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某型飞机新成型座舱盖及使用后座舱盖有机玻璃的疲劳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升降法试验得到了指定目标寿命下两种不同情况有机玻璃的条件疲劳极限,利用三参数法拟合得到了两种情况有机玻璃的S-N曲线.对新成型座舱盖及使用后座舱盖有机玻璃的疲劳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与新成型座舱盖相比,使用后座舱盖有机玻璃的疲劳性能没有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飞机座舱盖有机玻璃的老化环境,并采用“集总”试验循环日的概念,对有机玻璃老化环境谱的编制进行了研究,同时选取典型地区进行了实际编制。  相似文献   

3.
某型飞机座舱盖有限元模型分析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ATRAN建立了某型飞机座舱盖有限元模型,用多点约束模拟玻璃边缘与骨架及弧框之间的软连接。通过NASTRAN计算后得到座舱盖有机玻璃上的应力分布,确定了座舱盖的危险部位,并通过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4.
邸祥发 《飞机设计》2000,(1):45-48,51
有机玻璃银纹是飞机座舱盖外场多发故障之一,本文从材料,工艺,环境和维护4方面分析银纹产生的原因,并根据银纹对强度及飞行员视界的影响程度给出了外场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彻底解决有机玻璃银纹问题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民航业是一个要求高安全的行业,确保每次飞行安全是最基本的出发点,座舱有机玻璃的损伤会带来很大危害,有机玻璃的损伤会危及飞行员的生命安全以及飞机的使用情况。通过分析有机玻璃的损伤和修理方法,有助于从全新的角度,用创新思维模式来考虑飞机座舱有机玻璃损伤的新对策,减少座舱有机玻璃的负面影响,对于促进民航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飞机座舱盖有机玻璃的常见故障形式:有机玻璃银纹、有机玻璃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有机玻璃座舱盖上可能产生的两种裂纹源,叙述了结构变更和工艺方法的改进情况,并介绍了专用锪钻和锥形铰刀。  相似文献   

7.
正在飞机座舱盖中,有机玻璃与边缘金属框架由于明显的力学性能差异而不能直接进行连接,本文研究的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在有机玻璃边缘增加厚度相同的涤纶钢,通过胶粘剂将两者连接起来,然后在涤纶钢上制孔,通过螺栓与边缘金属框架进行连接。这种连接形式避免了直接在有机玻璃上进行制孔的诸多缺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叠加原理和残余应力的自平衡特性,建立了一种将有机玻璃热应力条纹与冻结应力条纹进行定量分离的图解法。根据热应力条纹,应用作者早期的工作,可计算出飞机座舱盖玻璃成型残余应力。该方法己获得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DYB-3有机玻璃的成形工艺过程及主要技术关键的实验和数据,通过大量的工艺技术攻关,解决了DYB-3有机玻璃吹塑成形的工艺难关,成功地制造了J7Ⅱ型机座舱盖的风挡透明件的装机件。  相似文献   

10.
在飞机飞行过程中,随着高度的上升,飞机座舱盖有机玻璃易形成损伤,影响飞行安全。为了能在地面试验台更加精确地模拟飞机飞行过程中座舱盖承受的压力载荷情况,通过引入分段控制思想,对试验台座舱增压系统进行控制器设计;针对试验台座舱增压系统的组成结构,建立控制系统模型,研究在虚拟仪器中通过分段控制技术实现对座舱增压系统的 PID 闭环控制。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 PID 控制器可以提高飞机座舱增压系统的控制精度与试验效率,满足试验台压力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刘先龙  阎淑如 《航空学报》1987,8(10):540-543
一、前言 有机玻璃构件在成形过程中或装配时使得内部存在着内应力。在成形过程中由于冷却不均匀而引起的应力习惯上称为温度应力或残余应力。而装配时由于配合不适产生的应力叫装配应力。测定内应力大小对估计和分析构件的安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目前已经有不少科技工作者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研  相似文献   

12.
邸祥发  王佳莹 《飞机设计》2006,(3):35-39,47
针对边缘软连接座舱盖透明件特点,对舱盖边缘脱胶现象进行了分析,对外场检查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脊状表面的减阻特性,采用数控加工技术在有机玻璃平板上制备脊状表面.在制备过程中,成功解决了脊状结构尺寸的确定、材料的选择、表面粗糙度的提高等问题.利用热线风速仪在低速风洞中分别对光滑表面和多个脊状表面进行了流场测试,获得了湍流边界层内流动参数的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脊状表面改变了边界层内的流场结构,抑制了湍流...  相似文献   

14.
动载作用下管内汽水两相流传热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搭建了旋转平台,采用电加热的方法对过载状态下径向水平管内汽水两相流流动及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测试段为内径20 mm、长400 mm的有机玻璃圆管.通过调节转台转速来实现不同过载量,进而研究过载状态下汽水两相流传热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过载的增大,管内两相流压力增大,流阻急剧增大,流量减小,空隙率减小,换热量减小,管外传热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15.
杨波  赵培林  蔡三军  周生林  陈川 《航空学报》2020,41(6):523465-523465
座舱是战斗机三大电磁散射源之一,座舱盖雷达散射截面(RCS)的减缩技术是实现新一代战斗机全机雷达隐身性能的关键技术。基于新一代战斗机隐身外形平台,座舱盖在隐身技术、透明件结构、抗鸟撞、弹射救生、光学性能、结构变形控制等领域均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以新一代战斗机为背景,研究了座舱盖性能提升的4项关键技术:座舱盖隐身性能提升技术、大型整体座舱盖透明件结构设计技术、复杂曲面座舱盖光学性能仿真优化技术、大尺寸活动部件变形及状态控制技术。经过上述关键技术研究,完成了新一代战斗机座舱盖设计技术体系的升级,促进了新一代战斗机座舱盖技术和性能的跨代提升。  相似文献   

16.
Supersonic flows around parachute two-body systems are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 by solving the 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In the present study, both rigid and flexible parachute models are considered, which comprise a capsule and a canopy.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Martian atmosphere on the unsteady flows produced by these parachute two-body models and the structural behavior of the flexible canopy. It was found that in the Martian atmosph...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计算飞机座舱盖静载荷的数学模型,并以某型飞机座舱盖为例模拟了不同飞行状态座舱盖内、外表面受力分布,研究了飞机座舱盖载荷随飞行状态改变而变化的趋势,最后部分给出了座舱盖静载荷在座舱盖抛放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分析.结果表明:(1)在对流层内,座舱盖外表面气动力系数只是飞行马赫数的函数,与飞行高度无关;(2)座舱盖最大静载荷出现在飞行包线最大飞行高度,飞行马赫数为1的位置;(3)大部分飞行状态下,静载荷产生的绕座舱盖后铰点转动力矩都要大于活塞推力所产生力矩.  相似文献   

18.
陈景蕙  利风祥  季成伍  程留生 《推进技术》1989,10(2):44-47,74,75
用透明窗发动机及高速摄影装置研究过氯酸铵粒度对丁羟复合固体推进剂侵蚀燃烧的影响,得出了不同过氯酸铵粒度推进剂的侵蚀比与气流速度及压力的关系式.结果表明,复合推进剂中过氯酸铵粒度越大,其燃速对气流速度和压力越敏感,即侵蚀越严重;过氯酸铵粒度越大,其侵蚀界限速度越小,即其越易发生侵蚀;每种过氯酸铵粒度的推进剂,其侵蚀界限速度均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赵会强  钟诚文  韩王超 《航空学报》2008,29(6):1436-1439
 通过求解雷诺平均N-S方程,应用嵌套动网格技术结合6-DOF运动方程,成功实现了F/A-18C战机的座舱盖抛放轨迹的数值模拟。同时,分析了座舱盖重心位置的不同对舱盖飞行轨迹和飞行姿态的影响,得出F/A-18C战机座舱盖的重心后移能缩短抛放时间,优化飞行轨迹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赵熙  徐国强  罗翔  冯野  王蕾 《航空动力学报》2013,28(6):1409-1414
在全面地分析热色液晶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实验研究了热色液晶标定和使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保持频闪和相机的相对位置以及两者距拍摄窗口的距离一致,在同一色调值下,拍摄方式(无/有拍摄窗口)、有机玻璃拍摄窗厚度、热力方向(加热/冷却)和热色液晶老化分别产生最大约0.5℃,0.2℃,0.26℃和1.2℃的温度差异.转静间隙不影响热色液晶的显色特性.温度与色调的关系主要与频闪仪的发光介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