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结构动力学参数识别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并以中型直升机的玻璃钢尾桨为例,介绍了模态参数识别的计算方法和稳态正弦激振机械阻抗测试技术,分析了操纵系统刚度对玻璃钢尾桨动力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旋翼桨叶相互不平衡,是引起直升机附加振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减小桨叶间不平衡(本文称失衡)引起的直升机附加振动,工程上依据旋翼失衡诊断的方法,旋翼失衡诊断技术是正在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针对旋翼失衡诊断技术中的旋翼失衡特性分析,应用叶素理论,导出直升机旋翼失衡情况下,桨叶的运动特性和引起的附加激振力特性的数学分析模型。为验证数学分析模型,对某旋翼试算了失衡下桨叶运动特性和附加激振力特性。结果表明,数字分析模型是合理的.本文为旋翼失衡特性分析提供了一种理论分析、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利用桨叶旋转时自身产生的气动激振力引起的桨叶响应、通过谱分析确定旋转桨叶固有频率的可能性;介绍在一真实直升机上进行测试分析的全过程,包括测试方法、信号的特征分析、判断准则的确定、具体的测试步骤、测量分析结果等;最后提出从实践中得出的几点改进看法。  相似文献   

4.
详细介绍了旋翼桨叶气弹稳定性试验采用的试验模型,试验设备,试验状态和试验方法。重点论述了先进旋翼的结构形式,以及简单可靠的周期变矩激振方法。试验用液压作动简对自动倾斜器的不动环激振,共进行46种状态结果,其结果符合要求,与理论分析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该项试验的激振方法和数据采集处理技术可直接用于直升机型号研制中的旋翼气弹稳定性试验,为进一步发展我国旋翼气弹稳定性试验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拉格朗日法建立了旋翼/机体耦合的直升机地面共振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非线性桨叶摆振阻尼的影响.采用非线性分岔理论对无阻尼地面共振动力学系统的自激振动边界进行了预测,并与经典的Cloeman特征方程法得出的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随后利用该理论分析了无阻尼及含桨叶非线性摆振阻尼的地面共振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采用非线性桨叶摆振阻尼使地面共振动力学系统在自激振动区域呈现出有限幅度的极限环振动,同时也避免了系统在该区域运动发散,且极限环振动幅值与非线性阻尼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有限元素法推导梁元素的弹性刚度矩阵、几何刚度矩阵、振动惯性矩阵和离心惯性矩阵,建立桨叶挥舞弯曲、弦向弯曲和扭转全耦合振动方程。采用子空间迭代法求它的特征解。Y—2直升机的玻璃钢桨叶进行动力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桨叶全耦合振动的固有频率与不考虑耦合振动的固有频率相差很小,但固有模态应考虑耦合分量。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直升机旋翼的预锥角,预掠角,桨叶根部的约束刚度和阻尼对直升机操纵性和稳定性的影响。旋翼的动力学模型采用有挥舞铰和摆振铰外伸量,桨叶根部在挥舞和摆振两个方向上都带有不弹性约束的形式;旋翼桨盘处的诱导速度分布采用自前向后直线增大的形式。分析结果表明:旋翼的预锥角和预掠角对直升机全朵的稳定性和操纵性的影响可以略去不计,而桨叶银部挥舞方向上的弹性约束刚度对直升机全机的操纵稳定性有较大影响,摆振方向上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直升机双叶旋翼桨叶摆振与旋翼轴弯曲的耦合振动,分析了系统三个模态固有频率随转速增长的变化趋势。着重研究了耦合各模态中存在着不稳定区的模态,并讨论了桨右质量、旋摆振方向刚度、旋翼轴弯曲刚度对此模态不稳定区的影响。利用实物在组合台架上进行了试验,测量了旋翼,旋翼轴及其支持系统的动应变,找出了旋翼谐波激振力作用下的共振点,从而验证了上述分析结果。本文还通过改变系统参数,检验了系统固有频率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单点疲劳试验加载方法实现直升机复合材料尾桨叶疲劳试验挥舞、摆振、扭转方向的交变载荷协调加载,与以往多点、多向桨叶疲劳试验加载方法相比,试验设备简单,调试方便,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度。复合材料桨叶在生产过程中常常在其内部带有气泡等缺陷,使得桨叶生产报废率偏高。本文主要研究这些缺陷对复合材料桨叶疲劳寿命的影响。疲劳试验结果表明,存在一定气泡缺陷的复合材料桨叶仍能满足规定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共轴式直升机旋翼/机体耦合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在不考虑桨叶减摆器和起落架非线性因素的前提下,通过求解某模型直升机不同转速时桨叶摆振和机体运动的时域响应,确定了该直升机发生地面共振的转速范围,并与特征值分析确定的共振转速范围进行了对比验证。最后,分别采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和线性化模型对不同转速时的上、下旋翼桨叶摆振和机体运动响应进行了动态仿真计算,发现:在稳定区内,系统 非线性因素的影响不大;在不稳定区,非线性系统与线性化系统的响应特性呈现显著差异,且非线性系统将出现极限环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为了抑制刚性旋翼桨叶的二阶挥舞交变载荷,在桨叶内部挥舞方向嵌入动力吸振器。为探究动力吸振器抑制旋翼桨根处二阶挥舞载荷的效果,通过建立旋翼桨叶与挥舞动力吸振器二自由度耦合系统模型,推导出嵌有挥舞吸振器的耦合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比较液弹吸振器与弹性吸振器抑制挥舞方向载荷的效果,并对影响吸振器吸振性能和挥舞吸振器的动态特性的结构参数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挥舞吸振器在旋转和不旋转时,其固有频率并未发生改变;液弹吸振器和弹性吸振器都能达到良好的降低桨叶挥舞方向低阶载荷的效果,但液弹吸振器所需行程明显小于弹性吸振器。  相似文献   

12.
粘弹减摆器结构参数对直升机动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利用减摆器更好地提高直升机的动稳定性,本文采用Simulink时域仿真和多桨叶坐标变换等效阻尼识别法,研完了叶间残摆器不同的连接参数对孤立旋翼系统稳定性以及对直升机空中共振稳定性的影响,并且定性地分析了这种影响所产生的内在机理.分析结果说明:叶间粘弹减摆器采用特定的连接方式能减小残摆器一阶激振力下的背景振幅,增大减摆器耗能模量,提高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撬式起落架动刚度及阻尼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落架动刚度及阻尼特性是研究直升机“地面共振”问题两个重要参数。刚进入国产化阶段的橇式起落架迄今尚无靠的理论计算方法来确定这两个参数。本试验研究利用某型直升机真实的橇式起落架为试件,采用机械阻抗测量法来研究该起落架的动刚度及阻尼特性。试验使用电液伺用激振设备,对橇式起落架进行不同频率的激振,实时测量相应的载荷及位移响应,从而得出了橇式起落激振设备,对橇式起落架进行不同频率的激振,实时测量相应的载荷  相似文献   

14.
首先基于Hamilton原理建立旋翼系统动力学模型,计算旋翼的振频和振型,然后对稳定悬停状态下的桨叶进行某阶模态的激励,并在旋翼重新达到稳定状态后停止激励,截取旋翼系统自由振动信号,用移动矩形窗法计算旋翼系统的模态阻尼.这种计算系统模态阻尼的数值方法能够对旋翼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各阶模态阻尼进行仿真,而且在仿真过程中可以根据桨叶振型将激励按相同相位施加于各自由度上,使桨叶只按该阶振型振动.使用该方法可以突破旋翼动力学试验中激振位置、激振频率与相位的限制,获得旋翼系统更全面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5.
起落架动刚度及阻尼特性是研究直升机“地面共振”问题两个重要参数。刚进入国产化阶段的模式起落架迄今尚无可靠的理论计算方法来确定这两个参数.本试验研究利用某型直升机真实的模式起落架为试件,采用机械阻抗测量法来研究该起落架的动刚度及阻尼特性。试验使用电液伺服激振设备,对模式起落架进行不同频率的激振,实时测量相应的载荷及位移响应,从而得出了模式起落架的动刚度及阻尼。试验模拟了直升机完全停机及半升力卸载情况,在机场及冰面降落情况,以及3个不同方向的受载情况。试验结果已直接用于某型直升机的“地面共振”分析。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前飞状态下直升机旋翼 /机身耦合系统的气动 /机械稳定性问题。根据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 ,通过构造一种 2 4自由度的刚柔混合单元得到旋翼 /机身耦合系统的周期时变运动方程 ,建模中考虑了桨叶预锥、后掠、中等弹性变形以及直升机机身和传动轴的弹性影响 ,体现出铰接式桨叶绕挥舞、摆振和变距铰的整体刚性运动与桨叶中等弹性变形之间的动力学耦合作用 ,推导中对桨叶挥舞、摆振和变距转角幅值未加任何限制。根据 Floquet理论对稳态周期解的稳定性进行研究 ,采用 Newmark直接数值积分方法得到转移矩阵。对某新型直升机的气动 /机械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对于给定的前飞状态是稳定的 ,但是随着传动轴弯曲和扭转刚度的降低出现不稳定现象。  相似文献   

17.
多点正弦模态试验技术的注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多点稳态正弦激振模态试验技术的几个问题,利用离散傅立叶变换的正弦信号数据处理方法和实现,多点稳态正弦激振频响函数估计方法,利用测试频响函数确定多点正弦相位共振试验的适调激振力分布的奇异值分解方法,给出了两咎利用相位共振试验确定结构参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JCD-1型”电涡流磁推挽激振器是根据电磁涡流技术研制的一种非接触式激振设备。它测试精度高、噪音低、结构简单。为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等工程中无限宽板或周边固持板类构件的测振试验提出了一种新的激振方法。 文中介绍了对导电(磁性或非磁性)试件激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叙述了该激振器的结构设计和磁路分析。用该设备对圆板和方板进行的实际激振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研究旋翼桨叶动力响应问题第一阶段工作的初步小结,叙述了分析该问题的一种方法:用有限元素法确定桨叶动力特性;用称之为“振型迭加——逐步求解法”的方法解运动方程.具体分析对象为:直升机大速度定常前飞状态、桨叶挥午弯曲——扭转耦合情况的动力响应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机械阻抗技术在振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年来机械阻抗技术在振动分析中获得广泛应用,领域遍及航空、航天和各种机械工程。本文力图根据我们的工作和国外资料对这一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工程振动分析方法作一较全面综合介绍。主要内容包括:机械阻抗的现代概念(各种激振情况下机械阻抗的描述,结构动力学中阻抗和导纳矩阵及其与模态分析的关系);稳态正弦和瞬态、随机机械阻抗测试技术;图解和计算机模态参数识别以及组合结构系统分析(包括动力特性、动力稳定性和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