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航空工业自主研发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莱特兄弟发明第一架飞机以来,世界航空工业已走过百年历程。百年巨变,人类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不仅挥写出人类飞翔蓝天的巨幅画卷,也揭开了一场航空工业激扬奋进的空中角逐。 纪念“航空百年”之际,留给航空人的不单纯是回顾和再现航空事业的发展历程,还有发展未来航空事业的使命。纵观历史,我国航空工业已经从  相似文献   

2.
大型军用运输机集军用、民用飞机技术为一体,又有着自身的特点,其发展将带动航空工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对国外空中运输力量的分析,提出了大型军用运输机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3.
有不少读者来信表示对俄罗斯航空工业和它的航空产品很感兴趣。确实,我国的大多数航空界从业人员和航空爱好者,对俄罗斯的航空发展情况说来并不陌生,但对俄罗斯航空工业的全貌及各种产品的研制和许多背景细节的了解并不是很全面,而且许  相似文献   

4.
读者天地     
今年,适逢我国航空工业创建45周年之际,借此机会,我想对我国的航空工业谈点粗浅的看法。45年来,我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凝聚着广大航空科技工作者和工人的辛勤劳动。但是,我认为,我国的航空工业之所以还比较落后,原因之一是力量过于分散,造成大量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航空工业做为国防工业的支柱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航空工业坚持改革开放,实行“保军转民”、“外引内联”,已经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基础比较雄厚的航空工业体系,跨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航空教育事业是伴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而同时发展起来的。她为航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各航空厂所的主要技术力量乃至航天系统、中国民航及人民空军的相当部分技术力量都是由航空院校培养的。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航空教育将担负起更加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一则俄罗斯苏霍伊超级飞机(SSJ-100)总装线将落户郑州的消息引起国内外航空业界的广泛关注,尽管这一事件尚未尘埃落定,但已引发不小的波澜,国人对于航空工业的关注热度可见一斑。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外航空企业在华合资生产的案例以及近期动态,从多个角度分析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剖析对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利弊影响,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快我国航空工业发展谈几点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最近,连续接到不少读者来信,想了解我国究竟有哪些航空高等院校。这里我借此机会介绍一下中国航空工业所属的三大航空院校情况。这几所院校历史悠久,教学设施先进,师资队伍素质高。新中国成立以来,它们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综合性科技大学。学校早在50年代就被国家定为16所重点大学之一,90年代又被定为全国14  相似文献   

8.
试飞员的工作紧密地与航空工业连在一起,作为一个试飞员能多参加几种先进机型、发动机、电子设备、武器、装备的试飞,为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而感到自豪。试飞员——在国外往往被人们称为冒险家,这是由于一种新的飞机设计出来后,它的性能如何,必须到万米高空、设计的边界速度、设计所能承受的过载、飞机与发动机的匹配……接受空中飞行的检验。任何事物的成长都不会一帆风顺,这样、那样的问题都有可能  相似文献   

9.
航空工业作为一种战略性的高技术产业已进入一个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的航空工业只有加快结构调整才能跟上形势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李慧熹  苏霓 《大飞机》2021,(6):47-49
行业协会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对政府管理职能的有效补充.作为全球航空工业的重要参与者,在欧洲,英国、法国和德国这三个传统的航空强国多年来已经形成了有力的行业协会来推动本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本文介绍了这三个国家知名的行业协会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其成功的经验,希望能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对发展中国航空工业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航空工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拉大,国际形势正在迫切要求建立强大的中国航空工业,我国的军机工业应当调整思路加强对地攻击力量,我国的民机工业不能再等下去,应当从支线飞机工业中找到突破口,振兴中国航空工业必须要建立新的机制,充分调动设计单位的积极性,提高设计人员的待遇,稳定、吸引和培养人才,为我国航空工业在21世纪再创辉煌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航空产业属于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全球主要国家的航空工业都在走军民 融合发展道路。我国自从航空工业创建以来,“军暠与“民暠就密不可分,军民融合式发展已成为航空工业发展的 主旋律。本文分析了国内外航空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历程,结合我国现阶段的政策和航空工业发展水平,从法制 保障、拆壁垒和促竞争三个方面梳理了现有的航空工业军民融合战略指导与建议,继而从产业层面探索了航空 工业军民融合的集群化、模块化和平台化发展模式。基于此,总结了现有研究在研究深度、微观层面和综合性 研究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出版一期客观评价和报道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的专辑,国际航空杂志社的记者和编辑兵分三路,一路“闯”西北,一路“下”东北,一路“走”江南,前往我国航空工业企业和科研院所集中的航空工业基地进行了广泛的采访和参观。 中国航空工业经过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已经和正在向着独立自主和与世界航空工业结合并与之接轨的方向发展。面对国内经济的连续增长和中国军民用航空产品市场的不断增长需求,中国航空工业正在以腾飞的脚步迈入国家“十五”计划的宏伟发展阶段。 本刊将从本期开始,以“走近西北中国飞机城”为开篇,陆续刊出根据各路记者出行的采访记录整理的各航空企业和科研院所领导对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反思,以及对未来前景设想的一些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将是世界航空工业迅速发展的时代。中国航空工业起步较晚,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要在21世纪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现在就必须注重人才培养,并不断提高科研实验手段和制造水平,其中科研实验手段是航空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八五”以来,中国航空工业开始建设一批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以提高我国航空科研实验水平,并将为21世纪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重点实验室已相继建成,并陆续验收。本刊分两期刊登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张彦仲同志在两个重点实验室验收会上的讲话,介绍建设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的目的、意义、原则及其未来发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唐军 《国际航空》2006,(10):18-22
航空转包生产对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并已成为我国民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航空工业的合作项目已扩展到50多个,年创汇额约2亿美元,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民机零部件制造产业.但与航空转包生产业发达的日本、韩国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战略性地引导我国航空转包生产的发展,不断提升国际合作层次,推动中国航空企业与世界接轨已成为我们未来的主要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6.
数控加工技术对促进航空工业快速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航空工厂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较广泛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航空工业数控加工技术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如何提高数控技术应用效益与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航空技术创新: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航空工业走过了近50年的历程,已初步建立了立足自己的航空科技和工业体系,为我国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它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在世界航空科技和工业的发展速度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全球化和集约化的趋势愈加明显的今天,我国航空工业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巨大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挑战和机遇,我们应当把航空工业作为一种战略性产业加以发展;加紧结构调整,实现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只有这样,我国航空工业才能实现跨跃式和可持续发展,才能有力地推动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本刊刊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育中同志的这篇文章,阐述航空科技与工业的发展特点以及技术创新对发展我国工业的作用和意义,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M:作为著名的材料学专家,您认为目前航空工业钛合金研究发展状况如何? 曹春晓院士:就目前来说,由于航空工业的需要,航空工业钛合金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得很快。  相似文献   

19.
航空工业     
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挂牌 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成立暨挂牌仪式,分别于9月11日和12日在哈尔滨市和沈阳市举行。 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是在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和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的基础上合并组建的,目的是加快空气动力专业技术发展,提高航空空气动力学科研水平,以满足国防科研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需要。成立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有利于集中现有科研力量和资金物力,实现优化配置,提高空气动力研究院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对探索今后航空工业结构调整方向,为中国空气动力事业乃至整个航空工业在国际竞…  相似文献   

20.
航空工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高科技产业,它是我国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航空工业的广大科技人员开展了航空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研究出一大批科技成果。如何尽快地将大批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