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容栅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单介绍了容栅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2.
单片机控制的三坐标测量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1种用8098单片机控制的三坐标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用客栅传感器作位移检测元件,依靠系统的控制软件能直接利用实物模型或样件自动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并配有与其它微型计算机通讯的接口。系统运行稳定,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  相似文献   

3.
容栅数显高度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容栅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及特点,着重阐述了容栅数显高度仪的机械结构和电气原理  相似文献   

4.
容栅传感器的机床数字化自动显示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电容耦合式容栅位移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与之配套的数字化自动显示系统,系统结构,测量与显示电路,以及信号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力臂自动调节装置型号多、测试方法繁杂、测试精度低的问题,研制了以工控机为核心的自动测试系统,从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入手,分析了测试过程中的工作环境模拟仿真与自动加载、系统控制信号和数据的共享、大气参数的测量、力臂值随机快速精确测量及抗干扰设计等问题,对改善力臂自动调节装置的维护手段、提高测试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使检测设备向综合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叙述了一种改进了的平面叶栅风洞试验数据处理程序,该程序适用于亚音速,跨音速和超音速叶栅试验的数据处理,已成功地应用于SB301叶栅试验,使数据处理系统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7.
8.
基于容差关系和先验概率容差关系的粗集模型是粗糙集理论的重要扩充,然而其却均有自己的局限性。结合上述两种模型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约束容差关系,新约束容差关系的粗集模型是建立在对不完备信息系统属性值统计数据基础上的.可有效提高分类精度和同类对象问的相似程度。实例分析表明,新的模型更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全速势方程的数值积分,利用AF2格式,给出了一种用于叶轮机中叶栅型面的气动设计和绕流计算的便捷,对于稳态亚音速,跨音速及超音速流动均适用。与目前普及很广的。在超音区应用人工压缩性的方案相比,该算法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针对航天测控系统容灾备份问题,对系统容灾结构和容灾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完整的容灾系统运行模式体系,包括软硬件备份模式、人员备份模式、灾备切换模式、返向数据传输模式、前向信息使用模式、承担任务模式,并逐一进行了特点分析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关键任务阶段,容灾备份系统宜采用软硬件热备、返向数据广播、灵活切换、人员常驻的模式运行;在一般任务阶段,宜采用软硬件冷备、返向数据转发、固定切换、人员转场等模式运行。这可为我国航天测控系统容灾方案设计和系统建设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跨声速涡轮尾迹损失是叶栅损失的主要部分,大约占总损失的三分之一。跨声速尾迹气流十分复杂,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气流流动模型。目前,计算损失的方法大多根据经验公式,但该方法限制了计算损失的准确性。国外一些研究表明:基压与损失、基压与反压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本文利用超、跨声速平面叶栅风洞在近二十年中所做的叶栅试验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总结出基压对反压和基压对损失的简便经验公式,为叶型设计的气动计算提供叶栅损失系数和叶片表面马赫数分布的预估。  相似文献   

12.
13.
王掩刚  刘波  曹志鹏 《推进技术》2002,23(3):223-225
应用有效的冷气喷射模型,结合涡轮叶栅三维流场计算程序,对叶片尾缘对开缝喷气进行了数值模拟,从栅后速度场、总压场以及气流角分布角度,研究了射流与主流的掺混及干扰过程,结果表明:采用对开缝喷气的涡轮叶栅,在尾缘附近射流与尾迹的掺混占主导地位,经过一段距离后,尾迹与主流的掺混起主要作用,而且后缘对开缝喷气对尾迹的流动结构及漂移过程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跨声速涡轮尾迹损失是叶栅损失的主要部分,它大约占总损失的三分之一.跨声速尾迹气流是十分复杂的.必须要了解其基本的气流流动模型.目前计算损失的方法大多是根据经验的公式,但这个方法限制了计算损失的准确性.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基压和损失,基压和反压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本文就是利用超、跨声速平面叶栅风洞在近二十年中所做的叶栅试验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寻找出基压对反压和基压对损失的简便的经验公式,为叶型设计的气动计算提供叶栅损失系数和叶片表面马赫数分布的预估.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用于平面叶栅栅后测量的楔形探针的校准方法和应用,论述了平面叶栅栅后尾迹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并通过试验结果说明,此法可行,精度足够。  相似文献   

16.
亚声速扩压叶栅中弯叶片积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负荷径向非对称分布的环形扩压叶栅中弯曲叶片造型参数的选取规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对比研究了不同弯高和正弯角对两种不同分离形态的环形扩压叶栅气动性能和流道内旋涡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弯叶片正弯角的增大,尾缘附近的一对集中脱落涡增强并向叶展中部靠拢,随之造成了集中脱落涡和壁角涡之间区域的损失降低,同时叶展中部的总压损失增大。在集中脱落涡尚未形成的叶栅中,弯叶片则是主要作用于流道中部的尾缘脱落涡,但作用效果相对较弱。在一定的弯叶片弯高下,扩压叶栅存在最佳弯角,研究所采用的50%弯高的CDA叶栅在进口条件2下的最佳弯角约为25°,并且相同的弯叶片正弯角对叶片展向负荷较高的一端作用效果更显著。当弯叶片正弯角较大(或接近于最佳弯角)时,叶片展向负荷较高的一侧在弯叶片作用下损失峰值增加更为明显,因而在保持弯叶片的周向相对偏移一致的前提下,最佳弯高在叶展中部偏向于负荷较低的一侧。换言之,最佳弯高应偏向于扩压因子展向不均匀度更大的一侧。  相似文献   

17.
伊景海  徐忠  马材芬 《航空学报》1993,14(10):536-539
通过对气固两相压气机平面叶栅后,沿栅距和叶高分布的气流压力和速度的测量与分析,研究了气固两相流流经压气机平面叶栅时的速度系数和能量损失系数随粒子浓度和攻角改变而变化的规律。试验是在攻角i=-10°、0°气流速度c=10m/s及粒子质量浓度α=0%、2.0%和2.7%的工况下进行的。结果表明:气固两相流流经压气机平面叶栅时能量损失比单相纯气流的大;而且随着粒子浓度和攻角增大,两者的差别也愈大。  相似文献   

18.
带尾缘劈缝冷气喷射的涡轮叶栅性能实验及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平面叶栅实验和CFD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叶片尾缘全劈缝冷气喷射下涡轮叶栅流场和气动性能。试验和计算发现,在冷气喷射条件下用不同损失系数描述涡轮叶栅性能,结论明显不同,用考虑冷气能量的能量损失系数评价气冷涡轮叶栅性能较为准确和客观。在较小的冷气流量下,劈缝冷气喷射使叶栅能量损失降低,尾缘劈缝冷气喷射可改善近尾迹区域的流动,减小尾迹亏损,降低尾迹掺混损失。尾缘劈缝冷气射流方向偏向叶片某型面,则尾迹损失峰值朝此型面偏移。  相似文献   

19.
基于最大容差域的容差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基于最大容差域的容差设计方法。首先,给出了最大容差域的定义,分析了其性质与特点;然后,针对电路设计,以容差域体积为评价指标,基于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利用优化算法来求解最优容差设计方案;最后,通过对某放大电路进行容差设计,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该方法适合在电路设计的早期开展,克服了现有的基于公差 成本函数的容差设计方法的片面性,能更有效地实现电路健壮性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控制高负荷压气机叶栅分离,设计了一种弧线型缝隙射流方法,通过叶栅实验予以验证。结果显示,缝隙射流显著的减小了叶栅尾缘分离的宽度,提高了分离区内的气流速度,降低了叶栅流动损失;抑制了叶栅内复杂的端壁二次流,使出口流场更加均匀。在0°,3°和6°攻角下,叶栅的平均损失系数降低了7.0%,32.1%和32.3%,平均气流转折角提高了4.02°,3.59°和1.78°。在-3°攻角下,平均气流转折角提高了0.59°,但叶栅损失系数提高了12.3%。可见在分离条件下,缝隙射流极大提高了叶栅气动性能,但在无分离条件下会引起额外的损失。在整个攻角范围内,开缝叶栅保持了不低于原型叶栅设计点的静压升系数,且稳定工作范围扩宽了至少3°攻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