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间交会对接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是航天领域一项非常复杂、难度很大的工作。随着航天技术尤其是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长期载人航天的医学和医学工程问题(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的长期载人航天,是指人类重返月球和载人火星飞行,即行星际的载人飞行。未来开展的长期载人航天活动必将会遇到许多新的医学、心理学、工效学和医学工程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21世纪航天医学工程的发展方向。一、21世纪的载人航天1989年,美国政府正式宣...  相似文献   

3.
吴国兴 《航天》2009,(11):32-34
88.因为太空行走技术的发展取决于载人航天的发展,未来载人航天将如何发展? 太空行走是载人航天的一项重要技术,太空行走是随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因此要了解太空行走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要了解载人航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载人航天技术对医学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载人航天技术对医学发展的贡献沈羡云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不仅保证了航天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且对地球上生命科学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贡献。在过去的30多年中,很多在空间飞行计划中研究出的技术,已应用到临床医学及保健中去,促进了医学发展,提高了人类的健康水平。本...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的长期载人航天,是指人类重返月球和载人火星飞行,即行星际的载人飞行。未来开展的长期载人航天活动必将会遇到许多新的医学、心理学、工效学和医学工程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21世纪航天医学工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03,(10):81-89
在载人航天工程中,不仅需要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等载人航天器系统,还要有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其中航天员系统是大家非常感兴趣且极为重要的系统。没有这一系统,载人航天就是一句空话。航天员系统一般涉及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航天员的医学监督与保障、航天环境医学、航天工效学、航天员个人装备、航天员的营养与食品和航天员选训中心等。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个人装备、宇航食品和太空生活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许铮 《中国航天》1995,(7):34-37
载人航天医学研究概述许铮载人航天飞行中需要维持航天员的生命并保证其有效的功能,这对航天医学和生命保障技术提出了挑战;载人航天器设计和一系列飞行计划的进展,又促进了生物医学领域中许多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载人航天医学研究与载人航天技术之间的共生关系将继续推...  相似文献   

8.
靳颖 《卫星应用》2013,(5):32-35
载人航天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它大大扩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是进一步大规模开发、利用空间资源的重要手段。载人航天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带动众多科技学科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增长和航天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新动力。载人航天所形成和带动的相关产业推动了太空经济的发展,世界上主要航天大国都把载人航天作为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美国载人航天器交会对接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中国航天》1997,(2):30-33
随着航天技术尤其是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要使飞船成为天地间的有效运输工具,以及进行大型航天器的在轨装配和长期轨道运行,就必须解决交会对接技术。美国和前苏联从60年代初开始研究交会对接技术,迄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目前载人航天已成为世界航天的发展热点,不少国家都把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和建立永久性空间站作为本世纪内的发展目标。可以预言,随着载入航天事业的发展,交会对接技术必将向着更高水平、自动和自主的方向前进。一、美国双子星座号飞船计划中的交会对接美国双子星座号飞…  相似文献   

10.
航天医学的发展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吴国兴航天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医学、医学工程和航天技术;航天医学又是一门新兴学科,从60年代初第一个人上天以来,美苏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学科得到迅速发展,现已成为一门综合性的重要学科。通过对美苏载人航天计划的发展和...  相似文献   

11.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飞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负责人发表谈话指出,这次试验的成功,是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务院、中央军委直接领导下,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和解放军官兵艰苦努力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全国大协作的结晶。试验的成功再一次表明,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独立自主地攻克尖端技术,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位负责人说,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开始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新时代。载人航天一直是国际航天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高科技领域。我国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对促进科技进步,增强综…  相似文献   

12.
载人航天系统人体工程学设计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载人航天系统研制中,部分工效学技术要求难以用具体数值表示,特别是航天员的作业能力等人-机系统特性,只能定性地以“不要超负荷工作”表达。失重条件下的人-机系统特性,特别是运动特性与地面条件完全不同。因此,考虑失重影响、以定量的指标评价系统准确性的工作,对人体工作学专业人员来说,难度是很大的。本文在研究上述问题时,从以下五个方面评价载人航天系统工效学设计的准确性:(1)失重条件下航天员的作业姿势;(  相似文献   

13.
9月16日—20日,由联合国外空司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共同主办的载人航天技术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名载人航天专家齐聚一堂,交流、分享载人航天技术成果,研讨探索载人航天未来发展,共同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许达哲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14.
三.载人航天筑辉煌 载人航天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它可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促进科技进步和带动一大批新学科的发展,并有可能出现一批新兴产业;它具有巨大的军事潜力,比侦察卫星更有选择性、及时性和综合性;可部署、修理、组装大型航天器;可为科研提供一个理想的实验场所,在一些前沿科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人类大规模开发空间资源奠定技术基础,解决地球上存在的能源问题、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等等。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的最高境界。 现在,人类已研制出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三种载人航天器。前两种主要用于天地往返…  相似文献   

15.
载人航天生保系统技术滕育英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科技工作者们在开发保障人生活在太空恶劣环境中的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每一项载人航天计划都是建立在已有的技术基础上的,并且利用过去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生命保障技术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提局。...  相似文献   

16.
随着载人飞行任务中乘员的任务不断增加,难度也不断增加,提高乘员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由于乘员完成工作的效率和可靠性依赖于“乘员-航天器-地面控制”系统的内部交互,为此本文主要研究了乘员、舱载设备、地面控制设备之间的功能分配问题,航天器内工作站、显示和控制的工效学要求,以及载人航天器工效学设计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宇航总体技术》是我国首个航天领域总体技术类期刊,由我国运载火箭的总体设计部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主办。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作为我国航天运输系统总体单位,承担了以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和北斗导航工程等为代表的国家重大项目,抓总研制了以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为代表的多种运载火箭,推动了中国卫星及其应用和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雪 《中国航天》2003,(2):11-14
目前,航天工业正处于深化改革,快速发展的时期,管理模式正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主营产品从国防武器装备、运载火箭及其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向通信、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拓展。新一代航天队伍的技术、管理和经营等能力正逐步提高。航天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国家科技创新和科技应用水平的提高,有力地带动了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据统计,建国以来,在我国研制的1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因航天技术发展需要而研制的。航天高科技单位肩负着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双重责任,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进一步转轨转型,走军民结合道路,技术创新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航天器工程》2007,16(1):F0002-F0002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自1968年组建以来,研制并发射成功60多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4艘无人试验飞船和2艘载人飞船。其中,有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第一颗现代小卫星和第一艘载人飞船。总体部在载人飞船技术、卫星返回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技术等领域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止目前,总体部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防科学尖端科研成果奖59项、国防科学技术奖104项、部级奖励200多项。2006年总体部年度总收入超过6亿元。  相似文献   

20.
《空间电子技术》2004,1(1):63-63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迄今共突破和掌握70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开展了1 0 0多项科学应用研究,创造了1 0 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方法,并带动相关科技的发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之一的应用系统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承担,该部向中科院2 0 0 4年度工作会议提供的交流材料中透露出上述信息。据介绍,1 999年以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完成2 7项任务,共有2 4 3台次有效载荷设备先后参加“神舟”一号至“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和在轨试验,在轨运行成功率达99 5 8% ,地面应用中心的跟踪接收、监控管理、预处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