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飞机蒙皮是一类具有复杂曲面的薄壁零件,如何进行数字化测量一直是制造过程中的难题.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三维光学测量方法对这类零件有较好的适应性,但由于缺乏相关的蒙皮零件测量技术条件,使得规范化的测量工作未能在企业展开.首先在分析蒙皮零件传统检测技术要求和工程实践基础上确定蒙皮零件的数字化检测内容;然后针对光学扫描和摄影测量两种典型光学测量方法来阐述测量前准备、蒙皮零件放置、蒙皮零件外形测量等方面的技术条件,为后续规范测量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金属材料的牌号鉴别,在进行加工之前,目前一般都用光谱分析,火花鉴别、理化试验、真空光量计测量等方法进行检验。但是,如果要对已经加工好的成品零件进行混料鉴别时,由于这些方法都要损伤零件,造成被分选零件全部报废,不能采用。利用涡流检测仪器进行  相似文献   

3.
全息照相干涉测量术是对透明固体、液体和气体折射率的变化进行形象化的的测量的一种新的很有前途的分析方法。它最重要的用途是测量变形,测量精度达0.1微米量级以上。毗连的表面区的不规则变形作为被检验试样内部的不均匀和缺陷的间接证据。全息照相干涉测量术还能检验用其它方法(如超声法和x射线法)不能检验的缺陷。 Eumig HT-10全息照相干涉测量仪是实现全新的、有专利权的技术的仪器。其主要  相似文献   

4.
对于钣金零件的制造来说,目前手打成形仍是常用的加工手段之一,因此确保手打模的制造精度至关重要。我厂制造手打模,大多数是以钣金零件的外形样板作为制造和检验的主要依据,如图1。我们革新成一种手打模测量尺,如图2所示。此尺配合320°万能角度尺,用来检查和测量手打模(按钣金零件外形样板)的实际尺寸和角度。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基于机器人的软材料测量加工一体化的基本思想,并着重地分析了软材料测量技术、测量数据的计算机处理技术和切削加工技术。近年来,国内外相继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具体的先进制造技术,如快速成形、虚拟制造、敏捷制造等。本文旨在针对一些首先需要制造软材料模型然后再生产制造模具的曲面零件(简称零件),探讨利用机器人对这类零件教材料模型进行测量与加工的一体化技术。软材料测量加工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思想零件软材料模型测量加工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思想是:(1)由人工初步制作精度不高的零件软材料模型;(2)在机器人的手腕部位安…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不同型芯材料形成的油路通道的检测技术,如X光检验法、CT检验法、氨水检验法、钢球法、流量法等,保证了油路铸造零件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一、某公司叶片型面检验方法分析在某公司的发动机生产中,有各种类型的叶片:空心叶片、嵌入式叶片、整体式叶轮(如轴流叶轮、离心叶轮)等。某公司对各种叶片型面的生产检验,主要是用意大利P 1000-C型通用投影仪进行的。 P 1000-C型投影仪是一种大型精密检验仪。它的通用性广、精度高,可适用于投影检查各种形状的零件,如涡轮叶片棕树形榫齿和各种叶片的型面。但是这种仪器占地面积大,检验效率不很高。在国内,大多数工厂都将这类投影仪作为  相似文献   

8.
在机测量技术相比离线测量具有成本低、加工过程可检测、无需搬运与反复装夹等优势,为航空涡轮叶片、飞机机身机翼蒙皮、核电汽轮机大叶片、汽车发动机曲轴等复杂曲面零件精密制造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两大技术难题:(1)接触式在机测量精度较高,但受单点碰触采集模式的限制,检测效率无法满足工业零件的全尺寸批量化检...  相似文献   

9.
氦光干涉仪     
一、概况用国产的激光干涉仪、平面测厚仪等可以满足精密零件平面不平度的测量要求。但由于仪器精密,结构复杂,调整困难,维护要求高,故只适用于计量单位作单件检测。目前在批生产中虽也应用光波干涉法来检测平而不平度,用平晶及普通光源照射,但其测量结果是不可靠的。存在两个问题:1.有时不显示干涉带纹,常需将平晶和零件推紧贴合,结果把两者  相似文献   

10.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测量零件的外切角和半月形零件的半径及划圆形零件的中心线,是常遇到的工作,一般需要使用多种量具和附加设备才能完成.为提高工作效率,我们设计并制造了如图1所示的外切角测量尺.该测量尺可根据生产中常遇到的不同产品,将其V形α角制成60°、90°、129°等多种大小不同的规格.经使用证明,方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马鞍式外径测具,在英国广泛应用于各类大小机械加工工厂,作为检验产品质量的通用测量工具。适用于长轴直径尺寸精度较高,有几何形状误差要求(如圆度、圆柱度等),需要在机床上进行测量的零件。马鞍式外径测具  相似文献   

12.
经理人online     
<正>法如科技亚太区市场总监柯明杰先生做用户信赖的三维测量技术供应商FARO(法如科技)的技术允许在生产和质量控制流程中对工件和复合结构进行高精度的三维测量、成像和比较。目前的主打系统包括最畅销FaroArm测量臂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FARO?Edge ScanArm ES测量臂以及激光跟踪仪家族的新成员FARO Laser Tracker Vantage激光跟踪仪,其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制造、金属加工、以及模具机床行业,常用于定位、校准、工件检测、首件检测、工具认证、数模比对分析和逆向工程等。ScanArm ES作为一款融合了接触式与非接触式的便携式测量系统,采用了增强扫描技术(EST),对具有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法国阿赫耶发动机轴流叶轮通道面积的检验要求;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叶轮通道面积测量系统。的方案;并阐述了该系统的测量装置、所用仪器及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化检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量具量仪的发展,科学有效地将三者结合起来已成为现代制造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迫切要求.本文以钛合金零件加工生产线在线检测为例,从如何将数字化量具量仪在生产线上进行集成、对接,如何实现每个工位数据的自动采集,如何实现现场测量数据数据化管理,如何使检测过程控制等几个方面,阐述数字化检测技术在零件加工生产线上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5.
4 圆锥公差标注方法鉴于新标准已对有关圆锥的基本术语、定义、尺寸注法等作了明确规定,故下面仅重点介绍圆锥的公差注法。从使用的角度来看,圆锥通常可分为静止圆锥(如传递扭矩的刀具锥柄与锥夹、提高重载零件定心精度的定心锥套、防漏的锥面结合管接头,用以紧固联结的锥形胀套及定位锥销等)、活动圆锥(如可调整间隙的圆锥滑动轴承、机床顶尖等)、摩擦圆锥(如用于各种摩擦制动器、联轴器及传动装置中的圆锥)、调整圆锥(如用于各种摩擦机构中改变轴间传动比、旋转方向或转速的圆锥等)、检验圆锥〔如用于检验圆锥零件的圆锥量规(塞规、环规…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三维模型的飞机数字化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飞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大型整体结构件用量的不断增加,以及民用飞机经济性与安全性要求的日益提高,对产品的制造精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使产品检测难度日趋加大,从而对测量技术提出了新的需求,传统的测量技术已难以满足飞机零部件快速、高效、高精度检测要求.当前基于三维模型的数字化检测技术应用已成为打通飞机复杂零件与大尺寸零部件数字化设计、制造、检测一体化流程,提升检测效率与水平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0 引言 测量系统是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场所、程序、量具、软件、操作人员和环境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为确保测量系统的稳定,需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测量系统分析(MSA)的首要步骤是了解并确定其是否符合测量产品的要求.任何一个测量都是由参与的仪器、设备、人员及环境组成的.所以对一个测量系统进行评定就是对构成该系统的仪器设备、人员及环境的评定,看其性能是否满足生产、试验、检验及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在航空产品中,常常会遇到安装座、壳体、管接嘴等零件.这类零件接嘴端长度尺寸L(见图)为空间尺寸.在生产中,若用通用量具或用按照阿贝设计的专用量具测量,很不准确.这是因为:1.零件上两孔中心线交点“O”常因“R”(球)转接不好,O点的空间位置无法确定.2.高度尺寸“H”的公差±δ_1反应在L方向上的误差为δ=±δ_1sinα,误差是比较大的.为此,我们采用了一种简易专用测具来测量空间长度尺寸,测量精度较高.测具主要由支承板1、定位销2、支承座3、测量体4、限位螺钉5、测量杆6、半球形转接测量头7等部分组成(见图).这个测具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了半球形转接测量头.在测量中,测量头能保持测具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厚度检测在数控加工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大型薄壁零件.针对在机厚度检测的难点,将在机检测技术与超声波测厚相结合,开展了在数控机床控制下的自动厚度测量装置的设计研究.经验证,本装置可以提高检测效率,减少加工时间,降低加工成本.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以来,飞机装配过程中的测量检测技术经历了从“定性检测、事后检验”到“定量测量、实时跟踪”的转变.随着飞机装配向智能化迈进,数字化测量技术已经成为飞机装配过程的重要因素,并不断向“智能测量、反馈控制”的目标发展.本文首先回顾了飞机装配过程中测量检测方法从模拟量到数字量演变的4个阶段.随后,根据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测量目标,从点位坐标测量、形状特征测量和曲面外形测量3大类对当前飞机产品装配过程中主要应用的数字化测量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