 为卫星在轨运行管理及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激光通信是卫星通信界一直在研究的重要课题。早期的激光通信功能是大型卫星的专利,耗资巨大。最早的星间激光通信是由欧洲的"艾迪米斯"卫星和日本的"闪光"卫星实现的。美国也曾经考虑过用激光来实现军用星地高速通信,但是因为预算问题被砍掉了。如今,商业器件和小卫星技术的发展让卫星激光通信的门槛大为降低了。美国航宇局(NASA)为此启动了一个称为"光学通信和传感演示验证项目"的计划,由商业企业用两颗"立方星"来尝试星间、星地激光  相似文献   

5.
图1 这是宇航员驾驶马丁公司研制的背负式机动飞行装置在距地球467公里上空飞行于航天飞机和太阳峰年卫星之间的草图。宇航员携带一个“飞行抓钩”用于抓住卫星使其稳定,然后在卫星太阳帆板的间隙安装一个抓获装置,以便让机械臂捕获卫星。  相似文献   

6.
<正>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在4月8日宣布,美国政府授权的一家独立测量团队已经完成了对该公司Gen 3高能激光系统的光束质量和输出功率的测量。这次测量证实了Gen 3高能激光系统极高的光束质量,该激光系统堪称下一代电泵浦激光器的领导者,通用原子任务系统执行副总裁称。新的激光器采用了第三代技术,该技术继承自此前的"高能液体激光区域防御系统"(HELLADS)Gen 1。Gen 3激光  相似文献   

7.
9月20日,美国航宇局的HEAO-3科学卫星(高能天文观测卫星)在肯尼迪空间中心成功地用宇宙神-人马座运载火箭发射入轨。这是高能天文观测卫星系列中的最后一颗星。 HEAO-3的任务与它的两个先驱星稍有不同。HEAO-3和HEAO-2用以测量X-射线和寻找X-射线源,而HEAO-3将用来探测X-射线  相似文献   

8.
以载荷为中心的暗物质探测卫星机电热一体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中国第一颗空间高能探测卫星,用于实现5GeV~10TeV大动态范围高能宇宙线(电子、正电子、伽马射线等)能谱测量.卫星有效载荷包括BGO量能器、硅阵列探测器、塑闪阵列探测器和中子探测器,是目前中国发射的载荷比最大的卫星.本文介绍了卫星相关技术方案,包括技术指标、轨道方案、工作模式及系统组成等,突出了其以载荷为中心的机电热一体化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9.
美国航宇局于七十年代末期射发了一个高能天文观测台(HEAO)卫星系列,共三颗卫星,用于研究象x射线和宇宙线这样的高能辐射。据NAS人官员们说,这三颗卫星的工作都“很出色”,在几年内发同了重要的数据。 HEAO-1卫星于1977年8月发射,工作了17个月,于1979年1月再入地球大气层。虽然它在1978年2月卫星设计寿命内就完成了初步探测任务,但是直到1979年1月卫星耗尽控制系统气体之前,仍在继续对太空进行探测。在整整十七个月的探测期间,它绘制了整个太空的x射线源,使已知的天体x射线源从350个增加到1500  相似文献   

10.
用蒙特卡罗方法研究卫星内部带电问题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由高能电子引起的卫星内部带电,是危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主要的空间环境效应之一.内部带电的物理机制和相应的卫星设计规范研究,近年来受到国际空间界的高度重视.本文用蒙特卡罗方法,通过模拟高能电子对电介质轰击后在介质中产生电荷沉积,计算了轰击后电介质内部最大电场强度,并进而分析了电介质内部电场与电子能量、屏蔽厚度及介质厚度的关系.该结果对卫星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统计分析了GOES卫星测量得到的E > 2MeV能道电子通量与地磁Ap指数及太阳风数据的关系, 构建了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的神经网络模型框架, 对GOES-12卫星所处的地球同步轨道高能电子通量进行提前1天的预报, 其对2008-2010年数据预测的效果较好. 另外, 发现在GOES-12卫星观测的E >2MeV能道高能电子达到108 cm-2·d-1·sr-1以上时, FY-2D卫星的测量数据同时达到108 cm-2·d-1·sr-1以上的比例达到90%左右. 通过对FY-2D卫星E >2MeV能道电子通量与GOES卫星E>2MeV电子通量的相关性分析, 建立了FY-2D卫星高能电子预报模型, 预报结果与实测通量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激光测高卫星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直以来,国内有些学者对卫星激光测高(SLA)、卫星雷达测高(SRA)、卫星激光测距(SLR)3种不同的技术产生混淆,而后两者技术发展相对较快,导致对卫星激光测高的关注度不高,客观上制约了国产激光测高卫星的发展。文章从3种技术对比入手,对国内外激光测高卫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对美国未来几年对地观测激光测高领域的前端部署进行了介绍,以期引起国内对卫星激光测高技术更多的关注,能够  相似文献   

13.
最近,英国航空宇宙公司空间通信部研制了一种用于轨道卫星的新型复合材料,由于这种材料的应用,在卫星受到高能电子轰击时,不至于引起损伤或整个计划的失败。高能电子的轰击,可在卫星的外部隔热层表面产生高达二万伏的静电。而当电压达到隔热层的击穿电压时,就在材料中发生自然放电。这样,不仅放电处的隔热层要损坏,而且放电引起的强电磁脉冲还会在卫星的电子线路上产生伪信号。这些伪信号在未得到地面指令纠正之前,一直会干扰卫星的正常工作。而更为严重的情况是当卫星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了半个世纪以来时间同步方法的进展。近期,激光新技术已开始在时间同步工作中应用,并将与卫星技术相结合,有希望成为一种具有毫微秒准确度、全球时间同步的新手段。文中还叙述了激光时间比对的原理。介绍上海天文台已建立的激光测距装置的工作原理以及计划进行的地面激光时间比对实验。最后提出了在我国开展这方面研究工作和推广应用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5.
美战略防御倡议组织(SDIO)已在2月14日11:15用德尔它-2火箭发射“星球大战(SDI)”用实验卫星LACE和RME。主要目的是研究定向能武器,进行大气中的激光光散射的校正实验。 LACE实验卫星重量为3175磅,进入高度为295海里,倾角为43度的轨道,工作寿命30个月。卫星本体形状为1.4米×1.4米×2.4米的箱体,在轨道上展开装有敏感器的翼板。卫星上搭载的实验装置有: 1.低功率大气压力补偿实验仪(LACE)。它用于研究激光在大气中传输时,因水蒸气和微粒使能量损失而需补偿的方法。在卫星本体和展开的翼板上,有210个可见光和红外敏感元件,排列成4米×4米  相似文献   

16.
正1引言2018年2月2日成功发射的张衡-1卫星是我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第一个天基平台,它的主要科学目标是为未来建立地震前兆电磁监测卫星业务化系统进行技术准备。该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根据地震电磁辐射及其传播特征,张衡-1卫星配置了3类8种有效载荷:一是探测电磁场的有效载荷,包括高精度磁强计、感应式磁力仪和电场探测仪;二是探测等离子体的有效载荷,包括等离子体分析仪、朗缪尔探针、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掩星接收机(GNSS掩星接收机)和三频信标机;三是探测高能  相似文献   

17.
1997年10月17日黄昏,使用期已满的美国气象卫星MST1-3号正在距地球475千米上空的极地轨道上运行。此时,美国新墨西哥州南部沙漠深处的白沙导弹靶场,一台中型红外高级化学激光器正悄悄地瞄准着它。就在阳光使卫星发出亮光的一刹那,一束高能激光倏地向上射出,似利剑穿过天际直达太空,一举准确地击中并摧毁了这颗卫星。  相似文献   

18.
正莱茵金属公司与德国军方对安装在德国战舰上的高能激光器进行了海上测试,测试取得了成功。为了开展测试,莱茵金属公司在一门MLG 27轻型舰炮上加装了一部10千瓦高能激光器。测试项目包括跟踪潜在目标,包括无人机(UAVs)和小型水面艇。此外,还对激光器跟踪岸上固定目标进行了测试。除在MLG 27轻型舰炮上加装10千瓦高能激光器外,测试项目  相似文献   

19.
FY-3A卫星与NOOA系列卫星高能带电粒子实测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Y-3A卫星是运行于830 km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其搭载的空间环境监测器可观测3~300 MeV的高能质子和0.15~5.70 MeV的高能电子.FY-3A卫星在轨工作期间,太阳活动处于由谷年向峰年过渡期,空间环境非常平静,探测结果显示3~300 MeV的高能质子分布主要集中在南大西洋辐射带异常区,0.15~5.70 MeV的高能电子分布区域除南大西洋异常区外,还分布在南北两极高纬区域.FY-3A与NOAA卫星测量结果反映出带电粒子强度及分布区域随投掷角变化的空间各向异性特征.本文在充分考虑了带电粒子时间、空间分布差异以及比对探测器之间自身设计差异的前提下,经过归一化处理后,首次对两颗卫星同期探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验证了两颗卫星相同时空条件下高能带电粒子通量分布的一致性;说明FY-3A空间环境监测器不仅具备空间带电粒子辐射监测能力,且探测结果有效可靠,可用作辐射带环境数据源的组成部分,为发展新的模型,深入研究辐射带高能粒子的分布、起源和传输等提供新的观测依据.  相似文献   

20.
FY-3A卫星与NOAA系列卫星高能带电粒子实测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FY-3A卫星是运行于830 km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 其搭载的空间环境监测器可观测3~300 MeV的高能质子和0.15~5.70 MeV的高能电子. FY-3A卫星在轨工作期间, 太阳活动处于由谷年向峰年过渡期, 空间环境非常平静, 探测结果显示3~300 MeV的高能质子分布主要集中在南大西洋辐射带异常区, 0.15~5.70 MeV的高能电子分布区域除南大西洋异常区外, 还分布在南北两极高纬区域. FY-3A与NOAA卫星测量结果反映出带电粒子强度及分布区域随投掷角变化的空间各向异性特征. 本文在充分考虑了带电粒子时间、空间分布差异以及比对探测器之间自身设计差异的前提下, 经过归一化处理后, 首次对两颗卫星同期探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 验证了两颗卫星相同时空条件下高能带电粒子通量分布的一致性; 说明FY-3A空间环境监测器不仅具备空间带电粒子辐射监测能力, 且探测结果有效可靠, 可用作辐射带环境数据源的组成部分, 为发展新的模型, 深入研究辐射带高能粒子的分布、起源和传输等提供新的观测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