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航空港》2019,(2)
<正>郑国谷的《幻化》于2019年3月31日至6月23日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重点展出艺术家的十二幅绘画作品,来自他在过去八年里创作的"大幻化"系列。这些绘画重组了传统唐卡中的形象,挂画的形式使它们可以成为冥想的工具。郑国谷用数码将唐卡中的丰富形象重叠并融合为一张幻影重重的图像,并运用多种不同的技术将其绘于画布上。画面中元素密集,复杂性模糊其中。  相似文献   

2.
吴林田 《航空港》2011,(4):84-85
艺术的成就来自于对艺术本质的苦苦探索,探索的过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其中的艰辛非常人能解。书法创作更是一种寂寞之道,一种一日也不可荒芜的学问,一种笃诚躬行的生命体验。在之前与张伟舫的交流中,我感觉他是一位热爱艺术的票友,但当我第一次一下子看到他的几十幅书法作品时,我从惊讶之中明白过来,他不仅是一个相当懂行的票友,更是一位默默无闻的书法耕耘者。他能日日临池不辍,创作出那么多的书法作品,这种毅力以及对书法艺术的执著是令人饮佩的。  相似文献   

3.
《航空港》2005,(6)
张明川以其聪颖的才情和灵性,以新的题材、形式语言和表现手段活跃于画坛,表现出卓然不群的艺术才华。近两年,张明川进入了创作丰收的时期。他的军事题材创作以及山水画和大写意花鸟分别在全国重大展览中频频获奖。这是画家艺术灵性和创作实力的充分体现。张明川前些年的山水创作《梦回崂山》、《崂山魂》、《世纪交响》等一批作品,扑面而来是一种浩然之气,——种宽宏博大的磅礴之概,从其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创作的激情及勃发的精神和生命力。画家用塑造的手段表现壮美的山川,作品体现出强烈的形式感、厚重的体积感、悠久的沧桑感和伟岸的崇高…  相似文献   

4.
丁立人     
1930年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海门镇上海剪纸学会副主席中国民间工艺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广东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让更多的人喜欢,是因为其中渗透了他对艺术的执著与坦诚的人生情怀,这是他的作品的魅力所在。当然,他又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一直在研究中国的民间艺术与西方艺术,像海绵一样不断地把各种艺术的精华吸收进来,然后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把这些精华很自然地  相似文献   

5.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十年前郑仁祥先生发现竹片上不仅可以简单写字,经他改良后还能在上面用颜料轻松作画,赋予它新的艺术功能。凋零千百年后的竹简文化从此有了新的艺术生命。正是他的发现和一系列不计工时的努力,使得看似普通之物的竹子登堂入室博得众人青睐。这些创作于竹片上的书画作品姑且称之为"竹片艺术"。  相似文献   

6.
《航空港》2005,(5)
计建清西部系列作品的问世,既是他多年来执著于绘画天地,孜孜以求,藉以沟通人与自然、人生与艺术、心灵与现实的发现与省悟,是着意构筑起自己精神家园的一方展示,亦是他追究表现自我意绪、心境、审美品格、精神境界的结晶。建清的山水画如其人品、性格、朴实厚道,没有浮华,更没有张扬。他长久的以一种真诚、率直的态度处世、作画、正因为有了这些因素才构成了他在艺术道路上最为可信的语言。近年来建清兄将他的创作重点放在讴歌西部这一曲曲具有无限生命气息的山川乐章之中。当我拜读了他西部系列中《古道风情》和《边关胜迹》两幅作品之后,…  相似文献   

7.
诗歌翻译的审美创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诗是文学中最优美的艺术。译诗,则是创造美的艺术。翻译的创新本质体现了译者对审美客体认识的超越。译者只有真正领悟原文作者的创作特征和意象,才可能与原文作者产生相同的创作激情,从而获得灵感,进行艺术再现的创作。诗歌翻译的审美体验有着显著的主动性、拓展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书法在隋唐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备受后人推崇的书法名家.孙过庭在书法创作方面做到了理论与实践并重,因此在唐代的众多书法家中,他可以说是极具特色的一位人物.通过分析和研究孙过庭的草书作品及其书法理论论著<书谱>,探寻孙过庭在书法创作和研究中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航空港》2009,(8)
喜多俊之的创作一直都直面"未来"。在上海这个颇具"未来性"潜质的城市,喜多俊之举办了他的个人设计大展,与大家分享他的"未来观"。7月26日至8月23日,上海空间美学馆展出了喜多俊之的一系列设计作品,包括他与三菱重工合作设计的未来家用机器人WAKAMARU,以及被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等世界各大顶级博物馆列为永久珍藏  相似文献   

10.
资讯     
《航空港》2016,(2)
<正>春天里的音乐节五月,辰山草地广播音乐节、上海草莓音乐节、上海滴水湖春浪音乐节、浓情静安爵士春天音乐节、MYTH"妙"电音节等轮番轰炸魔都。无论你喜欢流行、小众、爵士或是EDM,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德国当代艺术家Tobias Rehberger"眩晕迷彩"装置艺术空间在Tobias天马行空的艺术创作下,店铺空间如同一块画布,渲染着艺术家的"眩晕迷彩"这种"眩目"的图案灵感源于一战时期英国海军运用的军事伪装战术。这种战术将战舰涂装上特殊的图案,使  相似文献   

11.
英民 《航空港》2011,(6):80-81
季金龙1959年生,上海人,中国铁路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铁道书协理事,浙江省钱江书画院书画师。季金龙是我国当代著名篆刻大师韩天衡的入室弟子。1995年,季金龙投师到韩天衡先生的门下拜师学艺。在韩老师的点拨、言传身教之下,他技艺益发精进,刀法日益流畅,线条愈显生动活泼、古朴苍劲,印面布局匀整和谐、疏密有致、跌宕多姿、富有变化。篆刻艺术以书法为基础,是以刻刀表现的艺术。季金龙从小就酷爱书法艺术,尤钟情于颜体书法的研习和创作。数十年来,  相似文献   

12.
《航空港》2014,(10)
<正>冯博,大提琴演奏家。作为上海新晋的艺术小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他在音乐领域中博得了潮人艺术家的封号。无论是他本身坚持创作的跨界音乐,还是配合其音乐的舞台造型,都充分的印证了当代潮流与艺术可以如此的相辅相成。本期我们就很荣幸的请到了这样一位引领风潮的当代艺术家。(Q:记者F:冯博)Q:看到你的跨界音乐会刚刚落幕,可否简单的为我们介绍下如何定义这个跨界呢?F:大提琴一直给人一种高冷与古典的印象,除了古典乐发烧者以外,许多人有些畏惧于它的世  相似文献   

13.
潘先纲 《航空港》2011,(5):76-77
《许文融台湾风物图卷暨近作展》于4月23日在上海美术馆开幕,画展展出了长达320米、高达1.8米的水墨长卷《台湾风物图卷》和其近作《上海黄金城》以及《风韵》系列。许文融是台湾艺术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客座教授。早年学习西画,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他游走于中西绘画艺术之间,努力创造出中西合璧的水墨技法,坚持多年实践,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精品力作。1992年,时年29岁的许文融开始创作《台湾风物图卷》,他四次游历全岛,将台湾的山水风物尽现毫端,既有宏观上的恢弘气势,又有微观上的神韵生动,四时之景、人物风俗毕现。许文融从《清明上河图》中汲取营养,又以中西融合  相似文献   

14.
网站推荐     
《航空港》2012,(11):37
德国MyPicasSo在线艺术博物馆http://www.mypicasso.com/德国MyPicasSo在线艺术博物馆是世界上最优秀、最独特的网上艺术博物馆之一,收集了来自2200余名艺术家超过2万件的优秀作品,所收录的作品从1400年到1970年之间的经典作品让你足不出户即可欣赏艺术世界的经典创作。  相似文献   

15.
《航空港》2013,(10)
<正>巴黎人的一只脚站在优越的现代世界,一只脚仍留在优美的历史空间里对我来说,巴黎最诱人的地方唯有塞纳河。身为法国人民的母亲河,塞纳河赋予了巴黎这座浪漫之都的灵动和妩媚,也承载了巴黎这座历史名城的璀璨和兴荣。畅游在塞纳河上,洁净的蓝天仿若画布,两岸的各种建筑和横亘在塞纳河上的各种桥梁在这张通透的画布上争奇斗艳,让船行其中的我们目不暇接,赞叹不已。但是塞纳河的美只能打动我的眼  相似文献   

16.
陈学昭是新文学运动中成长起来却鲜为人知的女作家。在“五四”精神感召下出版过多种散文集。留法归来后得到鲁迅、茅盾的帮助,创作大有进步。1938年去延安,在周恩来帮助下创作题材与风格有重大变化。自“反右”至“文革”受到残酷迫害。新时期焕发了创作热情,描写了中国知识分子探索与追求的艰难历程。本文对陈学昭的创作道路和各时期的创作特点,以及思想、艺术成就,做了较为翔实的介绍和公允的评价,庶几能给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一点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透过艺术的理性与感性,丰富生活的每一个层次,南下来到高雄,时光凝结了历史发展的轨迹,艺术文化不断注入了全新的创作灵感,获得亮眼的诠释,在城市的场域中协调地呈现,文化与艺术交织成为生活中重要的养分。  相似文献   

18.
茹志鹃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她不仅创作丰富,而且在艺术上勇于探索,刻意求新。《百合花》是茹志鹃50年代的代表作,也是她创作道路上艺术风格形成的标志。荣获1979年全国短篇小说创作奖的《剪辑错了的故事》是茹志鹃新时期的代表作,也是她创作风格突破和发展的标志。本文就这两篇成名之作,分析了茹志鹃创作风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朱来扣 《航空港》2011,(7):80-81
潘仲武先生旅美二十多年的油画创作,从西方油画艺术的发展中汲取了大量养料,尤其是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著名肖像画家萨金特的潜心研究,使其创作的系列作品《芭蕾舞女》,无论在构图或是用色、用光等方面的表现,都达到  相似文献   

20.
进入创作盛年的著名人物画家杨秋宝,今年初担纲南京爱涛艺术馆艺术总设计,负责将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以木雕的形式,分别雕刻在直径1米、高度10米的红木柱上。他亲自设计的《红楼梦》和《西游记》白描稿,以人物众多、情节生动、构思奇巧、线条优美折服了评审的专家学者。媒体纷纷报道了这创多项吉尼斯纪录的大手笔。祖籍为江南富庶之地、鱼米之乡常熟的杨秋宝,自小聪敏好学,无师自通。他在中国传统人物画上颇有造诣,已形成了独特的画风。上世纪70年代,年轻的杨秋宝步入美术领域,一幅《心红瓜甜》(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