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是应用卫星与卫星应用之间的桥梁,是实现卫星应用的手段与基础,是体现卫星效能,获取其收益的重要保证。地面应用系统与设备的制造与应用卫星的制造一样,是卫星产业链中最主要的两环。因此.必须像重视卫星研制一样重视应用系统的研制。  相似文献   

2.
李忠宝 《卫星应用》2009,(2):30-34,38
卫星应用产业已在全球形成了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我国空间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必将拉动卫星应用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综合分析了我国卫星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卫星应用的现有基础和能力,提出了航天恒星公司卫星应用产业化发展思路和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3.
建立完整的卫星导航应用产业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标准化是系统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标准代表了技术力量,也代表了经济效益,一种新技术要想走上持续高效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相对完善的技术及应用标准体系作为基础,卫星导航系统亦是如此。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涉及卫星导航应用的相关国际机构和标准化组织也非常多。如: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4.
提升应用卫星系统的性能、提高应用效益,可单独或同时从空间段、地面控制段、用户段着手,而从用户段的卫星应用装备和应用技术入手是效费比较高的方案。2014年,国外在信息传输、信息获取、卫星导航三个领域都推出了众多新的应用产品,针对应用环节展开了基础部件以及新技术研发,最大限度节省经费的同时也对老旧应用装备进行了升级以适应新发射的卫星系统。  相似文献   

5.
军用小卫星的发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电子、微机械以及轻型材料等高新技术的发展 ,为减小卫星和有效载荷的重量和尺寸 ,实现卫星小型化奠定了基础。当今的小卫星再也不是那种简单的小卫星了 ,已具有全新的概念。主要介绍军用小卫星的发展及其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6.
葛榜军 《卫星应用》2004,12(1):8-17
我国在轨运行卫星已经基本构成了导航定位、对地观测和通信三大卫星系统,为卫星应用奠定了基础;新的卫星制造和应用机构也应运而生:卫星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和深入,取得了可喜成绩,成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反卫星卫星几乎是跟卫星同步发展起来的,俄罗斯既是最早发展卫星技术的国家,也是最早发展反卫星卫星技术的国家。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小卫星的出现而发展起来了小卫星编队。小卫星编队的目的是用编队分布式概念来实现通信、侦察和导航等任务,进而用若干个小卫星虚拟一个大卫星。小卫星编队和反卫星卫星产生于不同时代和不同目的,本来是不相干的问题,却出现了巧合。笔者认为,反卫星卫星是小卫星编队的一种特殊应用,小卫星编队的关键技术是反卫星卫星技术的基础,可以说,掌握小卫星编队技术的国家,就具备了反卫星卫星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田斌  张婷  栗靖 《卫星应用》2009,(3):38-42
介绍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我国北斗卫星系统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并针对我国“基于位置和时间服务”的基础信息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综合利用现有导航卫星资源,提高我国基础信息安全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卫星及卫星应用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卫星应用作为知识密集度高、发展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将肩负起引领带动经济社会全局  相似文献   

10.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在卫星支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主要技术特点。根据其特点,应用到了某卫星析架式结构的支架接头中,对支架进行了力学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在卫星桁架式结构的支架接头中采用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技术是可行的。开拓了把三维编织技术应用到卫星结构中的新思路,为航天器桁架式结构的编织接头设计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工程》2009,18(3):7-7
据央视网2009年4月10日报道,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卫通)重组并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通过资源整合,中国航天将形成卫星制造、发射、运营、地面应用完整的产业链。中国卫通原是我国六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之一,整体拆分后,卫通基础电信业务并人中国电信集团,中国卫通及其卫星运营和卫星应用业务并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并人资产约66亿元。今后,中国卫通将重点发展卫星空间段运营、地理信息与位置服务和卫星地面应用三大主营业务,着力构建天地一体卫星运营服务体系。目前中国卫通在轨运行的卫星有8颗,分为商用通信广播卫星、广播电视专用卫星和直播卫星三大类。随着中国卫通的整体并入,航天科技集团将从传统意义上的“研制卫星”拓展到“卫星研制与运营”,延伸了宇航系统的产业链。据了解,未来5年我国还计划发射7颗通信广播卫星,到2015年,我国通信广播卫星资源的拥有量将达到15颗,数量进入世界前五位。  相似文献   

12.
朱仁璋 《宇航学报》1991,3(4):32-42
绳系卫星系统的运动与控制分析,是绳系卫星应用的基础。本文的数学模型考虑了作用在子星、主星及系绳上的空气阻力以及在伸展与收回阶段主星与系绳之间的质量传递,给出了相应的具体的计算式。应用该数学模型,本文对现有的几种主要控制法,进行了模拟计算,作出评审意见。  相似文献   

13.
正卫星作为空间信息系统的基础,广泛应用在国防军事和国民社会各领域,对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普遍受到各国重视。卫星应用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高科技产业,已进入产业化、系统化、规模化高速发展阶段。正确认识世界卫星应用发展变化特点,准确把握全球卫星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有助于认清当前我国卫星应用总体水平及世界地位。  相似文献   

14.
浦江一号卫星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占胜 《上海航天》2016,33(3):1-12
浦江一号(PJ-1)卫星是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国内首颗快速响应型试验卫星。卫星采用模块化柔性结构设计,在保证卫星结构高刚度的同时实现了卫星装配的灵活性;采用即插即用总线技术实现了星载产品的快速互连互通、快速更换和功能重构;采用基于星上数据处理的自主任务规划技术实现了多种有效载荷的协同工作;采用星上数据处理融合技术提升了卫星快速服务效能;采用功能冗余设计技术保证了卫星的可靠性,简化了卫星配置;采用基于数字化仿真的卫星总体设计技术和分布式验证技术优化了卫星研制流程,缩短了研制周期;采用整星一体化测试技术,大幅缩短了卫星综合测试时间。卫星搭载了多种新型星载产品,为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奠定了基础。PJ-1卫星于2015年9月由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验证了"1周靶场发射,1d交付使用"的快速模式,开创了我国快速响应型卫星应用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卫星复合材料太阳翼压紧框架的制造工艺。在采用主体一次模压成型工艺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组合模具的设计、复合材料铺层设计、模压工艺方法等内容,为进一步扩大复合材料桁架在卫星结构上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卫星集群概念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卫星星座的核心特征是扩展覆盖,卫星编队飞行的核心特征是扩展基线,这些相关概念都已找到其突出优势的应用。模块化分离卫星的重点落在了卫星上,容易引起"为什么用一群卫星取代一颗卫星"的质疑,对认识集群技术、寻找其有突出优势的应用有误导作用。文章提出了卫星集群的概念,指出集群的组成是个性化的卫星而不是卫星分系统这一事实,重点应落在集群上;提出了卫星集群的核心特征是卫星之间的集群关系,包括信息、物质和能量等的自组织交换;提出了集群关系、个性化特征和进化能力是卫星集群的三个社会化基本特征;指出区分一颗卫星是否属于卫星集群的标准是看该卫星是否具有社会化特征;比对人类社会个体间相互联系,预测和分析了卫星集群的社会层次关系;指出卫星集群族级应用是突破口,为寻找卫星集群相对于单颗卫星具有突出优势的典型应用指出了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葛榜军 《卫星应用》2004,12(2):28-28
5月25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第二次用户大会在京召开。会议总结了几年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应用成果,提出了改进意见,成立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推广应用专家委员会。会议期间,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还与中科院地理所、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国家林业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近年来遥感卫星应用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工程的实施,中国的卫星遥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遥感卫星正在由试验性运行向业务化运行发展,卫星遥感应用由行业化应用向大众化应用发展。卫星遥感数据应用需求日益增加,卫星遥感应用产业显示出勃勃生机,并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高分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大幅提高了国产遥感卫星数据的分辨率,使中国遥感卫星进入了亚米级高分时代。遥感应用领  相似文献   

19.
吉林一号视频卫星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吉林一号卫星星座概述2014年12月,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光卫星公司")成立,是我国首家集遥感卫星研制、运营管理到遥感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卫星公司。基于我国现阶段卫星服务和应用模式与广阔市场需求之间供需匹配不充分的现状,立足于多年的光学载荷研制经验和功能完备、配套齐全的卫星装备制造的基础条件,长光卫星公司提出了吉林一号卫星星座计划,计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20年前完成60颗卫星组网,实现全球任意地点30min重访;第二阶段2030年前  相似文献   

20.
2014年12月19日,2014年卫星应用学术交流与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卫星应用技术专业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卫星应用专业信息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卫星应用技术专业组(简称"两组一网")和《卫星应用》杂志社联合主办,共同唱响了"跨界融合、创新发展"卫星应用领域发展的主旋律。中国工程院张履谦院士、"两组一网"卫星应用技术专家组成员、特邀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李忠宝副院长主持。本次研讨会主题是"卫星应用与互联网",力求引入互联网思维模式,为卫星应用带来新的发展思路。互联网公司和高校专家的加入为本次研讨会注入了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