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进陶瓷材料胶态成型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点介绍了几种主要陶瓷胶态成型工艺,包括注射成型、注浆成型、凝胶泣模成型、直接凝固注模成型、水解辅助固化成型和电泳浇注成型。对上述工艺的原理、工艺过程及特点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陶瓷成型工艺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螺杆是注射机的“心脏”部件。螺杆的结构是决定制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注射热固性增强塑料时,螺杆的作用尤为重要。热固性增强注射塑料是六十年代末期问世的一种发展前途极为宽广的新型塑料。近两年来,国内相继开始研制的热固性增强注射塑料有改性酚醛玻璃纤维注射塑料、改性DAP玻璃纤维注射塑料、聚酯玻璃纤维注射塑料、三聚腈胺石棉纤维注射塑料等。这些新材料的出现迫切要求注射成型工艺,特別是螺杆结构方面进行新的研究,以满足生产高强度塑料制品的要  相似文献   

3.
在您多年的研究成果中,有哪些已经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请您介绍一下具体的应用情况. 杨卫民: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先进制造创新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聚合物成型加工原理及设备,包括塑料精密注射成型、轮胎CAE与先进制造,聚合物熔体微分静电纺丝等多项课题.有一些成果直接或间接地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如精密注射成型装备.  相似文献   

4.
橡胶注射硫化工艺是橡胶工业中的一项新型加工技术,它是在热固性塑料注射成型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优点是缩短硫化时间,减少生产中的准备工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注射硫化制品毛边小,易修整加工、质量均勺。因此具有提高和改进橡胶制品质量的优点,尤其是对大型、厚壁、薄壁及几何形状复杂的制品更为显著。注射硫化采用自动进料、自动控温记时、自动出模。这为橡胶制品的工业生产开辟了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新途径。我厂于一九七四年一月份开始,先后对天然橡胶、丁腈橡胶、硅橡胶及硅氟胶的几个品  相似文献   

5.
针对RTM成型工艺中的定型、预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贫胶预浸料-RTM成型工艺。采用湿法预浸工艺制备了贫胶预浸料及正常胶含量的预浸料,对比了贫胶预浸料-RTM工艺成型的复合材料及预浸料模压工艺成型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RTM工艺过程中,树脂的流动充模过程可以有效排除附着于贫胶预浸料中的气体,减少孔隙等缺陷出现的概率,复合材料的内部质量能够得到有效地保证。同时,力学性能测试表明,贫胶预浸料-RTM工艺成型的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及冲击后压缩性能优于预浸料模压工艺成型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6.
CAD参数化设计在注射模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VLISP语言集成环境,对塑料注射成型模具的常用件进行了参数化设计,详细说明了界面设计和模块的使用过程,所设计的应用程序模块具有系统自动加载、用户界面操作简单、智能记忆输入的参数等特点,从而可在模具设计过程中,大大提高绘图效率。  相似文献   

7.
快速成型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述了近期主要的快速成型(RP)技术的发展情况;介绍了该领域的主流成型系统,分别归纳了直接法和间接法在快速制模方面的应用以及三维造型软件在快速成型系统中的应用;阐述了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状况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在塑料熔体充满型腔的过程中,流动阻力及能量损失产生的形式和物理原因,进而讨论了对塑料制件成型及凝固过程中的影响。并提出降低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直升机用单级引射、三路分流排气红外抑制系统进行了内部流场的三维数值模拟,在给定的模拟条件下,得到如下结论:①该红外抑制系统引射能力较强,三个支路引射混合管的引射流量比存在较大差异,总压恢复系数相差甚微;②分流喷管各支路通道喷口主流出口速度和压力基本一致,对各支路引射混合管引射能力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次流流道的通畅程度;③三个支路引射混合管内主流核心速度和混合管出口温度衰减程度与其引射次流流量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10.
凝胶注模氧化铝陶瓷坯体的结构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凝胶注模氧化铝陶瓷坯体的密度、强度、空隙率分布及微观结构等特征。结果表明,影响凝胶注模陶瓷坯片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料浆的固含量、单体含量、单体和胶联剂的比值。随着料浆固含量的提高,坯片的抗弯强度呈下降趋势,坯片内部的孔隙率降低,从平均孔隙度为110nm降为90nm,而且均为单峰分布。凝胶注模成型的陶瓷坯片在干燥后,坯片强度优于注射成型、流延成型等传统成型方式。  相似文献   

11.
针对铸造钛合金叶轮叶片内部缺陷多和成型质量差的问题,通过设计两种浇注系统,运用有限元方法对浇注系统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浇注系统设计优化对精铸的充型和凝固过程中流场、温度场及缩孔缩松的影响,在最优设计基础上进行熔模精铸实验,同时对其铸件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型壳预热温度400℃、浇注温度1730℃,浇注时间8 s条件下,模拟结果得到底注式浇注系统充型、凝固质量好,铸件内部无缺陷;顶注式结构充型流场紊乱,存在卷气现象,同时铸件内部缺陷较多,故底注式多冒口结构浇注系统优于顶注式结构;对底注式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铸件显微组织致密,拉伸屈服强度、断面收缩率和硬度分别为785.5 MPa、25.5%和301.67 HBW,力学性能较好,表面精度较高,符合高品质钛合金铸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非热压罐成型(out of autoclave process,OoA)技术是实现结构复合材料低成本制造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复合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OoA成型复合材料国内外的研究前沿以及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现状,从材料体系和成型工艺两大方面总结了OoA成型过程中的缺陷控制方法。在OoA预浸料成型技术中,可通过尽量减少树脂体系中挥发物含量、精细调控树脂体系反应和流变特性、控制预浸料中纤维和树脂的浸润程度、优化成型工艺等手段有效降低复合材料的孔隙率等缺陷。  相似文献   

13.
全属基复合材料铸件新普洛铸造有限公司在英国专利GB2286786中介绍了一种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铸造方法,它是将熔融金属或合金在重力作用下采用底浇法注入铸型内。内浇口与水平面的角为45”~75”。专利内容包括浇注、凝固、脱型及性能鉴定。(耳东)(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14.
固相含量对Al2O3料浆及瓷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固相浓度对用于凝胶注成型的Al2O3料浆的粘度和流动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由不同浓度的料浆制得的瓷体结构和性能与料浆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控制合适的体浓度对于获得适合浇注的高性能料浆是必要的.同时由于料浆浓度会影响球磨效率和坯体密度,因此会对最终瓷体的质量有较大影响.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料浆中固相的最佳含量为50vol%.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控制薄壁舱体的残余应力,在原材料研制中采了诸多措施,包括:化学成分控制,熔炼浇注和挤压成型中的残余应力控制,材料的固溶淬火和时效,在加工过程中的残余应力控制包括:合理安排工艺,增加工艺块,选用适当刀具及切削方法等,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文摘从树脂工艺性、预浸料结构及成型工艺等方面介绍了预浸料-真空固化复合材料工艺特点,简要总结了预浸料-真空固化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复合材料制造中的应用现状,并对预浸料-真空固化技术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本成果采用金属骨架——塑料复合管道,是以钢丝为增强体,塑料为基体,利用拉模成型工艺,在生产线上连续加工复合而成的新型防腐管道。该产品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使用寿命长。管道内壁光洁,输送介质阻力小,可广泛使用于石油、化工、船舶、通讯、市政和民用建筑等领域。与其它同类产品相比,其性价比高。  相似文献   

18.
水溶性陶瓷型芯对于内腔结构复杂和高尺寸精度的合金铸件的精密铸造成型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水溶性陶瓷型芯注射成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重点分析了对关键工艺过程如增塑剂制备、黏结剂和陶瓷粉体组分和粒径的选择、混料工艺优化、注射成型关键参数、脱脂烧结及防水处理等对型芯微观结构、质量和性能影响,为高性能水溶性陶瓷型芯的研制提供技术指导。最后,在总结现有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未来水溶性陶瓷型芯注射成型技术的发展趋势,特别是新兴的纳米材料和技术以及计算机模拟技术,将为高性能和低成本型芯的研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石蜡—硬脂酸在精铸模料中应用广泛。但硬脂酸的产量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在精铸模料中少用或不用硬脂酸,就成为一项研究课题。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单位在这方面取得了成绩,在精铸模料中取代了硬脂酸。我厂在学习外厂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用褐煤蜡取代硬脂酸的生产试验,通过试验,用新模料浇注了六种复杂程度不同、材质不同(即铝黄铜、10钢、35CrMnSi钢)的铸件,经检验铸件完全符合技术要求,证明用褐煤蜡取代硬脂酸作为精铸模料中的组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航空与宇航技术的发展,大型薄壁铝、镁合金砂型铸件的应用日益增多。这类铸件的特点是尺寸大,壁厚小,结构复杂。在浇注过程中,往往在型腔未完全充满之前,金属液就失去了流动性,因而造成冷隔与欠铸。为此,解决成型质量问题就成为铸造大型薄壁铸件的一项重要课题。通常是采用提高合金浇注温度的办法,来满足薄壁铸件的成型需要。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办法并不能彻底解决薄壁铸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